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物体长度估测

常见物体长度估测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量感是一种对数量的直觉,是一种敏捷的感知。在“量感”的建立、发展和提升过程中估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估测能力的提高就意味着量感的增强。各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都很重视度量单位量感的建立和形成。标准单位量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在反复的调节中不断清晰、不断稳定,从而提高估测的精确程度。

估测不能依靠随意的猜想和臆断,而应根据相关的参照物进行合理的估计与推测。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观察、推理、估算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准确建立标准单位的量感对于估测能力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1.经历形成过程,建立单位量感

量感是一种对数量的直觉,是一种敏捷的感知。在“量感”的建立、发展和提升过程中估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估测能力的提高就意味着量感的增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最开始要学的估测策略就是单位迭代,而单位迭代的关键是要建立准确的度量单位表象,形成量感。各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都很重视度量单位量感的建立和形成。

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一课时为了形成“毫米”的量感,教师安排了如下的教学活动:

活动一:“找一找”——结合实践活动,积累“毫米”的直观体验。

层次1:在尺子上找1毫米,认识1毫米就是“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

层次2:在生活中找1毫米。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直接由学生去量一量,体验确认。

层次3:找一找生活中能用毫米表示长度的物体。

……

教师以活动为载体,通过量一量、找一找、画一画、估一估等多层次的活动促进学生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毫米”的量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学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等,形成单位表象。

2.在估——测——估中,加深单位量感。

标准单位量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在反复的调节中不断清晰、不断稳定,从而提高估测的精确程度。将精确测量与估测有机结合,无疑会提高估测的速度和精确性。通过先“估”再“测”,用精确测量来检验估测的精确性,也可以测了再估,不断练习,使学生在“估”与“测”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两者的平衡。

如在《厘米的认识》中,可以先让学生不用尺子估测着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再用尺子量一量检验画得精确不精确;然后根据第一次画的结果调整数据再在另一张纸上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再用尺子量一量检验是否更为精确了……实践证明,第二次画出的1厘米线段比第一次画的要精确得多,从开始的很不精确到不太精确,直到非常精确,估测效果越来越好。

通过这样估——测——估,在测与估的不断交替中,既加深了标准单位的量感,又加强了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