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台绣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品

台绣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品

时间:2022-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台绣的全雕绣衣因此闻名遐迩,雕龙绣虎终成一代大作。台绣之所以能形成雕平绣的风格特征,与它经历一个世纪以来三代传承人坚持的创作风格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全雕叠袖旗袍被称为台绣的“龙袍”。这时期在台州乡间一般自绣自用或赠送亲朋,技艺传承多以姑嫂母女之间口传身教的家族式或称农耕模式
艺脉传承_陈克艺术回顾:与台绣半个世纪的锦绣良缘

一、台绣产品及品质

1. 台绣产品

丝绸绣衣有各式男女衬衫、内衣裤、吊背心、长短裙、睡袍、睡衣套、全雕礼服、领带、手帕、丝巾、披肩等实用服饰,还有观赏绣画和刺绣旅游纪念品。

2. 绣技特征

刺绣的艺术全靠针法的变化表达它的工艺美。台绣一个多世纪汇集了200多种刺绣针法,既继承本土传统的彩平绣,如辫子股绣、打籽绣、平绣、掺针、切针、别梗、押针、挑花等针法;又吸收了外来的雕绣,如刁档、扣、包绣、包葡萄、绕梗、锁边;还创新了近200种犹如蕾丝的抽拉丝针法,如23号、抽旁目、抽拉、抽桔、泡泡纱、蛛网绣,并兼容衣服缝制中的手工针艺,如盘带、克丝、编织、镶贴、手编、订纽片、订珠。

千丝描绣稿

万点绣

抽经纬、剪布底

一色绣

特别有趣的是台绣的彩绘绣,其实是先古时期的绣后涂彩,现在是将新材料古为今用。所以说台绣涵盖了人类“绘”、“绣”、“缝”三大原始技艺。

3. 制作流程和刺绣工具

台绣的绣衣制作大致分款式设计、打版、花稿设计(描花)、小纸样、凿花、开料、揩花、配线、刺绣、裁剪、缝纫、大烫、包装等工序。其中刺绣为手工棚绣。所用工具有绣花针、绣花剪、长形绣花棚、花棚凳、横头板、横头竹、搁手板等,附属工具有骨针、绷绳、绷钉、棚机布、包边纸、揩手巾、坐凳等。

4. 绣品选用的材料

台绣的绣衣多采用真丝绸缎(绉、缎、绡、纺),料质柔软、手感绝好,常用于制作高档内衣、吊裙、睡衣、披巾等服饰。台绣的绣花真丝线俗称“洒伐”,常用规格为273D/2股,捻度为300T。拉丝线俗称“单尖”,常用规格为126D/2股,捻度为700T,可见其捻度高,结实耐洗。苏绣线规格为160D/2股,捻度为160T,捻度松散,便于劈丝。

综上所述,不同的针技、材料、工艺决定了台绣的产品具有千丝描、万点绣、抽经纬、剪布底、一色线、变幻彩、葡萄亮、二面光、料质光、经得洗十大特点。

◎千丝描:细墨千丝描绣稿,就是说台绣的绣稿全部由线条描成。

◎万点绣:银针万点绣江山,绣衣上的绣点由许多精致细小的胖花粒组成,为的是适应服装的穿着。

变幻彩

葡萄亮

二面光

掺针绣

◎抽经纬:指台绣的一种特有工艺,绣娘在绣前须把面料的经纬有规则地抽除,然后用绣线编织成蕾丝网状的花纹,给精致的绣衣增添神秘的性感和情趣。

◎剪布底:指台绣的雕镂处理手法,在绣好的扣边轮廓内把布底剪掉,使花纹凌空突出。也为女性衣着上开个天窗,让美丽的肌肤春光乍泄。台绣的全雕绣衣因此闻名遐迩,雕龙绣虎终成一代大作。

◎一色线:指台绣传统的刺绣大多以同料色或一色线绣制,白布白绣、黑布黑绣,十分典雅、庄重。

◎变幻彩:这里指台绣近期发展的一种工艺,即绣后对绣线进行彩绘,使单调的线色达到朦胧渐变的丰富色彩。

◎葡萄亮:指台绣的垫绣葡萄立体感强,颗粒饱满、晶莹透亮。这是台州海门的一手绝活。

◎二面光:指绣花正反两面光洁,看不到线头,近似双面绣,因此特别适合随风飘逸的披巾。

◎料质光:真丝素绉缎的特有光泽给人一种高贵华丽感,但它经过几十道加工工序的流转多少会有损失,故台绣最后一道工序要经过逼光,还原真丝缎的原来光泽,所以台绣出厂的绣衣件件光鲜可鉴。

◎经得洗:指绣线捻度紧,结实耐洗,适合常清洗,加上绣工针脚整齐紧密,洗后不散线。

二、台绣的传承艺脉

1. 传承艺脉

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它的传承艺脉。台绣之所以能形成雕平绣的风格特征,与它经历一个世纪以来三代传承人坚持的创作风格是分不开的。

全雕绣衣
(应大玉)

全抽全雕衣裙
(周吕茂)

彩绘绣全雕衣裙
(陈克)

镶乔其纱全雕衣裙
(林霞)

盘绚带全雕衣裙
(郑安国)

自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间,海门天主堂传进欧洲“雕绣”之后,民国十三年(1924年)许多生意人在海门创办了多家绣花厂,从事雕绣技艺生产绣衣片,通过对外贸易,使它名扬海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应大玉(首届全国艺人)、叶小美等艺人移植雕绣与本土刺绣结合,创造了“雕平绣”风格,开创了全雕绣衣,使台绣艺术被国际商人称为“东方奇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陈克(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美云等艺人把先辈的“雕平绣”与其他万缕丝、盘带、编织、镶贴、彩绘、订珠等工艺复合,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市场的需要。特别是全雕叠袖旗袍被称为台绣的“龙袍”。

21世纪,林霞(首届中国刺绣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潘小英等艺人进而发展了以雕平绣针艺为基础的高清绣画与抽象纤艺艺术品,拓宽了各式披巾满足高层次装饰需求。

艺脉是有生命的,它有根有源,在历史沿革(生长)中不断继承与创新,不断地积淀技艺(养分),注入新的生命,这一切都是由作品(产品)产生影响而自然形成的,好比积土为山、积水成河一般。

2. 传承代表人所代表的群体

台绣文化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在传承发展中有四大帮人功不可没,即生意人(厂长)、描花人(设计师)、绣花人(针艺师)、缝工人(裁缝技师)。就技艺来说设计和刺绣人是主角。

第一代台绣传承人以首届老艺人应大玉为代表,包括潘可松、童玉贝、许玉德、叶小美、朱若华、周吕茂等传承人。

宝相花和小天使披巾
(陈克)

万物生披巾
(林霞)

万物灵披巾
(林霞)

第二代台绣传承人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克为代表,包括林蕉莲、赵广明、艾文忠、裘升日、项方银、叶金生、郑安国、陈学斌、朱国庆、叶美云、甘彩招等传承人。

第三代台绣传承人以中国刺绣大师林霞为代表,包括王为民、潘小英等传承人。

3. 传承代表作品

台绣主要的传承代表作有:应大玉(全雕绣衣、2000号全雕台布、43491全抽床罩)、周吕茂(全抽衣裙)、陈克(全雕叠袖旗袍、彩绘绣全雕衣裙)、林蕉莲(5801镶边大套)、艾文忠(08428被套)、裘升日(窗格绣台布)、项方人(64213仿万力斯全抽床罩)、郑安国(镶绚带丽全雕绣衣)、林霞(镶乔其全雕绣衣、原·衍生、降生)、潘小英(万物生披巾)。

4. 传承阶段与传承模式

先期(1840年以前),台州地处苏、湘、粤之间,在婚嫁、商贸、宗教、政治活动中受三地刺绣文化的影响,互传苏、湘、粤、温等地的彩平绣、辫子股绣、打籽绣、掺针绣、贴布绣、订金绣、挑花等针艺。这时期在台州乡间一般自绣自用或赠送亲朋,技艺传承多以姑嫂母女之间口传身教的家族式或称农耕模式进行。

清末,特别是(清)光绪三十二年以后,由海门天主教堂传入欧洲的“雕绣”技艺,传授垫绣、包葡萄以及雕档等针艺。这时期出现教堂传习模式,如海门天主堂内由嬷嬷统一授课,修女学而习之。

一个地方的艺术风格产生与创始人的追求有关。20世纪中叶,以老艺人应大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传艺人出色地完成了西方雕绣技艺的移植应用,与本土平绣结合,延展出“雕平绣”特色的“真丝绣衣”和“棉麻布台布”两大类产品;开创了“全雕绣衣”,把雕绣技艺像绣龙袍一样发挥极致,成为台州雕绣代表作。

纤艺绣《原衍生》作品(林霞创作)

20世纪后叶,绣衣贸易进入高潮,需大批的绣花劳动力,原来的传承模式已经不适应,转而兴办“培训班”的传授模式。由台州绣衣厂派出成批的绣花辅导老师到各乡镇举办刺绣学习班,使得台州刺绣拥有13万绣娘大军。

20世纪末,以陈克先生为代表的一代传承人出色地完成“雕平绣”与万缕丝、织绚带、盘带、克丝、彩绘、订珠等工艺的结合,形成“绘、绣、缝、编”综艺技法,特别创作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全雕绣衣,如:周吕茂设计的“全抽绣衣裙套”,陈克设计的“彩绘绣全雕衣裙套”和“真丝全雕叠绣旗袍”,郑安国设计的“盘绚带全雕绣衣”,裘升日设计的“麻布全雕葡萄西装”,林霞设计的“镶乔其纱全雕绣衣”和“抽珠绣连衣裙”,使得台绣成为最具地域特色文化符号的民间手工艺标志。

21世纪,台绣以林霞为代表的一代传承人,结合现代技术和创作理念,创作了《网络天下》、《原·衍生》、《万物灵》等系列刺绣作品,力求与时俱进,与当代高清审美趋势、抽象纤维艺术理念、国际时尚潮流接轨。同时,台州刺绣进入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保护时期,传承模式正在探索之中,拟借助企业实力广罗艺人,集中创作和编辑书籍或借助网络传媒平台进入新的传承方式。

从前面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出,创新是台绣的灵魂,传承在创新中获得新生。台绣的创作方向始终沿着贴近生活(实用)、贴近市场(贸易)、贴近生产(工艺),源源不断地满足更大范围人们对生活的新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