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在本溪县的抗日活动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在本溪县的抗日活动

时间:2022-03-2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在本溪县的抗日活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挺进本溪县后,迅速开辟本溪、桓仁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和恢复中共地方党组织,建立抗日政权和抗日群众团体,扩大抗日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后,士气高昂,不断取得对日伪军斗争的胜利。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在本溪县的抗日活动

东北人民革命军(后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独立师挺进本溪县后,迅速开辟本溪、桓仁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和恢复中共地方党组织,建立抗日政权和抗日群众团体,扩大抗日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后,士气高昂,不断取得对日伪军斗争的胜利。1933年末,日伪当局调集12000多名日伪军“围剿”独立师。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进攻,中共南满省委决定把南满的抗日重心从磐石迅速向外扩展,深入到东边道一带更广阔的地区,发出了“赤色游击队目前主要任务不是死死地守住那个狭小的根据地,而是要扩大游击运动,开辟反日的游击区域……”的指示。根据省委指示,独立师留下部分兵力在磐石坚持斗争,司令部带领三团和政治保安连于1933年10月27日,越过辉发江(今称辉发河)南下,直插南满,开辟新的游击区。独立师进军江南后,连战皆捷,势如破竹。11月下旬,杨靖宇率独立师保安连抵达辽东山区清原县和兴京县湾甸子一带。

老秃顶子根据地为团结清原、西丰、兴京、桓仁、本溪等地的抗日义勇军共同抗日,杨靖宇率领独立师继续南下,向兴京、清原、桓仁、本溪、宽甸一带发展。

1934年2月下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政治保安连20余人经岗山深入到桓仁县老秃顶子山区的阜康村(今仙人洞村)小冰沟子。此时恰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保安连的战士们挨门挨户对仙人洞村里的百姓进行慰问,并请来木盂子村秧歌队。晚上,战士们和仙人洞村的百姓们锣鼓喧天地扭起了秧歌,借着人多的机会,向全村200余名群众做了宣传,说明人民革命军是抗日救国的武装,是人民自己的队伍,号召群众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支援抗日。保安连此次到桓仁,主要目的是考察老秃顶子一带的地理环境,开辟和建立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www.guayunfan.com)本、桓地区位于辽东山区,东与吉林省辑安、通化相邻,南靠凤城、宽甸,北倚抚顺、兴京,西和西北与辽阳、沈阳接壤。这里群山起伏,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海拔千米以上的大山就有花脖山、老秃顶子、草帽顶、和尚帽子等20余座,太子河、浑江等江河环绕于崇山峻岭之间,形成许多天然屏障,本、桓山区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极适合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地方。此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对本溪地区的野蛮侵占,遭到本溪人民的顽强反抗。唐聚五、张宗周、李春润所领导的辽宁民众自卫军在桓仁县奋起抗日;赵殿良、白广恩领导的二十一路义勇军在共产党员李兆麟、孙已泰等人的帮助下战斗在辽阳、本溪山区;钟子忱、“南侠”王殿甲、李相山、解麟阁、张永才、翁品三、程福顺、侯守发、陆鸣林、“西海山”、“东北海山”等义勇军、山林队、“大刀会”在本、桓山区出没。这些声势浩大的抗日武装与日本侵略军苦战两年多,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

虽然1933年以后活跃在本溪地区的抗日义勇军、山林队相继遭到挫败,余部退隐山林,但他们的武装斗争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的进入提供了武装抗日的群众基础,义勇军余部正是东北人民革命军需要的重要力量。根据保安连侦察的情况,杨靖宇坚定了以老秃顶子大山为中心,向本溪县的和尚帽子大山及兴京、宽甸县发展,建立本、桓、兴、宽抗日游击根据地,实现扩大抗日游击区域的战略意图。

1934年4月,独立师三团十一连连长马广福带领50余人由兴京的哈塘沟进入桓仁县洼子沟、仙人洞一带。不久,三团团长韩浩、军需部长韩震等带领30余人也来到这里发动群众,勘察地发动青年参军,扩大抗日组织,为建立和发展本溪、兴京、宽甸等抗日游击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本、桓根据地为进一步壮大抗日武装力量,韩浩在桓仁海清伙洛大青沟找到李相山。自从辽宁民众自卫军失败后,李相山按照唐聚五的指示,将队伍就地解散,潜伏待机,秘密活动。1933年2月,他与于盛武重新组织抗日武装,以“老家亲”为号,活动于桓仁、兴京一带的深山老林中,在饥寒交迫的险恶环境下,坚持与日伪军斗争。

辽宁民众自卫军失败的惨痛教训和中国共产党积极坚持抗战的主张,使李相山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才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可靠保证,才是东北人民的希望。1934年初,他听说在磐石、海龙一带有共产党和抗日游击队的活动,非常高兴,立即派长子及亲信四下打探,但终无结果。与韩浩见面后,李相山带领56人、携带48支步枪参加了独立师,被任命为师部副官。不久,解麟阁也带领一支抗日武装参加了独立师。李相山、解麟阁加入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桓仁、兴京一带产生了很大影响,带动了许多山林武装向人民革命军靠拢,许多农民子弟纷纷报名参军,独立师队伍不断壮大。李相山、解麟阁熟悉桓仁地区的地理、民情等自然状况,为独立师迅速深入桓仁、本溪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4年7月中下旬,杨靖宇率部西进,来到桓仁县高俭地、仙人洞、八里甸子地区检查、了解建立游击根据地的情况,部署收编“山林队”、扩大武装力量的任务。李相山和解麟阁在八里甸子的柞木台村建立反日会,进行抗日宣传。杨靖宇随后赶到,在反日会会长刘春增家住了3天,并召集八里甸子、宽甸四平街的山林武装开会,参加会议的各路抗日军首领共120余人,其中大多数是辽宁民众自卫军散落的余部。他们接受了杨靖宇的改编,被分为12个团和1个营。八里甸子伪警察署和驻桓仁县日本守备队得知情报后,立即调兵扑向马鹿泡大河套,企图堵住独立师退路,消灭杨靖宇和独立师司令部。杨靖宇早已设下包围圈,当日伪军队伍进入西大河套时,遭到独立师的四面袭击,许多日伪军被击毙和俘虏,日本小队长秀已被生擒。为了阻止独立师继续南下,奉天伪军第二地区司令廖弼宸和日本顾问晓越,指挥奉天伪军第二、三、五旅到桓仁、辑安、通化等地进行“大讨伐”。7月底,杨靖宇率独立师在桓仁县海清伙洛阎王鼻子、四道岭子、大青沟等地与日伪军发生激战。随后率部转移北上,使来势汹汹的日伪军一无所获。9月下旬,为粉碎日伪军围攻,扩大游击区,独立师袭击了通化和兴京,在桓仁县八里甸子与日伪军发生激战,打死打伤日伪军22名,俘虏8名,缴获步枪15支,子弹1000余发。

1934年11月5日至10日,中国共产党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临江县召开。会议决定组建南满临时特委,李东光任代理书记,委员有宋铁岩、纪儒林、程明5人(1935年2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在批复信中指定杨靖宇为特委常委)。会议提出:目前“全党的中心任务,是千百倍地加强我们的革命的群众工作,用一切的力量来扩大巩固人民革命军,最大限度地扩大反日游击战争,领导和扩大反日反‘满’的群众政治经济的斗争。在正确的运用反日统一战线策略的基础上,把一切抗日反‘满’的力量团结和统一起来,冲破敌人第二期‘讨伐’,创造临时人民革命政权与根据地,并在这一运动中争取巩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后不久,于1934年11月初,一师副师长韩浩、军需部长韩震带领100余人由兴京县的查家堡子进入桓仁的海清伙洛,驻扎在西山王本善、林福枝家里,并设立了临时师司令部。这里地域宽敞,四面来敌皆能先期发现,最远可以看到铧尖子。部队在四面高山布防,多次击退小股日伪军的袭击。1934年初冬,抗联二师师长曹国安带领部队从通化进入桓仁,在爬宝沟与日军交火,打死打伤日伪军20余人,并缴获一些枪支弹药。1934年11月,一军一师副师长韩浩指挥部队袭击了桓仁县二户来警察署,打死伪军60多人,缴获枪支100余支、马车10辆。同年,韩浩、韩震、李相山、解麟阁等带领九连和十一连70余人,从海清伙洛经铧尖子、南岭、木盂子等暖河子地区。第二天,在四道岭遭到日伪军袭击,战士们向一座山上转移。这一天,日伪军在小炮、机枪配合下,向山上发起了四五次进攻,均被打退,毙伤日伪军二三十人。傍晚,部队到达罗圈沟。此后,在大青沟庄家油坊将一股日伪军包围,战斗进行了一个下午。翌日,一师部队在搜山时活捉了9个日本兵,缴获日军8个马驮子、9支三八步枪、3000多发子弹和粮油800多斤。

杨靖宇率部在两度南下过程中,每到一地,都要召开群众会议,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不仅动员、组织了群众,而且吸收了大批青年、义勇军、山林队、“土匪”加入独立师或与独立师结盟,使抗日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本、桓地区的自然环境、地方武装、群众基础都为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在此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提供了优越的客观条件。1934年2月至1935年春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进入本溪地区的时期,部队人数近700人,在这里活动长达6年之久,群众称本溪、桓仁、兴京抗日游击区为“红地盘”、“中国地”。随后又将本溪、桓仁、清原、柳河、宽甸及抚顺县农村连成一片,形成辽阔的游击区,群众称之为“红色区域”。

建立中共地下党组织

早在1932年11月,中共奉天特委就派共产党员李兆麟(化名李烈生)、侯薪(化名侯维民)来到本溪湖煤矿开展地下组织工作。同年12月,中共奉天特委又派共产党员孙已泰(化名王子明)来本溪,以加强组建本溪地区党组织的工作力量。在此期间,先后秘密建立了临时性党组织——中共本溪工作委员会,简称本溪工委。从此,本溪湖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诞生了。后又组建了中共本溪特别支部委员会,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农民反日会。1933年6月22日,本溪湖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35年1月,中共奉天特委为了恢复党的地下工作,派共产党员李新民到本溪工作,但因日伪当局的残酷统治而未能使党的地下工作开展起来。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进入本溪、桓仁地区后,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给磐石及海龙县委的信》的指示,“人民革命军已初步形成了南满目前反日游击运动的中心力量,要求把扩大和巩固人民革命军提高到南满党委目前全部工作的第一位”,同时提出广大共产党员要参加人民革命军,广泛建立各种群众抗日武装。中共南满特委为了贯彻落实省委指示,加强对抗日游击区党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对抗日武装的领导,于1934年6月成立了中共通化临时县委。11月,中共南满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在兴京、桓仁一带建立新的县委,并将中共海龙中心县委改称中共通化中心县委。

1935年夏秋之交,南满临时特委在桓仁组建了中共桓仁特别支部(简称特支),负责人傅世昌。桓仁特支是“为工作需要的临时组织”,“其权力当然可以指挥当地整个党的工作,但不是经常的党的系统”。由于特支成立之时正值桓仁县抗日游击根据地初建时期,群众没有完全发动起来,工作基础很不稳固,因此当时活动处于秘密状态。特支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反满”抗日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在局部地区组织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建立抗日武装,积极为建立桓仁、本溪抗日游击根据地,扩大游击区创造条件。

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特别支部在桓仁的仙人洞、木盂子、高俭地以及桓仁与兴京交界地区发展了桓仁抗日军“老家亲”、“大刀会”中的张永魁等五六名党员,建立了本溪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第一个基层党小组——高俭地党小组。举办了共青团干部训练班,选送优秀党、团员代表出席南满地区第二次党代会和共青团代表大会。桓仁特支与一师政治部、三团密切协作,发动群众,在山林队、“大刀会”、人民革命军地方工作队、农民自卫队中培养反日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至同年6月,在20多个村的群众组织中发展了党员,先后建立起高俭地、海清伙洛、横道河子、仙人洞、暖河子、木柞台、大四平、红庙子、哈塘沟、岔路子等20多个党支部和党小组,党员人数从五六个人发展到三四十人。在党的领导下,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人民群众热爱革命军、支援抗战蔚然成风,人人参加抗日斗争,有力地支援了东北人民革命军,巩固和促进了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设。

1936年2月,中共南满特委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指示改为南满省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同年4月,抗联一师在老秃顶子山区地方武装的基础上组建一师四团,中共桓仁特别支部负责人傅世昌调任一师四团政委。同年5月,中共南满省委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金川县河里地区召开,桓仁县出席党代会的代表有高维福、曾昭吉、黄宝山等3人。会议通过《南满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以下简称《决议案》)。《决议案》要求加强党和军队工作,更广泛地开展新游击区,改善战术,使党和军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决议案》强调:“这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之中心环节。”根据会议精神,中共满洲省委决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党的地方组织。

1936年5月上旬,中共桓仁特别支部在仙人洞村外一个天然大山洞里举行了桓仁、兴京地区首次党员代表大会。到会党员50人,正式代表45人。大会由李明山主持,会议主要议程是:传达中共南满省委第二次代表大会精神;组建中共桓仁县委,民主选举中共桓仁县委委员;部署根据地党的工作任务;讨论通过几项决议。会上,出席中共南满省委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的桓仁县代表高维福、曾昭吉、黄宝山传达了中南满省委“二大”精神和《南满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及杨靖宇、魏拯民的报告。当全体党员听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任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总政治部主任时,会场里响起热烈的掌声。由于党员大多数不识字,采取苞米粒计票的方法,进行了民主选举。当宣布中共桓仁县委成立,李明山任县委书记、朴金华等人为县委委员时,全场再次响起热烈掌声。大会决议确定中共桓仁县委主要任务是:团结各界人士组成反日统一战线;发展和领导农民自卫队、青年义勇军和反日会组织;发展和扩大党的组织,培训地方干部;筹粮筹款,支援抗联;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坚决驱逐日本侵略者;加强群众政治宣传工作,清除奸细叛徒。中共桓仁县委书记李明山在会议上讲了话。

在当时游击条件下,由于中共桓仁县委未能公开,因而没有固定的驻地。根据组织安排,朴金华(化名赵英淑)以李明山妻子的名义住在桓仁县仙人洞村外的一个山洞中,县委的活动主要在日伪统治实力比较薄弱的兴、桓、本交界的山区。如,兴京的岔路子、碗铺、木头伙洛、洼子沟、高台子、外三堡(现本溪县红土甸子、洋湖沟、东大阳)、碱厂等地。

由于桓仁老秃顶子、本溪县和尚帽子山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1936年9月,中共南满省委机关从江南特支所在地迁至本溪县洋湖沟抗联密营,翌年5月,又迁至桓仁县牛毛沟西岔的双岔头。杨靖宇、纪儒林、张文烈(小洛)等省委领导在这里组织领导了南满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使本、桓、兴抗日游击根据地成为这一时期南满抗日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杨靖宇带领抗联部队在本溪、桓仁、兴京、宽甸地区活动,在领导、组织、检查一师工作的同时,对本桓党组织做了许多指示,使本溪桓仁党组织在组织群众支援抗日联军和游击根据地的建设中发挥了领导作用。

建立地方抗日政权

1934年6月,中共满洲省委在发出的《农民委员会与民众政府》文件中指出:农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广泛统一战线的组织,虽然最基本的群众是贫农、中农、雇农和农村手工业者、学生、商人、卖零工的、人民革命军、游击队及义勇军里的战斗员等等,无论男女,不分种族都可以参加选举,成为农民委员会委员”。农民委员会的中心任务是:“发动并领导广大群众开展反日反‘满’的政治经济的日常斗争,还要通过进行武装斗争和游击战争,来创造和扩大游击区域,把农民委员会建成农村里的真正政权机关”。

杨靖宇遵照省委指示,领导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深入到本溪县的洋湖沟、小东沟、东大阳、红土甸子等地,大张旗鼓地发动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建立农民委员会和反日救国会,为建立民主政府打下基础,至同年7月,本溪县的上述地区相继建立了农民委员会。1934年12月,一师三团宣传干事张洪阁在本溪县碱厂二、三道沟组建了抗日地方委员会,这是出现在本溪地区的第一个政权性质的抗日机构,委员会主席孙德文,组织委员刘××,宣传委员李××,监视委员刘殿海,通讯委员徐长清,武装队长李宝荣。农民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为抗联做地方工作,传送情报,筹集给养,扩充兵源,对土匪说服教育,促其接受抗联改编等。同时,负责地方事务,诸如救济贫苦群众、扶助群众生产、向地主进行减租斗争等。

1936年冬,中共桓仁县委在中共南满省委组织部长纪儒林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程斌的帮助下,创建了本溪县东大阳、红土甸子、洋湖沟(外三堡)革命政府(亦称东大阳民主联合政府),成员7人。外三堡革命政府设在二道沟,活动区域东起桓仁县老秃顶子山区的八里甸子,西至本溪县碱厂,北到兴京县苇子峪。他们是南满民主联合政府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组织民众武装、配合人民革命军反击日伪“讨伐”,开展“二五”减租减息、抵制伪满捐税、反对保甲制和集家并屯。

在各人民政府管辖地区,实行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保护贫下中农的利益,实行了优抚政策。

根据1933年10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司令部制定的《人民革命军士兵优待条例》规定,对人民革命军士兵家属,分配给最好的土地,无力耕种土地的由当地农民委员会组织代耕,收获物全部归士兵家属所有;人民政府免除士兵邮信费,免除士兵家属一切捐税,对牺牲、负伤战士发给抚恤金,其家属有人民政府负责照顾,士兵子弟上学均免收学费。海清伙洛区政府在高俭地、仙人洞实行减租减息政策。高俭地村在区政府领导下,镇压不法地主和汉奸,在马圈子、猪圈沟两地处死了几个汉奸。人民革命军把在战斗中缴获的马匹借给农民使用。土匪到高俭地抢劫粮食,区政府把他们传到一起训话,告诫他们这里是红军根据地,到这儿来必须老老实实,不准胡作非为。群众高兴地说,我们的区政府把“胡子”管起来了,百姓的日子好过了。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在为人民革命军提供给养、传递情报、救护伤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惩治土豪劣绅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抗日政权、抗日武装及抗日群众团体的建立,不仅有力地支援了东北抗日联军,而且使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成了真正的“红地盘”。抗日联军将士、地方党的各级干部、工作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转战各地,在日伪军实行的极端残酷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和“集家并屯”政策的白色恐怖情况下,为了更加有效地配合抗联作战,本、桓地区党组织进一步发动群众和各阶层人士起来抗日,在本、桓游击根据地周围的农村实施了减租减息政策,用各种方法与汉奸、特务、走狗做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使游击根据地不断扩大。

东北抗日联军和本、桓地区党组织及抗日政权的减租减息、反奸清算斗争及抗联所实行的各项抗日政策,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戴。广大群众积极参加群众抗日团体、参军参战、筹备军需、支持抗联。实践证明,减租减息、反奸清算是深入开展土地斗争,消灭封建势力,巩固抗日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它进一步打击了日伪军,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纯洁了抗联一军的队伍,对于建立和巩固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发展地方武装

东北人民革命军建立地方政权,组织群众抗日团体,建立和发展地方农民武装,扩大抗日武装力量,巩固抗日游击根据地,至1935年,在本溪县境内共建立起10余支农民抗日武装,这些农民自卫队(又称游击大队、游击连)、青年义勇军、农民“大刀会”等共有400余人,装备多是土枪土炮,成员年龄在20岁至50岁之间。

农民自卫队

1934年夏,杨靖宇的传令兵张永林奉命到兴京县碗铺,与李明山一起组织一支农民自卫队,张永林任大队长,孟广尧任指导员,大队有70余人。同年冬,本溪县碱厂二、三道沟在建立抗日地方委员会的同时,组织起一支农民自卫队,负责人是一师宣传干事张洪阁。该自卫队下设3个分队,第一分队长李宝荣,第二分队长苏国盛,第三分队长邓义福。一、二分队共70余人,经常活动在碱厂地区。三分队有48人,主要活动在和尚帽子、铺石河一带,曾配合一师参加老边沟、大青沟和梨树甸子等较大的战斗。

1935年9月17日,为加强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建设,中共南满特(临)委和一军根据满洲省委指示,制定了《自卫队工作大纲》,指出“自卫队是民众的反日武装组织,他本着以下3个主张积极进行抗日反‘满’的军事行动:1.不投降,坚决抗日到底;2.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及走狗的一切财产、土地作战费;3.联合一切抗日武装及反日民众进行反日战争……自卫队是人民革命军的后备军,故自卫队工作方针是……捉杀走狗,破坏日、‘满’、匪交通,扰乱日、‘满’、匪后方,破坏其军事设备及交通工具,与人民革命军共同作战,以冲破日伪军的‘大讨伐’”。

《自卫队工作大纲》的制定,进一步规定了农民自卫队的性质,区分了正规军和游击队的不同职能,明确了自卫队的任务,推动了整个南满地区游击队的建立和本、桓地区抗日斗争的发展。自卫队的任务是:帮助抗联扩军,配合主力作战,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为部队解决给养。广大人民群众被发动和组织起来,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贫苦农民齐心协力,踊跃参加自卫队、游击队、青年义勇军和抗联部队,积极支援抗联和自卫队打击日本侵略军。1936年春,一师六团在自卫队配合下,先后在牛心砬子、大西沟、大石湖、小西沟、和尚帽子山建立了10处密营。同时又秘密筹集了一些粮食及军用物资。一师便以和尚帽子为中心开展抗日游击斗争,不断扩大抗日游击根据地。

青年义勇军

1936年3月,桓仁县海清伙洛、高台子一带建起一支青年义勇军,又称小孩队或儿童团。全队共30余人,全都是11~16岁贫苦农民子弟,分3个班,队长先后由傅连贵、隋文斌担任。这支部队曾在高台子村梨树沟打死伪铧尖子警察署的探子王振铎。该部后来得到发展壮大,于1937年4月编入抗联一师特务队。1936年初春,一师从辽阳界返回铺石河,在这一带开展群众工作。三团长侯俊山组织起一支有40多人的自卫队,任命邓义有为队长,邓义福为指导员兼宣传委员。不久一师六团在该自卫队配合下,先后在牛心砬子、大西沟、大石湖、小西沟和和尚帽子山建立了10处密营,又秘密筹集了一些粮食及军用物资。

1936年4月,抗联一师在农民自卫队第一大队、第二大队、一分队等地方农民武装的基础上,组建抗联一师第四团。该团成为一师的主力部队,活动在本、桓、兴地区,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围剿”和进攻。1936年7月,抗联一师三营八班班长王德贵和曲事务长等在绿豆营子村群众家养伤期间,组织起红军自卫队,王德贵任队长。队伍由十余人很快发展到60余人,杨靖宇将大荒沟战斗中缴获的10支步枪和七八件大衣送给该自卫队,并派马广福到自卫队任指导员。1938年2月,在日伪当局“集家并屯”的军事“讨伐”中,这支自卫队在山洞隐蔽,因汉奸告密,自卫队被敌人包围。突围战斗中,王德贵、曲事务长等11人壮烈牺牲,马广福突出重围后,带队北上。

辽宁民众抗日救国会

九一八事变后,唐聚五暗中酝酿举兵抗日。1931年11月7日,中共党员黄宇宙受救国会派遣和北大学生李焕斌来到桓仁,与唐聚五共商组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组织发展和武装抗日举义大事。桓仁县教育局副局长兼桓仁中学校长李德衡参加了唐聚五与黄宇宙的会见。1932年1月15日,黄宇宙结束了辽东各县策动工作后,回到桓仁。此时唐聚五已争取了刘峥达、郭景珊及李春润等人。黄宇宙向唐聚五介绍了通化、临江、白长等10余个县的准备情况,使唐聚五进一步增强了武装兵变、举旗抗日的信心。然而,步兵一团仅剩2个营,唐聚五身边只有1个营的兵力,他深感人少力薄,求兵若渴。1月末,中共奉天特委派军事部长胡步三及李大畏率40多人的炮连越过朝阳铁路,从凉水河子赶到桓仁,加入唐聚五队伍,给唐聚五以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1932年2月,东北抗日救国会常委车向忱去黑龙江途中,专门绕道桓仁与唐聚五研究组建抗日救国会和辽宁民众自卫军有关事宜。3月21日,唐聚五在桓仁召集所联络的部分抗日军政首领会议,研究抗日的具体组织和安排事项,会议决定成立辽宁民众抗日救国会和辽宁民众自卫军。李德衡等许多教育界、工商界人士加入了这一组织。同年4月5日,黄宇宙第三次来到桓仁,传达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指示,向唐聚五颁发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委任状,带来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筹集的1.5万元资金,递交了张学良的《手谕》。唐聚五激动地说:“有救国会为我们做后盾,我们信心就更足了。”

1932年4月21日,辽宁民众抗日救国会和辽宁民众自卫军成立大会在桓仁师范操场隆重举行。桓仁师范学校的全体师生参与筹备并参加了成立大会,李德衡等桓仁当地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参加了辽宁民众抗日救国会,很多进步青年踊跃参加了民众自卫军。李德衡配合辽宁民众救国会政治委员会宣传委员刘企霞,组织建立了由桓仁辽宁民众救国会人员和师范、中学师生参加的抗日宣传队,奔赴全县各村,向广大群众进行抗日宣传。辽宁民众抗日救国会虽然成立于桓仁县,但对辽宁,特别是本溪县影响很大,很多爱国知识分子都踊跃报名参加,宣传抗日救国主张。

抗日救国会

1932年8月4日,中共满洲省委《关于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纪念的决议》指出:“建立与扩大反日会与反帝大同盟组织,省委必须完成召集全满反日代表大会的计划,东满、南满尽可能地召集各区域的反日代表大会。”同年,中共奉天特委组织部长白广泽深入到本溪湖和歪头山的工人群众中,开展宣传工作,号召广大工人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斗争。1934年,党在桓仁县响水河子村大荒沟地区成立了反日救国会,会长宁宝贵,有会员19人。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桓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反日救国会。1934年8月20日,为广泛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和巩固已出现的群众抗日组织,中共南满省委在磐石县召开的南满反日代表大会上成立了南满反日救国总会,通过了反日会斗争纲领和章程。反日救国会主要任务是:宣传反满抗日,为人民革命军筹集给养,传递情报。不久,满洲省委指示南满临时特委要集中力量,开展群众工作,组织反日救国会,为创建政府做好准备。按照满洲省委指示,奉天特委和人民革命军地方工作队分别到各地开展群众工作。先后在磐石、伊通、双阳、桦甸、辉南、濛江、金川、抚松、海龙、柳河、清原、通化、桓仁、本溪、东丰、西丰等南满广大地区建立了各级反日救国会、反日妇女会等抗日群众团体。

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开辟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后,中共桓仁县委以独立师为坚强后盾,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种抗日组织和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布本、桓山区。1934年6月,杨靖宇先后在碗铺、四方台、海清伙洛组织建立了反日救国会。薛立荣任碗铺反日救国会会长,刘明山任副会长。李兴堂任四方台反日救国会会长。隋永发任海清伙洛反日救国会会长,邵文章任副会长。同年7月23日,解麟阁、李相山在八里甸子柞木台村建起了反日会组织,刘春增任会长。1935年,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桓仁县大四平村成立了桓、兴反日救国会,师政治部主任程斌任会长,有委员13人,发展会员170多人。

1935年2月10日,一师军需部长韩震在桓仁县六区召开东瓜岭(今属新宾县)反日救国会成立大会,选举吴凤云为会长,有会员20多人。同年11月,经吴凤云介绍,张公玉等11人加入了东瓜岭反日救国会。翌年3月,东瓜岭反日救国会在矫玉梅家召开会议,韩震在会上作了形势报告,矫玉梅等27人加入了反日救国会,矫玉梅任反日救国会会长。1935年4月,杨靖宇率独立师部队到宽甸、桓仁地区,先后在宽甸的滴水砬子、绿豆营子、银矿子和桓仁的普乐堡、马圈子、回龙山等地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教育群众反满抗日,并在这些地方组织建立了反日救国会。同年6月,一师十一连连长马广福在本溪县碱厂二、三道沟一带进行反日救国会组织工作,至10月共成立了10个分会,有70余名会员。8月上旬,马广福与一师改编的“北国军”等40多人到桓仁县七区三道河子一带进行抗日宣传,发展7名反日救国会员,为抗联筹款40多元(伪币)。1937年,中共南满省委机关驻在桓仁县外三堡,组建了本溪县铺石河村(今属凤城市)反日救国会,由省委组织部部长纪儒林直接领导,会员有邓义有等20多人。后因日伪军“集家并屯”,邓义有等反日救国会员都参加了一师主力部队。本溪地区各群众抗日团体,在抗日宣传、筹集物资、支援抗联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抗联一师的领导下,本、桓地区的桓兴反日救国会和桓仁抗日救国会积极参加了反满抗日活动,为抗联筹集给养,传递情报,救护伤员,有力地支援了抗联一师和党的地方组织的抗日斗争,为建立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信中指出:为使反日游击运动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组织和动员东三省本地的以及全国的数万民众进行武装的斗争,要把日本帝国主义从东三省以及全国以内驱逐出去”,“改善可能建立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力量与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必须保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个文件对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和东北反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召开扩大会议,贯彻“一二六”指示信精神,通过了《关于执行反帝统一战线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决议》,要求党的抗日武装同原东北军部分爱国军人领导的义勇军和具有抗日爱国热情“山林队”结成反日统一战线,与其他抗日武装联合作战。

1934年2月21日,杨靖宇在濛江县那尔轰附近的城墙砬子召开了有17支抗日武装领导人参加的联合大会,杨靖宇代表中共南满省委在会上讲话,他分析了东北的形势,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劝说各抗日部队领导人联合战斗,严防被敌人各个击破。会议开了6天,会上发表的抗日联合宣言指出:“我们,南满的抗日军领袖们,在祖国山河欲裂,严重危难之际,向三省同胞宣誓:我们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抗日主张,不分见解、信仰,枪口一致对外……我们一致联合起来!”会上成立了联合军指挥部,杨靖宇被推选为总指挥。南满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的成立,标志着人民革命军的建设和南满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共桓仁县委和独立师在本溪、桓仁地区做了大量的统战工作,除了组织、领导、支持反日救国会、反日妇女会、青年团、抗日救国会等各种抗日群众组织,联合各方面的抗日力量外,还采取多种方式瓦解、说服土匪、伪军、伪官吏,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争取的抗日力量,形成了本溪、桓仁地区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师对土匪实行教育、联合、改造、收编的政策,提出了“团结一致,枪口对外,打倒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战口号。本、桓山区的土匪、山林武装多数都有过抗日的行动,有些是抗日义勇军的余部,由于日本侵略军的封锁、追捕,不得不退入深山老林。独立师派了许多政工人员到土匪队伍中做工作,教育他们要抗日救国,不要危害老百姓。1934年7月,杨靖宇率一军军部120余人到桓仁县八里甸子,亲自召集一些土匪头子开会,做争取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许多土匪与独立师订立了联盟,不在游击区绑票、抢劫。对一些抗日决心大、表现好的,经过改造后被一师改编,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同年11月,一师副师长韩浩率师部、少年连、三团在地方自卫队和与一师结盟的抗日军配合下,攻打了二户来伪警察署。

1935年,“老北风”率部投奔一师,被任命为大队长,其部下设5个分队,曾在本溪县獾子背、南营房、汤沟下巴岭与日伪军作战。在本溪县碱厂一带活动的山林武装“北国军”被编为第一游击大队。活动在兴京与桓仁交界的“大喜子”赵文喜部被改编为桓兴农民自卫队一分队,后并入一师四团。同年秋,一师师长程斌在本溪县山城子柜子石村召集一些土匪、山林武装开会,宣传抗日救国道理,许多土匪、“山林队”接受一师统一指挥。如“南侠”王殿甲带领70余人抗日义勇军投奔抗联,被编为一师独立营。黄锡三等部表示接受抗联统一指挥,执行抗日联军的政策,不在游击根据地绑票。同年冬,程斌率抗联一师部队三四百人,成立了游击大队,任命于万利为大队长,下设3个中队。1936年元旦之夜,杨靖宇率部攻打本溪县碱厂街时,“老北风”、高卫国、朱海乐等“山林队”400余人配合抗联作战。同年8月,杨靖宇率抗联一军军部在桓仁县沙尖子村改编了左子元的抗日救国军400人,任命左子元为抗联一军第十一独立师师长。同年,“东北海山”陈广太在高力营子被一师编入一师二团。被改编的武装都由一师派入教导员、指导员等政工干部。这些武装在随一师转战各地的战斗中不断地得到改造,成为抗日斗争中不可缺少的武装力量。

除上述被一师改编的“山林队”外,在本溪地区活动,未受一师改编但听从一师指挥的“山林队”还有“占东边”、“西海山”等大小40余股。由于东北人民革命军努力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其势日盛,给日伪军以很大打击,以至于日本侵略军惊呼:“东边,盗匪如毛。”他们在《满洲国治安小史》中记载:“这一时期活跃的‘匪团’,都是‘赤化匪团’,从前有相当势力的土匪,也纠合于‘共匪’旗帜下,或归顺投降者辈出,以至于可以说全国都看不到土匪。这是值得注意的。”可见抗联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广泛。

分化瓦解日伪军抗联对日军和伪军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他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伪军官兵、伪警察宣传抗日救国和爱国主义道理,唤起他们的民族意识,并采取缴枪不杀、不打骂俘虏,受伤医治,愿意回家发给路费等优待宽大政策。在与伪军交战时,常常是先喊话、唱歌,号召他们反正抗日。1936年春,杨靖宇带领的抗联部队在桓仁县歪脖望山被日伪军包围。突围战斗中,杨靖宇命令战士们先向日伪军喊话、唱歌,与日伪军取得联系,然后派一名连长到阵地前与伪军一个连长进行谈判,达成协议,使抗联部队得以从伪军阵地顺利转移。

1936年2月13日,伪本溪县警察教务所教务长常伯英带领40余名警察哗变,投到与一师结盟的土匪黄锡三部,不久又投奔一师,被任命为一师副官。桓仁县六区窟窿榆树伪警察李义三秘密担任农民自卫队联络员,还介绍宽甸县的赵玉乐、本溪县的张用寞加入农民自卫队。他们还争取了4名伪警察,并规劝署长孙某投奔一师。在遭到孙某拒绝后,他们将孙某绑上送给一师处置,并且解除了18名伪警察的武装。一师对伪官吏、汉奸等采取积极教育的态度,对愿意放弃反动立场为抗日出力的予以宽大处理,以争取他们为抗日出力。本溪地区的许多警察署长、村长成了抗联的秘密联络员,一些伪官吏明里为日伪效力,暗里为抗联传递情报、筹集物资。都督伙洛村伪村长薛立堂帮助抗联地方工作员姜东魁给一师筹集物资,积极组织大车护送。一些伪屯长、伪村长具有真假双重身份,很多人是一师的地方工作人员或反日救国会会长。仙人洞村的村长阎桂铭、本溪县西麻户村的赵子臣、薛立堂等人都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给一师传递情报、筹集运送物资、购买枪支弹药,给一师很多帮助。

由于抗联一师贯彻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收编了许多抗日义勇军和抗日山林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已发展到6000余人。接受抗联第一路军领导和改编的抗日武装近1万人。这是一支活跃在南满地区空前强大的抗日队伍。抗联部队和与抗联结盟的抗日武装协同作战,不断粉碎日伪军的“大讨伐”,袭击日伪占据的城镇和据点,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建立军事密营

为了反击日军的冬季“大讨伐”,适应山区游击战的需要,一军开辟了以老秃顶子和和尚帽子两座大山为中心的本溪、桓仁、兴京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浑江、太子河两岸的高山大川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定、功能比较齐全的军事密营,深山老林中遍布着秘密的抗日堡垒。这些根据地虽然没有稳固的地盘,没有巩固的政权,没有能够与日伪军相抗衡的强大武装。但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有半公开的抗日政权和抗日组织,有各种抗日武装间的联盟。在这里,小股日伪军不敢贸然活动,大股日伪军也只能瞎碰乱撞。

1936年8月,在夹皮沟汤石岭会议上,杨靖宇指示一军及所收编的各抗日军和山林队搞好密营建设,并派田指导员、马指导员等人带精干的小部队到宽北羊洞沟、阴雾沟、天桥沟、绿豆营子、八面葳、小雅河、大牛沟及桓仁、本溪两县的一些深山密林中修建密营。在自卫队的配合下,一师一团在凤城和本溪交界的牛心砬子、大西沟、大石湖、小西沟、和尚帽子山建立起了10处密营,这些密营日伪当局称之为“匪区”,而人民群众称作“红地盘”。

密营一般建在人迹罕见的丛山密林之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水源,便于生活和活动的地方,并做储存粮食弹药及部队生活休整。密营一般是木克楞式,有“马架子式”,“地窨子式”,修筑简易,外部有繁茂树林作隐蔽,不易被敌人发现,屋内修有土炕烟道,可生火取暖,供人休息。密营有营地、粮食仓库、裁缝所、修械所、临时医院、印刷所等,也有营地与粮食仓库等建在一起的。

老秃顶子密营

1935年秋,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进入兴京地区后,杨靖宇就指派韩震在桓兴交界山岳地带建设军事密营(又称抢子)。最大的密营当数老秃顶子山的二层顶子,海拔1325米,位于兴京之南桓仁之西北的搭界处,其山脉纵横交错,延伸至宽甸,东望通化,西连本溪,因处于兴、桓、宽、本四县交界,日军统治力量比较薄弱,且林木茂密,峭壁耸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杨靖宇、韩震的亲自领导下,大大小小的兵工厂、被服厂、医院、仓库等密营设施陆续在深山幽谷中建立起来。

当时盖密营非常困难,由于日军把老秃顶子周围的房子全都烧了,住户被赶到大屯子里,所以连工具都找不到,只好下山,到日军修公路的地方去夺。“抢子”里用木头搭炕,里外灌上泥,冬天比较暖和。有的“抢子”里还糊了棚,门前修了操场。老秃顶山高路险,徒手上山亦气喘吁吁。而一军战士却把几百公斤的石碾、石磨都搬至山顶,自己磨粮而食。在老秃顶附近的草帽顶、黑瞎子望、碗铺等地,还建了许多小型密营。在万人沟密营里,一军一师建有一个小型被服厂。

1935年,在日伪大举“讨伐”时,一军开始在老秃顶、查家兔洞沟等地设被服厂,后来兔洞沟被服厂迁至哈塘沟网树沟。刘忠良等4人在网树沟杨树林子新挖的地洞里安装了机器,进行生产。1938年秋,日伪军大“讨伐”,该县内另一军被服厂8名朝鲜族女战士把机器拆开,背着跑出50多公里,临时搭起一个小“抢子”,继续生产。后来他们和部队失掉了联系,仅有2人找到了部队,其他人有的牺牲,有的被俘。老秃顶子开始只盖有一个器械房子,对武器进行简单修补。后设一个兵工厂(亦称修机械所),有几个机械工人,除修理枪械外,还能翻制子弹,利用子弹壳重新制成子弹,制造手榴弹、土炸弹。由于在深山中有了栖身之所,尽管日军调集大批兵力四处搜剿,也很难找到抗联的密营。

韩震在当地动员一部分可靠群众,由地方工作人员夏太子、于永明、王凤鸣等人带领开始了营建工程。一师后勤二分队也参加了施工。当时由于日军封锁严密,搞到物质极端困难,二分队到老道沟夺取日军用来修公路的锹、镐工具。经过一段艰苦努力,建成了第一所密营。以老秃顶为中心,在滚兔岭、大冰沟、老盘道、小冰沟、小西沟、半截沟等地建立6处密营,每处可容纳几十人居住。到1937年,老秃顶字、和尚帽子周围等地已经建成14处密营,可容纳千余人居住。并在草帽顶,大、小黑瞎子望、碗铺等地,建立了许多小型密营,构成了一个密营网。在建设密营过程中,韩震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立下汗马功劳。

杨靖宇、宋铁岩等一军主要领导都到过这里的密营。1937年,杨靖宇率军部在这里过春节,指战员们兴高采烈地扭起了东北大秧歌。冬天,大雪封山,为了安全起见,一师规定:无论多少人这时上山,必须踩一个脚窝。以免引起日军注意。日军很长时间,弄不清一军的伤病员和主力住在哪里。是年冬,一师安稳地在密营里进行训练和学习。尽管日军调集大批兵力四处搜索,也找不到抗联的踪迹。即使找到,经战斗又甩掉日军,转移到另一处密营休整。这个密营住几个月,那个密营待几天,安全度过1936年冬和1937年春季。除三师因西征有损失外,基本保存了第一军的力量。1936年夏,被改编的抗日联军十二和十三独立师高唯国和于万利部,因没有按司令部指示,做好储备粮食、修盖密营等艰苦工作,导致1937年春部队受到了严重损失。

1937年初,杨靖宇军长带队到桓仁县老秃顶子密营过春节后,把军部秘密转移到桓仁县东南的刀尖岭一带山区休整。这时严冬还没过去,部队的露营生活十分艰苦,从4月开始,杨靖宇亲自参与军用帐篷的设计研究工作,他和几位领导同志在一起琢磨,边讨论边画草图,绞尽脑汁。后来杨靖宇看到草帽受到启发,提出了做草帽式帐篷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很快做成了适合抗联密营生活的军用帐篷,解决了抗联战士野外生存的住宿问题。这种帐篷是圆形的,用白花旗布缀成一大块圆形的布,当中用根木柱支上,周围用绳子穿起,再用木柱往地上一钉,留个门,每个帐篷能住十五六个战士。后来,这种帐篷逐步改进,又制作出长方形的,冬天可以生火,夏天可以开窗,轻巧、灵活、实用的行军帐篷。杨靖宇在全军会议上对抗联制作的军用帐篷做出了高度评价,他说:“从今往后,我们宿营时再也不必受地形的限制了,无论在平地还是山沟,也无论是山坡还是山顶,只要地形对我们防御有利,我们都可以放心地住下去。现在我们的‘房子’能够随便搬家了,队伍只需要驻扎,就可以支起帐篷。有了帐篷,我们就能在大山里生存和战斗。”

“杨洞”密营

羊洞密营位于四平村村西的羊洞沟半山腰,这里西连本溪老和尚帽子山区,东靠桓仁老秃顶子根据地,经高丽盘道岭与八里甸子游击区相通。北可经五兰子岭达本溪外三堡根据地,南可通八河川、步达远、太平哨游击区。该洞是一个自然石洞。洞口虽小,洞内可容纳四五百人。洞内右侧石壁上有一股流淌的泉水,终年不断,石壁上半腰有口形石坑,形成一湾清泉,满而自溢。周围山林茂密,附近群众基础又好。密营建成后,这里自然成了宽北游击区的中心。为支援抗联密营建设,1936年秋,四平乡政府发动群众筹粮百余石,猪、牛、羊百余头。抗联除了在羊洞内储存了一些粮食外,还在山外一大车店设立了密营联络点,准备长期坚持斗争。10月末,杨靖宇率第一军进入羊洞密营。附近百姓由此把羊洞改称为“杨洞”。

1936年冬,日伪当局强制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大纲”,采取“治标”(军事“讨伐”)和治本(实施所谓“匪”民分离政策)相结合的方法,妄图在3年内消灭以抗联为主要力量的东北抗日武装。于是,日伪强化了保甲法,加强实行集家并屯。11月,日军派飞机对四平乡政府所在地大桥沟一带进行了狂轰滥炸,并派重兵“讨伐”,到处捕捉四平乡政府成员和抗日群众。同时,日军又纠集兵力,对抗联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讨伐”,从而使抗联几乎与群众完全隔绝,活动极为困难,不得不全面转至密营。

在艰苦的密营生活中,为了鼓舞士气,坚持密营斗争,各密营仍然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和军事训练。杨靖宇除向战士们宣传全国抗日形势外,还亲手编写歌剧《王小二放牛》,组织战士训练,到附近各密营巡回演出。为了解决部队吃的问题,当抗联得知在宽桓公路上常有日伪给养通过的情报后,便于12月12日,率队埋伏于刊川岭。在出发前,警卫员王传圣知道杨靖宇已经两三天没有吃饭了,便收集了一捧炒黄豆送给杨靖宇。杨靖宇没有吃,而是分发给即将出征的战士每人5粒,战士们不忍吃,他说:“这是命令,每人吃5粒黄豆给我换回5袋白面来。”战士们含泪吃下。后来在岭上伏击了桓仁县伪商会从安东运回的16马车货物。截获面粉340袋、砂糖150公斤、挂面50公斤、鱼50公斤。

1937年3月1日,抗联第一军直属独立师师长左子元带领二三十人在二道阳岔西北大密营,被叛徒曹光海告密。下露河马架子伪巡官徐大眼带警察、保安队60多人将密营包围。经一天激战,左子元的长兄左宝玉、四弟左宝田先后牺牲,独立师也伤亡惨重,所剩无几。左子元指挥战士突围中身负重伤,在日军包抄过来时,纵身跳崖,壮烈牺牲。

1937年4月,杨靖宇率军部队从辑安进入绿豆营子、滴水砬子。在砬子召开了一次大会,被收编的“胜武”参加了这次大会,因群众被赶进集家部落,只有少数反日会长参加。这次大会比较隆重,会场布置得很好,扎的松树门,主席台和门都扎的花。会上杨靖宇主要讲当前的抗日斗争形势,号召大家要经受住艰苦环境的考验。会后,还演出了文艺节目。内容是宣传抗日军投敌的可耻下场。十余天后,杨靖宇率部奔赴清原县。

第一师除了以桓仁县的老秃顶子和本溪县的和尚帽子两座大山为中心建立的军事密营外,还在桓仁县的海清伙洛、前后夹道子、高俭地、黑瞎子望和本溪县的洋湖沟、红土甸子、铺石河、大石湖等地建立了军事密营。抗联活动的区域就以这些军事密营为中心向周围村镇扩展。抗联在军事密营中建筑的木棚、地窨子、石头房子都极其隐蔽,不易被日伪军发现。在这些极其简易的房子里设有临时医院、印刷厂、被服厂和军需仓库,用来贮藏物资、治疗伤员、修理枪械、印刷传单、制作被服以及部队过往住宿、休整等。老秃顶子山的二层顶子上边有一处较大的军事密营能住几百人。还建有1个兵工厂,有2个人在那里修理武器,制造子弹等。密营附近有块撂荒地,成了抗联战士的练兵场。在万人沟密营里,一师建有1个小型被服厂,有2台缝纫机,8个人在那里缝补军衣,制作军帽、子弹袋等。经常活动在老秃顶子密营中的是一师军需部长韩震领导的军需部看守队和一分队、二分队以及一师的游击队。一军军部、教导团和一师师部、保卫连、四团等主力部队也经常在老秃顶子密营驻扎。抗联的抗日游击活动不断发展,经常对日作战,伤员也不断增多。

从1935年3月开始在老秃顶子山下的小冰沟、杨不顶子、葫芦头沟里、洋湖沟、大网沟、碱厂东沟的驴砬子、杨木沟、红土甸子红通沟、铧尖子的海清伙洛西岔沟、普乐堡的前后夹道子、西北天沟、普乐堡大荒沟(现向阳乡和平村)等地利用山洞、地窨子、窝棚等建起抗联临时医院。这些医院有大有小,既能住伤员,又可以保存粮食和弹药,供部队住宿及伤病员疗养。一军的军医处长徐哲常到这些地方巡诊,当地一些民间医生也曾为抗联伤病员治病。还有一些流动医院没有固定的地方,哪里有伤病员就到哪里去治疗。

野战医院

1935年3月,抗联第一师在老秃顶下小冰沟设一个临时医院(亦称卫生所),以后又分别在老秃顶、杨木林子、葫芦头沟、查家堡子兔泥沟、李麻沟、磨石青山洞等地建立了野战临时医院。医院的医官有西医、中医,设备极其简陋。当时药品奇缺,一般病只能用鸦片应付,此外大都用中草药,西药很少。部队医务人员和地方的医生在那里给抗联的伤病员治疗,第一军军医徐哲也常来这些地方巡视。在碱厂东沟的驴砬子有一个临时医院,既能住伤员,又可以保护粮食和弹药。洋湖沟、大东沟山洞,供部队住宿及伤病员疗养,能住60—70人。杨木沟、红土甸子红通沟、铧尖子的海清伙洛、普乐堡大荒沟(今向阳乡和平村)分别建有临时医院,后来医院被破坏了,伤员有的牺牲,有的被捕。1937年后,由于日军大肆“围剿”,这些医院相继被日军破坏。同年1月,磨石峪青山医院遭到敌人破坏。正在这里养伤的7名抗联战士同时被日军杀害。

秘密仓库

1936年3月,由于日军实行“集家归屯”给抗联的粮食供应造成极大的困难,为此抗联着手建立秘密仓库,把筹集起来的粮食储存起来。杨靖宇与军需部长胡国臣在烟囱沟研究确定,由一支队秘书王永任工程队队长,率30余名政治可靠的战士,在苇子峪的黄木厂东山后阳沟和碱厂洋湖沟里修建秘密仓库。他们在后阳沟选择树木较多的山根挖洞,挖到10米左右时,安上保险门,里边是一间接一间的仓库,每间高一丈二尺,面积两平方丈,为了防止塌落,用木头支棚,为避免暴露目标,不能打眼放炮,只能用锹挖,用镐刨,战士们披星戴月,顽强施工,终于在入冬前将13间仓库建成。各村缴纳的粮食由各村秘密派人送往杨木林子,然后,由红军干部“彭货郎”将粮食贮入仓库。

1936年冬,在日寇军事“讨伐”及其“集家并屯”政策的实施下,活动在本溪地区的抗联一师陷入极其困难的局面,游击根据地不断遭到洗劫,军事密营陆续被破坏,活动区域逐渐缩小,部队屡次受挫。面对险恶的形势,一师不得不转入深山老林,开始了艰苦的露营生活。随着形势的日趋险恶,在日伪派出大批特务从事诱降活动的情况下,少部分受一师收编的土匪向日军屈膝投降。由于这些投降者的告密,一些军事密营遭到破坏。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发展壮大,使日本侵略者在被其称为“东北生命线”的南满地区的统治受到极大的威胁。日本关东军司令菱刈隆大将不安地叫嚷:“‘共匪’杨靖宇执拗反日,造成皇军心腹大患,南满地区势必为治安肃正重点。”为此,日本政府几次更换驻东北关东军司令,增加在中国东北驻军。1935年,日军三毛师团和伪“靖安军”李寿山部与藤井部,采用四面合围、步步紧逼的战术对东南满地区进行“冬季大讨伐”,关东军兵员数增至近20万,并开始在全东北范围内实行“集家并屯”,把农村老百姓强行归入大屯,妄图从经济上封锁抗联,从政治上孤立抗联。同时,还不断派遣特务打入一军内部,从事破坏、暗杀、策反等活动。以实现其隔断抗联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瓦解抗联部队的罪恶目的。

抗联一师和中共桓仁县委十分重视对抗联部队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抗联一师各团配合政委,营设教导员,连有指导员和宣传干事。一师军需部长韩震负责领导地方工作。他们都是党的代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紧张繁忙的作战间隙,经常在部队内部开展“政治和武器哪个重要”等方面的大讨论,使战士们明白为什么来当兵,为什么来打仗。他们更加重视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召集群众会议、演讲、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把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各家各户,使群众更加拥护抗联和抗联推行的各项政策。

1935年春,杨靖宇在桓仁县海清伙洛村王伯永家召集当地农民姜东魁、于昭清、隋相生、孟广尧等,与他们促膝谈心,讲抗日救国的道理,使他们进一步认识了抗联。同年8月,程斌带一部分队伍在桓仁县仙人洞、海清伙洛和外三堡一带进行宣传、教育、组织群众工作。这一时期,一军政工干部、后任中共桓仁县委书记的李明山,在桓仁县仙人洞村王凤鸣家秘密地召开了有曲金生、于永德20余名反日救国会会员参加的会议。中共桓仁县委宣传部长兼妇女主任朴金华在仙人洞村薛玉梅家召集妇女会议,动员妇女们为抗联做饭、做鞋、缝补衣裳等。杨靖宇率军部经桓仁县木盂子街时召开了有100余人参加的群众大会,杨靖宇亲自作讲演。许多经过一师和地方党组织宣传教育的群众称为一师的地方工作员,隋相生还当上了一师四团团长。由于他们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与本溪、桓仁人民建立起鱼水情谊,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军民关系

在本溪县抗日游击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日伪军的层层封锁,向一师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援,有力地配合了抗联部队对日本侵略军的作战,与抗联战士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农民武装的建立为抗联提供了大量兵源,很多农民自卫队、青年义勇军、大刀会编入了抗联主力部队,许多贫苦农民及子弟主动参军参战。1934年至1936年间,本、桓地区共为抗联部队输送兵员1000多人。

日伪当局实行“集家并屯”、“保甲连坐”和“三光”政策,并没有使本、桓地区人民群众屈服,他们想方设法与日伪当局进行斗争,支援抗联。一些群众跑到深山里挖地窨子、搭木棚居住,坚决不入大屯。一师缺粮食,本溪、桓仁两县被困在围子里的农民,冒着生命危险将粮食、食盐送给一师。还有一些群众把炒面袋系在腰里送出围子,有的故意把牲畜轰出围子,再以找牲畜为借口往围子外带粮食。

本溪县广大人民群众为支援抗联一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本侵略军对抗联“围剿”、“讨伐”中,采用“集家并屯”等恶毒方法,仍不能割断抗联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此,日本侵略军对人民群众实行残酷镇压。修振玉因为给负伤的一师战士治病,日伪军把他和他父亲一起残忍地杀害了。日伪军还以为一师办事为由将陈学奎、彭玉堂等13人逮捕。洋湖沟的一师地方工作员侯庆林全家老少7口人全部被杀害。东大阳二道沟的孙武德给一师送粮食,日伪军将他已怀孕8个月的妻子抓去杀害,又用刺刀残忍地从肚子里挑出还未出世的婴儿。日本兵将刘焕山的2个孩子捆在棉被里,扔进水泡子活活淹死。农民白梁才夫妻被杀后,最小的孩子还趴在母亲怀里叼着奶头哭,其他3个孩子吓得乱跑,狠毒的日本兵一枪一个将4个孩子全部打死。本溪县人民在外敌入侵、国破家亡之际,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5年以后,日寇实行“并屯”政策,放火烧掉小屯,强迫百姓并到大屯子里,实行连环保:一户通“匪”,十户株连,想以此来切断抗联和群众的联系。游击队活动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眼看着秋去冬来,天要下雪了,部队露营在深山密林里,许多战士棉衣没有着落,晚上围着火堆睡觉,白天,披着兽皮防寒。没过几天下起了大雪,在大雪弥漫的冬天,日寇更加紧了对山区的封锁,抗联吃粮很困难。有一天,队伍被暴风雪围在老边沟这座深山老林里,粮食快要吃光了,每个班只剩下几把炒黄豆。战士们虽然饥饿难忍,却舍不得吃。各班都把剩下的一点黄豆送给司令部,炊事员想到杨靖宇还饿着肚子,就不声不响地收下来。这件事被杨靖宇发现了,他立刻让炊事员把炒豆还给各班,炊事员拿着总共不到一升的黄豆跑了一圈,看到同志们在吃树皮、草根、棉絮,可是谁也不肯收下这一点炒豆。杨靖宇听到炊事员的汇报,感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让炊事员把炒豆分给各班和病号。第二天傍晚,部队在行军中,在一棵大树旁发现一位老人,他已经冻僵了,老人的身边还放着一袋苞米,只见对面一棵桦树干上,隐隐约约刻着一行字:“送给抗日的红军吃。”战士们一切全明白,他们在老人身旁低下头,沉痛地向这位老人告别,杨靖宇举起紧握的拳头说:“同志们,昨天大家为了仅有的一点黄豆你推我让,今天一位普通的老人,为给我们送苞米而献出了生命,这些正是我们官兵团结一致,军民心心相连的象征,有这两件宝,我们就永远不会被任何困难吓倒,我们要把悲痛变为力量。”

冬去春来,天气渐渐地暖和了,深山老林也穿上了绿装。夏天雨水较多,老林里的潮湿度越来越大,一天到晚很少见到太阳,加上浓阴密蔽,恶劣的环境下给抗日联军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困难。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群众和“反日妇女会”给抗日联军战士送吃的尤其是熟食的东西,只能吃上一天两天,剩余的就变质发霉,不能食用。“反日妇女会”会长和广大妇女们在一起精心研究,她们用杂粮制成煎饼,易干贮藏,保质期长,在零下15℃以下可贮藏90多天不变质不发霉,携带方便,成为抗联战士的主要食品。后来人们称这煎饼:“抗联煎饼。”抗联煎饼为杨靖宇司令领导抗日联军打击日寇做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