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记中国流行病学的奠基人苏德隆

记中国流行病学的奠基人苏德隆

时间:2022-11-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致力预防医学心系公共卫生——记中国流行病学的奠基人苏德隆顾关云“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求学艰难习研预防医学苏德隆,我国杰出的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家,流行病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医学教育家,1906年7月出生于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母都是基督教徒。他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肝癌病发率、死亡率与饮水类型的关系。

致力预防医学 心系公共卫生——记中国流行病学的奠基人苏德

顾关云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主席喜爱游泳可是出了名的,1956年6月毛主席从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后,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一时广为流传。1957年初夏,毛泽东视察上海时也很想过把游泳瘾,在上海母亲河里来一次“百里浦江横渡”。得知这一情况后,一位科学家直接向毛主席进言——江水中分离出伤寒菌,请不要在黄浦江中游泳。不但如此,他还进一步谏言《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12年消灭血吸虫病的规划是难以实现的。这位科学家就是苏德隆。

求学艰难 习研预防医学

苏德隆,我国杰出的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家,流行病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医学教育家,1906年7月出生于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母都是基督教徒。苏德隆5岁进私塾,8岁进小学,但因家境贫寒,念完小学后父母将他送入一所连伙食费也减免的教会中学。

苏德隆自小聪明好学,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为了分担父母的重担,中学毕业后他一度辍学,在从事家务的同时还间或帮助父母摆摊卖糖果。在困苦不堪的生活中,他坚持自学高中全部课程。由于母亲体弱多病,他萌生了学医的念头,1927年,他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预科。第一年只付了一个学期的学杂费,之后由于成绩优异,从第二学年起便获得免交学费的奖励。1929年父亲病逝,全家只靠母亲一个劳动力维持生计,生活更加艰难。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完成了8年医学课程。1935年,苏德隆迎来期盼已久的毕业典礼,因总成绩全班第一,国立上海医学院特授予他金质奖章一枚。毕业后,他留校任助教,开始了漫长的医学教育和预防医学研究的生涯。

清贫的生活,使苏德隆深深地理解和同情百姓的疾苦。当助教不久,当时的院长颜福庆应教育学家陶行知和黄炎培的请求派他到上海郊区颛桥乡办农村卫生所,作为上海医学院的一个教学基地,他欣然接受了。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迫使苏德隆结束了沪郊的农村卫生工作,辗转湘、桂、黔、川等省,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卫生署医疗队防疫大队长等职,在逃避战祸的难民中间从事防治天花、霍乱、伤寒、痢疾等工作。其间,他发明相当有效的折叠式干热灭虱器,并发表了《天花的流行病学分析》等论文

1942年,苏德隆由卫生署选送前往印度孟买霍普金斯细菌研究所进修鼠疫学,直到1943年奉命回上海医学院执教,任副教授。1944年,他考取洛克菲勒基金会奖学金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修卫生学和流行病学,并获得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在那里他结识了美国著名流行病学家Maxcy和Reed等著名学者,为以后他坚持的流行病学观点和建立数学模型打下了基础。1945年他转赴英国牛津大学当研究生,师从因发现青霉素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Flourey教授。194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苏德隆谢绝了Flourey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母校,任微生物学科主任和教授。

致力研究 防治血吸虫病

1949年上海解放后,驻沪的人民解放军部队遭受到血吸虫病的威胁。苏德隆向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伦提交了一份报告,提出了自己防治血吸虫病的看法和建议。报告很快得到批复,兵团司令员召开会议宣布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委任苏德隆为副秘书长。从此,他积极动员和组织上海、沪宁、沪杭一带广大医务人员投入到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第二十军授予他“名誉教育主任”的荣誉称号。

帮助解放军战士摆脱了血吸虫病的威胁后,苏德隆全力投入农村这个更大的防治工程之中,历经35个春秋呕心沥血而不悔。他几乎不间断地完成了“血吸虫病感染方式与钉螺分布的调查”、“钉螺生态学与灭螺方法的研究”、“人类血吸虫卵杀灭方法”、“血吸虫感染的个体防护”等多项研究。他提出人尿灭螺法,实验证明人尿中的尿素分解产生的氨可以杀死血吸虫卵,这项研究在江南水乡地区得到了广泛推广。通过实验和现场研究,他判定最适宜于钉螺生长的温度是13℃,光线强度为3600勒克斯,这项生态学研究大大方便了查螺与灭螺工作。他首创了“纸钱法”,用这一方法筛选灭螺药,不仅可获得显示药物毒杀作用的钉螺死亡率,还可得到是接触毒还是呼吸毒,以及药物对钉螺有无驱避作用等项信息。他筛选了多种灭螺药物,有效的如砷酸钙、亚砷酸钙、茶子饼等,后来又先后找到杀螺有效、对鱼无毒的乙二胺和尿素等药物。

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在生产、生活中与疫水接触频繁,急性感染者甚多。60年代初,苏德隆研制了用氯硝柳胺浸布制成“防蚴裤袜”,防御血吸虫尾蚴感染。1974年,他又研制成功涂肤防护剂——“防蚴笔”。经试验,杀灭尾蚴的效果确实可靠。这项研究成果于1975年通过鉴定,并于1978年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及上海市重大科研成果奖。针对中外有些医务人员对血吸虫病只治不防的情况,他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以防护和“地域性”灭螺为主,所谓地域性灭螺是指在自然村附近和人常到的地方灭螺。苏德隆通过对钉螺生态的观察发现,钉螺是不善于迁移的,把钉螺消灭干净的地方,能够在1~5年内保持无螺。由于区域面积不大,重复灭螺也不难。事实证明这种地域性防治血吸虫病的对策是行之有效的。

1985年11月,上海市宣布消灭了血吸虫病。为了表彰苏德隆在血防战线上的卓越贡献,上海市委授予他血防战线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并记大功一次。

深入病区 研究肝癌病因

在启东、海门县一带,肝癌病发率甚高。以前,人们对癌不知其病因,无从着手预防,人心惶恐,谈癌色变。1972年,苏德隆开始涉入肝癌病因研究这一领域。

苏德隆长途跋涉,历经海门、南通、如东、启东等地,调查长江水系分布与肝癌的关系。年过6旬的他骑着自行车在寒冬冰封的乡间小路上艰难前行,有一天连跌了3个跟头,一次差一点跌到小河里。他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肝癌病发率、死亡率与饮水类型的关系。他发现饮用沟、河地面水居民肝癌病发率、死亡率,远远高于饮用井水和深井水者。1973年,启东县采纳了苏德隆改水防癌的意见,大力提倡饮用井水、深井水。一段时间后,改用井水的居民肝癌病发率有停止增长之势,而邻近的海门、南通和如东等地肝癌病发率仍继续增长,这一事实证实了苏德隆学说的正确性。由此,他在1975年提出饮水与肝癌发病有关的病因假设。

肝癌是最恶性的肿瘤之一,如能用改善环境的宏观控制方法来降低病发率,将是肿瘤史上的一项突破。经研究,苏德隆发现肝癌病发率与人们饮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平行,即肝癌高发区人群所饮的沟水中含有机氯农药量大;而肝癌低发区人群饮的井水、深井水所含的有机氯农药少。正当8旬老人雄心勃勃地准备用对肝癌敏感的动物进行有机氯农药促癌试验时,1985年4月3日下午2时,一场车祸使苏德隆永远离开了他未竟的事业。

突破束缚 发展流行病学

新中国成立后,在流行病学学术观点上,我国一些研究人员受苏联的影响很大,把流行病学的全部内容归结为“三环节”、“两因素”,束缚了流行病学的发展。

1963年,苏德隆主编《流行病学》全国教材,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流行病学的学术观点。他的流行病学观有四个特点:一是继承了Maxcy提出的流行病学研究疾病频率与分布的定义,又进一步提出用生态学的研究来解释疾病的频率与分布;二是高度重视数学与统计学方法,认为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统计学是研究流行病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三是严密的逻辑推理,认为流行病学主要采用观测法,并将有关病因、人群、环境等多方面观测结果贯串起来,进行分析判断;四是深入现场,结合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并认为这是流行病学学科的核心。

在流行病学领域中,他一直倡导采用多学科的方法进行现场和实验研究以解决流行病学问题。在此基础上,他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用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分布、生态学与防治对策,从而推动流行病学研究从传染病发展到各种疾病,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

(本文节录自《上海医科大学七十年》,出版时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