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色列模式”为中国转型提供榜样

“以色列模式”为中国转型提供榜样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给茶苗“打点滴”,将水肥直接注入植物根部;系统回吸将管内残留的肥料清洗干净,保证管道的使用寿命;运用 3G 手机远程控制茶园灌溉……近年来,在近距离接触“以色列模式”后,许多中国企业家终于开始理解什么是以色列模式。在科技领域,以色列的技术可以解决中国很多需求。想方设法开启孩子的智力,是以色列教育最为重视的内容。在以色列,国民普遍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给茶苗“打点滴”,将水肥直接注入植物根部;系统回吸将管内残留的肥料清洗干净,保证管道的使用寿命;运用 3G 手机远程控制茶园灌溉……在密如蛛网的滴灌管线支持下,茶园节水灌溉成为现实,季节性缺水问题迎刃而解,茶农走上了“旱涝保收”的致富之路。

自从引进了以色列的滴灌技术以后,中国的一家茶园实现了茶苗的高效灌溉,甚至还实现了茶园的无人化管理。

在茶园的中控室内立着三个大桶,每一个大桶都有相应的管道连接着阀门,桶内分别装有水、肥、药,按照一定分量配比后,通过管道流向茶园。这一套水肥一体化机器通过电脑编程设定,实现了自动配比肥料,按时给茶苗“喝水”“吃肥”“滴药”。更关键的是,还通过 3G 网络联网,将中控室的电脑与手机连接,拿着手机就能够远程控制整个灌溉系统的运作。

正是通过智能化系统的运作,茶园的人工成本可以节省大约 95%。2000 亩茶园,负责灌溉的管理人员只需要一到两人。以滴灌为代表的节水灌溉技术,在以色列得到普遍应用。使用滴灌设备组装成滴灌系统,将水输送分配到田间地头,经过滴灌管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

茶园中那些黑色软管上大约每间隔 30 厘米即有一个细孔,水滴便从这些细孔中渗漏出来,直接渗入土壤,滋润茶苗根系。不一会儿,茶苗四周已一片湿润。

每一个管头都有一个过滤器,能够将杂质过滤掉,这样就不会造成细孔的堵塞,也能让水流均匀溢出,每一片茶园接收到的水分都是一样的。由于山顶风大,不一定适合喷灌,水一经喷出容易随风飘散,灌溉可能不均匀。

滴灌能直接到达根系范围,让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相比于传统的灌溉方式,这种“打点滴”的方式能够节约用水 60% ~ 70%。此外,由于将肥料直接溶于水中,顺着管道直接渗入根系,让茶苗更加容易吸收,水和肥利用率高达 90%。滴灌的灌溉方式因为是通过铺设管道的方式实现节水灌溉,地形适应性较强,不论是平地还是丘陵地带都能够运用。

近年来,在近距离接触“以色列模式”后,许多中国企业家终于开始理解什么是以色列模式。正如 CCTV 的一位新闻记者所言:“中国人的保守思维正在迅速消失,周遭的事物也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年轻一代和老一辈人存在很大的差异。前者更独立,也不害怕与他人据理力争,甚至会反驳他们的长辈。”

“创业的国度”的基因也在中国慢慢形成。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以色列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源于他们的“异想天开”、不愿从众以及誓要成功的决心。他们会一次次尝试新想法和项目,直到得到正确的答案。有人认为:“中国可以通过巨大的国内市场帮助以色列,而以色列可以用创新技术帮助中国,不仅是在科技层面,还包括文化和商业领域,教我们敢于冒险,获得更多回报。”

在科技领域,以色列的技术可以解决中国很多需求。例如,中国亟须用于净化空气和水的环保技术。近年来,北京的空气污染吸引了媒体的高度关注,这其实是中国已经存在数年的长期环境危机问题。一旦有了以色列的帮助,北京和全中国可以重新变得干净起来。我们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污染,北京今天的情况和 19 世纪的伦敦不相上下,当时伦敦的空气也因工业化变得极其糟糕。但伦敦成功地把空气重新变得洁净,而我相信北京也能做到。也就是说,如果有了以色列的帮助,我们改善环境所需要的时间将会大大减少。

以色列,这个人口只有 830 多万,国土面积只有 2.57 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它却是个名副其实的中东科技大国,年人均 GDP3.5 万美元,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中,来自以色列的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让创新成为全社会极具公信力价值观,以色列的做法是从小抓起、从教育做起。这两点表面看算不上什么特别,但他们在细节上下的功夫却很大。犹太母亲对于自己孩子的成功,哪怕最微不足道的甚至是想象出来的成功,都感到无比的骄傲。但国人在激励孩子时,往往言不由衷地夹杂着功利思维。当功利成为育儿指标时,孩子的天性就极易被望子成龙者不切实际的期望所扭曲,直至压倒。谈及我国的教育,多数人都会摇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被阉割,学生被改造成一台台擅长应付考试的冰冷机器。以色列在教育上的一些做法,或许会令国人感到匪夷所思。

以色列对教育相当重视,其投入占 GDP 的 8%,而中国近年最高的 2012 年也仅突破 4%。中国高校论文产量早就冠绝全球,但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 100 名开外。以色列的学术文章在国际领先杂志上出版、发表、引用率仅次于瑞士与瑞典,居全球第三位。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以色列学术文章的独创价值。但是,创新并不是以色列教育体系中先入为主的教育理念,他们只不过把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付诸实际行动。以色列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公民可以在任何年龄学习知识,没有划分任何年龄界限。因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开设了特殊课程,学生只要在智力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就能被录取,就算他们连高中都没有毕业。区分教育内容的,是智力而非年龄,这在以色列司空见惯。在具体教育模式上,以色列采取开放式教育,教学以启发为主,重视提问和交流,衡量学生成绩的优劣不看其是否按标准答案回答,而是要看提问者能否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是一种让人增长智慧的学习方法,整个教育体系强调启发学生的先天智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开启孩子的智力,是以色列教育最为重视的内容。创造智力激励的最大公约数,必定是相当繁杂的过程,所以,要培育创新意识,也绝对无标准答案可寻。

犹太人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与众多民族相比,犹太民族有个不一样的特点,那就是犹太人是一个母系认定民族,这也导致犹太母亲在其家庭教育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犹太妈妈受教育程度普遍很高,现在的以色列女性拥有学位的百分比仍高居世界第 3。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从这一点上说,犹太人重视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非常好的传统,为其培养优秀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

其次,犹太人尊重知识,崇尚智慧。巴菲特曾说:“如果你来中东寻找石油,那么你可以忽略以色列。如果你是在寻找智慧,那么请聚焦于此!”在以色列,国民普遍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此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全民阅读调查显示了不同国家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量:韩国为 11 本,法国 20 本,日本 40 本,以色列高达 64 本,而中国仅有 4.6 本。犹太人尊敬有知识的人,他们认为“学者比国王伟大”。他们的教育部长夏依·皮隆很自豪地说:“以色列的专长是出口天才。”

在以色列,年轻人不论男女均需义务服兵役,到了 18 岁都必须入伍。军旅生活能让以色列的年轻人迅速成熟,尽早明确自己的目标,也给了他们拓展人际关系、接受精英培训的机会。许多专家认为,以色列的兵役制度是以色列员工性格坚韧和企业执行力突出的根本原因。军营经历的确有助于员工吃苦耐劳性格的培养,但对以色列人而言,当兵的最大历练是学会与人合作。以色列人认为,军人讲究的是交流协作,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无往而不胜的拳头。也正因为国家小人口少,所以以色列人就须打破更多条条框框,实现交流的最大化,从而使智力资源共享。以色列社会的等级观念十分淡漠,如果将中国等级观念算作 99,那么以色列就是 0 到 3,甚至比美国还要平等。这种平等不单指政治方面,而且包括各种社会秩序。这也意味着,以色列人际交流门槛低,不论才高八斗的专家学者,还是贩夫走卒,知识和智慧总是处于核心地位。

服兵役期间,一些聪明的年轻人会被挑出来进行重点培养,并送入特殊的机构或尖端科技部门,接受的学术培训远远超出以色列或世界其他国家普通大学生所接受的培训范围。其政府曾制订 Talpiot(塔楼)计划,即超级精英培养计划,被选中的军士能顺利通过课程考核,将成为真正的“Talpiot”,这个称号将为他们带来终身受用不尽的威望与声誉。至今,Talpiot 仅培养了 650 多名毕业生,后来都成了以色列顶级的学术专家或成功企业的创始人。

以色列还有很多类似的精英培训计划。2013 年,以色列总理正式启用了培养青少年网络精英的新国家法案,该法案旨在为以色列创建一个“数字铁穹”,保护其重要基础设施免受黑客入侵和病毒骚扰。2015 年,以色列为了振兴其钻石产业,由政府主导启动了新一代钻石工匠大师的培训计划。

目前,从世界各地高科技“谷”的发展规律来看,其成长过程,往往就是大学、教授、企业、基础设施和投资者扎堆,在集群化社区中实现有效沟通的过程。美国“硅谷”的成功说明了只要推动交流和创新,大型“谷”的生命力是很持久的,而且在危机时期能呈现新的生命周期。绝大多数的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苦思冥想的结果,而是交流后的聚合反应,就像今天我们所说的“互联网+”。当多种不同学识、学科或思维的人才聚集在一起时,充分交流往往会令知识产生意外的“化学反应”,这便有了创新。交流说起来简单,但交流如果不能带来快乐,意味着交流的不彻底甚至是伪交流,创新自然只能是纸上谈兵。从这一层面讲,以色列人的交流本身就会生产快乐和创造。

2014 年 9 月 10 日,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掀起“大众创业”和“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及“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在 2015 年的“两会”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定调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这些举措凸显政府对创业和创新的重视,以及创业和创新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然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解决深层次的人才和教育的问题:“没有创新人才,创业就是无源之水;没有创新教育,人才就是无本之木。”

以色列境内拥有 220 所跨国公司研发中心,2013 年出口额达 64 亿美元,有 70 多家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在 10 年间,新生企业诞生 7027 家,死亡 2882 家,存活 4145 家,企业的存活率高达 60%,且大部分为高科技互联网公司。2011 年,苹果公司选中以色列,建立其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海外研发中心。以色列有诺贝尔奖获得者 12 人,每万人中有工程师 145 名,居全球之首。人均教授拥有量居世界第一,每 4500 人中就有一名教授。中东地区最好的 10 所大学中,有 7 所位于以色列。这 7 所大学中的 3 所在学术领域已跨入世界大学前 100 强。

以色列的科技研发支出比重位居全球第一、除硅谷以外创业公司数量第一、风险投资人均第一。2014 年,以色列的 688 家科技公司总共拿到投资 34 亿美元。尽管以色列在 2014 年只新增了 29 家科技公司,但是外来的投资却同比上涨近一半,涨幅为 46%。以色列的创新创业,由中小微企业领衔,全国企业中 98%为中小微企业,大多是高新技术企业,雇员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 50%~60%,其小企业增长率为全球第二。以特拉维夫-雅法为主的沿海城市,因其高科技化类似于美国“硅谷”,被世人称为“硅溪”。

因此,革新教育体制是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目前的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八股教育、功利性教育,严重压迫着创新文化的生长,已不再适应新时期科教兴国人才的培养需求。著名的风险投资人维诺德·科斯拉说:“35 岁以下的人是带来改变的人群。”据科学统计,大多数科学家和发明家是在 30 岁左右开始作出重大发明创造,60%的重大发明是 40 岁之前作出的,科学家的最佳创新年龄在 25~45 岁,最佳年龄是 37 岁,首次成名的创新年龄是 33 岁左右。从创业的角度来说,比尔·盖茨创业时 17 岁,扎克伯格 19 岁,乔布斯 21 岁,李彦宏 31 岁。

显而易见,要想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获得成功,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实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真正改变中国的教育体制。让每一个老师都能够探索最好的教育方法,把每个孩子本具的天性和潜能激发出来,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为他们通向未来打开若干扇窗户。让爱心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智慧改变每个孩子的命运。

中国梦,法治梦,教育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