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蔺相如墓地辨疑_关于蔺相如的事迹

蔺相如墓地辨疑_关于蔺相如的事迹

时间:2022-04-0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蔺相如墓地辨疑_关于蔺相如的事迹(六)蔺相如墓地辨疑至于蔺相如墓地所在,虽然说法诸多,但我们可以用排除法分析,留下最可信的几处留待新发现史料进一步证明。三是根据当时的客观环境,长平之战后蔺相如及其后裔有可能为防范秦国的报复,不将遗体埋葬于邯郸朝廷赏赐墓地和附近蔺家河的可能。关于蔺相如墓的说法还有另外一种情况──讹传:后人将个别蔺氏后人墓地或他人墓地误为蔺相如墓地,给我们的甄别工作带来不便。

蔺相如墓地辨疑_关于蔺相如的事迹

(六)蔺相如墓地辨疑

至于蔺相如墓地所在,虽然说法诸多,但我们可以用排除法分析,留下最可信的几处留待新发现史料进一步证明。哪里才有可能是蔺相如真实的墓地呢?笔者认为以下几处较有可能:一是祖居地(同时也是出生地),人都对出生地有特殊的感情,愿意叶落归根;二是父母丧葬地,因颠波流浪父母不幸葬身异地,死后也要陪伴父母;三是蔺相如封地,自己子孙后代繁衍生息的地方(笔者这样说虽然没有史料可以证明,但以蔺相如的地位及当时的社会形态,蔺相如在做上卿后应该至少有一处封地或叫做食邑,这处封地应在距离邯郸不是太远的地方,邯郸附近应为皇族封地,这样离邯郸不远的磁县和安阳某处地方就极有可能是蔺相如的封地之处);四是朝廷赏赐墓地。哪里最不可能是有蔺相如墓地的地方呢?一是异国他乡。以蔺相如的身份,死后不可能葬于赵国以外的地方,例如陕西临潼。据推测,陕西临潼蔺相如墓地应是迁徙到那里的蔺相如子孙为纪念蔺相如建的衣冠冢,流传在那里真正被割头挖心的极有可能是迁到陕西不久的蔺相如的一个儿子被秦人加害的结果。二是离邯郸太远的边境地区或政治不稳定的地方,如被秦国占据的地方、两国边境经常交战的地方等。这样蔺相如的出生地(当时已处于秦国的虎口之下)及泽州辉县等地便可基本排除。三是根据当时的客观环境,长平之战后蔺相如及其后裔有可能为防范秦国的报复,不将遗体埋葬于邯郸朝廷赏赐墓地和附近蔺家河的可能。山西师范大学教授蔺长旺在《蔺公相如墓地考》一文中有多处虚实安葬的说法,但蔺如伟不同意蔺相如墓地多就是这个原因的说法,并认为真正的假墓地如果有的话也只有蔺家河墓地比较可能是假的。根据以上分析,蔺如伟认为蔺相如真实墓地在磁县或安阳的可能性非常大,其他地方的墓地应为衣冠冢或蔺氏后人的纪念性墓地。

在这个问题上,蔺长旺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蔺相如真实墓地在磁县或安阳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在战乱年代,唯有当时的古县和辉县西部山区相对安全,蔺相如真实墓地可能在这两地中的一处。详见蔺长旺《豫西北地区蔺相如文化遗存探寻》一文摘要:

安阳古相村应是蔺相如府地和其后裔延续千年的居住地之一,并非相如出生地和墓地。

互联网上曾经有人发文称,《安阳县志》记载:“相村在水冶西南,战国时蔺相如故里,有碑文可考。世传蔺相如生于渐平岗村,后移此村,因以相名。”看起来,对相村是蔺相如故里的说法,语气较为肯定,但未说相村是蔺相如墓地,也未明示故里之说的碑文年代及具体内容。(www.guayunfan.com)在安阳县地方志办公室王长庆先生的帮助下,蔺长旺、蔺玉堂查阅了安阳解放后出版的两本《安阳县志》,除在序言概述中提到“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的宰相蔺相如,故里在水冶镇西的古相村”一句之外,均无相关记载。

对明代崔铣所著《彰德府志》中“蔺上卿庙在黄口村,上卿名相如,战国赵人。旧志云:子孙散居庙旁,岁时来祀”的说法看来可信。相村、渐平岗、岗西村、黄口村,均在安阳县许家沟乡辖区,政府和村民也都认可确实有过古庙残留遗迹。

据村民说,在岗西村有片地叫楼院,那就是蔺家的楼院,听说原来厅堂宽敞,秀丽豪华,还有一片莲花地,传说就是蔺家的后花园,现在是什么也没有了。说到的这块莲花地,现在是村民王远明家的责任田。70岁的老汉还记得,十几年前他犁地时还犁出过3块石碑,上面刻满了字迹,那时候农民们也不懂得保护,让一个石匠搬走做成了大门的迎风,也不知道卖到哪里去了。

1974年时,他们在传说是蔺家楼院的地方挖蓄水池,挖出很多古砖瓦,还有一面铜镜和两块汉白玉色石碑,石碑半米见方(50cm×50cm,厚15—20cm,边上有花纹),现还有一块,另一块据说卖了,现不知所终。因为年代久远,碑上一半字迹已不可辨认,但仍可大概看出是记载唐朝一位叫蔺仁节和夫人的事情。据村民蔺合顺、蔺庆国、蔺百华回忆,碑文上有唐故蔺府君石夫人、祖上赵上卿、大夫、御史太守蔺仁节、山西西河有一支族人、相如十二代孙葬于相西五十里故里、开元十四年二月二十三日”等内容,想来应该是一位蔺家后代。原来村中还有一个家谱碑,后被人盖房奠基,所谓“生在太平岗,长在相村”就是这个碑上的碑文。至于世传的近百代子孙布帛家谱,于1943年辉县盘地村的本家因盖房祭奠借走至今未还。

从当地出土文物墓志铭文可知,相如之后唐代开元年间御史太守蔺仁节和石夫人安葬于相村附近,所谓“生在太平岗,长在相村”很可能是指蔺仁节。作为御史太守之官位,在那里修缮或建设豪华的蔺家宅院和府地是很可能的。至于“相村”这个名字的来历,估计应是汉代以后后人鉴于此地曾为相如府地和其后裔居住地,为纪念蔺相如而命名。由此看来,明代崔铣所著《彰德府志》记载的“蔺上卿庙在黄口村,上卿名相如,战国赵人。旧志云:子孙散居庙旁,岁时来祀”是非常可信的。

至于有的地方有蔺相如祠、蔺相如庙为证的说法正如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文庙(孔子庙)、关帝庙一样,均为后人或地方政府的纪念性建筑,不能作为蔺相如故里和墓地所在地的依据。

关于蔺相如墓的说法还有另外一种情况──讹传:后人将个别蔺氏后人墓地或他人墓地误为蔺相如墓地,给我们的甄别工作带来不便。河南修武蔺相如墓就属这种情况。

河南修武县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以前,人类就开始在这里生息、繁衍。殷商时代,始筑宁城,名宁邑。公元前1028年,周武王伐纣途中遇雨而驻宁城,修兵练武,遂改名为修武。至秦朝始设县制。

关于修武蔺相如墓的说法是:“蔺相如的墓在焦作山阳区百间房乡苏蔺村北一里,距(待王)站西三里,有冢,有碑。在‘文化大革命’时,碑被村民破坏,冢被平。”一说其碑志被水冲没,村人恐古迹淹没,拟重立碑志。

——摘自《道清铁路旅行指南》

根据现有资料判断,修武蔺相如墓当为蔺仁和墓讹传。原因如下:

1.用前面的排除法分析,修武蔺相如墓既不属于“较有可能是”也不属于“最不可能是”的范畴。

2.《重庆蔺氏文泰公支族世系谱》记载:“先祖蔺本周公生二子,长子仁宽,次子仁和。仁宽武勇无双,王命镇守本郡,敕赠镇国武威侯。仁和学识渊博,出仕宁邑(河南修武县),以邑为姓,始姓宁。”从族谱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蔺仁和去世后有可能葬在修武,后人改姓宁,时间长了蔺仁和在后人的记忆中会逐渐淡化。同时因其学识渊博,又身居官位,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比他名气更大的蔺相如,并把他的墓地当成了蔺相如墓地。

3.据提供《重庆蔺氏文泰公支族世系谱》的重庆蔺诗鹏(蔺文泰公后裔)介绍,其祖先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从山西赵城迁过来的,是蔺相如的旁系后裔。当时的蔺仁和一定也会尊蔺相如为先辈,并把蔺相如的故事传给后人。时间久了也会形成讹传。

相信其他蔺氏后人墓地或他人墓地也有被附会或讹传为蔺相如墓的情况。比如,据湖南浏阳蔺氏族谱记载,蔺相如长子亦为赵国大夫。他的墓地在哪里?是否也被后人误认为蔺相如墓了呢?

在本文行文之时,笔者发现徐州蔺氏家谱记载:“先祖是战国时秦灭赵期间从邯郸逃往河南安阳隐居的蔺相如一子(第几子不详)。”这让人很自然联想到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玉泉村蔺氏家谱有“相如娶孔氏为妻,享年69岁,长子之后人与定居地不详”的记录,既然是隐居,族谱编辑时间相对较晚,迁徙到远处的湖南蔺氏当然不易知道,只好在家谱中留下“长子之后人与定居地不详”的记载。那么我们据此即可以基本断定,蔺相如长子在蔺相如去世后有可能隐居于安阳。

长子为什么要隐居呢?笔者试作如下分析:

战国末期,时局日益混乱,赵国朝不保夕,蔺氏逐渐受到赵国王室的冷落,蔺相如长子必须在蔺相如去世后为蔺氏一族安排后路。也许为了防止被灭族,出于“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中”的考虑,蔺氏后人必须四散迁徙。但是,按照古制又必须有一人承继家业并为蔺相如守墓,这个责任对于长子来说自然责无旁贷。但又担心被秦人发现,只好选择隐居。既然是隐居,所以选择的地点既不可能离蔺相如墓太远,也不可能就在墓地附近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因此,既然蔺相如长子选择隐居的地方是安阳,那么,安阳蔺相如墓也可能不是真的蔺相如墓地(极有可能就是蔺相如长子去世后的墓地),不太远的地方就只有附近磁县羌村蔺相如墓地(此墓地也是所有已知蔺相如墓地中唯一有蔺相如生卒时间记载的墓地,湖南浏阳蔺氏家谱记载在羌村附近的杜村店)符合这个条件。据此可判断,真正的蔺相如墓地似乎是现在河北磁县羌村蔺相如墓地,然而从当时的地理与安全环境来看,则山西古县蔺子坪村的蔺相如墓,是真实墓地的可能性最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