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哲学的困境

哲学的困境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建设方面,虽然在哲学变革上已经作出了很大努力,对哲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开展了比较深入讨论,而且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而是由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的观点,作了教条主义的理解和应用,未能在时代的变迁和形势的发展中去进行新的变革和探索。
哲学的困境_东方智慧与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哲学处于困境,当然也就需要走出困境,但问题在于哲学的困境到底困在什么地方,却须首先搞个清楚。哲学作为时代需要和时代精神的一种理论表现,其基本系统功能在于即时确切的反映和表现时代,从而推动人们不断的解放思想,促进时代不断的变革发展,而哲学的这种系统功能,按其自身的本性特征而言,又主要表现为哲学的两种理论作用,即表达作用和导引作用。因此,我们应当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哲学所处的现实状况。

从根本上说,哲学根植于一定的历史和时代,面向于一定的现实和生活,它总是把那个历史时代和现实生活中的最本质、最有意义的东西,凝聚到自身之中,并升华为内含极其丰富的哲学范畴和命题,提炼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哲学思维和方法。就此而言,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都是“文明的活的灵魂”。这就是说,任何时代的哲学思想,都是对当时人们的社会实践、自然科学和人类思维所能达到的最新创造和最新成果的一种高层次的理论总结和概括。它既集中表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主流,又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总体认识和把握,是人们观察和改造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这种认识或表达作用,正是哲学思维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思维的最主要和最根本的特征。由此,人们又将哲学思维称之为形而上学的理论学说,就是因为哲学能够从总体上为人们的生存本性、行为规范、存在价值、生活意义,乃至社会理想和前途命运等,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逻辑论证。

但是,历史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变化,根植于一定历史时代的哲学理论,也就必然要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就决定了哲学理论这棵人类理智的“长青之树”永远不会凋谢枯黄,总是处于一种变革和创新的常态之中。尽管历史上也曾有过一些哲学家,醉心于建立终极真理的哲学体系,但都没有逃脱被新的真理所否定或所取代的历史命运。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以历史的辩证发展为其基本的理论前提的,是一个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终结真理,而为认识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同现实生活保持紧密联系为最大特征,以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为最高准则,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回顾建国以来四十多年的历程,虽然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上述特征,也有所领悟,有所认识,但在实践和生活中,却没有能够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或表达作用,以至在某些时候总是出现不同程度的思想僵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建设方面,虽然在哲学变革上已经作出了很大努力,对哲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开展了比较深入讨论,而且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总体来看,哲学的变革还远远落后于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为理论形态的哲学几十年来也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发展,哲学教科书的整体思想内容与基本建构框架,同建国初期相比似乎也无多大变化。对于如此陈旧而又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内容,确需大力更新,增强时代感和现实感。否则,对现实生活中存在或正在发生的一些问题,就难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很好的说明和回答。这种哲学落后于实践,理论与现实严重脱离的现象必须尽快改变,不然就会使哲学的认识或表达作用难以发挥,甚至阻滞整个实践活动的正常发展。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不能归罪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没有给我们提供一部现成的哲学教材。而是由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的观点,作了教条主义的理解和应用,未能在时代的变迁和形势的发展中去进行新的变革和探索。这样的理论形态理所当然地会落后于实践,并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愈来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