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玄奘简介资料_关于玄奘的故事

玄奘简介资料_关于玄奘的故事

时间:2022-11-1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玄奘简介资料_关于玄奘的故事玄奘,本姓陈,名伟,出家后法名叫玄奘,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洛州猴氏人.约在隋文帝仁寿二年,生于一个官吏家庭,卒于唐高宗麟德元年,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旅行家、探险家、翻译家、宗教哲学理论家,与鸿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的三大译经家.父陈惠,精儒术,好佛学。两三年后,于二十一岁时就能究通诸部佛典,受佛教僧尼的最高戒律“具足戒”。

玄奘简介资料_关于玄奘的故事

玄奘(zang音葬),本姓陈,名伟,出家后法名叫玄奘,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洛州猴氏(今河南省堰师县缎氏镇附近)人.约在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生于一个官吏家庭,卒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旅行家、探险家、翻译家、宗教哲学理论家,与鸿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的三大译经家.父陈惠,精儒术,好佛学。

曾在隋朝做过江陵县令。二哥陈素,很早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做和尚,法名长捷。

玄奘自幼聪敏好学,性情温厚,待人诚恳,对佛学有浓厚的兴趣。十岁时,父亲去世,由二哥陈素带到洛阳,并经常带他去寺里听讲佛经,心中萌发出家愿望。十三岁时,获准进净土寺当和尚,取法名玄奘.他学习勤奋,博闻强记,先跟景法师学《涅粱经》,后又从严法师习《摄大乘论》,对《摄大乘论》,听一遍即能领会其含义,再钻研一遍,便能背诵如流。有的听后即能升座复述,把经义分析得细致透彻,使全寺和尚为之惊讶。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陈氏兄弟二人前往长安,后又离开长安,经子午谷,越秦岭至汉中,到达四川成都。在这里,一面听道基、宝逻等名法师讲经,一面刻苦钻研。两三年后,于二十一岁时就能究通诸部佛典,受佛教僧尼的最高戒律“具足戒”。武德五年(662年),二十三岁的玄奘,只身由峨江泛舟东去,经峨媚山,穿三峡,到达荆州(今湖北江陵)天皇寺,开坛讲《大乘法》。半年后,又由荆州北游,先到赵州(今河北赵县),从道深法师学《成实论》。

继往相州(今河北临漳),就慧休法师习《杂心摄论》.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入长安.跟道岳法师学《俱舍论》。此时,正值印度佛学权威学者那烂陀寺戒贤法师的学生一颇顿密多逻(即智光)法师也来到长安。二十八岁的玄奘,从洛阳到长安,入四川‘经湖北,赴河南,到河北,踏遍了半壁河山,询求高僧,复寻名师,已脱颖而出,成为佛教界的后起之秀.www.guayunfan.com

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向朝廷上表,请求去西方“遵求遗法”,但受到朝廷的冷遇,未被批准。唐太宗贞观元(627年)秋天八月,他趁因遭霜雹灾害,皇帝准许人们到外地解决吃饭问题之机,悄悄离开长安,并不顾朝廷禁令,跟随商人,混出玉门关,踏上西游取经的艰难险阻的征途,开始向西域进发,走过玉门关西北的五座烽火台,穿过八百里流沙的莫贺延债,途经阿者尼国(今新疆焉誉自治县)、屈支国(今新疆库车),到达冰雪覆盖、路径崎岖的凌山(今天山山脉的穆素尔岭)。

后又经热海(今苏联伊斯色克库尔湖),到达西突厥的素叶城(今苏联伏龙芝附近)。后又西行经猪时国(今苏联塔什干),到达铁门要塞.再穿过铁门,经过十三国,到达缚喝国(今阿富汗境内),在此他观礼佛迹,从般若揭罗(即慧性)学了月余的《毗婆沙论》后抵揭职国,登越比凌山更为险要的著名大雪山,饱经风霜,历尽艰险,冒着生命危险,行程五万余里,沿途拜访西域各国众多名僧,花费四年时间,终于到达北天竺摩揭陀国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今印度伽雅城西北)。

到达那烂陀寺的当天,就受到寺内和尚二百多人,佛教徒千人,捧着香和鲜花的迎接,他也向大家答礼致意,又恭敬参见并拜该寺主持戒贤为师,特被已高龄达一百多岁的戒贤法师收为弟子。他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听戒贤法师讲解最难懂的佛经《瑜伽师地论》凡一百卷.先后整整五年,精研佛教经典,通晓其中奥秘,还研究了婆罗门教经典,掌握了印度语言,并成为精通五十部经论的三藏法师仅有的九人之后的第十人,故而由此而生“唐三藏”一名。

唐贞观十年(636年),他又辞别戒贤法师到各处游学,先到东印度临近孟加拉湾的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向两位高僧学习一年,后又最东到迎摩缕波(今印度阿萨密’邦)、最南到罗毗茶(今印度买索尔邦班加罗尔一带)、最西到狼揭罗(今巴基斯坦稗路支省东南一带)学习两至三年,进一步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满载而归,重回那烂陀寺,被戒贤法师邀请主持寺内讲学.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十二月,他担任在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卡瑙吉城)举行的有天竺十八个国家的国王,以及各国的高僧学者,佛教徒三干多,婆罗门教和其他宗教教徒两千多,那烂陀寺僧人一千多人出席的学术辩论大会的论主(即主讲)。

在大会上,他宣读并讲解了用梵文写成的《会宗论》和《制恶见论》两篇反驳般若压(拍音构)多的论文,作为辩论的主题。大会一连开了十八天之久,他口若悬河,舌如利剑,使对方张口结舌,无言可答,直到散会,竟无一人敢于诸难,从而被人们公认为第一流大学者。

根据传统习惯,散会当天,统治着印度中部和北部的易(he音何)利沙帝国的戒日王赠送给玄奘金钱一万、银钱三万、上等僧衣一百件;各国国王也蹭送许多珍贵礼品,他统统谢绝。最后,受戒日王恳请,乘坐一头装饰得十分华丽的大象,绕场一周。大家无不掀舞玄奘装装,高声宣唱:’‘中国法师,宣大乘义,破诸异见.十八日来,无敢论者,普宜知之。”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曲女城大会闭幕后,玄奘已四十二岁,在国外游历也已十余年,心中一直萦念若遥远的祖国,便向戒日王表示回国的心愿,但在戒日王的恳请下,不得不同意参加五年一次的天竺佛教盛会—无遮大会后再启程。历时七十五天的无遮大会后,他谢绝留下享受一百座寺院和许多珍贵礼物的请求,只接受一件防雨用的鹿毛披肩回国。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一月二十四日,他用大象驱驮着历年来搜集的六百五十七部佛经、佛像和花种等物,经过阿富汗、帕米尔南缘,沿啧赤河而上,经疏勒、于闻、都善、敦煌、瓜州等地,跋涉五万余里,终于回到阔别将近二十年的都城长安。唐太宗下救“进京之日,空城出观”,并在朱雀桥边开了一个十分隆重的欢迎会,朱雀桥大街人山人海,排成几十里长的队伍,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唐太宗李世民在洛阳行宫召见玄奘时,兴趣盎然地询问了他的游历见闻.并安排他住在长安弘福寺禅院,让他专心翻译经典。

玄奘谢绝了唐太宗希望他弃佛还俗做官的劝告,从洛阳回到长安后,立即组织百余高僧,着手翻译佛经和著书立说的艰巨工作,’先后在弘福寺和慈恩寺主持译经院,并在慈恩寺修造大雁塔,作储藏经籍之用。他“三更暂眠,五更又起”,夜以继日,历时十九个春秋,翻译了卷轶浩繁的佛教经论,先后共翻译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计一千三百多万言。

此外,他还应唐太宗的要求.把十多年的旅途见闻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七月,撰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书中着重记述了他十七年旅行生活中亲自经历的一百一十个国家和所传闻的二十八个国家的政治情况、山川形势、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国俗民情、宗教信仰和气候物产等。

叙述生动真实,文辞绚丽雅赌,不失为我国古籍中的一本名著。它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近代考古学家曾依据它对古印度文化遗址进行发掘和研究,探明和发掘了王舍城旧址。鹿野寺古刹、阿梅(zhan音毡)陀石窟、那烂陀寺等遗迹。近百年来,这部著作已经译成英、法、德、俄和日文,介绍给了全世界。他还把老子的中国古代重要哲学著作一《道德经》和印度已经失传的佛经《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介绍给天竺国人民。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二月初五,玄奘由于积劳成疾,不幸在长安玉华寺逝世,终年六十三岁。葬于西安樊川北原,为他送葬的士女多达数万人.

玄奘渡沙河、越葱岭、过险隘、涉激流,为求佛学真谛,舍身忘死,不辞辛苦,终于完成了巡礼印度、求佛取经的使命。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旅行家,漫游印度的第一人,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沟通中印文化的伟大的翻译家。他为促进古代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贡献了自己毕生精力,他在世界文化和宗教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那坚韧不拔、不畏艰险、刻苦求学、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