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生暴增,老师缺位

学生暴增,老师缺位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王强和徐小平加盟新东方后,在“三驾马车”的驱动下,新东方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王强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俞敏洪的邀请。吸纳海外留学生此时的新东方在国内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名气,特别是由俞敏洪、王强和徐小平组成的“三驾马车”形象,已经成为很多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尽管前两次试讲都失败了,但罗永浩最终赢得了俞敏洪的认可,成功打入了新东方的阵营。

自从王强和徐小平加盟新东方后,在“三驾马车”的驱动下,新东方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这时候,新东方已经不发愁生源问题,而是发愁如何招到更多优秀的老师,更多如“三驾马车”一样优秀且个性鲜明的老师。

坎里那些事儿

1994年,俞敏洪已经确定新东方将是他的终身事业,但这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他想到了国外的老朋友们。

1995年的冬天,新东方已经具备足够的实力,并且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俞敏洪相信这足以吸引国外的老朋友回来了。于是,已经积累了一小笔财富的俞敏洪飞到北美,那个曾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是要去游说徐小平。1995年11月9日,温哥华机场,俞敏洪见到了徐小平。俞敏洪对徐小平说,新东方现在有1万多名学生,北京城起码有10万人是他的“门徒”,新东方的老师一节课最多能挣1000多块,一节课2个小时,有的老师一天要讲10个小时,也就是好几千块。徐小平开始算账,他知道,一个哈佛教授的年薪是12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一天也就是2000多元。

因为徐小平在加拿大的一家公司做过移民咨询,俞敏洪就邀请他加入新东方这个平台,继续做移民咨询。就这样,徐小平爽快地答应了俞敏洪的邀请,决定回国发展。

告别徐小平,俞敏洪又找到了王强。此时的王强正在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做软件开发,年薪6万美元。俞敏洪聊着自己的新东方,王强聊着他在贝尔实验室的工作和异地他乡的生活,就这样聊着聊着,王强觉得自己那沉寂已久的教书欲望又蠢蠢欲动了。不过,俞敏洪真正打动王强,是第二天王强带他参观普林斯顿大学的时候。不管是在餐馆、超市,还是图书馆、校园的林荫道上,只要有中国留学生走过,他们都会对着俞敏洪尊敬地叫一声“俞老师”!这让王强十分吃惊,这可是世界著名的大学啊!

俞敏洪对王强说,“你生性爱说,教书应该是你最大的爱好,不妨回来吧!”王强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俞敏洪的邀请。

王强和徐小平加盟新东方,成为俞敏洪的左膀右臂后,新东方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品牌影响力和招生规模也随之急剧扩大。但这时候问题又出现了,学生人数已经从几万发展到上百万,仅有“三驾马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拿徐小平的移民咨询业务来说,他的要求是一对一,过去学生数量有限,这没有问题,但现在面对上百万的学生,显然已经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完成。渐渐的,那些排不上队的学生开始在徐小平的博客中表达不满。

此时,俞敏洪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新东方已经不发愁如何招到更多的学生,而是发愁如何能招来更多的老师,更多像“三驾马车”一样优秀且个性鲜明的老师。

俞敏洪的战术

俞敏洪四处游说,决心要为新东方寻觅一大批优秀教师

吸纳海外留学生

此时的新东方在国内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名气,特别是由俞敏洪、王强和徐小平组成的“三驾马车”形象,已经成为很多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再加上新东方为教师提供相对较高的物质回报,俞敏洪很快就为新东方招聘了一大批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

包凡一、杜子华、何庆权等人,都是这个时候加入了新东方。这些年轻的人才从海外带回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新东方掀起了一股外语学习的革命。

包凡一,北京大学文学学士,加拿大传播学及工商管理硕士,曾任新华社编辑,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审计,英语写作专家。包凡一进入新东方后,发现很多学员都是自己撰写申请信,结果什么奖学金也拿不到。而即使那些GRE和GMAT分数不高的学员,一经写作指导,几乎都拿到了奖学金。包凡一就帮助学员修改、撰写申请信,让他们成功拿到了奖学金。

何庆权,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硕士,加拿大传播学硕士,加拿大法学博士,英语写作专家。1997年,正式加盟新东方,同时和包凡一共同成立了新东方写作中心。新东方写作中心的创立为无数新东方学员指点了写作上的误区。很多学生来到新东方的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一经指导,就找到了充分的自信,认为自己很杰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新东方写作中心注重从美国衡量人才的角度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从而让这些普通的学生成为国际化的人才。

杜子华加盟新东方后,则开创了中国首家英语电影听说班,为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们找到了培训口语、听力和语感,同时了解西方文化和生活的最佳途径。至此,新东方结束“三驾马车”苦苦支撑的阶段,形成了“万马奔腾”之势。

不拘一格降人才

新东方的用人标准是,“只要符合条件,什么人都敢用”。所以,在吸纳一大批海外留学生的同时,新东方还引入了一些“牛人”、“怪人”。比如,高中未毕业,还搞过传销的罗永浩。罗永浩在《新东方精神》一书中看到了王强的故事,1990年底,王强留学美国,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王强选择了计算机,然而,给他面试的计算机系主任却对他一脸不屑,因为他觉得学英语的王强和英语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是,王强却向考官成功阐述了计算机和英语之间的关系,王强用流利的英语说道:“计算机的运行靠的是计算机程式,而程式必是以一种程式语言来编写的。我迄今的工作是语言的研究和运用。就语言这一层面而言,汉语、英语以至其他编程语言,我不认为它们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对我来说,学习与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不过是像学会一种方言一样易如反掌。在我现有的对于语言本质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对编程语言的掌握和运用根本不会成为什么问题。其二,计算机科学的精髓是逻辑。我迄今撰写的文学评论方面的各种文章便是对逻辑的反复与熟练的运用。对逻辑本质的极高领悟将令我超出您许多初涉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习者。其三,任何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与大师们超常的想象力甚至审美能力分不开的。如杨振宁的例子。一个好的程式不仅可以无误地运行,它还应具有可读的逻辑的美学清晰性。我文学方面的素养正可充任这一角色……”

王强的话刚说完,那位计算机系主任就大呼精彩,并录取了他。看到王强的故事,罗永浩想,既然王强可以把计算机和英语联系起来,他为什么不能把营销和英语联系起来?受到鼓舞的罗永浩,于是给俞敏洪写了一封信。就是这封信,让他获得了试讲的机会。尽管前两次试讲都失败了,但罗永浩最终赢得了俞敏洪的认可,成功打入了新东方的阵营。

罗永浩能进入新东方,显然和新东方不拘一格的用人标准是分不开的。

坎外真经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特别是一些高端人才。而对于新东方这种知识型的企业,人才就更显重要。如果没有一大批优秀教师,新东方何以吸引学生?可以说,没有人才就没有新东方的未来。

人才需要机会

人才有多种存在方式,有一种人才是高学历、高成就,一看便知是难得的人才。但还有一些人才,会以比较“低调”的形式存在,他们或许没有高学历,也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但骨子里却有真才实学,而且具有无比的潜力。要发现这些“怪才”,发现这些“怪才”内藏着真正的实力,首先就需要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如果不是俞敏洪给出的试讲机会,就不会有今天的罗永浩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