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括号与加引号之间的差别

加括号与加引号之间的差别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象学还原将对象转变成意向对象。含义或命题有可能被证实,有可能成为正确性的真理。与这种加引号行为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现象学反思之中;现象学中也有一种加引号行为,很像自然态度中实行的加引号,但是必须对它们加以区分。因此,在进行哲学讨论的时候,我们是把自然态度“放入引号”。不过最好还是不要使用“加引号”这个词,免得把我们引向混乱。

意向对象与含义、加括号与加引号之间的差别

哲学反思和命题性反思那里,我们变更了意向的对象相关项被给予我们的方式。

在转入哲学反思并且实行先验还原的时候,我们不仅关切我们的意向性,而且还考虑这个意向性的目标,也就是被给予我们的各种意向方式(知觉、记忆、想象、预期、判断等等)的事物。然而,从哲学上的有利位置看来,我们并不是直接而素朴地关注这些对象;相反,我们恰恰是把它们作为正在被自然态度中的意向性所意向或者正在被呈现给这些意向性的对象来关注的。我们不是把它们简单地当作事物来看待,而是当作“正在被意向的事物”来看待。也就是说,我们把它们当作意向对象,按照意向对象的方式来考虑它们。举例来说,知觉对象,从哲学的视点来看待并且作为被知觉到的东西来考虑,作为知觉的对象相关项,就是知觉的意向对象。被断言的事态,从哲学的视点来看待并且作为被断言的东西来考虑,作为断言的对象相关项,就是断言的意向对象。现象学的任务就在于探索意向对象与它们相应的意向活动之间的关联,意向活动构造了意向对象,并使得被揭示的事物呈现给我们。

现象学还原将对象转变成意向对象。相反,命题性反思则是把对象转变成含义。当我开始质疑一个事态,并且将它作为仅仅是你所主张的来对待,这时候我就把这个事态转变成了一个含义或命题。我把它看作只是你表达的意义。然后我就能检验它的正确性了。然而,“是一个含义”不同于“是一个意向对象”。含义或命题有可能被证实,有可能成为正确性的真理。但是意向对象只是哲学分析所针对的目标。当我们进入现象学反思的时候,世界以及世界之中的一切事物都被转变成意向对象,但是不可能把世界和世界中的一切都转变成意义或命题,转变成需要被证实的东西。

正如第七章表明的那样,在实行一个命题性反思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是把我们正在质疑的事态加上了引号。你告诉我这栋房子有50年屋龄,而我却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是否应该同意你,于是我把这栋房子有50年屋龄转变成你的意见,即“这栋房子有50年屋龄”。与这种加引号行为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现象学反思之中;现象学中也有一种加引号行为,很像自然态度中实行的加引号,但是必须对它们加以区分。

在现象学态度中,我们不只是关注对象;我们是把它们当作自然态度的目标来关注,当作在自然态度中被呈现给我们的意向性的东西来关注。因此,在进行哲学讨论的时候,我们是把自然态度“放入引号”。与此不同,我们在自然态度中意向事物的时候,是把我们自己“放入引号”。不过最好还是不要使用“加引号”这个词,免得把我们引向混乱。我们还是沿用公认的现象学术语,于是可以这样讲:在实行哲学反思的时候,我们把世界和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加上括号,把它们放到括号里面。括号就是对哲学来说的引号。它表示我们在致力于哲学思考的时候对事物所保持的那种距离(我们如其被呈现给前哲学的明见性那样来而看待它们),正如引号表示我们致力于命题性反思的时候对事态所采取的那种距离。括号意味着我们正在把放在括号里的东西当作意向对象来看待,而引号则意味着我们正在把放在引号里的东西当作含义来看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