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流通产业所有制结构与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结论

流通产业所有制结构与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结论

时间:2023-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两次所有制结构变迁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现阶段浙江省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对流通业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够大,浙江流通业非公有制经济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内在素质,使它与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流通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流通产业所有制结构与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结论_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四、流通产业所有制结构与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结论

1.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历程表明,流通业公有制经济比例在逐渐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例在逐渐上升,但不同所有制经济在量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更为活跃,发展速度更快;公有制经济所占份额下降并没有否定公有制经济总量上升的大趋势,并没有改变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但却向公有制经济提出了警示:必须致力于自身的改革,积极探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在竞争中增强实力,巩固自身的地位。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是在质和量两个层次推进的:一方面,不同所有制经济在量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流通业不同所有制经济在质上都提高了增长绩效。

2.一个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不应是人为选择和设计的结果,而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所有制结构应遵循自发演进的路径,不管是人为选择和设计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都是有害的,都会使改革扭曲变形,无法实现最优的所有制结构。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经历了两次变迁,一是建国初期政府主导的由国有及集体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人为选择或强制性变迁;二是改革开放后政府引导的由个体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诱致性变迁或自发演进。两次所有制结构变迁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

3.浙江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流通业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递减趋势,而流通业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递增趋势,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加。现阶段浙江省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对流通业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够大,浙江流通业非公有制经济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内在素质,使它与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流通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4.所有制结构变迁、流通业集中度、规模经济对改善流通业市场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市场绩效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以集中度的作用为最大,所有制结构其次,规模经济最小。进入壁垒和规模经济对流通业市场绩效的影响较小,说明流通企业过度竞争、盲目扩张和片面追求大型化,导致流通领域低效率,造成重复建设和规模不经济。

5.从浙江流通业综合所有制结构绩效看,外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联营企业最好,以较少的经济资源,创造出较多的经济绩效产出,资源利用充分、资源配置效率很高,结构绩效最好;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较好;而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结构绩效则较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