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大学时代的艰辛求索_关于马克思的故事

大学时代的艰辛求索_关于马克思的故事

时间:2022-06-1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时代的艰辛求索_关于马克思的故事1836年10月中旬,年轻的卡尔从特利尔出发前往柏林大学。卡尔对自己近乎苛刻,他不允许自己满足于对知识的一知半解。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47页卡尔的目标是明确的,可还不是具体的。但进入柏林大学以后,特别是第一学期,卡尔对浪漫主义诗歌的爱好有增无减,甚至超过了他的专业课。建立法哲学体系所遇到的困难,使卡尔更进一步认识到哲学的重要性。

大学时代的艰辛求索_关于马克思的故事

1836年10月中旬,年轻的卡尔从特利尔出发前往柏林大学。当时铁路尚未建成,卡尔乘邮车足足颠簸了5天。这次柏林之行,卡尔远没有一年前去波恩那样兴奋。离开了心爱的姑娘,他感到内心无比惆怅。然而他深知,自己必须深造,必须学有所成。他是怀着对燕妮深深的爱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来到柏林大学的。10月22日他注册后,便在离柏林大学不远的米特尔大街61号租了一间房子住了下来

柏林是普鲁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柏林大学是德国当时著名的高等学府。这里拥有不少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校风严谨,学生也都勤奋刻苦,远没有波恩大学的那些不良风气。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在这里读书时,曾这样评价过这所大学:无论在哪个大学都看不到这种对工作的热爱,这种对大学生的琐碎事情以外的事情的兴趣,这种对科学的吸引力,这种安静和肃穆。他认为,同这所大学比起来,其他大学就是不折不扣的酒馆。

来到这样的环境里,卡尔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学术气氛,他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到了柏林以后,我断绝了从前的一切交往,有时去看人也是勉强的,只想专心致志于科学和艺术。”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页

在入学后的一年中,卡尔修完了刑法罗马法史、人类学等6门课,而且在课余时间进行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大量的学习研究活动。他阅读了堆积如山的法学专业文献和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著作,而且又自学了英语和意大利语。“他在两个学期中所获得的大量知识,如果按照学院式的喂养方法在课堂上点点滴滴地灌输的话,就是20个学期也是学不完的。”②〔德〕弗·梅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9页。卡尔对自己近乎苛刻,他不允许自己满足于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他延续了中学时代就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对所有读过的书都做摘要,写批注,一边学习一边思考。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卡尔广泛涉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www.guayunfan.com)亨利希·马克思早就洞察到了儿子身上的超乎常人之处。他在给卡尔的信中高兴地说:“上帝恩赐,你来日方长—你将为你自己造福,为你的家庭造福,如果我的预感没有错的话,也将为全人类造福。”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47页

卡尔的目标是明确的,可还不是具体的。究竟哪个领域更适合于自己的发展呢?

卡尔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文学艺术领域尝试过。早在波恩大学时他曾加入过一个青年诗人团体,写过各种题材的诗歌。那时父亲认为,卡尔的诗歌,无论就它的真正含义,还是就它的倾向来说,自己都不理解。而且父亲直言不讳地告诉卡尔,如果他成了一个平庸的诗人,自己会感到伤心的。但进入柏林大学以后,特别是第一学期,卡尔对浪漫主义诗歌的爱好有增无减,甚至超过了他的专业课。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把对燕妮的思恋,倾注在《爱之书(第一部)》、《爱之书(第二部)》和《歌之书》三部诗集之中。他还专门为父亲的生日写了一本诗集,寄托着自己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但随着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卡尔逐步认识到,父亲对自己诗歌的评价是有道理的。他深刻地剖析了自己的诗,认为它们把理想与现实对立起来了,“一切现实的东西都模糊不清,而一切正在模糊的东西都失去了轮廓。对当代的责难、捉摸不定的模糊的感情、缺乏自然性、全凭空想编造、现有的东西和应有的变西之间完全对立,修辞学上的考虑代替了富于诗意的思想。”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10页。卡尔终于意识到,他没有显露出诗人的天才。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在这方面的追求,而仅把诗歌作为自己的一种业余爱好

卡尔也曾按照父母的要求,在法学领域努力过。他所阅读的法学著作,远远超过老师所指定的书籍。卡尔在学习和研究中发现,为了更透彻地把握法学,应把它与哲学联系起来。这样,卡尔在研究法学的同时,也学习了哲学。当时德国理论界有一个习惯,很多人在研究一门科学时,都热衷于构建体系。受其影响,卡尔也决定构建一个法哲学体系。这对于一个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来说,未免操之过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反映了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敢开创精神。

卡尔拟订了自己体系的纲目。他在导言里叙述了形而上学原理,然后分类对全部法学内容进行阐述。可当他写了300页的文稿时,发现这个体系包含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矛盾。正如同他的诗歌创作一样,这里首先出现的障碍仍然是现有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的对立。他说:“这种对立是唯心主义所固有的;它又成了拙劣的、错误的划分的根源。开头我搞的是我慨然称为法的形而上学的东西,也就是脱离了任何实际的法和法的任何实际形式的原则、思维、定义,这一切都是按费希特的那一套,只不过我的东西比他的更现代化,内容更空洞而已……”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11页。在他看来,研究法律、国家、自然、哲学方面,“必须从对象的发展上细心研究对象本身,决不应任意分割它们;事物本身的理性在这里应当作为一种自身矛盾的东西展开,并且在自身求得自己的统一”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页。卡尔意识到:他所建立的法哲学体系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但就他所受的教育和素养来说,是无力解决这些矛盾的。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把这部虽未写完,但却是呕心沥血之作的法哲学手稿抛弃了,就像那些诗作一样,付之一炬。

建立法哲学体系所遇到的困难,使卡尔更进一步认识到哲学的重要性。1837年11月,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这又一次使我明白了,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样我就必须怀着我的良知重新投入她的怀抱。”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页。

卡尔开始把自己研究的着重点从法学转移到哲学。

早在入学之初,卡尔曾接触过黑格尔哲学,但他不喜欢黑格尔那种离奇古怪的表达方式和晦涩难懂的文字。他更喜欢读康德和费希特的著作,那时他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可当他的法哲学体系流产后,他重读康德和费希特的著作,却发现他们的哲学观点不能帮助他解决理论探索中的难题,也不能帮助他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他在一首诗中说:

“康德和费希特在太空飞翔,

对未知世界在黑暗中探索;

而我只求深入全面地领悟

在地面上遇到的日常事物。”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51页。

卡尔认为,康德和费希特把应有的东西和和现有的东西即理想和现实割裂开来,他们的哲学体系严重脱离实际,在现实世界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样的哲学显然不能使他摆脱困境。那么,哪一种哲学才能指导自己继续前进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卡尔以不可抗拒的执著,苦苦地思考着、探索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