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昨夜梦中彰敬寺,死生魂魄暂同游_白居易诗传

昨夜梦中彰敬寺,死生魂魄暂同游_白居易诗传

时间:2022-05-0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昨夜梦中彰敬寺,死生魂魄暂同游_白居易诗传你永远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一个会先来。心怀感动,白居易亲自将认真写好的铭文送到了东林寺,并在现场指导能工巧匠将其镌刻于石碑之上。梦中,他梦到了自己与刘敦质共游长安彰敬寺之事。仕途的不如意,生活的不如意,诸多烦恼汇聚在心,而白居易,只有继续泛舟佛海,以求心灵的解脱。薄薄的一纸诏书,对于白居易来说却是仕途的新生,重达千斤。

昨夜梦中彰敬寺,死生魂魄暂同游_白居易诗传

你永远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一个会先来。起承转合中,总是会充满着意外的光临,而我们却要时刻准备着去迎接,无论它是好是坏。或许,这就是生命的奇妙和神秘之处。

年过半百的白居易迎接到了意外,也迎接到了明天。而现在,属于白居易的故事依然未曾停歇,它日夜更新,诉说着未来。

元和十三年(公元819年),白居易收到了弟弟行简要来江州的消息。没过几日,他就见到了那个熟悉的面庞。兄弟手足,久别团聚,这其间的欣喜与激动怎么能用语言表达得清楚?多年的深情岂是几句话就能够代替得了的?看到自己曾经最担心的弟弟有了依靠,白居易便也安心了,今后纵然再遇到困难,自己也不必担忧,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心事多多,一件尘埃落定,还会有其他的不如意等着你。身处遥远的江州,即便是白居易自己无心打探,可还是会对京城里政治依旧风起云涌的消息有所耳闻。只不过听归听,白居易并不去理会,因为那样只会让自己徒增烦恼,此时的他早已经学会将心思收敛,继续参禅悟道。(www.guayunfan.com)那一日,东林寺中的僧人道深带领众弟子来到白居易的家中,请他为东林寺新落成的红石塔撰写碑铭。受此邀请,白居易顿时感觉到受宠若惊,他没有想到自己在当地僧人心中,竟会有如此高的地位。心怀感动,白居易亲自将认真写好的铭文送到了东林寺,并在现场指导能工巧匠将其镌刻于石碑之上。而白居易也因此得以暂时在东林寺小住一段时间。

再一次漫步至白莲池,白居易静立在池前,不禁想起自己曾与同伴们放歌夜游的曲江池,触景生情,让白居易无端陷入了矛盾之中。一面是对仕途念念不忘的心,一面是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两处皆是他心中所念,却在无数个黑夜与白昼里撕扯着他的心。

白居易这样矛盾的心理在《自题》中有所展现:

功名宿昔人多许,宠辱斯须自不知。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马头觅角生何日?石火敲光住几时?前事是身俱若此,空门不去欲何之?

皇帝那电光石火般得恩宠让人难以捉摸,恩宠与贬谪只在朝夕之间。如今,他这个被贬之人,恐怕是回朝无望,不入空门,又该去向何处呢。

一首简单的小诗,却道出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与纠结。他渴望朝廷,却也忌惮朝廷。倘若遇上开明的皇帝,那么他便可以一路平稳;倘若政治里依旧充斥着尔虞我诈,那么悲剧便会再一次上演。纠结重现,白居易左右为难,可他心中明白,那条繁华的仕途之路,始终是他到不了的远方。也正是因为难以到达,才成为了他永生的情结,是他精神最渴望的地方。

那个在白莲池漫步的晚上,白居易伴着纠结入眠。梦中,他梦到了自己与刘敦质共游长安彰敬寺之事。醒来后似历历在目,于是,白居易便写下了一首《梦亡友刘太白同游彰敬寺》:

三千里外卧江州,十五年前哭老刘。

昨夜梦中彰敬寺,死生魂魄暂同游。

与刘敦质同游彰敬寺已经是十多年前发生事情了,之所以会梦到这么久远的事情,恐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同游彰敬寺是在他魂牵梦绕的长安发生的故事。而在这之后,白居易的梦中总是反反复复地出现关于长安的景象,长安的街巷、长安的宫殿、长安的旧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仿佛属于长安城的一切,都在向白居易发出召唤,要让他回到那个繁华的地方。

长安,只简单的两个字,更像是挥之不去的魔咒,时时刻刻萦绕在白居易的脑海中。日积月累,变成了心中的一个结,难以解开,却又割舍不掉。

日子就在这种矛盾与苦恼中一天天地溜走,白居易的心情依旧沉郁,就算是他的第三个女儿降生,也不曾让白居易感觉喜悦。古人骨子里重男轻女的思想让白居易在面对第三个女儿时,感觉到无比压抑。仕途的不如意,生活的不如意,诸多烦恼汇聚在心,而白居易,只有继续泛舟佛海,以求心灵的解脱。

春去秋来,那是一个伤感的季节,四周被落寞充斥着,也感染着白居易。岁末将至,心仿佛也如同季节一般,天气越是寒冷,白居易就越是感觉自己仕途无望。然而峰回路转,就在这一年十二月十二日这天,白居易突然接到了朝廷的诏书,让他代替李景俭出任忠州刺史。

双手捧着诏书,白居易控制不住地颤抖,心中的激动难以抑制,白居易喜极而泣,老泪纵横。苦尽甘来,他终于盼到了自己希望的结果,等待的苦楚无人知晓,只要结局是好的,再多的等待都是值得的。但白居易却明白,自己如今可以出任忠州刺史,不仅仅是自己的等待,更重要的是崔群等人在朝中奔走的结果。尽管前方的路途是个未知数,但这终归还是一个新的转机。薄薄的一纸诏书,对于白居易来说却是仕途的新生,重达千斤。

转过年关,等待人们的是新的开始。元和十四年(公元820年)的春天,空气中仿佛有着更多的暖意,一场春雨润泽了大地,也滋润了白居易那颗沧桑而疲惫的心。整理好心情,收拾好行囊,白居易又踏上了下一段未知的人生路途。

毕竟是在江州生活了一段时间,离开这里,多多少少有些不舍。想到当初自己第一次来到江州时的欢闹情景,白居易决心不打扰这里的百姓,只要自己静静离开就好。但是江州的名士僧侣盛情难却,要为他设宴践行。

夕阳西下,一行数人选择在江边共饮。昏黄的天空,飘着浓浓的酒香,缠绕着真挚的祝福,可纵使香气四溢,却也难以掩盖离别的不舍。

初春的江州,有一种独特的美。夜色渐深,掩盖了万物,像是一场庄严的圣礼。而夜色下的庐山,也更添神秘。

眼中的世界,即是心中的世界。带着一份恋恋不舍,也带着一份美好希望,白居易踏上了去往忠州的旅程。这一段新的旅途中,白居易所见的都是欢欣的风景:天空更蓝了,云朵更白了,风也融合了,鸟鸣也更悦耳了,大地也更伟岸了……

人还是那个人,天还是那片天,却因为心情的喜悦,而脱离了本身,幻化成喜悦人眼中的模样。只是当局者不曾知道,自己的这份喜悦能否延续到最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