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_中国历史人物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_中国历史人物

时间:2022-08-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_中国历史人物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廷大为惊恐,起用汉族地主武装力量镇压太平军。曾国藩积极为清朝廷卖命,充当了血腥刽子手的角色。曾国藩的湘军遭遇太平军,连打败仗。这场内讧,使太平天国蒙受重大损失,造成了严重危机。曾国藩成了朝廷的鹰犬和走狗,开始向太平天国发动全面进攻。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_中国历史人物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文宗咸丰帝即位后,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洪秀全自称天王,改南京为天京,建都于此。清朝廷大为惊恐,起用汉族地主武装力量镇压太平军。曾国藩积极为清朝廷卖命,充当了血腥刽子手的角色。

曾国藩(公元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年间进士,做了十多年的京官,升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兼兵部侍郎。太平天国初起,他上书奏陈,说:“今日之急,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力,有考察之法。”他主张裁撤只拿军饷不思作战的将士,建立精锐之师,对付太平军。咸丰帝认为他的意见不错,改授刑部、吏部侍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他因母丧回到老家,奉命在长沙筹办团练,由此开始了反太平天国的生涯。团练原是地方分散的地主武装,曾国藩打破旧有办法,把它组建成一支新型的正规军队,号称湘军。他极端仇恨太平军,称之为“匪”、“寇”、“贼”,好杀戮,曾凶狠地说:“三四十年来,应杀不杀之人充满山谷,遂以酿成今日流寇之祸。”湖南人民据此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曾剃头”,而他却说:“书生好杀,时势使然耳。”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一面北伐,一面西征。曾国藩的湘军遭遇太平军,连打败仗。在一次战斗中,他走投无路,投水自尽,幸被部下救起,方才保住性命。事后,他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兵贵精不贵多,说:“古人用兵,先明功罪赏罚。今世乱,贤人君子皆潜伏,吾以义声倡导,同履危亡。”此后,他注重军事训练,聘请江忠源、罗泽南、胡林翼等充当幕僚,而且建立了水师,逐渐使湘军具有了一定的战斗力。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曾国藩被授为兵部侍郎,移兵东向,进攻太平军。不过,清朝廷对曾国藩的湘军心存疑忌,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以清军为主力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上。江南大营被太平军击溃,钦差大臣向荣自杀,和春继为钦差大臣;江北大营也被太平军击溃,钦差大臣托明阿被革职,德兴阿继为钦差大臣。和春与德兴阿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形成围攻天京的态势。

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太平天国核心发生内讧:东王杨秀清逼天王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诏北王韦昌辉带兵入天京,屠杀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下两万多人;翼王石达开奉命,起兵杀韦昌辉及其党羽,辅政,又遭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为了自保,统领部分太平军将士出走,单独行动。这场内讧,使太平天国蒙受重大损失,造成了严重危机。(www.guayunfan.com)八月,太平天国在枞阳(今安徽枞阳)召开会议。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脱颖而出,担负起挽救危局的重任。咸丰八年(公元1658年),陈、李联合捻军,发动浦口(今江苏浦口)战役,再次摧毁江北大营,歼灭清军万余人,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胁。接着发动三河(今安徽巢县附近)战役,歼灭湘军六千多人,击毙曾国藩的得力帮手李续宾等,使天京的上游形势大大改观。

这期间,曾国藩曾回家为死去的父亲办理丧事,随后复出,办理浙江军务。他认为谋取天京,必须占有安徽,特别是安庆(今安徽安庆)这个战略要地。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陈玉成、李秀成摧毁了江南大营,占领常州和苏州,随后开始太平军的第二次西征,企图夺取武汉。清朝廷这时不得不重用曾国藩,给他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节制南北水陆各军。曾国藩手中有了权力,立即调兵遣将,迅速完成了对安庆的包围。陈玉成紧急回军,援救安庆。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太平军和湘军在安庆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历时半年,太平军死伤一万多人,安庆终于落入曾国藩之手,天京失去了上游的一道屏障。陈玉成退守庐州(今安徽合肥),次年被叛徒苗沛霖出卖,英勇牺牲。

长江流域战事正紧的时候,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丢弃北京,逃至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避难。曾国藩夺得安庆,派人向朝廷报捷,咸丰帝已一命呜呼。当年发生辛酉政变,年仅六岁的清穆宗同治帝生母叶赫那拉氏,勾结恭亲王奕?,除去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掌控了朝政。这位叶赫那拉氏,便是权欲熏心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名义上与另一位慈安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实际上逐渐独揽了大权。奕?升任议政王大臣,也受慈禧的制约。

慈禧上台,认识到曾国藩的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所能依靠的唯一军事力量,因此,她命给曾国藩加太子少保衔,由其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规定四省巡抚以下官员,都受他节制,还要他保荐封疆将帅,“朝有大政,咨而后行”。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擢为浙江按察使;曾国藩举荐的李续宜、沈葆桢、李鸿章、左宗棠,分任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的巡抚。接着,广西、河南、贵州的巡抚,也都成了湘军系统的人。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慈禧再提拔曾国藩为协办大学士。曾国藩成了朝廷的鹰犬和走狗,开始向太平天国发动全面进攻。他把李鸿章的淮军派往上海,把左宗棠的楚军派往浙江,自己则以安庆为大本营,用嫡系部队,沿长江东向,水陆并进,夺得了皖南、淮南和长江沿线的各个据点。湘军的水师,控制了长江水面。五月,曾国荃的部队抵达天京城外的雨花台,李昭寿的部队扼守浦口,天京的形势严峻起来。

而这时,太平天国内部仍然危机重重。洪秀全已丧失了领导革命继续前进的能力,贪图享乐,任人唯亲,死报着“拜上帝会”的宗教信仰,指望“上帝”和“耶稣基督”,能够派遣“天兵天将”保佑他的“天国”。当兵临城下的时候,他提出“进北攻南”的计划,力图把战场扩大到长江以北和长江上游去。但是,这个计划未能得到实施。曾国藩老奸巨猾,一面围困天京,一面命李鸿章和左宗棠,首先发起进攻。李鸿章借助英国军队,攻占了苏州和常州。左宗棠借助法国军队,攻占了杭州。这样,天京就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一些阶级异己分子和动摇分子倒戈投降,军心涣散。李秀成等入援天京,一场决战在即。其时发生疾疫,湘军和太平军死人很多,“死亡山积,几不能军”。曾国藩把情况报告朝廷。慈禧用皇帝名义,谕旨慰问曾国藩,说:“天灾流行,岂卿一人之咎?意者朝廷政多缺失,我君臣当勉图禳救,为民请命。且环顾中外,才力、器量无逾卿者!时势艰难,无稍懈也。”曾国藩受到这样的赞誉和倚重,感激涕零,镇压太平军,更加死心塌地,不遗余力。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四月,太平天国再遭重创,洪秀全病死,其子洪天贵继承天王位。曾国藩命令曾国荃,发起最后的攻击,并命李鸿章前来会师。李秀成和干王洪仁玕率领太平军,坚守拒敌。六月,湘军用重炮轰塌城墙,冲进城内,城内一万多太平军将士血战到底,部分人被杀害,部分人突围而出,天京沦陷。李秀成在突围后被俘,洪仁玕保护洪天贵逃至江西也被俘,均遭杀害,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以失败而告结束。

曾国藩用太平军的尸骨和鲜血换取了高官厚爵。“天子褒功,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赏双眼花翎。”“开国以来,文臣封侯自是始。”其实,曾国藩根本算不上什么“文臣”,实际上是以文之虚,行武之实。他“身在军中,意气自如,时与宾佐酌酒论文”,“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一贯以礼”。正因为如此,他比起明火执仗的武将来,具有更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清朝廷依靠曾国藩的湘军,残酷镇压了太平天国。然而,湘军的存在,必然会对朝廷构成威胁。慈禧和奕?懂得这个道理,下令逐步裁撤湘军,改由更加驯服的淮军取而代之。太平天国失败后,其余部与捻军会合,以张宗禹、赖文光等为领袖,继续开展抗清斗争。他们活动在山东和陕西一带,故又有“东捻”和“西捻”的区别。捻军作战最大的特点是,从不进攻敌人坚守的城池,也不固守任何阵地,专门避开锋芒,以变幻不定的快速行军,使敌人尾随追赶,疲于奔命,待敌稍有松懈时,迅即给予致命的一击。清朝名将僧格林沁,就死于他们的这一战术中。捻军攻势咄咄逼人。慈禧等急命曾国藩节制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全力对付东捻,而以左宗棠对付西捻。曾国藩坐镇徐州,提出“画河圈地”的办法,利用自然地形设防,限制捻军的活动范围。这一办法初始,成效甚微,西捻一度北渡黄河,进军至保定,直接威胁到北京。朝廷惊恐,议论纷起,都说曾国藩“计迂阔,然亦无他术可制捻”,还有人弹劾他“骄妄”。曾国藩恰也自爱,借口有病,乞假数月。朝廷批准,他以散员身份,留军效力。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改由李鸿章督军,镇压东捻。次年,曾国藩就补大学士。李鸿章还是用“画河圈地”的办法,平定东捻。左宗棠用同样的办法,平定西捻。“画河圈地”的办法是曾国藩最早提出的,他因此被授为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隶总督,地位相当于宰相。史载,他在直隶任上,“以练兵、饬吏、治河三端为要务,次第兴革,设清讼局、礼贤馆,政教大行。”他还是清朝“洋务派”的首领之一,主张学习西方,兴办军事工业和企业,购买外国兵器,选派学童出国留学等。外国列强入侵中国,提出许多无理要求。同治帝询问曾国藩,哪些可许,哪些不可许。他回答说:“争彼我之虚仪者可许,其夺吾民生计者勿许也。”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发生天津教案:法国天主教育婴堂虐死婴儿数十名,天津人民奋起反抗,焚烧外国教堂及领事馆,打伤洋人二十人。朝廷忙命曾国藩前去处理。曾国藩屈服于侵略者的压力,媚外求荣,除向法国“谢罪”外,还杀了爱国人士十七人,承诺赔款重建教堂。他的行径遭到国人的痛斥。慈禧为保护这个刽子手,又将他调任两江总督,改由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曾国藩病死。传世有《曾文正公全集》,书中保存了中国近代史的许多珍贵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