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善于威逼利诱,才能巩固自己的江湖地位

善于威逼利诱,才能巩固自己的江湖地位

时间:2022-05-1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善于威逼利诱,才能巩固自己的江湖地位_关于左宗棠的故事常言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进军陕甘时,左宗棠的大军遇到的第一个敌人,就是据守金积堡的马化漋。于是,清王朝命令左宗棠如实奏报,严肃处理。刘松山根据左宗棠的指示,同意了马化漋的请求,并命他交出马械,以示诚意。清王朝同意了左宗棠的请求,但要求“届时不得以收复各处代为乞恩,以伸国法,而快人心”。

善于威逼利诱,才能巩固自己的江湖地位_关于左宗棠的故事

常言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言而喻,不管我们身处何种境地、身负何种职位,都难以避免会遇到“敌人”。

对待强压敌人,有的人单纯地以硬碰硬,有的人无条件地选择一味屈服,结果往往都不甚理想。左宗棠就比较聪明,在面对强压敌人之时,他不单纯地选择一种策略,而是双管齐下,既威逼又利诱,其效果当然好上加好。

同治八年(1869)初,左宗棠奉命率领大军进入陕甘平息回军叛乱,驻军甘肃平凉。这次跟以往不同,他所面对的“敌人”不是太平军那样单纯的起义军,也不是带有明显侵略倾向的外国列强,而是回军。这是一场复杂的民族纠纷,处理不好就可能引起更为严重的民族问题,所以任务十分艰巨。(www.guayunfan.com)在进入陕甘之前,左宗棠就对回民情况和回汉纠纷做了一番详细的调查研究。回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也使用汉语,与汉族的本质区别就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不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回、汉、满三族大部分时期都能友好相处,在清代,回民更是跟其他民族一样参加科举考试,出仕为官。

当时,西北的回汉民族经常混住在一处,由于两族宗教、风俗习惯等的不同,两族偶尔也发生一些纷争,但都是短时间或局部矛盾,很快就平息了。然而,清朝中后期开始,清朝官吏开始采取所谓“以汉制回”、“护汉抑回”政策,企图利用汉民压服回民,再加上汉回两族中一些比较有身份地位之人的煽动,回汉两族的矛盾愈演愈烈。

进入同治年间以后,陕甘一带的回汉矛盾逐渐激化,两族百姓动辄就大打出手,相互仇杀。回族和汉、满两族的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恶劣阶段!

左宗棠了解到回汉仇杀的残酷情形以后,认为“甘肃之军,不能保卫人民,反而扰民;甘肃之官,不能治理人民,反而激起人民造反”,完全是“官逼民反”。所以,对于回汉仇杀,陕甘一带的官员应该负有很大的责任。这种情况下,一味“剿洗”,只会让事态更加恶劣,“无论诛不胜诛,后患仍无了日”,更何况也不可能彻底斩草除根。

同样,一味“招抚”也不合适,威慑不到回军首领,回军随时都可能重新反叛,这无异于放了一颗定时炸弹在枕边。有鉴于此,左宗棠提出“剿抚兼施”的政策:“但分良莠,不分汉回,良则虽回必保,莠则虽汉必诛。”“剿”就是武力征讨,“抚”就是以和平方式安抚。这样既“威逼”又“利诱”,从此“汉回一视同仁”,那么回民反叛就会逐渐平息下去。

左宗棠的“剿抚兼施”政策的确是十分高明,对待敌人,采用威逼利诱的战术,“威逼”让敌人产生畏惧感,从心理上威慑住敌人,而“利诱”又在强压下给对方以安抚,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宽宏大量和仁德之心,从而产生由衷的佩服,心甘情愿地臣服于己。这样双管齐下的应敌策略,相信再顽强的“高气压敌人”也坚持不了多久。

在这里,你也许要问,左宗棠不是提倡“剿抚兼施”的政策吗?为什么仍对陕西回民大开杀戒?其实,左宗棠本来的确是打算“剿抚兼施”的,但一则由于陕西回民曾经阻挠他镇压捻军,致使他被清王朝高层大加指责,二则一些回军首领态度反复无常,使他最终下定决心全力剿杀陕甘回军。

进军陕甘时,左宗棠的大军遇到的第一个敌人,就是据守金积堡的马化漋。马化漋是一位才能出众、老谋深算的回军首领,他拥有大量枪械马匹,而金积堡又地处险要,易守难攻,当地官兵数次围剿都失败而归。再加上他跟河州、西宁、肃州等地的甘肃回民起义军有着密切联系,陕西回民起义军退入甘肃以后,他又在物质上不断给予帮助,所以马化漋已经不是单纯的一方霸主,而成为了陕甘回民起义的领袖人物,拥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因此,左宗棠十分希望能够在马化漋身上验证“剿抚兼施”政策的可行性,他认为只要搞定了马化漋,后面的工作就容易得多了。

为了分解敌人力量,左宗棠命令出征的部下刘松山进行了“官军只剿陕回,已抚之甘回安居无忧”的宣传,期望能够动摇马化漋及其他回军军心,促使他们主动求“抚”。马化漋果然很快派人来向左宗棠请“抚”,左宗棠欣然同意,告诉他只要诚心求“抚”,就十分欢迎,并命部队暂停前进。事实上,左宗棠早就听说马化漋十分狡诈,善用两面手法,认为马化漋很有可能表面请“抚”,暗中磨刀霍霍,所以命令大军注意观察马化漋的动向。

果不其然,向左宗棠求“抚”之后的马化漋仍然暗中支持陕西回军抗击清军,同时窥视清军强弱。等到刘松山在郭家桥大败回军以后,马化漋大为震动,马上向当地官吏穆图善、安定等求“抚”,称这次战争是刘松山挑起的。穆图善、安定等人原本就是主“抚”派,又加上收了马化漋的贿赂,就马上上奏朝廷告了刘松山一状,也就是间接地告了左宗棠一状。于是,清王朝命令左宗棠如实奏报,严肃处理。

这件事之后,左宗棠也十分希望能和平解决回军起义问题,所以命令部下认真对待回军请“抚”的事情。很快,马化漋再次派人到刘松山营中求“抚”。刘松山根据左宗棠的指示,同意了马化漋的请求,并命他交出马械,以示诚意。

毫无疑问,这次马化漋又是在做表面文章,只交出了少数瘦马、朽械,再明显不过的搪塞敷衍。与此同时,马化漋又命人赶工修固堡垒,挖掘壕堑,开掘秦渠,秘密督促陕西回军进攻清军,展开了积极的备战行动。这让左宗棠十分生气,他不再对和平解决金积堡抱有任何幻想,果断下令对马化漋全力围剿。

最终,在清军的全力围剿之下,金积堡弹尽粮绝,马化漋被迫投降。左宗棠早就对反复无常的马化腾深恶痛绝,恨不得直接将他碎尸万段,以解心头之恨。

但是,此时陕甘一带的局势尚未稳定,左宗棠仍需要以“剿抚兼施”的政策对付河州马占鳌、西宁马尕三等起义军,所以,他上奏朝廷暂时留下马化漋的性命,等彻底平定陕甘回军以后,再根据罪恶轻重处置马化漋。

清王朝同意了左宗棠的请求,但要求“届时不得以收复各处代为乞恩,以伸国法,而快人心”。随着金积堡马化漋的投降,甘肃回军的形势急转直下,胜利开始向着左宗棠冲刺而来。

左宗棠对陕甘回军的无情屠杀的确过分,但不得不说,他所施行的“剿抚并施”的威逼利诱策略还是十分有效的。即便放到当今社会,这一策略应用到对敌斗争、外交谈判或商业谈判中,仍然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在这一办法中,“剿”是关键所在,而“抚”是铺垫,既“剿”又“抚”,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生威立德,逼人就范。不过,在实际应用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手,有选择地灵活运用这一策略,或先“剿”后“抚”,或先“抚”后“剿”,或“抚”中夹“剿”,或“剿”中带“抚”,这样才能使不同的对手同样地乖乖就范!

左宗棠之所以在何种情况下都压不垮,这不是偶然,也绝非他单打独斗使之然也,而是靠他手下的精锐之师!如果没有“楚军”,没有“老湘军”,没有“西征军”,没有其手下各级官员,左宗棠很难顶得住不断砸下来的各种压力,又何谈功成名就,封疆拜侯?

但左宗棠并不是神,又不擅长左右逢源,面对庞大的军队、繁杂的人事关系,他是如何处理得如此得心应手的呢?管理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左宗棠就是艺术和技术的老祖宗!他谋智双修,轻而易举打造出一支强悍的精锐之师,并赢得了他们的誓死效忠。拥有这样一支所向披靡军队的誓死效忠,左宗棠就等于拥有了压不垮的脊梁,成功岂不就如囊中探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