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翟家所乡夏阳小学_会宁校史

翟家所乡夏阳小学_会宁校史

时间:2022-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翟家所乡夏阳小学_会宁校史翟家所乡夏阳小学翟家所乡夏阳小学始建于1952年,最初校址在徐湾社董效忠的庄院,次年迁至沈湾社刘治家的庄院里,1955年又迁至阳坡川,学校正式命名为阳坡川小学。席炳效多次被评为县、乡两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受到表彰奖励。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同年夏阳小学被乡党委、乡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翟家所乡夏阳小学_会宁校史

翟家所乡夏阳小学

翟家所乡夏阳小学始建于1952年,最初校址在徐湾社董效忠的庄院,次年迁至沈湾社刘治家的庄院里,1955年又迁至阳坡川,学校正式命名为阳坡川小学。张维汉在当时既当校长又作教员,他走门串户,动员家长送学生入学。学校就读的学生由几个发展到几十个,正是张先生的忠诚和对教育的热爱为夏阳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1957年,徐显功任阳坡川小学校长,教师张维汉、杨青林等5人,集全村之力,箍了土窑6间为教室,8间为教师办公室,办学规模扩大,学校始成为五年制完全小学,学生由30几名发展到100多名,夏阳村的教育教学事业步入正轨,并开始走上了艰难的发展道路。

1958年大跃进,1959年、1960年的全国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也使夏阳教育陷入低谷,教师只有张维汉1人仍在坚持,学生多则十几名,少则四、五个,学校办学时断时续,教育教学秩序极不正常。

1965年,刚刚初中毕业的雷炳乾担任校长,他继承了张维汉、徐显功的矢志教育、公而忘私的光荣传统,不畏“文革”时期的艰难处境,毅然担负起了振兴夏阳教育事业的重担。和当年的张维汉一样,他再次挨家逐户动员学生入学。“文革”期间,学生没有课本,他就亲手给学生抄写,没粉笔自己制造,他集资贷款,修建土木结构教室2间,自制桌凳10套。并亲自选拔优秀的初中、高中毕业生董顺元、席炳效为教师,努力培养他们成为骨干教师,并成长为优秀的校长。他执教40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夏阳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www.guayunfan.com)

1974年,席炳效任校长,先后继续扩建教室,增补桌凳,添置办公设备。由杨复全担任教导主任,并被送往教师进修学校进修,以点代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全乡升学考试中多次名列前茅。1978年毕业升学考试中,阳坡川小学有8名学生进入全乡前10名。1993年五年级学生陈仓荣获国家级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三等奖。席炳效多次被评为县、乡两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受到表彰奖励。1994年刘彦仓任校长,直至1998年,任职5年他担任校长期间,正是阳坡川小学新校址的修建时期,当时为了搬迁学校,群众意见分歧,矛盾重重,刘彦仓不畏艰难困苦,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建设,任劳任怨,新学校终于得以建成。建成后的新校址占地面总面积为48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27平方米,其中教室6间,办公室6间,学校更名为夏阳小学。

1998年董顺元接任夏阳小学校长,杨树华任教导主任,先后有高兆功、高兆祥、杨守军、张继、王磐、郭航宇、席炳效、杨国华、李应林、牛连英、牛宏飞等任教。董顺元上任初,致力于学校管理,组建了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构建了和谐文明的学校氛围,建立健全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1998年9月,学校搬迁到新址宝川社,但新校舍的教学设施极不完备,他组织全校教师利用3年的寒暑假和星期天,放瓦、打顶、粉刷、平整操场、修花园、挖水窑,教师们吃苦耐劳,毫无怨言。同时多方面联系外援资金,修建了教学辅助用房4间,电脑室1座,办公室1间,购置新课桌凳80套。在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校园环境得到了极大改观,松柏四季常青,鲜花三季盛开,校舍崭新,布局合理。学校新兴的教学设备和宁静、优美的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与此同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99年六年级毕业升学考试及格率、升学率均为100%,在全乡名列前茅。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同年夏阳小学被乡党委、乡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学实力,其着力点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学校为教师的学业提高和成才创设提供进修、参观、交流、实践、竞赛等机会,并对学有所成教有所长者给予物质奖励。多年的积累,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2001年杨树华被评为全乡骨干教师,董顺元被评为“市园丁”。

2006年9月,杨树华任夏阳小学校长,牛宏飞任教导主任,学校组建了一个年轻、团结、有凝聚力的班子,全校上下在校长新理念的指导下,大胆进行教育改革,力求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新时期学校管理与时俱进,提出“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的管理工作新理念,受到全校教职员工的赞同,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精研业务,为人师表,团结奋进。同年,二年级质量检测名列全乡前茅,教师、学校都受到了表彰奖励。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以德育为先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实践体验为载体,在狠抓常规的同时,努力构建德育特色。

在历任校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夏阳村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有200余人,其中20余人考入重点大学,杨国军2001年考入武汉大学,陈静2006年考入中山大学……这些走出大山的学子见证了夏阳小学教育不凡的成绩,也昭示着学校在育人的征途上任重道远。

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夏阳小学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坚持走“特色立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全面发展、争创一流农村小学”的办学思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新途径,力求开创学校教育新局面,使学校的办学效益不断跨上新台阶,达到新水平。

(供稿人:杨树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