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满周岁为什么要“抓周儿” 婴儿

满周岁为什么要“抓周儿” 婴儿

时间:2022-02-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满周岁为什么要“抓周儿” 婴儿婴儿满周岁,俗称“度晬”,是婴儿出生后十分隆重的一个喜庆日子。婴儿周岁的当天,民间常有“抓周儿”仪俗,俗称“抓阄”,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婴儿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婴儿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到了清末民初,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孩满周岁的“抓周儿”礼。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

满周岁为什么要“抓周儿” 婴儿

婴儿满周岁,俗称“度晬”,是婴儿出生后十分隆重的一个喜庆日子。婴儿周岁的当天,民间常有“抓周儿”仪俗,俗称“抓阄”,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婴儿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婴儿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所谓抓周儿,就是在小孩周岁时,由父母摆放上书本、笔、墨、纸、砚、玩具、吃食、刀剪、钱币等各种物品任其抓取,以此来预测小孩将来的志向、爱好、职业、前途等。“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据说,著名作家钱锺书抓周儿时,抓了一本书,所以取名“锺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据史书记载,此风俗发端于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中说:“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到了唐宋时期,抓周儿的习俗已在全国盛行开来。如武则天曾将皇孙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们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育子》记载:“生儿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日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晬’,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这里描述的是南宋时杭州地区行“抓周儿”礼时的情景,说明抓周儿的习俗在当时已十分流行,民间很重视,仪式也很隆重。

元、明时期,抓周儿的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清朝皇宫抓周礼仪非同一般,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皇家)抓周例用玉陈,玉扇坠二枚,金匙一件,银盒一圆,犀钟一棒,文房一件,果筵一席,内宫殿监奏交内务府预备。”清代文学家文康在《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详细记载了一则抓周趣事:“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到了清末民初,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孩满周岁的“抓周儿”礼。虽然场面不再像以前那样隆重,大多数人家也不再下帖请客、置办酒席,但亲朋好友们还是会不约而同地前来道贺。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的习俗仍在很多地方流行,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会决定孩子的命运了,纯粹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此来庆祝宝宝的生日。

关于“抓周儿”风俗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与三国时孙权选嗣有关。

公元229年,吴主孙权作为三国霸主之一,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政权,定都建业。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因病去世,孙权只能在其他皇子中选太子。可是,皇子们各自在母家的支持下,结交权臣,争夺嗣位。对此,孙权十分烦恼。

这时,有一个叫景养的布衣求见孙权,进宫献策。他说,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皇子只有贤德还不够,还要有天赋。孙权很赞同景养的说法,就让景养献出识别皇子贤愚的办法。于是,景养选了一个吉日,端出一个摆满象牙、犀角、珠贝、翡翠、简册、绶带等物的小盘子,让诸皇子各自抱自己的儿子任意抓取。

众皇孙或抓犀角、象牙,或取翡翠、珠贝,只有孙和的儿子孙皓一手抓简册、一手抓绶带。孙权见了心中大喜,于是就册立孙和为太子。然而,这种近似戏耍的选嗣方式,很难让其他皇子服气。于是,皇子们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最终迫使孙权改变了主意,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可是,孙亮仅在位七年,便在公元258年被一场政变推翻。之后,孙休做了吴国的皇帝。公元264年,孙休去世。这时,大臣们都希望立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了二十二岁的孙皓。群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得啧啧称奇。

此后,人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考校儿孙的未来,逐渐形成了“抓周儿”的习俗。

满周岁为什么要“抓周儿” 婴儿

婴儿满周岁,俗称“度晬”,是婴儿出生后十分隆重的一个喜庆日子。婴儿周岁的当天,民间常有“抓周儿”仪俗,俗称“抓阄”,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婴儿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婴儿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所谓抓周儿,就是在小孩周岁时,由父母摆放上书本、笔、墨、纸、砚、玩具、吃食、刀剪、钱币等各种物品任其抓取,以此来预测小孩将来的志向、爱好、职业、前途等。“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据说,著名作家钱锺书抓周儿时,抓了一本书,所以取名“锺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据史书记载,此风俗发端于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中说:“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到了唐宋时期,抓周儿的习俗已在全国盛行开来。如武则天曾将皇孙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们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育子》记载:“生儿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日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晬’,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这里描述的是南宋时杭州地区行“抓周儿”礼时的情景,说明抓周儿的习俗在当时已十分流行,民间很重视,仪式也很隆重。

元、明时期,抓周儿的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清朝皇宫抓周礼仪非同一般,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皇家)抓周例用玉陈,玉扇坠二枚,金匙一件,银盒一圆,犀钟一棒,文房一件,果筵一席,内宫殿监奏交内务府预备。”清代文学家文康在《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详细记载了一则抓周趣事:“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到了清末民初,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孩满周岁的“抓周儿”礼。虽然场面不再像以前那样隆重,大多数人家也不再下帖请客、置办酒席,但亲朋好友们还是会不约而同地前来道贺。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的习俗仍在很多地方流行,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会决定孩子的命运了,纯粹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此来庆祝宝宝的生日。

关于“抓周儿”风俗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与三国时孙权选嗣有关。

公元229年,吴主孙权作为三国霸主之一,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政权,定都建业。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因病去世,孙权只能在其他皇子中选太子。可是,皇子们各自在母家的支持下,结交权臣,争夺嗣位。对此,孙权十分烦恼。

这时,有一个叫景养的布衣求见孙权,进宫献策。他说,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皇子只有贤德还不够,还要有天赋。孙权很赞同景养的说法,就让景养献出识别皇子贤愚的办法。于是,景养选了一个吉日,端出一个摆满象牙、犀角、珠贝、翡翠、简册、绶带等物的小盘子,让诸皇子各自抱自己的儿子任意抓取。

众皇孙或抓犀角、象牙,或取翡翠、珠贝,只有孙和的儿子孙皓一手抓简册、一手抓绶带。孙权见了心中大喜,于是就册立孙和为太子。然而,这种近似戏耍的选嗣方式,很难让其他皇子服气。于是,皇子们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最终迫使孙权改变了主意,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可是,孙亮仅在位七年,便在公元258年被一场政变推翻。之后,孙休做了吴国的皇帝。公元264年,孙休去世。这时,大臣们都希望立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了二十二岁的孙皓。群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得啧啧称奇。

此后,人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考校儿孙的未来,逐渐形成了“抓周儿”的习俗。

满周岁为什么要“抓周儿” 婴儿

婴儿满周岁,俗称“度晬”,是婴儿出生后十分隆重的一个喜庆日子。婴儿周岁的当天,民间常有“抓周儿”仪俗,俗称“抓阄”,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婴儿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婴儿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所谓抓周儿,就是在小孩周岁时,由父母摆放上书本、笔、墨、纸、砚、玩具、吃食、刀剪、钱币等各种物品任其抓取,以此来预测小孩将来的志向、爱好、职业、前途等。“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据说,著名作家钱锺书抓周儿时,抓了一本书,所以取名“锺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据史书记载,此风俗发端于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中说:“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到了唐宋时期,抓周儿的习俗已在全国盛行开来。如武则天曾将皇孙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们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育子》记载:“生儿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日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晬’,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这里描述的是南宋时杭州地区行“抓周儿”礼时的情景,说明抓周儿的习俗在当时已十分流行,民间很重视,仪式也很隆重。

元、明时期,抓周儿的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清朝皇宫抓周礼仪非同一般,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皇家)抓周例用玉陈,玉扇坠二枚,金匙一件,银盒一圆,犀钟一棒,文房一件,果筵一席,内宫殿监奏交内务府预备。”清代文学家文康在《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详细记载了一则抓周趣事:“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到了清末民初,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孩满周岁的“抓周儿”礼。虽然场面不再像以前那样隆重,大多数人家也不再下帖请客、置办酒席,但亲朋好友们还是会不约而同地前来道贺。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的习俗仍在很多地方流行,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会决定孩子的命运了,纯粹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此来庆祝宝宝的生日。

关于“抓周儿”风俗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与三国时孙权选嗣有关。

公元229年,吴主孙权作为三国霸主之一,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政权,定都建业。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因病去世,孙权只能在其他皇子中选太子。可是,皇子们各自在母家的支持下,结交权臣,争夺嗣位。对此,孙权十分烦恼。

这时,有一个叫景养的布衣求见孙权,进宫献策。他说,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皇子只有贤德还不够,还要有天赋。孙权很赞同景养的说法,就让景养献出识别皇子贤愚的办法。于是,景养选了一个吉日,端出一个摆满象牙、犀角、珠贝、翡翠、简册、绶带等物的小盘子,让诸皇子各自抱自己的儿子任意抓取。

众皇孙或抓犀角、象牙,或取翡翠、珠贝,只有孙和的儿子孙皓一手抓简册、一手抓绶带。孙权见了心中大喜,于是就册立孙和为太子。然而,这种近似戏耍的选嗣方式,很难让其他皇子服气。于是,皇子们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最终迫使孙权改变了主意,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可是,孙亮仅在位七年,便在公元258年被一场政变推翻。之后,孙休做了吴国的皇帝。公元264年,孙休去世。这时,大臣们都希望立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了二十二岁的孙皓。群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得啧啧称奇。

此后,人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考校儿孙的未来,逐渐形成了“抓周儿”的习俗。

满周岁为什么要“抓周儿” 婴儿

婴儿满周岁,俗称“度晬”,是婴儿出生后十分隆重的一个喜庆日子。婴儿周岁的当天,民间常有“抓周儿”仪俗,俗称“抓阄”,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婴儿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婴儿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所谓抓周儿,就是在小孩周岁时,由父母摆放上书本、笔、墨、纸、砚、玩具、吃食、刀剪、钱币等各种物品任其抓取,以此来预测小孩将来的志向、爱好、职业、前途等。“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据说,著名作家钱锺书抓周儿时,抓了一本书,所以取名“锺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据史书记载,此风俗发端于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中说:“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到了唐宋时期,抓周儿的习俗已在全国盛行开来。如武则天曾将皇孙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们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育子》记载:“生儿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日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晬’,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这里描述的是南宋时杭州地区行“抓周儿”礼时的情景,说明抓周儿的习俗在当时已十分流行,民间很重视,仪式也很隆重。

元、明时期,抓周儿的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清朝皇宫抓周礼仪非同一般,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皇家)抓周例用玉陈,玉扇坠二枚,金匙一件,银盒一圆,犀钟一棒,文房一件,果筵一席,内宫殿监奏交内务府预备。”清代文学家文康在《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详细记载了一则抓周趣事:“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到了清末民初,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孩满周岁的“抓周儿”礼。虽然场面不再像以前那样隆重,大多数人家也不再下帖请客、置办酒席,但亲朋好友们还是会不约而同地前来道贺。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的习俗仍在很多地方流行,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会决定孩子的命运了,纯粹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此来庆祝宝宝的生日。

关于“抓周儿”风俗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与三国时孙权选嗣有关。

公元229年,吴主孙权作为三国霸主之一,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政权,定都建业。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因病去世,孙权只能在其他皇子中选太子。可是,皇子们各自在母家的支持下,结交权臣,争夺嗣位。对此,孙权十分烦恼。

这时,有一个叫景养的布衣求见孙权,进宫献策。他说,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皇子只有贤德还不够,还要有天赋。孙权很赞同景养的说法,就让景养献出识别皇子贤愚的办法。于是,景养选了一个吉日,端出一个摆满象牙、犀角、珠贝、翡翠、简册、绶带等物的小盘子,让诸皇子各自抱自己的儿子任意抓取。

众皇孙或抓犀角、象牙,或取翡翠、珠贝,只有孙和的儿子孙皓一手抓简册、一手抓绶带。孙权见了心中大喜,于是就册立孙和为太子。然而,这种近似戏耍的选嗣方式,很难让其他皇子服气。于是,皇子们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最终迫使孙权改变了主意,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可是,孙亮仅在位七年,便在公元258年被一场政变推翻。之后,孙休做了吴国的皇帝。公元264年,孙休去世。这时,大臣们都希望立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了二十二岁的孙皓。群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得啧啧称奇。

此后,人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考校儿孙的未来,逐渐形成了“抓周儿”的习俗。

满周岁为什么要“抓周儿” 婴儿

婴儿满周岁,俗称“度晬”,是婴儿出生后十分隆重的一个喜庆日子。婴儿周岁的当天,民间常有“抓周儿”仪俗,俗称“抓阄”,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婴儿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婴儿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所谓抓周儿,就是在小孩周岁时,由父母摆放上书本、笔、墨、纸、砚、玩具、吃食、刀剪、钱币等各种物品任其抓取,以此来预测小孩将来的志向、爱好、职业、前途等。“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据说,著名作家钱锺书抓周儿时,抓了一本书,所以取名“锺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据史书记载,此风俗发端于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中说:“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到了唐宋时期,抓周儿的习俗已在全国盛行开来。如武则天曾将皇孙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们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育子》记载:“生儿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日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晬’,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这里描述的是南宋时杭州地区行“抓周儿”礼时的情景,说明抓周儿的习俗在当时已十分流行,民间很重视,仪式也很隆重。

元、明时期,抓周儿的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清朝皇宫抓周礼仪非同一般,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皇家)抓周例用玉陈,玉扇坠二枚,金匙一件,银盒一圆,犀钟一棒,文房一件,果筵一席,内宫殿监奏交内务府预备。”清代文学家文康在《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详细记载了一则抓周趣事:“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到了清末民初,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孩满周岁的“抓周儿”礼。虽然场面不再像以前那样隆重,大多数人家也不再下帖请客、置办酒席,但亲朋好友们还是会不约而同地前来道贺。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的习俗仍在很多地方流行,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会决定孩子的命运了,纯粹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此来庆祝宝宝的生日。

关于“抓周儿”风俗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与三国时孙权选嗣有关。

公元229年,吴主孙权作为三国霸主之一,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政权,定都建业。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因病去世,孙权只能在其他皇子中选太子。可是,皇子们各自在母家的支持下,结交权臣,争夺嗣位。对此,孙权十分烦恼。

这时,有一个叫景养的布衣求见孙权,进宫献策。他说,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皇子只有贤德还不够,还要有天赋。孙权很赞同景养的说法,就让景养献出识别皇子贤愚的办法。于是,景养选了一个吉日,端出一个摆满象牙、犀角、珠贝、翡翠、简册、绶带等物的小盘子,让诸皇子各自抱自己的儿子任意抓取。

众皇孙或抓犀角、象牙,或取翡翠、珠贝,只有孙和的儿子孙皓一手抓简册、一手抓绶带。孙权见了心中大喜,于是就册立孙和为太子。然而,这种近似戏耍的选嗣方式,很难让其他皇子服气。于是,皇子们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最终迫使孙权改变了主意,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可是,孙亮仅在位七年,便在公元258年被一场政变推翻。之后,孙休做了吴国的皇帝。公元264年,孙休去世。这时,大臣们都希望立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了二十二岁的孙皓。群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得啧啧称奇。

此后,人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考校儿孙的未来,逐渐形成了“抓周儿”的习俗。

满周岁为什么要“抓周儿” 婴儿

婴儿满周岁,俗称“度晬”,是婴儿出生后十分隆重的一个喜庆日子。婴儿周岁的当天,民间常有“抓周儿”仪俗,俗称“抓阄”,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婴儿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婴儿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所谓抓周儿,就是在小孩周岁时,由父母摆放上书本、笔、墨、纸、砚、玩具、吃食、刀剪、钱币等各种物品任其抓取,以此来预测小孩将来的志向、爱好、职业、前途等。“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据说,著名作家钱锺书抓周儿时,抓了一本书,所以取名“锺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据史书记载,此风俗发端于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中说:“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到了唐宋时期,抓周儿的习俗已在全国盛行开来。如武则天曾将皇孙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们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育子》记载:“生儿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日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晬’,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这里描述的是南宋时杭州地区行“抓周儿”礼时的情景,说明抓周儿的习俗在当时已十分流行,民间很重视,仪式也很隆重。

元、明时期,抓周儿的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清朝皇宫抓周礼仪非同一般,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皇家)抓周例用玉陈,玉扇坠二枚,金匙一件,银盒一圆,犀钟一棒,文房一件,果筵一席,内宫殿监奏交内务府预备。”清代文学家文康在《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详细记载了一则抓周趣事:“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到了清末民初,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孩满周岁的“抓周儿”礼。虽然场面不再像以前那样隆重,大多数人家也不再下帖请客、置办酒席,但亲朋好友们还是会不约而同地前来道贺。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的习俗仍在很多地方流行,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会决定孩子的命运了,纯粹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此来庆祝宝宝的生日。

关于“抓周儿”风俗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与三国时孙权选嗣有关。

公元229年,吴主孙权作为三国霸主之一,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政权,定都建业。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因病去世,孙权只能在其他皇子中选太子。可是,皇子们各自在母家的支持下,结交权臣,争夺嗣位。对此,孙权十分烦恼。

这时,有一个叫景养的布衣求见孙权,进宫献策。他说,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皇子只有贤德还不够,还要有天赋。孙权很赞同景养的说法,就让景养献出识别皇子贤愚的办法。于是,景养选了一个吉日,端出一个摆满象牙、犀角、珠贝、翡翠、简册、绶带等物的小盘子,让诸皇子各自抱自己的儿子任意抓取。

众皇孙或抓犀角、象牙,或取翡翠、珠贝,只有孙和的儿子孙皓一手抓简册、一手抓绶带。孙权见了心中大喜,于是就册立孙和为太子。然而,这种近似戏耍的选嗣方式,很难让其他皇子服气。于是,皇子们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最终迫使孙权改变了主意,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可是,孙亮仅在位七年,便在公元258年被一场政变推翻。之后,孙休做了吴国的皇帝。公元264年,孙休去世。这时,大臣们都希望立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了二十二岁的孙皓。群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得啧啧称奇。

此后,人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考校儿孙的未来,逐渐形成了“抓周儿”的习俗。

满周岁为什么要“抓周儿” 婴儿

婴儿满周岁,俗称“度晬”,是婴儿出生后十分隆重的一个喜庆日子。婴儿周岁的当天,民间常有“抓周儿”仪俗,俗称“抓阄”,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婴儿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婴儿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所谓抓周儿,就是在小孩周岁时,由父母摆放上书本、笔、墨、纸、砚、玩具、吃食、刀剪、钱币等各种物品任其抓取,以此来预测小孩将来的志向、爱好、职业、前途等。“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据说,著名作家钱锺书抓周儿时,抓了一本书,所以取名“锺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据史书记载,此风俗发端于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中说:“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到了唐宋时期,抓周儿的习俗已在全国盛行开来。如武则天曾将皇孙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们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育子》记载:“生儿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日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晬’,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这里描述的是南宋时杭州地区行“抓周儿”礼时的情景,说明抓周儿的习俗在当时已十分流行,民间很重视,仪式也很隆重。

元、明时期,抓周儿的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清朝皇宫抓周礼仪非同一般,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皇家)抓周例用玉陈,玉扇坠二枚,金匙一件,银盒一圆,犀钟一棒,文房一件,果筵一席,内宫殿监奏交内务府预备。”清代文学家文康在《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详细记载了一则抓周趣事:“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到了清末民初,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孩满周岁的“抓周儿”礼。虽然场面不再像以前那样隆重,大多数人家也不再下帖请客、置办酒席,但亲朋好友们还是会不约而同地前来道贺。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的习俗仍在很多地方流行,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会决定孩子的命运了,纯粹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此来庆祝宝宝的生日。

关于“抓周儿”风俗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与三国时孙权选嗣有关。

公元229年,吴主孙权作为三国霸主之一,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政权,定都建业。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因病去世,孙权只能在其他皇子中选太子。可是,皇子们各自在母家的支持下,结交权臣,争夺嗣位。对此,孙权十分烦恼。

这时,有一个叫景养的布衣求见孙权,进宫献策。他说,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皇子只有贤德还不够,还要有天赋。孙权很赞同景养的说法,就让景养献出识别皇子贤愚的办法。于是,景养选了一个吉日,端出一个摆满象牙、犀角、珠贝、翡翠、简册、绶带等物的小盘子,让诸皇子各自抱自己的儿子任意抓取。

众皇孙或抓犀角、象牙,或取翡翠、珠贝,只有孙和的儿子孙皓一手抓简册、一手抓绶带。孙权见了心中大喜,于是就册立孙和为太子。然而,这种近似戏耍的选嗣方式,很难让其他皇子服气。于是,皇子们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最终迫使孙权改变了主意,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可是,孙亮仅在位七年,便在公元258年被一场政变推翻。之后,孙休做了吴国的皇帝。公元264年,孙休去世。这时,大臣们都希望立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了二十二岁的孙皓。群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得啧啧称奇。

此后,人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考校儿孙的未来,逐渐形成了“抓周儿”的习俗。

满周岁为什么要“抓周儿” 婴儿

婴儿满周岁,俗称“度晬”,是婴儿出生后十分隆重的一个喜庆日子。婴儿周岁的当天,民间常有“抓周儿”仪俗,俗称“抓阄”,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婴儿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婴儿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所谓抓周儿,就是在小孩周岁时,由父母摆放上书本、笔、墨、纸、砚、玩具、吃食、刀剪、钱币等各种物品任其抓取,以此来预测小孩将来的志向、爱好、职业、前途等。“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据说,著名作家钱锺书抓周儿时,抓了一本书,所以取名“锺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据史书记载,此风俗发端于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中说:“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到了唐宋时期,抓周儿的习俗已在全国盛行开来。如武则天曾将皇孙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们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育子》记载:“生儿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日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晬’,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这里描述的是南宋时杭州地区行“抓周儿”礼时的情景,说明抓周儿的习俗在当时已十分流行,民间很重视,仪式也很隆重。

元、明时期,抓周儿的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清朝皇宫抓周礼仪非同一般,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皇家)抓周例用玉陈,玉扇坠二枚,金匙一件,银盒一圆,犀钟一棒,文房一件,果筵一席,内宫殿监奏交内务府预备。”清代文学家文康在《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详细记载了一则抓周趣事:“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到了清末民初,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孩满周岁的“抓周儿”礼。虽然场面不再像以前那样隆重,大多数人家也不再下帖请客、置办酒席,但亲朋好友们还是会不约而同地前来道贺。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的习俗仍在很多地方流行,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会决定孩子的命运了,纯粹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此来庆祝宝宝的生日。

关于“抓周儿”风俗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与三国时孙权选嗣有关。

公元229年,吴主孙权作为三国霸主之一,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政权,定都建业。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因病去世,孙权只能在其他皇子中选太子。可是,皇子们各自在母家的支持下,结交权臣,争夺嗣位。对此,孙权十分烦恼。

这时,有一个叫景养的布衣求见孙权,进宫献策。他说,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皇子只有贤德还不够,还要有天赋。孙权很赞同景养的说法,就让景养献出识别皇子贤愚的办法。于是,景养选了一个吉日,端出一个摆满象牙、犀角、珠贝、翡翠、简册、绶带等物的小盘子,让诸皇子各自抱自己的儿子任意抓取。

众皇孙或抓犀角、象牙,或取翡翠、珠贝,只有孙和的儿子孙皓一手抓简册、一手抓绶带。孙权见了心中大喜,于是就册立孙和为太子。然而,这种近似戏耍的选嗣方式,很难让其他皇子服气。于是,皇子们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最终迫使孙权改变了主意,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可是,孙亮仅在位七年,便在公元258年被一场政变推翻。之后,孙休做了吴国的皇帝。公元264年,孙休去世。这时,大臣们都希望立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了二十二岁的孙皓。群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得啧啧称奇。

此后,人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考校儿孙的未来,逐渐形成了“抓周儿”的习俗。

满周岁为什么要“抓周儿” 婴儿

婴儿满周岁,俗称“度晬”,是婴儿出生后十分隆重的一个喜庆日子。婴儿周岁的当天,民间常有“抓周儿”仪俗,俗称“抓阄”,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婴儿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婴儿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所谓抓周儿,就是在小孩周岁时,由父母摆放上书本、笔、墨、纸、砚、玩具、吃食、刀剪、钱币等各种物品任其抓取,以此来预测小孩将来的志向、爱好、职业、前途等。“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据说,著名作家钱锺书抓周儿时,抓了一本书,所以取名“锺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据史书记载,此风俗发端于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中说:“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到了唐宋时期,抓周儿的习俗已在全国盛行开来。如武则天曾将皇孙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们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育子》记载:“生儿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日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晬’,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这里描述的是南宋时杭州地区行“抓周儿”礼时的情景,说明抓周儿的习俗在当时已十分流行,民间很重视,仪式也很隆重。

元、明时期,抓周儿的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清朝皇宫抓周礼仪非同一般,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皇家)抓周例用玉陈,玉扇坠二枚,金匙一件,银盒一圆,犀钟一棒,文房一件,果筵一席,内宫殿监奏交内务府预备。”清代文学家文康在《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详细记载了一则抓周趣事:“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到了清末民初,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孩满周岁的“抓周儿”礼。虽然场面不再像以前那样隆重,大多数人家也不再下帖请客、置办酒席,但亲朋好友们还是会不约而同地前来道贺。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的习俗仍在很多地方流行,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会决定孩子的命运了,纯粹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此来庆祝宝宝的生日。

关于“抓周儿”风俗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与三国时孙权选嗣有关。

公元229年,吴主孙权作为三国霸主之一,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政权,定都建业。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因病去世,孙权只能在其他皇子中选太子。可是,皇子们各自在母家的支持下,结交权臣,争夺嗣位。对此,孙权十分烦恼。

这时,有一个叫景养的布衣求见孙权,进宫献策。他说,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皇子只有贤德还不够,还要有天赋。孙权很赞同景养的说法,就让景养献出识别皇子贤愚的办法。于是,景养选了一个吉日,端出一个摆满象牙、犀角、珠贝、翡翠、简册、绶带等物的小盘子,让诸皇子各自抱自己的儿子任意抓取。

众皇孙或抓犀角、象牙,或取翡翠、珠贝,只有孙和的儿子孙皓一手抓简册、一手抓绶带。孙权见了心中大喜,于是就册立孙和为太子。然而,这种近似戏耍的选嗣方式,很难让其他皇子服气。于是,皇子们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最终迫使孙权改变了主意,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可是,孙亮仅在位七年,便在公元258年被一场政变推翻。之后,孙休做了吴国的皇帝。公元264年,孙休去世。这时,大臣们都希望立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了二十二岁的孙皓。群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得啧啧称奇。

此后,人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考校儿孙的未来,逐渐形成了“抓周儿”的习俗。

满周岁为什么要“抓周儿” 婴儿

婴儿满周岁,俗称“度晬”,是婴儿出生后十分隆重的一个喜庆日子。婴儿周岁的当天,民间常有“抓周儿”仪俗,俗称“抓阄”,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婴儿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婴儿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所谓抓周儿,就是在小孩周岁时,由父母摆放上书本、笔、墨、纸、砚、玩具、吃食、刀剪、钱币等各种物品任其抓取,以此来预测小孩将来的志向、爱好、职业、前途等。“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据说,著名作家钱锺书抓周儿时,抓了一本书,所以取名“锺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据史书记载,此风俗发端于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中说:“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到了唐宋时期,抓周儿的习俗已在全国盛行开来。如武则天曾将皇孙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们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育子》记载:“生儿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日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晬’,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这里描述的是南宋时杭州地区行“抓周儿”礼时的情景,说明抓周儿的习俗在当时已十分流行,民间很重视,仪式也很隆重。

元、明时期,抓周儿的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清朝皇宫抓周礼仪非同一般,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皇家)抓周例用玉陈,玉扇坠二枚,金匙一件,银盒一圆,犀钟一棒,文房一件,果筵一席,内宫殿监奏交内务府预备。”清代文学家文康在《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详细记载了一则抓周趣事:“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到了清末民初,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孩满周岁的“抓周儿”礼。虽然场面不再像以前那样隆重,大多数人家也不再下帖请客、置办酒席,但亲朋好友们还是会不约而同地前来道贺。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的习俗仍在很多地方流行,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会决定孩子的命运了,纯粹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此来庆祝宝宝的生日。

关于“抓周儿”风俗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与三国时孙权选嗣有关。

公元229年,吴主孙权作为三国霸主之一,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政权,定都建业。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因病去世,孙权只能在其他皇子中选太子。可是,皇子们各自在母家的支持下,结交权臣,争夺嗣位。对此,孙权十分烦恼。

这时,有一个叫景养的布衣求见孙权,进宫献策。他说,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皇子只有贤德还不够,还要有天赋。孙权很赞同景养的说法,就让景养献出识别皇子贤愚的办法。于是,景养选了一个吉日,端出一个摆满象牙、犀角、珠贝、翡翠、简册、绶带等物的小盘子,让诸皇子各自抱自己的儿子任意抓取。

众皇孙或抓犀角、象牙,或取翡翠、珠贝,只有孙和的儿子孙皓一手抓简册、一手抓绶带。孙权见了心中大喜,于是就册立孙和为太子。然而,这种近似戏耍的选嗣方式,很难让其他皇子服气。于是,皇子们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最终迫使孙权改变了主意,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可是,孙亮仅在位七年,便在公元258年被一场政变推翻。之后,孙休做了吴国的皇帝。公元264年,孙休去世。这时,大臣们都希望立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了二十二岁的孙皓。群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得啧啧称奇。

此后,人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考校儿孙的未来,逐渐形成了“抓周儿”的习俗。

满周岁为什么要“抓周儿” 婴儿

婴儿满周岁,俗称“度晬”,是婴儿出生后十分隆重的一个喜庆日子。婴儿周岁的当天,民间常有“抓周儿”仪俗,俗称“抓阄”,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婴儿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婴儿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所谓抓周儿,就是在小孩周岁时,由父母摆放上书本、笔、墨、纸、砚、玩具、吃食、刀剪、钱币等各种物品任其抓取,以此来预测小孩将来的志向、爱好、职业、前途等。“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据说,著名作家钱锺书抓周儿时,抓了一本书,所以取名“锺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据史书记载,此风俗发端于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中说:“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到了唐宋时期,抓周儿的习俗已在全国盛行开来。如武则天曾将皇孙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们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育子》记载:“生儿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日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晬’,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这里描述的是南宋时杭州地区行“抓周儿”礼时的情景,说明抓周儿的习俗在当时已十分流行,民间很重视,仪式也很隆重。

元、明时期,抓周儿的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清朝皇宫抓周礼仪非同一般,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皇家)抓周例用玉陈,玉扇坠二枚,金匙一件,银盒一圆,犀钟一棒,文房一件,果筵一席,内宫殿监奏交内务府预备。”清代文学家文康在《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详细记载了一则抓周趣事:“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到了清末民初,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孩满周岁的“抓周儿”礼。虽然场面不再像以前那样隆重,大多数人家也不再下帖请客、置办酒席,但亲朋好友们还是会不约而同地前来道贺。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的习俗仍在很多地方流行,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会决定孩子的命运了,纯粹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此来庆祝宝宝的生日。

关于“抓周儿”风俗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与三国时孙权选嗣有关。

公元229年,吴主孙权作为三国霸主之一,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政权,定都建业。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因病去世,孙权只能在其他皇子中选太子。可是,皇子们各自在母家的支持下,结交权臣,争夺嗣位。对此,孙权十分烦恼。

这时,有一个叫景养的布衣求见孙权,进宫献策。他说,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皇子只有贤德还不够,还要有天赋。孙权很赞同景养的说法,就让景养献出识别皇子贤愚的办法。于是,景养选了一个吉日,端出一个摆满象牙、犀角、珠贝、翡翠、简册、绶带等物的小盘子,让诸皇子各自抱自己的儿子任意抓取。

众皇孙或抓犀角、象牙,或取翡翠、珠贝,只有孙和的儿子孙皓一手抓简册、一手抓绶带。孙权见了心中大喜,于是就册立孙和为太子。然而,这种近似戏耍的选嗣方式,很难让其他皇子服气。于是,皇子们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最终迫使孙权改变了主意,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可是,孙亮仅在位七年,便在公元258年被一场政变推翻。之后,孙休做了吴国的皇帝。公元264年,孙休去世。这时,大臣们都希望立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了二十二岁的孙皓。群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得啧啧称奇。

此后,人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考校儿孙的未来,逐渐形成了“抓周儿”的习俗。

满周岁为什么要“抓周儿” 婴儿

婴儿满周岁,俗称“度晬”,是婴儿出生后十分隆重的一个喜庆日子。婴儿周岁的当天,民间常有“抓周儿”仪俗,俗称“抓阄”,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婴儿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婴儿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所谓抓周儿,就是在小孩周岁时,由父母摆放上书本、笔、墨、纸、砚、玩具、吃食、刀剪、钱币等各种物品任其抓取,以此来预测小孩将来的志向、爱好、职业、前途等。“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据说,著名作家钱锺书抓周儿时,抓了一本书,所以取名“锺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据史书记载,此风俗发端于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中说:“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到了唐宋时期,抓周儿的习俗已在全国盛行开来。如武则天曾将皇孙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们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育子》记载:“生儿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日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晬’,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这里描述的是南宋时杭州地区行“抓周儿”礼时的情景,说明抓周儿的习俗在当时已十分流行,民间很重视,仪式也很隆重。

元、明时期,抓周儿的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清朝皇宫抓周礼仪非同一般,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皇家)抓周例用玉陈,玉扇坠二枚,金匙一件,银盒一圆,犀钟一棒,文房一件,果筵一席,内宫殿监奏交内务府预备。”清代文学家文康在《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详细记载了一则抓周趣事:“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到了清末民初,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孩满周岁的“抓周儿”礼。虽然场面不再像以前那样隆重,大多数人家也不再下帖请客、置办酒席,但亲朋好友们还是会不约而同地前来道贺。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的习俗仍在很多地方流行,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会决定孩子的命运了,纯粹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此来庆祝宝宝的生日。

关于“抓周儿”风俗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与三国时孙权选嗣有关。

公元229年,吴主孙权作为三国霸主之一,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政权,定都建业。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因病去世,孙权只能在其他皇子中选太子。可是,皇子们各自在母家的支持下,结交权臣,争夺嗣位。对此,孙权十分烦恼。

这时,有一个叫景养的布衣求见孙权,进宫献策。他说,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皇子只有贤德还不够,还要有天赋。孙权很赞同景养的说法,就让景养献出识别皇子贤愚的办法。于是,景养选了一个吉日,端出一个摆满象牙、犀角、珠贝、翡翠、简册、绶带等物的小盘子,让诸皇子各自抱自己的儿子任意抓取。

众皇孙或抓犀角、象牙,或取翡翠、珠贝,只有孙和的儿子孙皓一手抓简册、一手抓绶带。孙权见了心中大喜,于是就册立孙和为太子。然而,这种近似戏耍的选嗣方式,很难让其他皇子服气。于是,皇子们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最终迫使孙权改变了主意,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可是,孙亮仅在位七年,便在公元258年被一场政变推翻。之后,孙休做了吴国的皇帝。公元264年,孙休去世。这时,大臣们都希望立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了二十二岁的孙皓。群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得啧啧称奇。

此后,人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考校儿孙的未来,逐渐形成了“抓周儿”的习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