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离骚》一曲传千古_关于屈原的故事

《离骚》一曲传千古_关于屈原的故事

时间:2022-04-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离骚》一曲传千古_关于屈原的故事《离骚》是屈原毕生的心血之作,其中包含了他的身世、个人理想、人生遭遇、所思所感、最终归处等,是他用生命所谱写的篇章。《离骚》的价值,不仅仅止于屈原当初写给怀王时所考虑的影响,而是在历经千年锤炼之后愈发闪耀夺目。《离骚》的第一点魅力,就是它思想立意的崇高美。可见,从古至今的文人骚客对屈原品格和《离骚》的崇高美都持有同样的欣赏眼光。

《离骚》一曲传千古_关于屈原的故事

《离骚》是屈原毕生的心血之作,其中包含了他的身世、个人理想、人生遭遇、所思所感、最终归处等,是他用生命所谱写的篇章。它如日月经天,光照后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当涤荡千秋,万世永存。

《离骚》的价值,不仅仅止于屈原当初写给怀王时所考虑的影响,而是在历经千年锤炼之后愈发闪耀夺目。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在读《离骚》时都同样会感受到一种惊心动魄的美,而且这种美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其境界不是一般诗歌所能达到的。因为它所拥有的众多魅力,都是其他诗歌难以比拟的魅力,这也是其之所以流传千古的原因所在。

《离骚》的第一点魅力,就是它思想立意的崇高美。认真通读整首诗篇,人们会发现屈原所表述的进步的政治理想,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庄严的历史使命感,以及悲壮的献身精神,构成了他无比崇高的人格及完美无瑕的形象。这种人格与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是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共存的,所以是人人向往和苦苦追求的。而屈原正是将这种不可能化为了可能,将自己高尚的追求,高洁的人格,坚贞的操守在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将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自私、贪婪、浑浊、奸邪的人们,衬托得更加渺小和卑微……这怎能不令人心生倾慕呢?

不过,屈原在诗中流露的这种崇高美,有一种曲高而和寡的韵味,而不是他引以为傲的吹捧。因为他的圣洁和高贵虽是傲岸的,但也是孤独而寂寞的。屈原通过《离骚》表露的这种无奈而悲伤的情感,历代文人都能体会得到。例如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就曾在《史记》中写道:“余读《离骚》……悲其志。”而且他对屈原所持有的理想和坚持也抱有很高的评价:“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著有《文心雕龙》的梁代刘勰也是对浑身闪耀着品格光辉的屈原赞不绝口:“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近代大文豪鲁迅读罢《离骚》也说:“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可见,从古至今的文人骚客对屈原品格和《离骚》的崇高美都持有同样的欣赏眼光。(www.guayunfan.com)《离骚》的第二点魅力,就是它慷慨激昂的悲壮美。了解屈原,我们会发现他虽然“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有富国兴邦的理想,治国理乱的才能,企图通过变法改革使楚国走向富强。但是,这一切都抵不过楚国当时的黑暗力量,改革被反对,尽忠被谗害,从而导致了其被怀王流放、孤苦无依的悲惨遭遇。不过令人敬佩的是,屈原对自己的悲惨遭遇始终持有逆来顺受的态度,“虽九死其犹未悔”更是将他的这种态度升华到了一种悲壮的高度。之所以说《离骚》流露的是悲壮而不是悲哀,全都取决于屈原勇于承担的态度,即便是遭遇种种令人窒息的打压,他仍然义无反顾:“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世人皆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大勇,其实也是一种大愚。不是人人都会往这种“愚”中钻,但是一旦下定决心非钻不可,那么其悲壮气息便会弥漫九天!这就是屈原在诗中为人们呈现的悲壮。明知道自己坚持劝谏君王,坚持自己振兴楚国的理想会惨遭不幸,但是本着内心的良知,恪守着自己的做人准则,屈原还是选择将这种悲壮的斗争坚持到底。他怀揣着“美政”的理想,抱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在严酷的政治斗争和痛苦的自我挣扎中不断磨炼身心。最终屈原在《离骚》中设想自己因报国无门,楚国又遭遇亡国灭种的情况下自沉江中,结束了他壮丽而悲惨的一生。

不过,虽然屈原在诗末设想到了死,但是通读全诗,他的感情基调都是积极向上的。表现的都是正义战胜邪恶,庄严战胜猥琐,美战胜丑……而且他一直强调的“伏清白以死直”,“虽九死其犹未悔”中,刚毅激越的成分比悲惨赴死的成分要占的多,这是《离骚》整个基调中最难能可贵之处。因而,人们在读《离骚》时,虽然看到了“死”、“悲”、“孤寂”等消极的字眼,但是读出来时却是让人充满斗志的昂扬诗句,这是《离骚》一诗千年难解的神奇之处。

《离骚》的第三点魅力,就是它与众不同的独创性。屈原创作《离骚》的初衷,就是想要吸引怀王的注意使怀王在看到诗篇后能有所悔悟,从而实现自己继续为楚国、为百姓分忧解难的愿望。所以,这首《离骚》必定要有它的独到之处,才不会被湮没在楚国博大浩荡的诗海中。

所以屈原便如当初创作《九歌》那样,为《离骚》的创作费尽心思,在内容、风格、写法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最终,他决定摒弃当时《诗经》引领的那种写实的手法,而是采用虚实结合的浪漫主义写法,将自己炽热的感情与奇特的超现实想象结合起来,又将对现实的批判与历史的反思结合起来,在宇宙自然、人生经历、社会现实、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中综合取材,谱写了一篇恢宏壮丽的独特佳作。而且,屈原还在诗中采用比兴手法,用鲜花香草比喻自己美好的德行和节操,让人读起来觉得十分清丽。此外,他还将一首政治抒情诗借用男女情爱来表达,将自己对国家对怀王的忠心比作女子对恋人的忠诚,且将那种奇妙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们读来感触颇深。这些都是屈原对中国诗歌的伟大探索,也是对创作形式的一种新的开拓,更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典范。

在当时那个年代,虽然诗歌遍地,美文丛生,但是《离骚》一出,全部华章都黯然失色。因为《离骚》之美,美得内涵十足,毫不空洞。它是对现实的记录,更是超越现实的想象。因为立意深沉,内容广泛,所以哪怕历经千秋的洗礼,它也仍然能够让人读出不一样的新意,这是千百年之后众多诗歌都无法企及的奇妙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