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到北平找胡老师_周浩然的事迹

到北平找胡老师_周浩然的事迹

时间:2022-03-2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到北平找胡老师_周浩然的事迹一、到北平找胡老师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发动进攻。这些天,为了尽快找到胡老师,周浩然经历了若干意想不到的困难。夜深人静时,胡老师雇车恋恋不舍地把周浩然送回居住的地方。从西城跑到东城胡老师家里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对于周浩然来说,那是一天之中最高兴的事情。那天,胡老师领周浩然到一家饭馆吃饭,他的夫人和聪慧的女儿也一同前往。但是,胡老师在周浩然的心里,永远不会消失。

到北平找胡老师_周浩然的事迹

一、到北平找胡老师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发动进攻。国民党驻军第19路军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影响下,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抗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全市日本纱厂工人举行罢工,动员各界群众大力支持第19路军抗战。

2月中旬,张治中率领第5军的部分部队到上海与第19路军共同作战。但是,蒋介石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消极对待淞沪抗战,积极镇压抗日运动。

5月5日,国民党政府代表与日本代表签订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承认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在上海至苏州、昆山地区无驻兵权,但日军可在上述地区驻“若干”军队。(www.guayunfan.com)2月3日,茅盾、鲁迅、叶圣陶、郁达夫、丁玲、胡愈之、陈望道、冯雪峰、周扬、田汉、夏衍、阳翰笙等43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愤怒斥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呼吁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文化团体支援中国抗日斗争。

5月2日,上海各团体联合会通电全国,反对国民党出卖上海。9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发出通电,反对《淞沪停战协定》。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周浩然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寻求革命的知识,才能寻求到科学救国的途径,才能救民众于水火。

初中毕业以后,他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北平!

美丽的青岛是养育周浩然的故乡。但是,青岛有限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斗争的渴望了。尽管前面有荆棘和坎坷,但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下定决心出去闯一闯。

1932年的一天,初中毕业不久的周浩然背着自己的家人,拒绝了朋友们的劝告,拿着朋友的一封介绍信,抱着最强烈的欲望,首次踏上了旅程,向着遥远的北平城出发,去投奔那别离已有两年时光的敬爱的胡老师。

他独自一人踏上了北去的列车,开始了人生新的旅途。

来到北平,看见北平的一切,周浩然呆了。

当周浩然出了车站后,一下子就被北平那伟大而古老的建筑惊呆了。

他望着北平那雄壮的城墙、绚丽的牌坊、精工雕镂的梁柱、高耸在天空像要从头顶压下来的宏大的城郭,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在宽阔繁华的街道上,来往纷纭、喧杂喧闹的情形使他醉心于此了。他感受到了这个异地城市的巨大魅力。

周浩然在心里暗暗发誓:“要长久地留在此地。”

但是,他站在这里也有一种身在异地、人地两生的感觉,心灵深处不免生出些许惆怅。

刚到北平的几天,周浩然在北平的大街小巷盲目地走着,饿了,买个火烧充饥;累了,坐在路边小憩。他像一个刚刚看到大海的孩子,大海的宽阔和博大使他兴奋和激动。

对于周浩然来说,这既是一次巨大的冒险,又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周浩然急于去找胡老师,徒步从西城走到东城。

偌大的北平啊,哪里有胡老师的身影呢?

这些天,为了尽快找到胡老师,周浩然经历了若干意想不到的困难。独自在风沙尘土里、在异地特殊的环境里、在声音和脸色都很冷漠的人群里,他穿过无数的巷弄,敲开了无数的大门,赚了许多辱骂和气恼的脸色。但是,他还没有见到胡老师的影子。

在偌大的北平,就凭名字和职业等有限的资料,要找到一个人,谈何容易!

这天,太阳又快要落下去了,奔波了一天已经精疲力竭的周浩然感觉到失望甚至绝望了。他气喘吁吁,脸上流着汗,独自徘徊在黄昏的街上。这时,从他的身旁飞过一辆洋车,车上的人一下子引起了周浩然的惊喜:天啊!那不正是他苦苦寻找的胡老师吗?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周浩然惊喜地喊了一声,胡老师回过头来,看清了喊话的人是周浩然,很是吃惊。他马上下车冲过来,一下子握住了周浩然的手。

他和蔼地笑着,有些惊异地问:“你怎么在这儿?你是几时来的?”

“前几天。”他回答着。

“啊,到家里说吧。”胡老师不由分说,一下子把周浩然拉上了黄包车。

一路上,他们像久别的亲人一样亲切地交谈着。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胡老师居住的公寓,见到了胡老师的夫人和女儿。他们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聊了许多许多,周浩然把心里的话一股脑儿地倾倒出来。两人一直谈到了深夜。

胡老师的房子很小,十分拥挤,无法让周浩然住下。夜深人静时,胡老师雇车恋恋不舍地把周浩然送回居住的地方。

从此,周浩然便在闲暇之时经常到胡老师家去,或需要某种书籍,或者探讨某个问题。从西城跑到东城胡老师家里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对于周浩然来说,那是一天之中最高兴的事情。胡老师那里对他来说,有着一种强烈的诱惑力,他觉得那是他生命的一个港湾。每当遇到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难题时,他就赶到那里。那里像有一股温热的暖气涌进他的心胸,什么委屈、怨愤、苦闷……一切的一切就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坚定的信念和浑身的力量。

从许多生活的细节中,周浩然认识了胡老师伟大的人格:他具有对人类热诚坦率的心底,大公无私的胸怀,豁达开朗的性格,极可尊重的道德行为和吃苦耐劳、大无畏的精神。他那深厚渊博的学问,坚决、刚毅、果敢的天赋,是众人所不可企及的。

虽然周浩然有些行为是幼稚的,但胡老师却能从他的行动中发现他的一些优点。胡老师曾在给张天羽的信里说到周浩然,说他有着人类的真性,并说自己很爱周浩然。是的,胡老师尽一切可能无微不至地爱护着这个坦率、执著、聪明的学生!

此后,周浩然经常到胡老师家去。有一次,周浩然在投考一个学校之后,直接到胡老师家里,两人畅谈了一晚上。

那天,胡老师领周浩然到一家饭馆吃饭,他的夫人和聪慧的女儿也一同前往。那天,胡老师很高兴,畅快地喝了几两白干,饶有趣味地说了些近代名人的轶事。

后来胡老师有些微醉了,脸泛红晕。虽然他脸上仍是堆着笑,但从他的笑容里,细心的周浩然还是发觉到他被时代潮流所刺激而铸造成的一些苦恼和失望。

记得有一次,当胡老师问及一些过去的事情,问了其他一些同学王孚五、张天羽的近况后,说起了在青岛的那段生活。

胡老师倍感安慰地自言自语说:“那一学期里的好学生都算吸收过来了……”又莞尔一笑,对他的夫人说,“这些年来,顶属那个时期的生活有趣味!”

不久以后,胡老师就到定县教书去了。

但是,胡老师在周浩然的心里,永远不会消失。

在周浩然的日记里,有一篇《想老师》,是这样回忆胡老师的:“想起了五年前的冬天,那正是我敬爱的胡老师领导我们思想的时候,我一颗热烈幼稚的心是怎样的企图有所为于人间,在黑暗当中向光明里奋斗啊。胡老师那伟大的人格、伟大的精神配映着冬天那洁白的雪地,直到如今如何伟大地支配着我的灵魂,鼓荡着我的热血。”

为了有一个长远的读书计划,周浩然考进了北平私立大同中学高中部(现北京第24中学),学校坐落在东城外交部街。

北平大同中学校门口

开学后,周浩然竟没有能力缴纳学费。

周浩然请胡老师出面说情,胡老师欣然同意。由于有了胡老师的出面,校方同意学费可以暂时拖延。

这所学校的校址在北平的东城,周浩然每日须清晨急匆匆地从西城公寓出发,沿着长安街一直奔到东单牌楼前,再经过许多曲折的巷弄才能到达学校。

当学校的功课完成之后,周浩然总是在天黑的时候浴着街上的灯光回家。这时候,他的脑筋几乎失去了思索能力,带着一身疲劳回来。他动也不动地躺在一间昏暗、潮湿的小房间里,这里仅仅可以放下一张床铺。周浩然就在这张床铺上呼呼地睡上一觉。深夜里他又会起来做一些应当准备的功课。

翌晨,他仍然要继续那疲劳的奔跑,周而复始。他虽然感到非常不方便,但又有什么办法能使之方便起来呢?为了寻求渴望已久的知识,他不停地告诫自己:坚持,再坚持!

每天晚上,当周浩然走在昏暗的长安街上时,他遥望着那迷茫又点缀着灯光的前方,那些像有些神秘意味的灯光,有时候使他感到孤独的悲哀。这时候,他往往不由得对着前方低下头来,心情特别沉重。他要忍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社会的、朋友的,还有家庭愤怒的责骂。

家庭的责骂归责骂,但是,周浩然总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啊!有一天,家里终于给他汇钱来了。他缴上了学费,清算了公寓里的欠账。

当他搬进学校后又是一文不名了。

他时时为生活所迫,曾创造了用1元大洋过了1个多月日子的纪录。那时,他每天用七八个大钱,购买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填满自己的辘辘饥肠。

但是,他从没感到耻辱。

每当饥饿的时候,他就会跑到下层人群所聚集的地方,出3个大钱饱吃一顿。

由于这个关系,他变成了学生当中最孤独的一个人。

同学视他为怪人、奇人、神经病者。他忍受着各种侮辱,更让他痛苦的是对前途的迷茫和莫名的恐惧。他曾写信给胡老师,诉说他心中苦闷难熬的痛苦。

胡老师回信说:“对于将来惶恐,大可不必……”接着,胡老师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作为一名爱国青年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理想,而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眼下的当务之急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掌握革命的理论和知识。

他们之间互相倾诉,有学习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也有感情方面的。为此,胡老师曾感慨地对周浩然说:“人生有一二知己就是莫大的成功。”

胡老师的话是对周浩然的莫大安慰。他终于安下心来开始专心地学习。

那段生活已经深深地镌刻在周浩然的心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