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赣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赣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赣南农村贫困地区所面临的具体实际,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融入文化建设,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具体说来,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环保意识,加快开展“变废为宝”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_美丽中国视野下的可持续减贫与绿色崛起研究:以赣南农村为例

三、增强环保意识,加快开展“变废为宝”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

赣南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资源型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在赣南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却出现了生产方式粗放、开采行为“吃一半扔一半”现象严重、盗采偷采行为屡禁不止、矿山开发金属冶炼技术落后、“重效益轻保护”、“重数量轻质量”等一系列问题。诸多不良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浪费了矿产资源,同时也对赣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思想是行为的主导,造成赣南地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关键环节,就是在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缺乏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即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层政府的环保意识不强,是致使赣南地区深陷生态困境的主要原因。在赣南地区地方基层政府的执政过程中,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利益冲突始终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当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特别是近期的)发生冲突时,高层政府往往偏向于前者,而基层政府以及当地居民往往倾向于后者。”[102]然而,如果地方政府的环保意识一旦“稍有松动”,新的污染源就会立刻产生。由于贫困地区长期落后,对发展经济有着强烈的思想诉求,使得基层政府在脱贫致富的巨大压力下,往往采取无视或刻意忽视环境保护工作的态度。而且,基层政府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也是导致赣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治理的根本原因。如果基层政府环保态度不坚决、环境监管不严格,甚至还为企业污染找理由、找借口、找托词、找政策漏洞,过多地强调资金短缺、监管难度大、环保措施滞后等客观原因,将会严重影响赣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极个别基层政府职能部门为了获取短期利益,甚至给一些高污染企业“开绿灯”,致使一些污染问题不仅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反而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加重的消极现象。因此,必须增强地方基层政府的环境保护意识,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政绩考核。

第二,矿产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是致使赣南地区深陷生态困境的直接原因。当前,部分矿产企业环保责任意识薄弱,未能充分认识到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个别矿产企业偏重于经济发展、企业扩张、资源开发、利润收入,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视而不见。例如,为节约企业运行成本,部分企业未能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更新和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给赣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也有部分矿产企业虽然遵守环境法规,但是更多只是被迫而非自觉地加强环境保护,“重形式轻实践”、“表面文章做得好”等思想观念与消极行为普遍存在,使得自然环境保护政策在某些地方很难真正执行到位,进而极大地影响了赣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因此,必须增强矿产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将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纳入成本预算。

第三,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强,是致使赣南地区深陷生态困境的根本原因。社会公众是推动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主要力量之一,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有效地促进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展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没有公众的参与,就没有切实有效的环保行动。当前,赣南地区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主动参与环境监督、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部分公众以“不屑一顾”、“无所谓”、“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等消极态度应对。甚至,个别居民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投入到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行列之中。因此,环保主体的缺位、错位,既不利于环保工作的开展,又会加剧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也成为导致赣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提高赣南地区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共筑美丽中国梦的赣州篇章。

一般说来,环保意识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认识水平和认知程度的集中体现,也是人们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社会行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在自觉性。增强环保意识是环境保护的前提,也是实现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振兴发展,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对于赣南农村贫困地区所面临的具体实际,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融入文化建设,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具体说来,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全面认识、系统理顺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树立节约矿产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一方面,必须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赣南地区推进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进而把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理念,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另一方面,还要牢固树立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全面规划、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等生态观念,摒弃“先破坏,后治理”、“牺牲环境,浪费资源”等短见,减少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等不良行为的产生。

其次,要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等原则,树立生态优先意识。坚持“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将污染涉及面大、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作为解决的重点,大力强化赣南地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的防治力度。树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矿产资源的生态观念,严格审查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严格把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源头上控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例如,根据矿山“三废”特点,逐步实行尾矿、矸石、矿坑排水及排气资源化,强化矿山“三废”治理与综合利用工作。

再次,利用学校课堂教育,宣传环境保护观念。学校作为宣传环保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要切实抓好教育领地,宣传环境保护政策,具体说来,可以把有关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相关知识写进教材、带进课堂,还可以实施课题研究、组织环保讲座等,让更多的赣南居民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生态恶化形势的严峻性。此外,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小队、班级、甚至师生共同参与的环保主题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积极宣传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最后,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应有所作为。地方基层政府在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赣南地区矿产资源污染治理的实践工作中,“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的价值理念应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长期坚持的战略。而且,地方基层政府还应当加强宣传环保知识力度,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影响评价机制,增强环保主体的参与意识。例如,可以通过树立宣传栏、宣传牌,发放传单,让环保知识、环保意识进农村、进社区;还可以通过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让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社会阶层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让广大社会公众真正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