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陈叔宝的两位战神级别的人物

陈叔宝的两位战神级别的人物

时间:2022-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游作战由杨坚的三儿子,秦王杨俊负责,下设三路大军,这一军团的作用是协助下游作战,重点是要突破汉口等陈朝重要防线。他们就在长江下游听杨广调度,准备进攻陈朝首都建康。诸君相互协作,统一作战,主动出击。而他想到的具体做法,就是把下游各个地方的水军全部调集到建康,以营造百万旌旗的效果。

开皇八年(588年)三月初九,经过漫长的前期准备,隋文帝杨坚宣布伐陈。

三十万张宣战檄文早已在此前发布到江南各地,檄文上总结了陈叔宝的二十条大罪,包括奢侈、好色、屠戮忠臣、重用小人、背德违言等等恶行,形容陈叔宝“自古昏乱,罕或能比”,再极力衬托己方出兵的正义性。这张檄文也曾传到陈叔宝手中,陈叔宝和张贵妃、孔贵嫔见了吃吃大笑,以为杨坚只是在虚张声势,继续过他们快活悠闲的日子。

这一次,杨坚没有吓唬人,他集结了全国的兵力,准备与陈一决死战。隋朝的精兵共有五十万,这些士兵经过长期训练,骁勇善战,长江流域立刻充满战争气氛,隋军旌旗沿江几十里,看不到边际,大军共分八路,囊括了上中下游,无一遗漏。这八路大军分属三个军团,各有负责人:(www.guayunfan.com)

主力部队共四路,负责下游作战,重点攻打陈朝首都。这一军团由杨坚的二儿子,晋王杨广负责统帅,杨广是未经战事的年轻皇子,杨坚命高颎亲自担任晋王府长史,杨广的军师,高颎成了平陈战争的实际指挥者。而杨广本人也跃跃欲试,想要在这绝无仅有的大战中立下功勋。

中游作战由杨坚的三儿子,秦王杨俊负责,下设三路大军,这一军团的作用是协助下游作战,重点是要突破汉口等陈朝重要防线。古代战争,将领的作用最重要,但君王都会在重要战场派去自己的嫡亲坐镇,一来为皇室积累声名,二来监视负责作战的将领。所以,年纪尚轻的杨俊也上了战场。

上游作战的指挥者是清河公杨素。杨素在平定尉迟迥的战役中,就显现了优秀的政治、军事才能,如今也成了朝廷的高官。在隋文帝为平陈计策着急的时候,杨素也曾将自己潜心思索的计谋上奏给杨坚,得到了杨坚的赞许,并令他去长江上游经营军队。杨素到任后,制作了高达百尺、能容纳八百士兵的战船,这令杨坚大为惊喜,待到真正讨伐陈朝的时候,就直接启用了杨素做行军元帅。

而隋军真正的主力,还要靠有力的将领率领,有两位将领在这一战中声名鹊起,青史流芳。这就是隋朝著名的两位战神级别人物:贺若弼和韩擒虎。他们就在长江下游听杨广调度,准备进攻陈朝首都建康。

隋军士气高涨,另一边的陈朝也终于了解了杨坚的决心,陈叔宝终于从酒色诗歌中回过神,急急忙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孔范一拍胸脯对陈叔宝说:“陛下,长江自古就有天堑之称,隋军就是插了翅膀也飞不过来!那些紧急汇报军情的人,只是吓唬陛下,想要骗点封赏罢了。何况,就算隋军打过来,陛下也不用担心,为臣自然会为陛下打发他们,到时候,陛下您要封我什么官呢?”

陈叔宝听了大笑,竟然觉得这一番话大有道理。他手下还有一个叫施文庆的官僚,是他做太子时候的东宫幕僚,此时也来“帮忙”,各地匆忙送来的告急文书,他竟然压着不上报,而各地送来的请战书,他也压下来不让皇帝过目。隋军来势汹汹,各地守兵本就觉得战事吃紧,有些力不从心,盼望的救兵又迟迟不来,他们哪里知道,不是救兵不来,而是朝廷根本不知道他们需要救援,所有的请战书都在施文庆手里压着呢。

比起士气低落的陈军,隋军可谓意气风发,一帆风顺。诸君相互协作,统一作战,主动出击。崔仲方的平陈计谋用在战场上,情况完全不同,成了隋军主动,陈军被动挨打。先是亲王杨俊率大军到了汉口,武昌立刻战云密布,陈军也从上游调兵遣将支援武昌。杨素带着大军趁机突破三峡口。

杨素首先在狼尾滩这个地方取得大捷,继而出了三峡。当杨素制造的大船出现在陈军的范围内,陈军将士大惊失色。一来,他们从未看到过如此高大的船只;二来,这船只不但大,而且装有多个投石器,攻击力极强;三来,杨素端坐在巨船之上,神态自若,衣衫飞扬,加上杨素本就是个美男子,此刻看上去就像江里的仙人了,陈军哪里还敢迎战。于是,杨素的船队顺流而下,借风借水,很快与秦王杨俊的十万大军在中流顺利会师。陈军虽然也在中游集结了大军,此时却没有了本来的优势。也是因为畏惧杨俊和杨素的大军,陈朝水军根本不敢离开中上游去下游的建康救援。十几万的水军就被杨俊、杨素压得动弹不得。

虽然隋军气势正强,但陈军也并不弱,他们同样经验丰富,遇敌沉着,还有曾经数次击败、击退北齐、北周的宝贵经验。所以,隋军压境,他们并没有望风而逃,而是沉着应战,不让隋军占到便宜。综合后来的战况,中上游的陈军表现良好,出大问题的是下游地区,也就是首都建康,而最有问题的依然不是建康的军队,而是陈叔宝本人。

昏君误国,自古皆然。

陈叔宝的问题不仅仅是他信任一干没本事的小人,还有他本人的想当然。战事开始以后,他不是不害怕,越是担心,就越是喜欢听孔范、施文庆等人吹嘘长江天堑牢不可破,金陵王气庇佑大陈之类的吹捧,以得到一丝心理安慰。听得多了,他打从心里相信这就是事实,于是更加沉迷于酒乐美色。

588年即将过去,陈叔宝在写诗梦游中缓过神来,想搞一个阅兵仪式,抖擞陈国军队的声威,也能震慑从后梁移民来的百姓,更可以让隋军看看己方的实力。而他想到的具体做法,就是把下游各个地方的水军全部调集到建康,以营造百万旌旗的效果。而那些地方都有隋军在伺机而动。这个荒唐的提议自然遭到了群臣的反对,除了孔范一干人,其他大臣异口同声地表示,长江下游各个关口都需要防御,增兵还嫌不够,怎么能把守兵全调走。

昏君的“昏”,就在于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很聪明,再多的劝谏也改变不了他们的决定,别人的意见都肤浅,只有自己的决定才是英明的。只听陈叔宝说:“国都有王气,当年北齐和北周都来攻打过,结果还不时惨败而归?这次隋军又能做什么?”

主君昏庸至此,众大臣又能说什么?江南地区的政权一直以礼义治国,过去不乏明主,而今也不缺忠臣,但再忠诚的臣子面对昏君也无能为力。劝谏的人不是没有,章华已经因为劝谏掉了脑袋,诛了九族,谁还愿意送死?于是,在危急关头,陈朝大臣们士气萎靡,下游的防备也松松垮垮,这种情况让隋军将领们心中大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