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屈原简介资料_关于屈原的资料

屈原简介资料_关于屈原的资料

时间:2022-03-0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屈原简介资料_关于屈原的资料屈原简介资料屈原(前339?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但由于张仪的破坏,齐楚联盟未能成功。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郑都,流放江南。屈原的“美政”思想屈原是一位提出并坚守“美政”方案的政治思想家,也是一位具有“导乎先路”奋斗决心的实践者。

屈原简介资料_关于屈原的资料

屈原简介资料


屈原(前339?一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姊归)人。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怀王宠信,位为左徒、三间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楚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放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但由于张仪的破坏,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前313),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人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郡都,到了汉北。楚怀王三十年(前319),屈原回到郑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郑都,流放江南。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郑都,屈原悲愤难握,遂自沉泪罗江,以身殉于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美政”思想


屈原是一位提出并坚守“美政”方案的政治思想家,也是一位具有“导乎先路”奋斗决心的实践者。他所处的时代是各国争相兼并、人民长期蒙受战争祸害而渴望和平的时代,故屈原强烈希望结束战争、实现大一统的局面。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要求楚国的君主能像尧舜禹汤文武那样,来完成一统寰宇的大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楚辞·离骚》。)这正如司马迁所评论的那样:“上称帝,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史记·屈原列传》屈原的这一思想与愿望,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表现出他所具有的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为此,屈原积极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实现富国强兵。他希望楚国君主任用贤能,公正无私,实行德政,以“苟得用此下土”(《离骚)),享有土地,治理天下.他以伊尹、彭咸等人自许,决心为实现这种“美政”而奋斗终生,即使不能实现,亦“将从彭咸之所居”,死而无悔。对外积极倡导联齐抗秦,合纵以求自立图强,他不避辛劳,风尘仆仆,往来于齐、楚问,为合纵抗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屈原的文学作品


屈原生活在“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时代,各国国君和权贵争相招揽士人为自己效劳,故礼贤下士蔚然成风。自孔子起,及至后来的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都“待贾而沽”,奔走他国,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屈原则不同,他执着地眷恋祖国,“险升皇之赫戏兮,忽临脱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离骚))“惟w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至月与列星。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www.guayunfan.com

(《抽思》)屈原的念祖忠君爱国恋乡与恤民思想是密切相联的,如“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愈。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哀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应该指出,屈原的这种念祖忠君爱国恋乡恤民之情,构成了我国古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对我国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在处世态度上,充满了积极向上精神,表现出敢于斗争的高贵品质。正如他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屈原的这种积极处世态度,是他的朴素唯物观与爱国爱民思想的直接表现,与道家的遁世思想、儒家的“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孟子·公孙丑》)的态度是不同的。

屈原的诗篇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11篇)、《招魂》,共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这部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屈原的哲学思想,基本承袭老庄,又兼采北宗樱下道家学说。屈原并未专述此说,却以文学的手段委婉地表达了这一观点。“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跪敷枉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这种“内美”和“中正”(道德),实际上就是精气,它能使人离开尘世而上天。

屈原的《远游》


屈原在《远游》中,对精气说则作了更详尽的发挥。他说:“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上浮”即“上征”,为什么不能上天云游,就是因为没有“上浮”的“托乘”,即精气。

为什么没有精气?

屈原认为,一是“遭沈浊而污秽”,精气因“污秽”而不愿进来;

二是内部原有的精气,由于内心悲哀,“神倏忽而不反”。因此,只有“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即经除污秽、净悲哀、虚静恬愉的修养,就能“时仿佛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从而复又”因气变而遂曾举兮”、“掩浮云而上征”了。作为一个诗人,屈原运用其精气说理论,开辟了浪漫主义创作的新途径,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则是有积极意义的。

屈原在宇宙生成和天道观方面,也以“问天”(王逸《楚辞章句》认为屈原《天问》就是“间天”之意,因“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的形式,问而不答,以不答为答,对远古的神话传说作出了理性的反思。他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涉及到天地万物、人事代谢,无所不包,思想极其丰富。他大胆地怀疑和否认天命,公开质疑:“天命反侧,何罚何佑?齐桓九会,卒然身杀?”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闪烁着朴素的唯物观的光芒。

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爱戴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棕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端午节悼屈原》


忧国谁能与君同,天公有情雨蒙蒙。

舍生永垂天问志,爱民不泯离骚情。

碧波有幸隐忠骨,青史无意表贤名。

粽抛江水爱君意,神州千载颂英风。

敬君忠气贯春秋,忧国爱民谁比侍。

身同青山千载秀,名共黄波万古流。

情寄天问每凄凄,心系离骚长悠悠。

鱼虾应不食忠骨,位列仙班凤池头。

他就是一生坚持“美政”思想、“九死一生”的屈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