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化中的问题

社会化中的问题

时间:2022-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无效文化传递的一个显著后果,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反社会人格需要通过再社会化进行矫正。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差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代差是社会文化在“遗传”过程中的“变异”,是下一代对上一代文化的扬弃。此外,还有中年人、老年人的诸多社会化问题。
社会化中的问题_社会学概论

社会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矛盾和冲突。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价值标准的“偏差”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在于,儿童和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主要是以模仿的形式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新奇的东西感受特别强烈。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社会化的顺利进行,社会就必须提供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提供令人敬佩和信服的社会权威形象。但现实的情况是,各个社会化主体之间往往相互矛盾和冲突,难以满足这一要求,从而给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造成不良影响。

在传统社会中,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完成的,规范和价值标准比较单一,基本上不存在什么早期社会化的困境。而现在,除了家庭以外,学校、同龄群体和大众传媒也加入到早期社会化进程中来,并且影响越来越大,导致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存在较大的分歧。不仅如此,就是在一个家庭内部也存在分歧。传统社会中的家庭一般是由父亲说了算,现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母亲,甚至爷爷、奶奶都有了发言权,他们之间难免存在分歧。这些分歧使儿童和青少年在内化社会文化知识和价值标准时往往无所适从,引起角色认同方面的混乱。尤其是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价值体系正在发生剧烈的、深刻的变动,整个社会在价值判断上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迷惘,这更加深了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2.文化传递的“无效”

文化传递的“无效”,表现为上一代的文化知识和规范因故未能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无效文化传递的一个显著后果,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反社会人格需要通过再社会化进行矫正。青少年犯罪便是无效文化传递的典型表现。除了无效的文化传递外,还有一些社会化过程最终使个体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在我国,户籍制度长期存在,使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在入学和就业的机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是一种不利于农村青年社会化的机制。还有,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很多学校将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区别对待,这样一种社会化模式对“差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容易使他们今后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

3.“代差”问题

所谓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差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社会变化越迅速、越深刻,世代之间的代差也就越深、越宽。从这个意义上说,代差的存在是客观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代差问题听之任之。如果对代差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能有意识地加以调适,势必造成亲子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世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引发种种社会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所谓中学生“早恋”问题曾经普遍被看做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好多家长和教师视如洪水猛兽,严加防范。现在回过头来看,所谓“早恋”其实并不是什么“社会问题”,而只是一个由代差引起的幻觉而已。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发生迅速变化,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方式与上一代人有了很大差别。可当时社会普遍不理解这是正常的“代差”,却把它当做一个严重的“问题”来对待,不知误伤了多少孩子的心!因此,我们必须对代差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一,代差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代差是社会文化在“遗传”过程中的“变异”,是下一代对上一代文化的扬弃。正是通过这样的“变异”和扬弃,社会文化才得以向前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代差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代差并不表明“一代不如一代”,而恰恰表明一代强于一代。

第二,对代差的性质要做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代差的一方。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老年人就代表保守和落后,青年人就代表创新和先进,也不能简单地认为老年人就代表成熟和智慧,青年人就代表幼稚和简单,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青年人的很多做法确实代表着将来,但有时也并非如此。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只要不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不管是来自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要反对,都要限制;凡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管是来自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鼓励,都要支持。

4.网络的冲击

网络在社会中的普及,使虚拟社会化成为可能。虚拟社会化作为一种与真实社会化相并列的社会化机制,对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了较大作用,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虚拟社会化的特征是施教者的虚拟性与多元性,传统社会化的执行者传递的信息蕴含的是主文化的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在传播媒介中有信息的把关人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而网络是全球性的,在网站上信息的发布者具有多元性、随意性、个人性的特征,传播的信息具有公开性、不易控制的特点。在因特网的信息中,英语信息占95%,中文信息不到1%。在英文的信息中,西方主文化的价值观占主导地位。在网络的信息传播中,已经没有“青少年不宜”的限制与“正面宣传”的原则,有大量与我国主文化的价值观念与规范不吻合的、相异的“垃圾信息”,如暴力、色情、淫秽、迷信、政治对立等。这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来讲其有新鲜感、刺激性,极易被错误观念误导,会产生选择的困惑与认同的紊乱,导致不完全社会化甚至反社会化的现象。网络的教育与管理无疑对社会化的施教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在社会化中,还有许多社会化的问题值得研究。在社会化对象方面,有独生子女问题、青少年独立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早恋问题等。在社会化的内容方面,有理想教育、挫折教育问题,传播媒介中的暴力、色情亚文化的影响问题等。此外,还有中年人、老年人的诸多社会化问题。一个社会完成其社会成员的社会化,不是哪一个单位的事情,而是社会的共同任务。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有哪些类型?

2.讨论:结合现实,谈谈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在个人社会化中的作用。

3.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都存在哪些问题?

【应用与训练】

1920年的一天,在印度的一个小城附近,一位牧师救下了两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儿。大的卡玛娜大约7、8岁,小的阿玛拉不到两岁,她们被领进孤儿院后,辛格夫妇异常爱护她们,耐心抚养和教育她们。阿玛拉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玛拉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字,7年后增加到45个字,并曾说出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进院后16个多月卡玛拉才会用膝盖走路,2年8个月才会用两脚站起来,5年多才会用两脚走路,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爬行。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由此看来,遗传虽然重要,但是人所处的环境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在长期与文明隔离的情况下,尽管其生理构造是正常的,但是其心理与行为却完全被环境所同化了。

问题:人的社会化过程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注释】

[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3~11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