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书生不足以议此

书生不足以议此

时间:2022-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李德林以为自己一番诚恳的进谏,能够打消杨坚的杀戮之心,谁知杨坚听了大怒,对李德林说:“君书生,不足以议此!”斥责李德林只是个不懂政治的书呆子,不应该对他指手画脚。在骨子里,杨坚仍然是个武人,他相信强权和武力,认同阴谋与权术,能够确保政权的学说,才是他最需要的,而不喜欢书生们的大肆议论,甚至把李德林提倡的仁慈当作妇人之仁,尽情嘲讽。

接下来的两件事,更让人对杨坚的“宽厚”、“仁慈”等种种美好品德有了疑惑。

隋朝建立,宇文氏政权退出历史舞台,但宇文泰的子孙仍然活着,让位的皇帝宇文阐也会一天天长大,如何对待宇文家的后代,是杨坚必须面对的问题。

内史虞庆则建议:“陛下,宇文家的后人留在人世,北周就有复辟的可能,必须铲草除根。”而高颎、杨慧等人则认为虞庆则的建议太过残暴,且毫无道理。当年宇文泰建立西魏,并没有屠戮元家王室成员,以温和的手段稳定了关中政权,百姓们也大大歌颂宇文泰的德行。如今宇文家的很多成员拥护杨坚的统治,为什么要多行杀戮?(www.guayunfan.com)

但杨坚内心却认同虞庆则的建议。关陇集团的根基就是宇文家打下的,北方的统一更是周武帝宇文邕的功劳,宇文家的姻亲遍布朝廷,可谓盘根错节,即使杨坚尽量任用杨家子弟和自己的亲信,仍然打不破这个局面,倘若宇文家的人有了异心,他们很容易在自家创业的土地上得到响应,隋朝政权就会面临覆灭的危机。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更加坚定了杨坚的决心。

杨坚刚刚登上帝位,远在江南的陈朝还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派两名使者出使北周。这两名使者远道而来进了长安,发现旗帜异色,国号更改,这才知道北周的变故。本来,他们应该顺应局势,赶快前去参拜杨坚,陈说陈朝的友好意向。没想到陈朝的这两个使者都没有外交头脑,只知道听命令,不知道变通。他们觉得既然国君命令他们出使北周,他们就应该去见周静帝宇文阐。

这件事让杨坚很是气恼,同时也让他意识到,不但国内有人支持宇文家,国外的敌对势力还有可能打着宇文家的旗号大做文章。而宇文阐现在年纪小,做不了什么事,焉知他不是下一个宇文邕,在自己面前装傻数年,最后夺回政权?杨坚越想越觉得不妥,决定根除宇文一族,高颎等人知道无法规劝,也只好表示赞同。

宇文皇族的末日到来了。周文帝子孙二十五家,孝闵帝和周明帝子孙六家,武帝子孙十二家,周宣帝两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儿子,全部被赶尽杀绝。小皇帝宇文阐自然也不会被落下,在禅位之后不明不白地死去了。听说宇文阐去世,杨坚在朝堂之上假惺惺地流着眼泪,又找了个宇文家族的远亲继承了宇文阐的爵位,表示自己对前朝的“尊重”。

宇文皇族的男性被杨坚杀得一干二净,彻底断送了北周复辟的所有希望。这件事再一次印证了杨坚的狠毒,也是千百年后,人们称颂他的种种伟大的政治纲领之时,不得不对他的为人颇有不满。即使在当时,群臣中也不乏宇文王室的同情者,但政治家为了自保而对政敌严苛,似乎也无可厚非,所以,群臣在杨坚的赏赐之下,压住了心中隐隐约约的不安。

只有大才子李德林站出来,坚决反对杨坚的行为。

李德林从小就受儒家思想熏陶,儒家的根基是“仁”,为人为君,都要符合道义,讲求仁恕。李德林认为,隋朝取代北周,本就有道德的因素,如果再屠杀北周的宗室,那么这个王朝在建立之初就没有道德可言。一时之间,固然做到了根除后患,震慑四方,但长久以后,负面影响就会逐步显现,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教化也不能扭转局面。

李德林的担忧大有道理。隋朝并不是靠君主南征北战打下家底,而是因为杨坚有身份上的便利,直接窃取了幼童的国家。这种篡权本就让人不服,若再对宇文家赶尽杀绝,那么若干年后,隋王朝有风吹草动,也会有人毫无顾忌地篡夺这个“来路不正”的政权。李德林主张对宇文家宽容,是为了隋朝能够不被卷入北方政坛几百年来的恶性循环。

李德林以为自己一番诚恳的进谏,能够打消杨坚的杀戮之心,谁知杨坚听了大怒,对李德林说:“君书生,不足以议此!”斥责李德林只是个不懂政治的书呆子,不应该对他指手画脚。李德林还记得当初杨坚刚刚辅政,是如何恭敬地向自己请教;也记得三方叛乱之时,杨坚对自己赞不绝口,而如今,稍有不合,杨坚就给了一句“君书生”的评价,而后继续杀戮北周王室,直到宇文泰的最后一个子孙消失在北方大地。

李德林突然明白,杨坚并不是真正地尊重“书生”,在有用途的时候,他愿意把李德林当作军师言听计从,把李德林夸成天上的凤凰;一旦李德林没有顺着他的意思,他就可以立刻弃之不用。杨坚需要人才,但人才只是他的夺权工具和统治工具,最好能够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能违背他的基本思想。

在骨子里,杨坚仍然是个武人,他相信强权和武力,认同阴谋与权术,能够确保政权的学说,才是他最需要的,而不喜欢书生们的大肆议论,甚至把李德林提倡的仁慈当作妇人之仁,尽情嘲讽。因为这次进谏,原本被杨坚器重的李德林遭到了冷落,官职长期停留在原位。———一切都必须为权力服务,有反对意见的人,即使是曾经的战友,也可以马上翻脸,长期冷落。

铲平邺城、屠杀北周王室、冷落李德林,这三件事伴随着杨坚建国立业,在热闹太平的表象下,最能反映杨坚的真实性格,长久的压抑,让他刻薄、疑心、冷血,这些本质结合雄才大略,礼让恭谦,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帝王形象。这些特质既让他以最快的速度登上皇位,并开创了一个盛世,也为这个盛世的败亡,埋下了危险的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