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李家山和天子庙墓葬

李家山和天子庙墓葬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石寨山发掘十年之后,江川县李家山古墓葬的发现与发掘,向人们展示了古滇文明和古滇国更为广阔的天地。据考古专家分析,李家山古墓群的葬式与石寨山相同,皆为竖穴土坑,大部分为单人葬,仅少数为二人合葬。2001年,江川县李家山古墓葬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12月4日,文物部门对天子庙墓地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李家山和天子庙墓葬_走进古滇国

三、李家山和天子庙墓葬

江川李家山古墓葬

石寨山的发掘,打开了一个揭示古代青铜文明的宝库。滇王金印的发现,证实了古代文献记载的滇国的存在。当考古学家、历史和民族学家为此感到振奋,专注于石寨山出土文物的研究之时,另一个神奇的宝库又被人们发现。石寨山发掘十年之后,江川县李家山古墓葬的发现与发掘,向人们展示了古滇文明和古滇国更为广阔的天地。

石寨山的发掘,引起了人们对地下出土青铜器的重视,所以,1965年9月当江川县龙街公社早街村农民在村后李家山上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些古墓,出土了一些青铜器时,立即报告了县文化馆和省博物馆。1966年11月,又有更多的青铜器被挖出。

当时,恰巧省博物馆的研究员张增祺就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工作队员在江川县工作,于是,省博物馆派他前往查看并提出处理意见。张增祺见到了堆放在生产队仓库里的千余件青铜器,大为惊讶,认为李家山墓地必须尽快抢救发掘,并带了几件青铜器回昆汇报工作。然而,此时“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大字报铺天盖地,文物发掘工作已无人顾及,谁还有心思过问一个墓地是否被破坏?无奈之下,省博物馆仅以三四元钱一公斤的调拨价收购了那些被挖出的青铜器,收藏起来。

然而,李家山墓地的发掘一直萦绕着考古工作者的心。6年之后,1972年元旦过后,经过多方努力,省博物馆终于能够对李家山墓地开始进行第一阶段发掘工作。

此次发掘,于当年5月中旬结束。期间因春节等因素停顿过两次,实际工作两个月多。由张增祺任领队的考古队在李家山共清理发掘古墓27座,出土文物1300多件,其中青铜器就有1000余件,其他300余件为玉器、石器、陶器、漆器、铁器、竹木器和玛瑙等。其种类有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乐器和装饰品等。其中兵器最多,有戈、矛、钺、戚、啄、斧、剑、旅、弩机、狼牙棒、盔甲等,共计680余件。生产工具有锄、削、凿、鱼钩、纺织工具等。生活用具有壶、尊、罐、勺、釜、甑、斗、碗、洗、伞盖、枕、案、储贝器、镜、带钩等。其中最为著名的牛虎铜案出土于第24号大墓。

这次发掘虽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但是发掘一公布,就轰动了海内外。

据考古专家分析,李家山古墓群的葬式与石寨山相同,皆为竖穴土坑,大部分为单人葬,仅少数为二人合葬。出土的器物不仅形状和质地与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的器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存在的年代也大体一致。同时,李家山西北距晋宁石寨山直线距离仅约50公里,相距不远,而且地理环境与石寨山也十分相似。石寨山濒临滇池,而李家山面向星云湖,那时,抚仙湖星云湖周边水相连,地势广袤平衍,是一个水草丰美、景色宜人的好地方。

时隔20年的1991年初,早街村农民在李家山西南坡上挖硅酸盐矿,又发现了部分青铜器。因当时文物已具经济价值,出现了挖到青铜器在黑市上非法买卖的现象,于是当地一些农民竞相盗掘。江川县政府几经制止,甚至关押了部分盗掘文物者,此风才逐渐平息下来。

为了防止李家山墓地再遭破坏,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玉溪地区文管所和江川县文管所组成联合发掘队,在李家山西南坡进行了第二次发掘。

第二次发掘在1100平方米的范围内清理墓葬58座,出土文物2066件。出土文物中除大部分器物种类与第一次发掘相似外,也有许多器物为首次发现,其中虎牛鹿贮贝器、祭祀贮贝器等堪称珍品。

李家山古墓群的第二次发掘,再次为研究云南古代历史与文化艺术,提供了异常丰富和极为珍贵的考古资料。因而被评为199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引起中外考古界和学术界对古滇文化的浓厚兴趣。

2001年,江川县李家山古墓葬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呈贡天子庙古墓葬

就在1972年江川县李家山墓葬第一次发掘后不久,1975年2月,考古人员在滇池东面的呈贡县龙街乡小古城村天子庙又发现了与石寨山古墓葬时代大体相同的古墓葬群。天子庙古滇墓地位于黄土山西侧台地上,海拔在1910~1919米之间,战国及西汉古滇国时期,滇池的水位下落至1910米左右,说明当时,天子庙古墓葬就在滇池岸边。

1979年12月4日,文物部门对天子庙墓地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至第二年1月22日,共发掘古墓44座。这次发掘最为重大的收获是:发现了编号为41号的大型墓葬。

天子庙41号墓圹口长6.3米、宽4米,墓底距地表深4米,不仅远远超过天子庙墓地的其他墓葬,墓口面积是其他中小墓葬的4~10倍,而且也超过石寨山出土了滇王金印的6号墓。

墓主葬具的为一棺一椁。椁外壁长4米、宽2.8米、高1.2米,全用直径为20~30厘米的云南松原木构筑,并用青膏泥填塞缝隙,夯平。而石寨山6号滇王墓仅“两边各加上一条木板”。

在41号墓的棺椁中,出土的随葬物品数以万计,除大量海贝和玉石、玛瑙、绿松石制作的珠、管、片外,较大的随葬品有310件。其中,青铜器最多。青铜器有兵器戈、矛、剑、匕、钺、戚、啄、斧、叉、锤、礖、长銎凿和盔、甲等156件;生产工具有犁、锄、镰、凿、削等23件,生活用具有鼎、筩、釜、枕、勺等11件;乐器有鼓、葫芦笙和铃4件;装饰品包括圆形扣饰14件。这些青铜器造型奇特,铸纹精美,在墓室中排列有序。墓葬中一件独特的器物——巫师纹鼎尤其令人关注。

巫师纹鼎呈鼓形,侈口,高领,鼓腹,双耳,平底。鼎焊铸有三足,各足似半剖开竹筒形。之所以称为巫师纹鼎,是因为鼎神正面均铸有头带羽冠,身着铠甲,一手持法具,另一手握兵器的巫师浮雕形象。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传说夏禹曾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和礼器,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相传天子九鼎,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在中原地区,鼎还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卿大夫为七、五鼎,士级为三、一鼎。天子庙41号墓中出现的巫师纹鼎,是否同样具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意义呢?自然使得人们对墓主的身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1号墓的156件青铜兵器中,大多光洁如新,锋刃均无磨耗痕迹,而且有的兵器如双钺形铜戈、隼嘴式双钺形戈等已丧失了实战使用的可能,说明这些兵器可能是特意制作的具仪仗功能的礼器。另外,在墓葬中,还发现了殉葬者的遗骨。

这些状况,结合巫师纹鼎的出现,说明该墓的主人是一位地位显赫,拥有巨大统治权利的首领。

但是,由于人骨残朽,又没有任何文字,死者的具体身份无法辨明。仅依据棺材底出土一枚磨耗较大的人臼齿判断,墓主人属于一位老年人。

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碳—14测定,第41号墓的椁木年代距今2290±70年。也就是说,天子庙第41号墓的年代大体属于战国中期的墓葬,其年代要早于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的大墓。

1992年6月,随着天子庙内一些建筑物被拆毁,又抢救发掘了23座滇墓,但都无法与41号墓相比,出土器物极少。多数墓只有二三件,至多十几件,有的空无一物。41号墓大有鹤立鸡群之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