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关于邓世昌的资料_邓世昌简介资料

关于邓世昌的资料_邓世昌简介资料

时间:2022-01-1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邓世昌的资料_邓世昌简介资料邓世昌,生于道光二十九年,卒于光绪二十年,字正卿。邓世昌出生的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后的第十个年头,而广州是鸦片战争的发生地,邓世昌从小耳闻目睹外国入侵者的罪恶,萌芽了发奋为国的思想。途中邓世昌指挥得当,驾驶熟练,使舰队迅速抵达朝鲜仁川。这是邓世昌第二次出洋,所有的中国文报、银钱等事由邓世昌一手经理。

关于邓世昌的资料_邓世昌简介资料

邓世昌,生于道光二十九年,卒于光绪二十年,字正卿。北洋舰队将领,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

道光二十九年,邓世昌出生在广东番禺(现广州珠海区)一个农民家庭,母亲何氏为渔家之女。邓世昌出生的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后的第十个年头,而广州是鸦片战争的发生地,邓世昌从小耳闻目睹外国入侵者的罪恶,萌芽了发奋为国的思想。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邓世昌随父亲邓焕芬居于上海。当时的黄浦江上到处是外国的商船军舰,上海滩充斥洋货。看到外国军舰任意出入中国海口,邓世昌更切实地感受到中国积弱积贫的地位,他认为中外通商势将愈益频繁,如果中国不建立新式的近代海军,一遇强敌挑衅,便会无法对付。从此他决意投身海军。在上海期间,邓世昌还从师学习英文和自然科学,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

邓氏宗祠里有一对联:“龙跃云津凤鸣朝日,桂生高岭莲出绿波”,相传是邓世昌青年时代的手迹,反映出他的远大抱负。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用于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旧式海军便失去作用。清政府深感外来威胁的严重,决定建立新式海军,以保卫海疆。左宗棠建议创立的福州船政局,也已设厂造船。

同治六年,清闽浙总督兼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在福建马尾建立福州船政局,着手购机器、筑船坞、制造船舰,并开始训练。同年,福州船政局设前后两学堂(前学堂习法浯、造船技术,后学堂习英语、驾驶技术),聘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为正副监督,招收已通英文的聪颖弟子入学堂学习造船与驾驶技术。邓世昌是首批从广东招来的十名学生之一,他入学时已经十八岁,较别的同学大三四岁,但刻苦努力,各门功课考核皆名列前茅。

当时李鸿章等人正在搞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提出“强兵”口号,船政学堂便是在“自强”口号下创立的。清政府筹办海军也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学堂的学员不光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到船上进行实际操练,学堂中特别强调学生独立地掌握造船和航海技术,能熟练驾驶铁甲兵船及调兵布阵。学堂还特别注意对学生灌输民族自强精神,以求务使学生深知自强乃根本,舍此别无他求,因此所有学员均发奋努力,以望来日报国强民。邓世昌在船政学堂度过了四个春秋,四年的西式学堂生活,尽管只注重学习测绘、驾船、射击等自然科学和技术操作,但他无疑也接受了一些西方近代民主主义思想。

邓世昌从船政学堂毕业后,便开始在海军中任职。同治十三年,二十五岁的邓世昌担任刚刚下水的木质船“琛航”号管带,光绪元年(1875年)调往“海东云”号舰任管带。同治十三年,日兵三千人侵略台湾,占领澎湖、基隆诸地。清政府派福州船政局督办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率福建水师守卫台湾,邓世昌随沈葆桢出征,补千总,出任“振威”号管带,守备海疆,加都司衔。www.guayunfan.com

光绪五年,沈葆桢去世,李鸿章在天津设水师管务处,开始执掌海军大权,马建忠负责日常事务。李鸿章力主购买大型铁甲舰,以扩充北洋海军。当时,邓世昌以干练、严明闻名于军中,李鸿章视之为海军中的佼佼者,特调至北洋海军,担任刚从英国进口的“飞霆”号管带。同年,北洋舰队在英中订购的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四艘炮舰抵达,北洋水师初具规模,邓世昌又调任“镇南”号管带。光绪六年(1880年),新任北洋海军总教习的葛雷森率此四舰赴渤海、黄海一带巡弋,“镇南”号不幸触礁,邓世昌即被撤职,管带由英国人章斯敦接任。同年十二月,邓世昌以副管带身份随记名提督丁汝昌赴英国接收“超勇”、“扬威”两艘快艇,这是邓世昌第一次出洋。旅外期间,邓世昌勤于观察,眼界大开,更加成熟。这次出洋长达十个月之久,至光绪七年(1881年)九月方回国,经此次磨炼,邓世昌的海战技术日趋成熟。

光绪八年冬,日本派兵入侵朝鲜,清政府应朝鲜王朝请求,由署理直隶总督兼办通商事务大臣张树声派丁汝昌及道员马建忠,率“超勇”、“扬威”、“威远”三艘兵舰和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所部淮勇六营三千余人赴朝,邓世昌随队前往。途中邓世昌指挥得当,驾驶熟练,使舰队迅速抵达朝鲜仁川。一天后,日本兵舰匆忙赶到,几经冲突不得入仁川港,被迫退去。这次远征归国后,邓世吕晋升为游击,清政府赐给他“勃勇巴图鲁”称号(巴图鲁:满语,勇士的意思),任“扬威”舰管带,此后长期往来于天津、朝鲜之间,冬日则驰骋东海一带,镇守台湾、福建海疆。

光绪十年(1884年)六月,法国侵略军向驻守凉山的中国驻军进攻,中法战争爆发。同年八月,法国舰队进攻台湾,邓世昌随中国军队出动迎敌,此时不幸其祖父、父亲双亡,但邓世昌以国事为重,没有回家探视。马尾海战一役,中国福建水师全军覆灭,作为战役的目击者,邓世昌的感受是极痛切的。

福建水师覆没后,国内舆论哗然,清政府决心购买大型铁甲舰,以充实海军力量。光绪十三年(1887年),北洋海军在英、德两国订购的“致远”、“定远”号巡洋舰和“经远”、“来远”号装甲炮舰完工,李鸿章派北洋海军总查英人琅威理前往验收,邓世昌以管务处副将衔参将兼“致远”号管带名义,与邱宝仁、叶祖珪、李允升等同往接收。这是邓世昌第二次出洋,所有的中国文报、银钱等事由邓世昌一手经理。

在当时的中国海军中,多数人都受过新式的军事教育,一部分还曾远洋留学西欧诸国,具有新的军事科学知识和民主思想,作战英勇,邓世昌便是杰出代表,他虽从未留学,但平日刻苦研习,当时人称赞其“西学湛深”。《楼船日记》里较为详细地记载了邓世昌从英国归国途中的事情,表现出他的冷静沉着和超凡勇敢。途中,船队行至西班牙海区时,有一次邓世昌乘舢板回“致远”号,风暴骤起,海浪迎面扑来,小舢板时时都有被吞没的危险。邓世昌镇定自若,亲自把舵,迎着风浪前进,终于安全登上“致远”号。在地中海时,“致远”舰因添煤过多,烟焰从烟筒喷出,招致起火,在一片混乱中,邓世昌沉着地命令打开火门,堵塞烟洞,扑灭了大火。

在长达数月、行程数万里的远航中,印度洋一段航程最为恶劣,这里是南北湖流汇集之处,有时海浪高达十数米,邓世昌抱病指挥航行,使舰队安然通过。邓世昌治军严明,即使在航海途中也终日训练,一天变阵数次,悬旗传令,或防御、或进攻,将士们也踊跃奋发。《朝警记》说他治军功绩卓著,部下皆使船如使马,鸣炮如鸣镝。他对士兵十分爱护,在这次远航中,因气候恶劣,其他舰的升火水手许多病亡,只有“致远”号水手因邓世昌照顾而很少死亡。在这次航行中,只有一名水手病故,航海旧例凡病故者,近岸处葬于陆地,如距岸远则投入海中。在其他水手请求下,邓世昌决定自己承担责任,依照中国习惯备棺入殓。邓世昌平日生活俭朴,常与兵士共甘苦,因此深得士兵们的爱戴。

光绪十三年冬天,“致远”等四舰历尽艰辛,抵达厦门,由于北方冰封,舰队便驻扎厦门进行训练。军旅生活之暇,邓世昌常以学自娱,他收藏了许多名书画,尤其喜好黄山谷书法,并喜爱游历、艺术,以陶冶性情。

光绪十四年四月,“致远”、“定远”、“经远”、“来远”四舰同时到达大沽。李鸿章检阅北洋舰队操练时,邓世昌表现出色,队列、射击皆列为优等,李鸿章以训练得力请奏赏其“噶尔萨巴图鲁”称号,并赏给他三代一品封典。同年,台湾一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历时半年,屡败官军。清政府遂派丁汝昌率海军前去镇压。邓世昌以副将身份协同前往,邓世昌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被提升为总兵。这年九月,北洋舰队正式成军,分左、右、中、后四军,邓世昌被任命为中军中营副将,并任“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素怀忠义爱国之心。青年邓世昌曾有诗:“南楼高耸入云霞,四面江山壮观吟。傍晚一城空寥廓,炊烟浓处几人家?”即流露出他热爱祖国壮丽河山,感慨残破家园的情感。从军后,他对将士忠烈事迹,极口称赞,曾发誓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

光绪二十年,日本向朝鲜发动侵略,并向中国海陆军实行挑衅,七月二十五日清晨,日海军“吉野”号突然以左舷炮火向清“济远”号轰击,在丰岛袭击清政府运兵船,击沉“高升”号等舰只,中日甲午战争由此爆发。丰岛海战后,清海军仅仅防堵在威海卫海军基地内,不敢出击,任凭日军舰队纵横。全国士大夫纷纷上书质问,朝廷也屡令出击,最后李鸿章被迫命令丁汝昌率北洋海军在渤海内外游弋,“作猛虎在山之势”。当时邓世昌力主抗战,要求舰队出击,常对官兵说:如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北洋舰队将帅也都锐意备战,渴望与敌决一胜负,以雪“高升”沉没之耻。各舰的舢板全部撤除,仅余六桨小艇一只,一是避免战时引起火灾,同时表明北洋海军将士誓与船舰同存亡的决心:军舰命运,即乘员命运,舰存与存,舰亡与亡,岂能有侥幸偷生的念头,或乘舢板逃跑,忍受败降的屈辱。

九月十七日上午,停泊在黄海大东沟口外的北洋舰队发现日本舰队。北洋舰队最初参战的军舰共十艘,成犄角鱼贯小队阵,日舰十二艘,以第一游击队吉野等四艘巡洋舰为先导,松岛等六舰殿后,成鱼贯纵阵,赤城、西京丸两艘弱舰列于舰队左侧非战行列。当双方舰队接近时,丁汝昌发令改变阵行,欲改为犄角雁行小队阵迎敌,但改阵未完已与敌舰接触。午后十二时五十分,日舰首先发炮,五分钟后,北洋舰队“定远”号发炮轰击,双方遂展开激战。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乘旗舰“定远”号居中,列诸船张左、右两翼进攻。邓世昌所在“致远”舰是北洋舰队第二队队首,“致远”舰是队中少数几艘巡洋舰之一,二千三百吨,拥有二十三门大炮,此刻勇猛异常。

战斗一开始,日本舰队便遭到北洋海军拦腰截击,其殿后的赤城、比睿,西京丸诸舰遭到猛烈攻击,受创严重。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中炮,帅旗被击落,信号索具被摧毁,丁汝昌身负重伤,已无法指挥舰队继续作战,“定远”号则腹背受敌。邓世昌遂命令开放舰首尾十二吋大炮,并发射机器格林炮,先后百余发,各舰将士也都奋勇杀敌,至下午一时左右,北洋舰队尚占上风。

但北洋海军各舰在炮火、速度等方面均逊于日本舰队。舰队自正式成军后,从未添置新船,炮械均已陈旧,尤其缺乏快船和速射炮,各船舰平均时速不到十一海涅;而日舰第一游击队平均时速达十八海涅以上,其炮火发射速度将近北洋舰队的四倍。负责供应北洋舰队炮械弹药的天津军械总局又被腐化官僚把持,舰队炮弹奇缺却得不到及时供应,结果有的炮有弹无药,有的炮有药无弹,有的被偷工减料、以假充真。当时在威海的英籍人肯宁咸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因此诸将士虽力战却终于趋于劣势。”

午后二时左右,日本联合舰队精锐第一游击队“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艘快速远洋舰与本队分为两个作战梯队,前后夹击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开始处于不利的内线作战境地。日第一游击队驶至“定远”舰前方,企图击沉指挥舰。见此情景,邓世昌下令开足机轮,冲出定远前面以保卫旗舰,他鼓励将士说:“我辈从军卫国,早已置生死度外,今日即便战死,也足以扬军威、报国家。”“致远”舰虽被团团包围,但在邓世昌指挥下仍奋力开炮轰击。午后三时,因连续遭受敌舰十吋到十三吋重炮榴散弹猛轰,致远舰左舷吃水线下受伤,船体开始倾斜,甲板上浓烟滚滚,眼看要沉没,而“致远”舰弹药也将用尽。

邓世昌对大副陈金揆说,日舰队专靠“吉野”,能击沉“吉野”,则我军可胜,决心与“吉野”同归于尽,便一路炮击向“吉野”号冲去,已受重伤的“吉野”号急忙逃跑躲避,并连连向“致远”舰发射鱼雷。三时三十分,“致远”舰中鱼雷,汽锅爆炸,终于在东经一百二十度三十四分,北纬三十九度三十分的黄海海面上沉没,全舰将士除七人获救外全部壮烈牺牲。

邓世昌落水后,随从刘忠跳入海中以救生圈援救,但邓世昌决心与船俱沉,抛开了救生圈。一艘中国鱼雷艇驶来相救,他仍拒绝上船。最后,邓世昌蓄养的太阳犬浮至,以口衔其发辫,邓世昌挥之不去,遂捺住犬首于水中,一并沉没。时年四十六岁。

邓世昌死后,清政府谥其“壮节”,当时与左宝贵并称“双忠”。山东人集资在山东半岛成山头建立了邓公祠,在威海卫城的环翠楼上为其立像于中堂,以志永远纪念。

邓世昌是甲午战争中中国海军将领战死疆场的第一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