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勇于坚持自我,才能在世俗面前岿然不动

勇于坚持自我,才能在世俗面前岿然不动

时间:2022-05-1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勇于坚持自我,才能在世俗面前岿然不动_关于左宗棠的故事道光十三年,左宗棠二十一岁。然而,不幸的是,幸运之神并不青睐左宗棠,左宗棠的首次会试惨淡落第。无奈之下,清政府派遣曾国藩赶赴天津,处理此事。曾国藩迫于外国人的压力,最终听取了崇厚的意见,将府县官奏参革职,交部治罪,并抓获了八十多名“犯人”,正法了七八人。当时,总理衙门也通知了左宗棠,向他询问对天津教案的意见。

勇于坚持自我,才能在世俗面前岿然不动_关于左宗棠的故事

道光十三年(1833),左宗棠二十一岁。这一年,他第一次赴京参加会试,去时雄赳赳气昂昂,梦想着抱个“高考状元”回来。

然而,不幸的是,幸运之神并不青睐左宗棠,左宗棠的首次会试惨淡落第。这在普通大众的眼中看来,左宗棠就是一个失败者,恐怕这辈子都不可能飞黄腾达了。确实,这次失败对左宗棠打击很大,但此时的左宗棠毕竟年轻气盛,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完全不把这次落第当回事,他很快就调整好心态,把内心的阴霾一扫而空。

会试结束以后,左宗棠给徐熙庵写信,信中写道:(www.guayunfan.com)每观古今蓄道德、能文章,卓然为时论不可少之人,天地不数生之才者,即其英妙之年,类皆能坚自植立,不为流俗所转移。其始亦未尝不为世诟病也,及其功成事就,而天下翕然归之。如贾谊、诸葛亮、陈亮辈,可指数乎?

徐熙庵,字定夫,号法绩。道光十二年(1832),他曾担任湖南乡试正考官,当时左宗棠的卷子在第一轮筛选中被评为遗卷,是他奉旨搜查遗卷时,选取左宗棠为第十八名举人。他对左宗棠来说,简直有再造之恩。

所以,左宗棠会试结束以后,很快就给他写信,以贾谊、诸葛亮、陈亮等历史上的名人自勉,表示自己不会被“主流论”左右,会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特立独行。此时,作为一个落第举子,左宗棠却没有被悲观的大潮淹没,仍然雄心勃勃,盼望着“天下翕然归之”,这种豪气不得不令人佩服。

我们先来看下左宗棠信中提到的三个人是如何“天下翕然归之”的。

先说贾谊。贾谊十八岁的时候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全郡,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才子。河南守吴公听说他才华出众,对他十分赏识,就把他招揽到门下当差。汉文帝即位以后,听说河南守吴公政绩突出,在全国名列前茅,又听说他跟李斯是老乡,还曾拜李斯为师,就把他提拔为廷尉。吴公飞黄腾达以后,也没忘了为自己打工的贾谊,很快就向汉文帝推荐了贾谊,说他年少有为,精通诸子百家,汉文帝龙颜大悦,马上召贾谊入朝为博士。当时,贾谊只有二十多岁,是众多博士中最年轻的一个。每次皇帝诏命博士议事,贾谊都能对答如流,因此,汉文帝极为赏识他,不到一年,就把他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就行事风格来说,贾谊并非特立独行之人,但左宗棠以贾谊少年得志为榜样,觉得他出类拔萃,定然傲视群雄,不同流俗,还是十分值得崇敬的。

至于另外两人,诸葛亮的事迹广为人知,他身处乱世,不求入幕为宾,隐居乡野,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相助,从而引得“天下翕然归之”。而陈亮,简直就是“南宋版左宗棠”,跟左宗棠一样胸怀大志,才能卓绝,却因特立独行,受到排挤,但他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进士第一,名动天下。

据说,陈亮思维敏捷,才华横溢,喜欢谈论兵事,并曾用心研究古人的用兵之道。宋金议和之时,他曾向朝廷上《中兴五论》,却未被朝臣重视。陈亮一怒之下,回家潜心修习,花了十年之久讲学著书,身边渐渐聚集起一批有志之士。

之后,他再次上书,直言不讳,表示不该偏安一隅,把宋孝宗感动得稀里哗啦,立刻打算重用他。但大臣们却不喜欢陈亮的特立独行、直言不讳,屡屡压迫他。陈亮丝毫不为所动,仍旧坚持真我,最后返回家乡,靠实力考取功名。

左宗棠借他来说明“古今成大事者,当不为流俗所转移”,简直恰当至极。纵观左宗棠的一生,也的确如陈亮一般,不为流俗所动,以特立独行的姿态顶住各方压力,最终建功立业,封疆拜侯。

就拿天津教案来说,当时主事人曾国藩、协办者李鸿章,以及正在西征的左宗棠都没有置身事外,各自发表主张。特别是左宗棠,一如既往地直言不讳,再次展现了他大义凛然、特立独行的个性,让中外人士看到了他的强硬姿态和爱国主义情操。

同治九年(1870),天津发生了多起儿童拐骗事件,街头还发现了不少幼童尸体,导致整个城市人心惶惶,到处都被恐惧、仇恨和不信任所笼罩。正好天津府县捉获了两名拐骗幼童的匪徒,即张拴和李拐,准备审讯并将其正法。

就在这时,民间忽然传出消息,说这两名凶犯跟天主教堂有关系。之后,府县又捉获几名拐犯,他们都自称跟天主教堂有关系。这样一来,天津人民对教堂就产生了疑惧和仇恨,再想到以前所发生的西方人勾结内地流氓拐骗中国人出洋做工的事情,以及鸦片战争前后的几次侵掠,双方冲突已经一触即发。

由于牵扯到外国人,清朝官府不敢轻率从事,只好押着新抓到的犯人武兰珍到天主教堂对质。天津市民得知以后,纷纷赶去教堂打听消息。结果,教堂人员仗着外国人撑腰,坚决不肯招认,又看到教堂被围,心里十分不高兴,于是动手殴打群众。天津市民早就对教堂充满仇恨,也用砖石回击,双方大打出手。

本来天主教堂人员殴打群众并不算什么大事,但法国驻津领事丰大业得知以后,却不干了,带着一批随从,手持刀枪利刃,冲进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的衙门,进门就开枪射击,幸好崇厚跑得快,才没有命丧枪下。丰大业在衙门咆哮一番,捣毁衙门什物,这才扬长而去。半路上又遇到了押解犯人从教堂转回的刘杰,丰大业二话不说就朝刘杰开枪,并打伤了刘杰的一名家丁。这下彻底激怒了天津市民,街头的市民一哄而上,杀死了丰大业。紧接着,天津市民自发组织起来,焚毁教堂和一些外国人房屋,打死了十几名外国人和一些中国教民。

这样一来,事情彻底闹大了,全国各地都受到震动,外国公使联合向清政府提出抗议,甚至以武力威胁,要求清政府做出裁决。

无奈之下,清政府派遣曾国藩赶赴天津,处理此事。曾国藩迫于外国人的压力,最终听取了崇厚的意见,将府县官奏参革职,交部治罪,并抓获了八十多名“犯人”,正法了七八人。被调去协助曾国藩的“外交达人”李鸿章,对于曾国藩这种严惩无辜国民以平洋人之气的做法完全赞同。

当时,总理衙门也通知了左宗棠,向他询问对天津教案的意见。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他认为没有必要害怕事态扩大,因为外国人只敢威胁政府去压制百姓,不会跟百姓直接硬碰硬,如果百姓真的起来闹事,他们反而会慎重考虑,以防挑起战争,更何况这件事情错在外国人,百姓闹事也是情有可原,只需要支付外国人一点赔偿即可,实在没必要让无辜百姓用性命抵偿。

左宗棠这一做法十分合情合理,既捍卫了国家主权、保护了人民利益,也不至于让外国人面子上过不去。然而,曾国藩等人的主意已定,坚决不肯听左宗棠的“非主流意见”,结果导致全国民情激愤。

在当今社会,特立独行时常用来形容一些难以相处之人。然而,若是像左宗棠这样,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有限,不过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有限的事,若是一味地把自己培养成“沉默的大多数”,没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度,实在是生而有憾!

左宗棠或许得罪了不少人,或许不为一些人所接纳,但他却能够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时代中屹立不倒,任他跳梁小丑也罢,任他阴险小人也好,始终压不倒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不肯流俗,坚持自我。不跟随大流,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追随,坚定自己的信念,明确属于自己的目标,所以当压力来袭,他自岿然不动。即便站在逆流之中,他仍然能够一往无前。这样的人,怎能不登上成功的高地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