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定位中的问题

城市定位中的问题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城市定位中的问题——实践与初衷的背离城市定位实践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部分主要是对城市定位实践中的问题予以剖析。这一定位找到了城市的特定优势和个性特色,有利于集聚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当然,定位适度超前可激发城市建设的热情,但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过度超前的城市定位必定会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定位中的问题_实践与初衷的背离_城市定位论:城市社会学理论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城市定位中的问题——实践与初衷的背离

城市定位实践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部分主要是对城市定位实践中的问题予以剖析。

1.克隆的城市定位——雷同的代价

城市定位如果未挖掘出城市的灵魂和核心价值,没有凸显城市的个性,很容易造成城市定位的克隆或雷同。比如,曾经号称东方夏威夷的中国城市至少有三个:海南三亚、福建厦门、山东威海。定位克隆现象是中国很多城市发展的弊病,容易产生各个城市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城市功能大同小异,出现“特色危机”。克隆的城市定位意味着更多的挑战性,容易引发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容易造成资源的内耗。在各种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雷同城市之间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一种“零和博弈”,几乎没有胜者,往往两败俱伤,付出惨痛的代价。

笔者也专门论述过城市定位的雷同、缺乏差异化问题,“城市定位缺乏差异化,缺乏唯一性。城市发展战略雷同,城市越来越趋向同质化发展,如前一阶段中国要搞生产加工制造业,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定位搞加工制造业,目前全国又兴起服务产业定位雷同的新高潮。”(28)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座完全相同的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可能给人留下关于这个城市特点的‘印象’。”(29)而要想留下关于这个城市特点的印象就要避免城市定位的雷同,避免城市产业的雷同,避免城市形象的雷同。

案例:大武汉都市圈城市定位的克隆

大武汉都市圈包括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市,8市在与武汉的总体关系上,都确立了武汉的龙头地位,都确定了依托武汉、加快发展的思路,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具体关系定位上,也就是在武汉城市圈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8市却出现了高度雷同。除潜江和天门外,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仙桃5市都明确提出了要当大武汉的“后花园”,孝感虽然没有直说要当“后花园”,但提出要建成大武汉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也有“后花园”的意思。除黄石外,其他7市都直接或间接提出要当大武汉的“米袋子”、“菜篮子”。在大武汉城市圈内需要这么多“后花园”吗?大武汉需要这么多“米袋子”、“菜篮子”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资料来源:秦尊文.大武汉城市圈战略与周边城市定位问题.学习与实践,2003(6)

2.模糊的城市定位——像雾像雨又像风

在中国,有不少城市的定位异常模糊,缺乏导向性功能。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由于区域内城市体系比较复杂,或者是由于区域行政因素的影响,或者是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问题,或者是城市定位缺乏科学性,造成城市定位的模糊,城市定位似是而非,难以找到城市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

城市定位模糊容易导致城市产业和城市建设缺乏特色性,城市缺乏目标市场,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比如,三亚以前的城市定位是“海南南部的中心城市”,这一定位就具有模糊性,缺乏明确的导向性,是建成什么样的中心城市?政治中心城市,经济中心城市,还是综合性中心城市?后来,三亚的城市定位调整为“一市两都三中心”。“一市”是国际性热带滨海风景旅游城市,“两都”是健康之都、休闲之都,“三中心”是会展中心、购物中心、时尚中心。三亚的“一市两都三中心”的城市定位,最核心的价值诉求就是把三亚建成为国际一流的专业性旅游城市,而不是大而全的综合性城市。这一定位找到了城市的特定优势和个性特色,有利于集聚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

3.片面的城市定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目前,不少城市在定位时,往往带有片面性,仅仅根据一个或几个因素,就进行城市定位,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论证,很容易导致城市定位的失败。例如,有的城市因为自然环境优越,就将其定位为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而不考虑城市的创业环境、文化环境、休闲环境等;有的城市因为有港口,就将其定位为港口物流中心,而不考虑自身城市产业、周边城市的产业需求和产业发展等;有的城市因为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就定位为工业制造业中心,而不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

4.过度超前的城市定位——空中楼阁

城市定位要与城市发展阶段相符合,不能脱离城市发展阶段。但是,目前很多城市不顾自身的具体条件,又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必要的分析,导致城市定位盲目超前,形同“空中楼阁”,结果“欲速则不达”,丧失了城市发展的机会。例如,华北的一个城市,人口还不到30万,却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了“华北平原中心城市”、“一个新兴的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定位,远远超出城市的承载能力。还有很多西部城市比如西安、兰州、成都等都提出过“打造西部硅谷”的口号。但是,这些定位设想究竟能否变成现实呢?城市现状能支撑这样的城市定位吗?我们不得而知。当然,定位适度超前可激发城市建设的热情,但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过度超前的城市定位必定会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因为这样的定位距离它的目标市场过远而无法实现,所以它对城市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5.脱离实际的城市定位——虚幻与缥缈

城市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违背这些固有的规律,“拔苗助长”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必定会给城市带来发展性灾难。当前,很多城市定位脱离实际,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原则。例如有些城市把自己定位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高科技城市”等,但是城市本身却缺乏相应的城市定位支撑体系。脱离实际的城市定位,容易导致城市建设的盲目攀比、虚报浮夸等现象,劳民伤财的“亮点工程”、“政绩工程”比比皆是。更为严重的还容易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使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出现“一届的政绩,几届的包袱”的现象。

6.主观臆断的城市定位——违背客观规律

城市定位讲究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城市定位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要、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和城市自身的条件,不能单纯以城市有什么来定位,不能依靠主观的判断来定位。城市定位一定要讲究科学,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凭借主观意志就想当然地给城市定位。比如一个城市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城市决策者在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专家的探讨、市民的参与等条件下,仅凭主观判断就把城市定位为“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这显然难以保证城市定位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7.故步自封的城市定位——艰难的跋涉

城市定位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而城市的软硬环境有可能会发生变化,一些优势可能会消失,很容易造成城市定位基因的丧失。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城市就必须要重新做出定位,而不能故步自封。如果故步自封,有可能导致城市原有品牌地位的弱化,还可能与新的发展机遇失之交臂,只能艰难地跋涉。城市在发展实践中,由于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变化或虽发现了变化但反应迟缓,使得城市存在“定位惯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尽管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城市自身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城市却仍然沿用原来的城市品牌定位,结果导致城市品牌地位的下降。

一些资源型城市如石油城、煤城、钢城等,随着资源的枯竭,这些城市定位将失去定位的基因。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再坚守着资源型城市的定位不放,而应该走向市场,分析市场消费者的需求,选准自己的竞争优势,重新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中国北方某城市曾经是中国中部的金融中心,但随着国内外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已不复存在,但其仍然坚持这一定位,最终导致该市不仅没有保住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且还丧失了建设其他中心城市的机遇。

8.摇摆不定的城市定位——乱花渐欲迷人眼

一些城市的定位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严肃性,在没有充分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就做出了城市定位,导致城市定位的随机性。这样的城市定位很难有持续性,需要进行新的城市定位。而且,城市定位还有可能因为领导的变化而变化,容易导致城市定位摇摆不定。城市定位过于频繁会导致定位缺乏品牌效果的持久性,使城市无法建立起强势品牌,而丧失许多发展机遇。

近年来,南昌的城市定位一直摇摆不定,一会提出要建成“中国中部的制造基地”,一会又要把南昌打造成“旅游城市”,一会又要建成“枢纽城市”、“南方大连”等等,导致南昌的城市定位陷入困惑。

珠海的城市定位也一直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最早的城市定位是“港澳客人的旅游区”,然后提出“海滨工业商贸城市”、“花园式高科技城市”、“三基地一中心”、“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等。几十年来,珠海的城市定位几经修改,与此相关的产业选择也在摇摆中艰难发展。城市定位的摇摆不定导致城市主导产业和相关产业政策的不稳定,阻碍了珠海产业的超强发展。当然,城市定位是一个需要动态把握的问题,往往随着时间而进行适当的调整,但这种调整属于微调,如果变化过大,不利于城市品牌的长远发展。

城市定位中出现的问题在现实社会中比较常见,很容易导致城市产业布局混乱、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会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避免在城市定位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城市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思想上不能放松,同时还要遵循科学的定位理论和定位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