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纳丹府东北陆路

纳丹府东北陆路

时间:2022-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纳丹府东北行去潭州的路线,那木剌站应为今桦甸县的暖木。从牡丹江“北流谷州城东”的位置和1990年王绵厚、张泰湘调查后推断,“古州”当在今牡丹江西岸牡丹江市西南的渤海古城。但牡丹江在东京城之西北,与忽儿海河“北流谷州城东”的记载不符。
纳丹府东北陆路_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从纳丹府(今桦甸苏密城)东北行,经那木剌等7站到达终点站毛怜。沿途驿站:那木剌站—善出—阿速纳合—潭州—古州(北接斡朵里)—旧开原—毛怜(旧开原南)。这是明初通往建州卫、毛怜卫的路线,是明初建州卫、毛怜卫的朝贡道。其经站如下:

(一)那木剌站(在今桦甸县的暖木,或称暖木条、暖木桥子)

从纳丹府(今桦甸苏密城)东北行,第一站为那木剌站。日本学者箭内亘认为那木剌即今那木窝集,在今厄黑木驿东十里、拉筏驿(今拉法站)西八十里。善出即今色出窝集,在拉筏驿(今拉法站)东一百里,俄莫贺索落驿西十里[33]。这样从纳丹府去潭州(今敦化),不是东北行,而是绕道北行,这和东北行到潭州、古州的路线不符。由纳丹府东北行去潭州的路线,那木剌站应为今桦甸县的暖木。

(二)善出和阿速纳合

今位置不详,应位于“暖木”东北,去牡丹江上游敦化西南小黄泥河和江源一线。

(三)潭州(今敦化)和古州(今牡丹江市西南)

《辽东志·地理志》“开原山川”条:忽儿海河(今牡丹江)在开原“城东北一千里,源出潭州城东诸山,北流谷州城东,经斡朵里城北入松花江”[34]。从忽儿海河(今牡丹江)源出潭州城东诸山来推断,潭州当在今吉林敦化。从牡丹江“北流谷州城东”的位置和1990年王绵厚、张泰湘调查后推断,“古州”当在今牡丹江西岸牡丹江市西南的渤海古城。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古州系渤海旧都,今东京城[35]。但牡丹江(忽儿海河)在东京城之西北,与忽儿海河“北流谷州城东”的记载不符。《元一统志》载,开元城“正西曰谷州”[36],《辽东志》卷九“古州”条下注称“北接斡朵里”。今牡丹江市正当开元城(今俄罗斯境内的乌苏里斯克,即双城子)之西、斡朵里(今依兰)之南,故当以今牡丹江市西南现存的渤海古城为谷州(古州)的所在地。

(四)旧开原(在今双城子南部的山城)

关于开元(即旧开原、东开原)所在地的问题,过去中、日学者都进行过考证,约有八九种说法。有认为“元之开元路,初治于石墩寨,继则移于黄龙府故地,最后则移于咸平移”[37]。还有认为在今依兰[38]、双城子[39]、东宁大城子[40]珲春以东古城[41]、宁安城子后山城[42]、金上京会宁府(今阿城白城[43]、宁古塔城东北50里的刻印城(今牡丹江和海浪河汇流处)[44]等说。近年张泰湘又提出在双城子南面的克拉斯诺雅尔山城[45],今采其说。这一“旧开元”,是对应南迁今辽北开原的元以前的图们江流域的古“开元”,为金元以来“恤品路”辖境(日本海西岸)。

(五)毛怜(今图们江北珲春县境内)

《辽东志》卷九“毛怜站”注称:“旧开原南。”[46]前述旧开原即迁至辽东以前的开元,在今绥芬河流域的双城子南面的克拉斯诺雅尔山城。毛怜站当在今绥芬河流域之南,正当今珲春河流域。又从“兀良哈指挥阿古车居处豆门”[47]的记载来看,阿古车为毛怜卫头目之一,豆门即土门,“在豆漫江(今图们江)之北”[48]。可知毛怜卫应在今图们江以北。又载:“毛怜卫在古庆源、斡木河之间……其地距新庆源三日程也。”[49]由此可知,毛怜卫初在今图们江北的珲春河流域,后来又南迁到今朝鲜会宁(斡木河)和庆兴(古庆源)之间,为明代通向“朝鲜后门”的重要通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