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杨素的故事_历史上杨素将军故事

杨素的故事_历史上杨素将军故事

时间:2022-01-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杨素的故事_历史上杨素将军故事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大约生于北魏末年、西魏初年,出身于大官僚家庭。周武帝亲政的前一年,杨素的父亲杨敷在与北齐交战时战死,死后朝廷未予赠谥。杨素当上车骑大将军后,有一次周武帝让他替自己起草诏书。杨素一面加紧训练水师,一面大力建造船舰。左右将领一致赞同他的主张。

杨素的故事_历史上杨素将军故事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大约生于北魏末年、西魏初年,出身于大官僚家庭。少年时代,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勤奋好学,精研不倦,涉猎大量典籍,能写一手好文章,又爱好书法草书、隶书尤精。所有这些,对他后来成为一员名将都是很有助益的。

杨素才华横溢 机逢良时

杨素初露头角,是在北周武帝亲政之时。周武帝亲政的前一年,杨素的父亲杨敷在与北齐交战时战死,死后朝廷未予赠谥。按当时的惯例,有功之臣或大官僚死后,朝廷要赠给官职,叫赠官。这种赠官一般比生前担任的官职略高一些;同时,还要根据他生前的品行、功绩等等情况,加封荣誉名号,叫谥号。杨敷官为刺史,虽然按照官职是可给也可以不给赠谥的,但他是在战争中为朝廷守忠节而死,按理是应该赠谥的。建德元年,周武帝亲政,杨素上表申述,要求朝廷给他父亲赠谥,不料却遭到周武帝的断然拒绝。杨素很不甘心,又再三上表,周武帝勃然大怒,下令把他推出斩首。在生死攸关之际,杨素大声呼喊:

“臣事无道天子,确实是该当死罪。”周武帝一听,觉得此人颇有胆量,不但赦他无罪,而且还赠他父亲为大将军,谥号“忠壮”;并提拔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从此,杨素开始受到周武帝的重视。

杨素当上车骑大将军后,有一次周武帝让他替自己起草诏书。杨素下笔立成,很快就写出一篇词义兼美的诏书,周武帝看后十分欣赏,对他说:“好好干下去,将来不怕不富贵。”他应声回答说:“臣只怕富贵来逼我,我却无心贪图富贵。”意思是说,我本来不贪图高官厚禄,怕的是人们把高官厚禄强加给我。周武帝听了很高兴,觉得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而又才华横溢,机敏过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对他就更加器重了。

建德四年(575年),周武帝大举亲征北齐,以齐王宇文宪为前锋。杨素请求周武帝,让他率领父亲的旧部充当伐齐的前锋。周武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在出征之前,赐给他一根马鞭,对他说:“我正想重用你,所以把这马鞭赏赐给你。”马鞭本是用来驱赶马匹的,周武帝赐他马鞭,是表示将要驱使即重用杨素的意思。杨素没有辜负周武帝的厚望,他率领杨敷的旧部,会同齐王宇文宪率领的大军,在河阴(今河南孟津北)击败北齐军队,立下了大功,被封为清河县子。建德五年,周武帝再次亲征北齐,仍以齐王宇文宪为前锋,命令杨素率部从征,宇文宪率领大军攻占晋州(今山西绛县),分兵万人向北进入鸡栖原(今山西霍县北),遭遇北齐的大军。宇文宪率兵前救失利,被迫撤退,北齐军队乘胜追击,处境十分危急,杨素与北齐军队拼死苦战,才使宇文宪顺利渡过汾水。在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的战争中,杨素又屡建功勋。建德六年,周武帝灭北齐后,杨素因功晋爵为成安县公。

在周武帝灭北齐过程中,南方的陈朝乘机出师,派遣大将吴明彻率军渡过淮水,占领原属北齐的淮水以北大片土地。北齐灭亡后,周武帝派兵进入淮北,与陈朝争夺淮北之地。陈朝大将吴明彻击败北周军队,于宣政元年(578年),围彭城(今江苏徐州)。杨素奉命随大将王轨率军驰援,在彭城东南吕梁大败陈军,俘虏了吴明彻。接着,杨素又率军南下,于泗口(今江苏淮阴)击败陈将樊毅,为北周进入淮水以南创造了条件。

但是,就在这一年,立志于灭陈统一全国大业的周武帝病死,他的儿子周宣帝即位。大象二年,周宣帝病死,八岁的周静帝即位,朝廷大权落在外戚、大官僚杨坚手中。杨坚的专权引起大官僚尉迟迥等人的强烈不满,双方爆发了一场尖锐的斗争,杨素坚决站在杨坚一边,杨坚命令杨素镇守河南地区的重镇汴州(今河南开封)。尉迟迥乘杨素赴任途中之时,在相州(今河南安阳)起兵反对杨坚,并得到洛阳以东地区大多数州县官吏和守将的支持,镇守荥州(今河南荥阳西北)的宇文胄也起兵响应。前往汴州的道路被隔断,杨素只好在洛阳滞留。不久,他接到杨坚任命他为大将军,让他率军讨伐宇文胄的命令,迅即发兵进攻荥州,经过一场激战,阵杀了宇文胄。阵杀宇文胄,对尉迟迥是个沉重的打击。

不久,尉迟迥的反叛即被削平,这就为杨坚篡位铺平了道路。杨素也就被升任为徐州(今江苏徐州)总管,进位柱国,封爵清河郡公。第二年,杨坚迫周静帝把皇位“禅让”给他,改国号为隋。杨素以佐命之功,进位上柱国,后又晋升为御史大夫。

杨素飞渡三峡 灭陈功高

隋朝建立后,北方蒙古大草原有强盛的突厥汗国,长江以南有控制三峡之东的陈朝。隋文帝一方面致力于巩固北部边防,阻止突厥的南下,一方面积极进行各种准备,以待时机成熟时南下伐陈,统一全国。开皇五年(585年),突厥因遭隋军的打击早已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突厥沙钵略可汗遣使与隋朝修好,为隋朝伐陈解除了后顾之忧。十月,隋文帝任命杨素为信州(今四川奉节)总管,委以伐陈的重任。

信州是三峡西端的一个重镇。杨素来到信州,即以此为基地着手伐陈的准备。陈朝以长江为天然屏障,陈军中的南方士卒又善水战,隋朝要想渡江灭陈,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和大批的战船。杨素一面加紧训练水师,一面大力建造船舰。除了建造可容百人的“黄龙船”,还有名为“五牙”的大舰,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可容纳士卒八百人,船上布满旗帜,船的左右前后还安置六个巨大的拍竿,高五十尺,可以用来拍打敌船,是战斗力很强又极为壮观的战舰。经过两年的努力,建造了大量的舰船,仅“黄龙”即多达几千艘,一支强大的水师建立起来了。

开皇八年(588年)十月,隋文帝兵分八路,正式发动了伐陈的战争。杨素任行军元帅,统率巴蜀水师,自信州顺流而下,顺利地冲过瞿塘峡、巫峡。当他到达流头滩(今湖北宜昌西)时,据守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的陈朝将领戚昕以战船百余艘、士卒数千人,企图阻挡隋军的前进。狼尾滩地势险峭,易守难攻,不少隋军将士感到束手无策,产生畏难情绪。杨素对左右说:“胜负大计在此一举。如果白天下船进击,敌人就能窥察我军的虚实,而且江流迅激,舰船行驶难以控制,也不便于战斗,不如在夜间再发动袭击,打他个出其不意。”

左右将领一致赞同他的主张。到了晚上,隋军静悄悄地顺流而下,同时另派部将王长袭率领步卒从南岸袭击戚昕营寨,派大将军刘仁恩率领骑兵从北岸夹攻陈军。戚昕没有料到杨素竟敢在这种险要的形势下发动夜袭,毫无戒备,结果被打个措手不及,惨败而逃。陈军大部被俘,杨素下令加以安抚,并全部释放。然后,命令水师继续顺流而下,向东挺进。几千艘舰船布满大江,旌旗猎猎,甲胄生辉。杨素坐在一艘大船上,坐镇指挥,威风凛凛,两岸的陈朝士卒见了大惊失色,都说:“此公乃江神也!”

第二年正月,杨素率领大军抵达岐亭(今湖北宜昌南津关)。岐亭在西陵峡口,越过岐亭就是开阔的江汉平原,江水开始平缓。如果岐亭一失,陈朝西境就无险可守,西部防线就将全部崩溃。陈朝急忙派遣吕忠肃集结大军据守岐亭,并在北岸开凿江边岩石,连缀三条铁锁,横截江面,企图阻遏隋军的战船。杨素与刘仁恩率领部分士卒登陆,配合水军进攻北岸的陈军,前后四十余战。吕忠肃据险顽抗,给隋军造成很大伤亡,损失五千余人。但是陈军士卒没有乘胜反击,他们为了求功邀赏,却争先恐后地抢着去割隋朝战死士卒的鼻子,军阵顿时大乱。

杨素抓住战机,回军再战,转败为胜。吕忠肃见势不妙,扔下营寨逃命,杨素即命令砸毁三条铁锁,顺流而下。吕忠肃复聚军来战,杨素派遣擅长水战的士卒数千人,乘坐四艘五牙大舰,用拍竿击碎了十几艘敌船,大破陈军,俘获士卒二千余人,吕忠肃只身脱逃。隋军于是顺利通过西陵峡。屯守安蜀城(今湖北宜昌西北的长江南岸)的陈朝信州刺史顾觉弃城逃走,驻守公安的陈朝荆州刺史陈慧纪见势不利,烧掉军资储蓄,引兵东撤。陈朝巴陵(今湖南岳阳)以东地区,再无一兵一卒防守,杨素顺流而下,抵达汉口(今湖北汉口)。

就在此时,隋朝东部战线两路先锋军将领贺若弼、韩擒虎,已在长江下游渡过大江,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活捉了陈朝皇帝陈后主。不久,陈朝所属州县相继投降,陈朝灭亡,隋朝的统一宣告完成。

杨素在伐陈战争中为牵制和打击陈朝水师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夜袭狼尾滩、强攻岐亭、斩断拦江铁锁等一系列作战指挥上,有着突出的表现。同时,他督造舰船、训练水师有方,为取得胜利创造了条件。因此,凯旋长安时,隋文帝论功行赏,任命他为荆州总管,晋爵为越国公,封邑为三千户,实封千户,赐绢万段,粟万石,以及金宝等,又赐陈后主妹为妾,及女妓十四人。同年六月,隋文帝又提升他为纳言,开皇十年,再迁内史令,杨素一跃而居宰相之位.

杨素兵扫江南 维护统一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江南大地主的利益受到很大损害,对隋朝存在强烈的不满情绪。开皇十年底,朝廷大军撤离江南后,他们到处散布隋文帝要把江南百庶迁徙到关中的谎言,搞得人心惶惶。在婺州(治州在今浙江金华),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苏州(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等地,相继发生反隋的叛乱,小者数千人,大者数万人,首领或称天子,或称大都督,署置百官。叛军互相煽惑,攻州陷县,杀害朝廷委派的地方官吏,十分嚣张。原先陈朝所属的郡县,大多被卷进了叛乱,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尤为严重。刚刚获得的统一局面,遭到严重的破坏。于是,隋文帝乃下诏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领大军南下镇压。www.guayunfan.com

开皇十年(590年)十一月,杨素率大军由广陵(今江苏扬州)出扬子津渡江,迅速攻克京口(今江苏镇江),相继占领晋陵(今江苏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等地,挥师直插浙江(今钱塘江)。著名的叛乱首领高智慧自号东扬州刺史,占据浙江一带,拥有战舰千余艘,屯据险要,兵众甚为强劲。杨素采用裨将来护儿建议的韩信破赵之策,让他率数百艘小船,乘夜偷渡浙江,直登江岸,突袭高智慧的大营,乘风纵火。

叛军见营寨着火,烟焰冲天,胆战心惊,不知所措。杨素乘机指挥大军渡江,奋力冲杀,经过一天的激战,终于击溃了叛军。高智慧率残部逃入海中。杨素派史万岁领兵二千,进剿其余叛军。杨素则亲率大军自余姚(今浙江余姚)浮海南下,转战温州,大败另一叛军首领沈孝彻,然后折向天台(今浙江天台山),直指临海(今浙江临海),一路追歼残余叛军,前后百余战,所至克捷。

隋文帝看到江南大局已定,杨素久战沙场,十分劳累,下令让他回长安休息。杨素回到长安后,认为残余的叛军尚未全部肃清,如不及时消灭,将会成为后患,请求隋文帝让他继续南下肃清残敌。隋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行军元帅。杨素立即起程,迅速赶到会稽(今浙江绍兴)。此时,泉州叛乱首领王国庆重新发展势力,被杨素镇压下去的各支叛军的亡散士卒,都纷纷向他投靠,气焰十分嚣张。王国庆认为海路十分艰险,隋军的北方将士又不善水战,所以只在陆路设防,海路毫无戒备。杨素亲率大军泛海而进,突然上岸登陆,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王国庆惊慌失措,仓惶离开泉州逃命,余部纷纷逃入海岛,或者窜入深山。杨素分遣部将,水陆进剿,取得了很大胜利。先前逃入海岛的高智慧又在闽州(今福建福州)重振旗鼓,王国庆率领残部投奔高智慧。杨素暗中派人招降王国庆,劝他斩送高智慧,立功赎罪。王国庆看到隋朝大军逼近,别无出路,便伺机捉拿高智慧,执送杨素的大营。杨素在泉州处死高智慧,残余的叛军群龙无首,纷纷缴械投降。江南地区大规模的叛乱被彻底平定,隋朝大一统的局面终于得到了巩固。

杨素平定了江南大地主的叛乱,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南北对峙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符合了人民要求统一,结束分裂,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因此,杨素的平叛,符合南方人民的要求,深得南方人民的支持。杨素十分注意军纪,治军极严,每当部队临敌,战斗即将打响之时,他总要严厉惩处犯有过失的将士,有时一次就斩杀百余人。战斗打响之后,他又总是命令一二百人首先冲击敌阵,获胜则已,如果败下阵来,也一律斩杀,然后命令一二百人再往前冲杀,如退下阵来,又斩首示众。

因此,将士都严守军纪,服从指挥,听从调遣,打起仗来,都抱着必胜之心,拼死力战,所以总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同时,杨素还注意奖赏有功的将士,赏罚分明。凡是出征将士,他有功必录,即使是很小的功劳,也从不遗漏。当时他深得隋文帝的信任和器重,凡是他奏请奖赏的,隋文帝照赏不误。因此,尽管杨素对将士的过失惩处极重,但将士们仍然愿意冒着生命的危险,跟随他四处征战,为他拼死效力。因此,杨素指挥的部队,战斗力特别强,能转战千里,所向克捷。

平定江南的叛乱之后,杨素班师凯旋,隋文帝特派外戚、左领军将军独孤陀前往浚仪(今河南开封)迎接,犒劳慰问。到京师后,隋文帝晋升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为仪同三司,并赐给杨素黄金四十斤、缣(jiān细绢)三千段、马二百匹、羊两千口、公田百顷、住宅一区。开皇十二年(592年),隋文帝又任命杨素为尚书右仆射,与高颎(jiǒnɡ)共同掌管朝政。

杨素驰骋塞外 所至克捷

开皇十九年二月,杨素奉命率军北征突厥,踏上了新的征途。

突厥是隋初的北方劲敌。开皇三年,它被隋朝击败,再加上贵族内讧,分裂为东西两部,彼此互相攻杀。后来,东突厥因受西突厥的逼迫,沙钵略可汗派人与隋朝修好。但是到都蓝大可汗在位时,因为隋文帝将安义公主嫁给他的弟弟突利可汗,而他向隋朝求婚遭到拒绝,心中愤愤不平,遂与隋朝断绝关系,派兵抄掠隋朝边境。突利可汗遣使向隋朝报告都蓝大可汗的情况,隋朝大臣也向隋文帝上奏,说都蓝可汗企图袭击大同(今山西大同),隋文帝于是命令宰相高颎、杨素和大将燕荣分兵讨伐都蓝可汗。

都蓝可汗得知隋朝出兵后,与西部的达头可汗结盟,联合攻打突利可汗。双方在长城下展开一场激战,突利可汗大败,部落散亡,带着五名骑兵跟随隋朝使臣南下,到长安投降了隋朝。

高颎、杨素率军出塞后,进入突厥境内。高颎领东路军出朔州(今山西朔县)道,大败都蓝可汗。杨素西出灵州(今宁夏灵武)道,与达头可汗遭遇。过去隋朝将领与突厥交战,为防止突厥骑兵奔突冲阵,在布设方阵时,都是把战车兵、步兵和骑兵互相参用,将战车兵和步兵摆在方阵四周,骑兵放在方阵中间。杨素认为这种战术是消极被动的自卫的作战方法,是无法制敌取胜的。

他一反传统的战法,命令诸军组成骑兵阵。达头可汗得到消息,自恃突厥骑兵强壮雄悍,瞧不起杨素的骑兵阵,认为自己轻易就可把杨素打败,高兴地说:“天赐我以良机也!”他下马仰天而拜,然后驱使十余万骑兵冲杀过来。杨素采纳部将周罗喉的建议,乘突厥骑兵还未布好战阵之时,让他率领精锐骑兵迎击,自己亲率大军继后冲击。突厥骑兵遭到惨败,达头可汗身受重伤,落荒而逃,部众伤亡不可胜计。

击败达头可汗后,隋文帝敕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命令长孙晟(shèng)率五万民夫修筑大利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以居之,同时派二万军队屯驻边塞,以防达头可汗进攻启民可汗。达头可汗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不久又率领十万骑兵南下进攻隋朝。隋文帝命令杨素会同诸将分兵四路还击。隋军尚未出塞,都蓝可汗即为部众所杀,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夺取东突厥的大可汗位。隋朝派人招抚,不少突厥部众纷纷归附投降。但是步迦可汗仍然继续与隋为敌。开皇二十年(600年),他又率兵南下骚扰。隋文帝又命令晋王杨广会同杨素、史万岁等将率军分道出击。史万岁一路在塞北与步迦可汗遭遇,歼敌数千人,迫使他向北远遁。

开皇二十一年步迦可汗经过一年的修整,又再度出兵南下。隋文帝以杨素为行军元帅,与启民可汗率众北征。仁寿二年春,步迦可汗的部将思力俟斤等南渡黄河,掠启民可汗所部男女六千口、牛马羊牲畜二十万头,然后北归。此时杨素正在黄河之北,他率军追击,转战六十余里,连连获胜。突厥骑兵往北败退,杨素紧追不舍,在夜间逼近敌军。为了防止思力俟斤惊逃,杨素命令部队稍稍往后退却,自己亲率二名骑兵与两名突厥降卒尾随思力俟斤,与之并肩而行。思力俟斤毫无觉察,当他扎下营帐准备休息之时,杨素即指挥后面的大部队全速冲杀过来,把突厥骑兵打个落花流水。

经过这次打击,步迦可汗的势力逐渐衰落下去,而启民可汗则得到了杨素等在战争中所俘获的突厥人口和牲畜,势力大振,不久就取代步迦可汗而成为东突厥的大可汗,进而统治了蒙古大草原。启民可汗与隋朝情同一体,双方友好往来,未再发生战争,这种和平的局面一直延续到隋炀帝的大业末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