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明代后妃,鱼龙混杂_历代后妃智谋故事

明代后妃,鱼龙混杂_历代后妃智谋故事

时间:2022-04-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后妃,鱼龙混杂_历代后妃智谋故事4.明代后妃,鱼龙混杂前文曾述及,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惩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制定了许多防范后妃干政的条令与法规,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她是明代历史上对政治影响最大的一个太后。

明代后妃,鱼龙混杂_历代后妃智谋故事

4.明代后妃,鱼龙混杂

前文曾述及,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惩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制定了许多防范后妃干政的条令与法规,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史家评说:“是以终明之代,宫壸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善,超汉、唐。”(《明史》卷113,《后妃传序》)

明代后妃的确没有像汉唐后妃那样赤裸裸地干预朝廷政治。但明代后妃也并非如史家所说的那样循规蹈矩,似乎对政治丝毫不感兴趣。情况并非如此,明代后妃对明朝历史的各个阶段都发生过影响。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妻马皇后辅佐其夫,平定天下,治理国家,对明初政治起到了良好作用。马皇后原是郭子兴养女,她“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太祖有札记,辄命后掌之,仓促未尝忘。子兴尝信馋,疑太祖,后善事其妻,嫌隙得释。”才使朱元璋转危为安,终于在郭子兴死后,接管了他的部队。朱元璋攻战江宁后,与“吴、汉接境,战无虚日”,马氏“亲缉甲士衣鞋佐军,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以激励军士奋战之心。又经常劝朱元璋,“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明王朝建立后,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向刚愎自用、雄猜嗜杀的朱元璋进谏,保护了不少忠良。

成祖仁孝皇后徐氏,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自幼贞静好读书,人称“女诸生”。她协助明成祖夺天下,守天下,为“永乐之治”做出了较大贡献。靖难兵起后,朱棣经常在外征战,由世子朱高炽居守北平。有关战守之事,世子大都要禀告徐皇后,她也不愧是将门之女,措置得宜。当李景隆率大军包围北平时,成祖率主力在外,城中兵少,且老弱居多,形势非常危急。“后激劝将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明史》卷113,《仁孝徐皇后传》)。(www.guayunfan.com)成祖即位后,徐皇后也有许多好的建议。她对成祖说:“‘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言:‘当世贤才皆高皇帝所遗,陛下不宜以新旧间。’又言:‘帝尧施仁自亲始。’帝辄嘉纳焉。”徐皇后临死时,还劝成祖爱惜百姓,广求贤才,不要骄纵外家。

仁宗诚孝皇后张氏,作太子妃时,“操妇道至谨,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欢”。仁宗作太子时,“数为汉、赵二王所间,体肥硕不能骑射。成祖恚,至减太子宫膳,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得不废。及立为后,中外政事莫不周知。”(《明史》卷113,《诚孝张皇后传》)仁宗即位未到一年即病死,太子朱瞻基继承大统,是为宣宗,尊张后为皇太后。宣宗初年,军国大事多禀听太后裁决。宣宗死后,继位的英宗只有九岁。朝廷大政,君臣白太后,太后充悉送内阁,候杨士奇等议决然后行。

宣宗孝恭皇后孙氏,先为妃,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胡后废,遂册为皇后”。英宗九岁即位,“遵遗诏大事白皇后行”(《明鉴纲目》卷3、卷2)。土木堡之变,明朝50万大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此时,朝野上下,宫廷内外乱作一团,明王朝岌岌可危。但孙太后却处变不惊,她命成阝王早正大位,以安国家,彻底粉碎了瓦剌以英宗作为人质,迫使明朝屈服的要挟。孙太后还积极支持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使大明帝国转危为安。英宗回来后,“石亨等谋夺门,先密白太后,许之”。她对“夺门之变”、英宗复辟起了很大的作用。

穆宗李贵妃,是神宗皇帝的生母。神宗即位后,被尊为慈圣皇太皇。她是明代历史上对政治影响最大的一个太后。首先,她对明神宗管教极严,力图使其子成为一代明君。其次,明朝自中叶以后,积弊已经很深,必须谋求新的出路,革新就提上了日程。当时的万历皇帝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孩,李太后就把一切朝政大权全部托付给具有非凡才能的政治家张居正。她让神宗以师长、父辈之礼对待张居正。其三,李太后还解决了立光宗、遣福王就藩等万历年间朝野关注的问题。由于光宗是宫女所生,所以神宗久不立储,并欲以郑贵妃之子为太子。李太后为此很不高兴,责成神宗立即立储。其四,李太后信佛,为了“行善”,多次要求刑部停刑。张居正则从治国的实际出发,反对太后的“善举”。为弘扬佛法,李太后又在“京师内外多置梵刹,动费巨万。可见李太后也有消极的一面,对其奢侈浪费的行为连张居正也无可奈何。

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主要原因是皇帝昏庸,宦官专权,但与后妃恃宠乱政也不无关系。后妃中阴狠狡诈而好揽权者,有宪宗万贵妃、神宗郑贵妃、光宗李选侍。

万贵妃骄妒横行,后宫有娠者,屡遭其药堕。孝宗虽得幸存,但她经常在宪宗面前进谗,图谋废之。万贵妃兄弟结纳大学士万安,屡进房中之术,导宪宗以荒淫。万贵妃服用器物,穷奢极侈。其父兄弟侄授都督、指挥、千户等官。宦官汪直、梁芳等皆以贡献珍玩宝物而得宠。汪直倚贵妃势力,首开西厂残害忠良,诛杀无辜。

明代后朝,朝廷门户之争十分激烈,极大地影响了大明帝国的命运。神宗宠信郑贵妃,郑贵妃阴谋夺嫡,欲立己子为储,故导致万历时期长达十余年的“国本”之争。“外廷疑妃有立己子谋。君臣争言立储事,章奏累数千百,皆指斥宫闱,攻击执政。帝概置不问,由是门户之祸大起。”(《明史》卷114,《郑贵妃传》)明末三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后妃政治的产物。其中梃击、红丸两案矛盾的焦点就是郑贵妃图谋易储和弑君夺权。光宗死后,李选侍欲垂帘听政,故有移宫之争。东林党虽在移宫之争中获胜,但李选侍心腹魏忠贤由此而与东林党人结怨。由此可见,明代后期的后妃不仅预闻政治,而且引起了较大的政治动荡,加速了明王朝衰败的进程。

尽管明朝为防范后妃干政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要从根本上杜绝后妃干政是不可能的。不过,由于明代家法较严,防范措施法制化,后妃的政治活动毕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例如,明代外戚势力较弱,他们仅靠恩赐,最多获得地位较高而无实权的爵位,后妃们也就不可能利用外戚的力量来扩大势力,巩固地位。明代有些皇太后虽有垂帘听政之权威,但始终未实行过垂帘听政这一特殊政治形式。如英宗祖母张太后委政于张辅、蹇义、金幼孜和三杨等元老重臣,神宗母李太后将大权托付给张居正,使他能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她们身上完全看不到吕后或武则天那种对最高权力的巨大欲望和夺取“九五”之尊的政治野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