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息县,一声叹息_顾准传_顾准的故事

息县,一声叹息_顾准传_顾准的故事

时间:2022-05-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息县,一声叹息_顾准传_顾准的故事1969年,根据“五七”指示,中科院所有监管对象都按军事编制集中管理。顾准再次呈递要求同汪璧见面的申请。十一月七日,顾准终生难忘的日子。当晚,在他的一再苦求下,军宣队将隐瞒了一年半的妻子的死讯告诉了他。几天后,顾准默默地把买好的二十多个信封和邮票收了起来。和商城一样,息县属于信阳市,十年前也是饥荒的重灾区。只有顾准心里明白:都是被饿死的。

息县,一声叹息_顾准传_顾准的故事

1969年,根据“五七”指示,中科院所有监管对象都按军事编制集中管理。一个研究所就是一个连,经济所是七连,文学所是五连,由军人担任连长,军宣队统一指挥。

在林彪“搞好斗批改”的号召(斗垮走资派,批判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下,各大城市的知识分子、机关干部都将强制下放到农村(场)从事体力劳动。

顾准估计汪璧和子女也会被“上山下乡”,为了使一家人不至于天各一方,他多次向军宣队提出要与汪璧会面,陪伴患病的她一同下乡。

结果当然是石沉大海,无人理睬。

转眼到了十一月,学部各“连队”总计两千人被确定下放到河南省息县的东岳人民公社,在那儿组建“五七”干校,学工学农。

军宣队的领导说:“既然叫“五七”干校,那就让五连和七连先下去吧。”于是,文学所与经济所的右派们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顾准再次呈递要求同汪璧见面的申请。当晚,焦虑难眠的他,胡思乱想间突然意识到:也许汪璧已经不在人世!

此后几天,他不断催军宣队告知实情,并赌咒发誓:“无论她死了还是疯了,都不影响我下去,也不影响我改造!”

十一月七日,顾准终生难忘的日子。当晚,在他的一再苦求下,军宣队将隐瞒了一年半的妻子的死讯告诉了他。

死亡日期、地点、原因和后事则一概不说。

汪璧真的死了,从此阴阳两隔,永无相见之日!

顾准只觉天旋地转,一阵寒冷刺骨的晚风吹来,几乎站不住脚。

眩晕中,他的思绪回到了1955年的冬天。

那时,刚从洛阳回来的他准备去中央党校进修。子女和母亲也都从上海接到了北京,一家人再次团聚在一起,开始了新的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

当时,他在日记里写道:

十五年二十年之后,让孩子们在新疆、西藏和青海,让老头子和老太婆去看看他们,也看看建设起来的新地区,就是极好的酬报了;

采秀也是有些忧郁的,自然也引起了我的忧郁。出来时我跟她说有寂寞之感,她说读了书就不寂寞了,这是对的;

秀去了西安,要分别一个多月,不免使我若有所失;

一封是采秀来的。因为地址流转不定,无法回信。这一晚十分寂寞,盼望她早日回来;

又过了一个假日,秀不在家,悒悒寡欢。

……

撕心裂肺的绞痛把顾准拉回了现实。他急不可待地想找妹妹陈枫问明情况,搞清妻子到底是怎么死的。

然而,军宣队回绝了他的请求。连副指导员赵钟声道:“你去整理东西吧,我们帮你找找。”

顾准在日记中写道:

我此时只想知道她死时的情况,赵说,他们帮我找找,我就去打饭来吃。吃了几口,悲从中来,脸伏在饭盆上失声大嚎。但我还是抑制住,努力把饭吃完。我要活下去……1944年在延安,我为父亲服丧。这一回,我不服丧,因为我为秀服丧是终生的。我至少还要活二十年,三十五年的记忆,至少在我心里还要活二十年……

几天后,顾准默默地把买好的二十多个信封和邮票收了起来。那是打算下乡后给子女们写信用的——他原本幻想,孩子们在得知他即将离京的消息后,至少可以恢复一点基本的联系。

但是没有。

顾准自此再也没见到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形单影只地走完了剩下的人生旅途。

十一月十六日,在著名学者俞平伯的带队下,全体五连、七连的“五七”战士伴着喧天的锣鼓,告别学部,去往息县。

商城一样,息县属于信阳市,十年前也是饥荒的重灾区。

“五七”战士们刚到时,都惊讶这里何以人烟如此稀少。只有顾准心里明白:都是被饿死的。

五连和七连的宿舍是东岳公社的棉花仓库

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灰砖砌成的建筑,只有两扇门和寥寥无几的小窗户,室内非常阴暗。

库里是两排长达数十米的大通铺,顾准被安置到西南角的下铺,行李塞在简陋的床板底下。

南铺和北铺之间放着一排排桌子,便算是食堂了。

由于大炼钢铁时缺煤,砍光了树,东岳显得空旷而荒凉。一入冬便异常寒冷,却没有燃料取暖,许多人的脸上手上都生满了冻疮。

添置被褥时,顾准找张纯音借布票买来三十尺的维尼纶(一种合成纤维),亲手做了两套白色的被套和枕套。服丧从白,他想以此长悼亡妻,直至生命的终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