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转型为同行提供专业管理软件

创新转型为同行提供专业管理软件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年前,曾在武汉以网络公司起家的湖北妹子只身闯上海,从创办翻译公司,到敏锐洞察到行业共同需求,转型为研发专门针对翻译公司整体管理软件的信息技术公司,出奇制胜在上海,从事翻译业务的公司有数千家之多,每年都不断有“倒下”的、“站起来”的。

8年前,曾在武汉以网络公司起家的湖北妹子只身闯上海,从创办翻译公司,到敏锐洞察到行业共同需求,转型为研发专门针对翻译公司整体管理软件的信息技术公司,出奇制胜

在上海,从事翻译业务的公司有数千家之多,每年都不断有“倒下”的、“站起来”的。很多翻译公司仅止步于如何将翻译业务做大做强,而湖北妹子龚华岚却在开办翻译公司的过程中发现共性问题,经过三年的研发,推出一款集合CRM、财务、流程管理、项目管理于一体的翻译公司整体管理软件,荣获四项专利。

“译舟”成长史:“理科女”只身来沪开创翻译公司

龚华岚是位名副其实的“理科女”,目前在复旦攻读EMBA。2002年她毕业于湖北一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之后和朋友一起在武汉合开了一家网络公司。然而,与许多合伙创业的年轻人一样,彼此不同的意见最终使得龚华岚决定“单飞”。2004年,龚华岚只身来到上海,一年后开创了上海译舟翻译公司。

当时公司从总经理到员工一共只有3人,龚华岚笑言当时除了自己之外,其余员工都是资深的翻译人员。当时公司主营业务以笔译为主,也有同声翻译,承办了包括上海电视节、淮海路芭比娃娃旗舰店开幕式等活动。

凭借着在武汉开创公司的经历,龚华岚在单干时游刃有余,在译舟翻译公司成立半年后,业务量开始大幅增加,公司也步入正轨,第一年营收达到90余万元。龚华岚认为自己属于“少年老成型”,所以给人的感觉很稳重,容易获取客户信任,“刚开始客户都是自己一个个去找来的。翻译业务具有延续性,合作了好几年的老客户很多。”

一个并非专攻语言的理科女,为什么会选择开翻译公司?龚华岚告诉记者:“当时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根据现有的资源,能够做什么就做什么。而翻译公司在当时相对容易存活,前期投入相对而言不大。”

谈到初创时期的艰辛,龚华岚直言,当时自己太年轻,如今想来除了辛苦之外,其他并没很大的困难。“第一家办公室就在浦东大道的金融置业大厦,靠近四号线地铁站那里,总面积50多平方米。大厦类似于酒店式公寓,看起来很雅致。而我自己的住处就在酒店对面,隔了条200多米长的钱仓路。从办公室到住所,直线距离不超过500米,然而,即使这么近的距离,我却几乎很少回家睡觉。”龚华岚说道,公司里有个折叠床,自己常常就睡在那里。“有些客户可能第二天就要投标,晚上还在写标书,我们就得等,等他标书一写完立即开始翻译,整晚不睡也很正常,得赶在投标前把译文给他,当然排版也得很漂亮。”

龚华岚回忆道:“最深刻的记忆,其实就是有点辛苦。还有当时办公室布置得很漂亮,像酒店一样富丽堂皇,而自己住的地方很一般,会有一种很大的落差。”而这种落差,也激励着她奋发向前。

“译舟”发展史:发现共性问题转型研发出新品

在翻译公司站稳脚跟后,无论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还是从长远角度考量,龚华岚都希望能将业务再次往网络方面转型。

相较于翻译公司的轻松成立,译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前期投入相当大,其中包括资金投入和精力投入。而真正让她下定决心研发这样一款软件,正是由于在与翻译同行的接触过程中,龚华岚发现很多翻译公司都存在这一需求。

2006年,龚华岚曾请人为其公司编写一套公司内部的管理软件,结果不尽如人意。2009年底,越来越多的同行都反映出需要一款针对性较强的内部管理软件,龚华岚终于决定研发一款专门针对翻译公司的内部管理软件。

相较于翻译公司“有单就做”,前期投入较少,信息公司面临的是产品能否受到市场肯定、多少年后可收回成木等都是不可测的。而在产品研发成功后,面临的又将是一系列售后问题。“或许这一年的销售情况良好,但其他方面没有控制好,比如坏账啊、应收账款啊,那这一整年依然可能不盈利,或者盈利得非常少。”

2009年底,译舟信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如今公司有员工15人,包括技术员、客服等。

龚华岚告诉记者,译舟信息技术所研发的是一款针对于翻译行业的专业管理软件,集合CRM、财务、流程管理、项目管理等一整套,称之为基于SUA的翻译企业管理平台,翻译公司整体管理软件。

在这款软件里,公司里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码,并有各自的权限,例如:联系客户的员工可以看到客户的所有信息,包括联系方式、合作记录、合同订单等,“同时还有流程管理,比如几号开始做的项目,几号交稿。其实主要就是针对翻译公司内部的一个整体管理。”龚华岚介绍说。

“译舟”瓶颈之一:客户源拓展渠道有限

现在软件的客户群主要以翻译公司为主,然而,且不论是否所有的翻译公司都会选择龚华岚研发的软件,上海翻译公司数量有限,如何拓展客户端成了译舟信息技术目前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由于之前经营着翻译公司,经常参与行业内部会议,翻译公司的客户资源很容易获得,但更大范围的客户群就很难找了。”龚华岚表示,研发软件的初衷是基于针对翻译公司内部研发一款管理软件,而如今龚华岚正计划将软件逐步推广给各类小型企业。

“这款软件实际上也适用于小型服务业企业。因为有些小公司可能无法获得专属自己的软件管理定制开发,它往往需要一个公共模板,然后自己进行微调和改动,让自己的企业可以适用。”龚华岚介绍,目前也有不少非翻译公司成为其用户运用着软件。

相对其他管理软件例如CRM而言,这款软件同时覆盖了财务管理,包括应收应付等流程相关的客户关系、流程管理、项目管理及财务管理融合在一个软件中,为公司提供最大便利性,公司只需要用这一款软件就能解决问题。

“译舟”瓶颈之二:人力成本不断攀升

龚华岚觉得,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对自身管理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此外资金需求仍很紧张。“和其他产品不同,所谓的互联网行业、IT行业都需要很多的前期投入,在研发出台后,仍需要不断进行维护、优化、转型,不断适应新客户、新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对管理者有着严格要求,对市场把握度要充分。”

一年前,译舟信息科技研发出Beta版软件,通过不断找客户试用、获得用户报告、向技术部门反馈、进一步改良等,目前软件仍在不断改版中。

而令龚华岚头疼的还有人工成木的不断上升。“这几年,上海的房租、人工费翻倍增长,对公司而言成木不断增加。”龚华岚说道,除了去年税改后税金降低了,其他所有的费用都在一路飙升。”每年招收进来的员工工资标准也在不断上升,“除了技术部人员的工资差不多达到上万元,一般的客服月薪都得在4000~5000元。”

“译舟”展望:今年营业额达到300万

2010年,译舟信息有限公司营业额达到82万元,到2012年,营业额已升至150万元左右。“按照最先的计划,2013年底可以将前期投入成木全部收回,到时候盈利率也可以上去不少。不过,互联网产业的研发成木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定数,每年都会发现新问题,我们只能慢慢培育,逐步开拓。”龚华岚告诉记者,2012年9月,公司在深圳开设了一家分公司,“计划2013年总的营业额能够达到300万元。”

专家评析

出奇制胜稳步前行

苏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教授

商界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某地传说发现了一个金矿,各地方人们闻讯后蜂拥而至,争相冒着危险并付出极大的体力和成本去淘金。但是有一个年轻人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在这股淘金浪潮中发现了独特的商机。因为当地非常炎热,淘金的体力消耗也很大,因此人们对饮用水有着极大的需求,所以他针对这股淘金大军,独具慧眼地做起了卖水生意。几年过去了,淘金的人群因为竞争激烈且资源有限,虽然付出很多但收获并不大,但是这位卖水的老兄却收益稳定,且利润丰厚,赚得盆满钵满。译舟公司的案例在某种程度上,和这位向淘金人卖水的商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译舟公司从做翻译起步,转而开发专门针对翻译公司和小型服务类企业的信息软件,这是在竞争激烈的“红海”中明智决策,拓展和确立公司新的“蓝海战略”,这是将公司产业链在同属知识型服务业的行业中进行延伸,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公司原有的同行客户资源和信息渠道,是一招出奇制胜的成功战略。

而公司下一步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集聚优质人才和加强管理。知识型服务企业是“轻资产”公司,这类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才。另外,当公司处于上升期时,各项管理工作一定要及时跟上,否则便容易出现问题。当一个公司只有十几个人的时候,老板放眼一望,公司所有动态尽收眼底。但当业务量增长,人员增多之后,各种问题都会凸现出来,而且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公司也面临发展中如何做到盈亏平衡以及持续获利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公司创业者注意。

可喜的是,译舟公司创始人龚华岚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主动去申请攻读名校的EMBA,弥补自己在管理方面的短板,相信这一定会有助于她带领整个公司稳步前行。

(2013年3月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