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景观生态形态

景观生态形态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景观生态学者对城市形态的研究,源自于对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初衷。一般来说,景观生态形态研究以具有同质环境条件特征的地表覆盖斑块作为空间形态分析的基本单元,这些斑块提供了植物和动物的栖居地。景观生态学家提倡“聚集有离析”的良好形态,及有条带或者廊道连接的多个相互交织的栖居斑块组成的生态有机系统。
景观生态形态_城市社区形态与再生

景观生态学者对城市形态的研究,源自于对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初衷。景观生态形态学广泛应用于区域尺度的自然资源评估、海岸带监测、栖居地保护、土壤分类、排水模式分析、耕地评估或者植被条件的评估等。它们的关注点不在于城市内部,而是针对城市边界之外的耕地、牧场、森林、水域等地表覆盖类型、质量与分布规律。

该类的研究数据一般采取遥感影像或者航拍图。例如,精度达30m 的1992年美国地表覆盖数据(National Land Cover Database,1992)可用来作为原始数据,再应用图形图像学的知识来进行解释和分析。一般来说,景观生态形态研究以具有同质环境条件特征的地表覆盖斑块作为空间形态分析的基本单元,这些斑块提供了植物和动物的栖居地。测度指标通常考量斑块大小、形状、覆盖构成、多样性以及连接斑块的廊道与条带特征等(McGarigal,2004)。景观生态学家提倡“聚集有离析”的良好形态,及有条带或者廊道连接的多个相互交织的栖居斑块组成的生态有机系统。

测度结果可以用来评估城市扩张所带来的后果。从景观生态学视角来看,城市扩张被认为是负面的变化趋势:由于城市扩张减少了森林和农场,也增加了机动车行驶量和不渗水地面,从而搅乱了栖居斑块,并进一步引发空气和水质量的下降。而不连续的城市蔓延则更有害,因为其使农地和野生用地栖居斑块更为破碎化而不再适合生物生存。分析发现,如果以100m作为标准的边界宽度,斑块面积达到大约3.2万m2时,才会为生物提供内部栖居地;而条带状则至少要100m宽,才能支持不同斑块之间野生动物的迁徙。另外,也有学者提出斑块的形状同样重要,斑块的硬质边界会加剧竞争而应尽量避免。

这些研究结论——大面积斑块更有利于物种多样性——被直接借鉴到政府政策中,即在城市发展的同时要考虑通过搬迁和合并小面积斑块来获得大范围的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规划时,要提倡设置足够宽度的缓冲区来避免硬质边界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