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科技创新生态化,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农业社会以前,人类在自然面前处于受控制的地位,对自然充满了敬畏,生产一般是按照自然物自身变化的“惯常行为”的生产。而工业生产则是改变自然物“惯常行为”的生产[5],人类学会了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自然,探索其中的规律,并凭借科学知识和技术工具控制自然,现代意义的科技创新也始于这个阶段。科技创新生态化蕴涵人文生态化,公众相互尊重他人的利益。
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_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传统科技创新观把经济利益的成功获取作为唯一的价值标准,这对于推动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保护科技创新的专利制度,也是建立在严格保护发明者的经济利益(以此来鼓励技术创新)基础之上的,其传统价值观有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是,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和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生存,它自身的缺陷也逐渐突显出来,这种过于严厉的保护人(发明者)的经济利益的制度最终陷入了困境,因为其价值观已经违背了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抑制国家创新系统的形成[3],对科技创新生态化是不利的。科技创新生态化,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一)科学的生态观

自然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它具有经济价值、科学价值、精神价值和生态价值等[4]。农业社会以前,人类在自然面前处于受控制的地位,对自然充满了敬畏,生产一般是按照自然物自身变化的“惯常行为”的生产。而工业生产则是改变自然物“惯常行为”的生产[5],人类学会了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自然,探索其中的规律,并凭借科学知识和技术工具控制自然,现代意义的科技创新也始于这个阶段。期间科技创新的地位也得到了加强,甚至于人们在思维方式中把它从自然生态系统中抽离出来,迷信它的力量,以为单靠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果实就可以进入永恒的幸福王国。这种传统观念,导致科技创新对生态后果缺乏全面的评估,已被历史证明是有严重缺陷的,并日渐遭到批判。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也就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是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哲学基础,认为科技创新首先是一种在自然系统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物质性经济活动,脱离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科技创新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科技创新主体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谁也不能得救,除非大家都获救”[6]。科技创新生态化克服了过去那种只看到自然的“消费性价值”的思想,意识到生态价值对人类的任何活动的意义都是绝对的。它正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并在实践中着眼于保护生态,促进清洁型生产,并充分考虑自然对污染物吸收力的有限性。科技创新生态化在协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中,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价值,还可提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效率,维持生态的稳定。

(二)合理的公平观

可持续发展强调公平的原则,但是公平并不是平等,因为每个人的出身、天赋、教育等条件的不一样,以及国际上各国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一样,即使在平等的起跑线上导致的竞争结果也是不平等的[7]。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用伦理或政治意义上的公平去补充经济意义上的公平观念。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在提高效率过程中奉行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公平价值观。科技创新生态主义者认为,发达国家是在经历了对生态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和消耗之后,才有今天的优势地位。这对于平等占有生态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是不公平的。因此他们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来治理世界性的环境污染并保护自然生态,并向不发达国家提供足够的资金技术援助。

如果科技创新不注意形成生态效益,那么当代人的发展代价有相当大的部分被留给后代来承担,这等于无端地剥夺后代人的生活权和发展权,是对后代的不公平。富人与穷人之间也存在着不公平。例如,技术的进步使器官买卖成为可能,但有条件享受移植器官的只有少部分富人,穷人只能出卖器官。科技创新生态化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其产品能让社会成员公平公正地分享,避免加深贫富鸿沟。现在,科技生态化的政策正在关注此问题并提出一些科学的措施。

(三)平等的公众观

传统的科技创新观其实是以传统专利制度为保证的,把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作为原则,这是符合一般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主要的经济动力来自个人的利益驱动。科技创新生态化强调科技创新主体的公众利益观,实际也是人伦观的一个折射面,即环境伦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所以具有公众利益关系。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须借助人际关系的有效调节——即正确公众利益观的树立来进行,这其实是对环境权的尊重,因为环境权也有财产权的特点,自然是全人类共有的财产,这种财产权具有共享性[8]。这也正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所推崇:自然环境不是某一个人或集团的个人财产,而是属于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天然地享有对自然的权利。科技创新生态化蕴涵人文生态化,公众相互尊重他人的利益。创新主体在进行市场开发和选择技术时,不是刻意追求其工具效用,而是要从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健康出发,注重人文生态和公众利益、注重技术与生态环境的相容。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公众观的理解应该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复杂,公众对消费的精神内涵与生态内涵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所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应该统一于科技创新的目标中,成为新的公众观念。

(四)全面的发展观

人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建设社会生态的最高目标,人的发展在当代的意义表现为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也就是人的主体意识的强化,政治、法律、道德等思想观念的提高,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化本身就是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发展的体现,也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生态化充分展示了人的实践性、创造性,增强了人的物质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丰富了人的社会关系,创造全新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传统的科技创新是传统工业经济价值观的产物,经济利润至上的价值观使得科技创新活动把人的社会关系商品化,把人看作只为创造物质财富、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而存在的“经济动物”,忽视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丰富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