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不露痕迹,韬光养晦夺储位_历代帝王智谋故事

不露痕迹,韬光养晦夺储位_历代帝王智谋故事

时间:2022-04-2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不露痕迹,韬光养晦夺储位_历代帝王智谋故事1.不露痕迹,韬光养晦夺储位韬光养晦,就是把自己的真正意图隐藏起来,不动声色、不露痕亦,使他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意图何在。允被废,第一个跳出来争夺储位的是皇长子、直郡王允,当时支持允的大阿哥党明珠、余国柱等人已被康熙罢免了,但允并不死心。他如此露骨地参与夺储一事,激起了康熙的愤怒,更使康熙为之不寒而栗。康熙一听,立刻派人把这个喇嘛捉拿归案,突击审讯。

不露痕迹,韬光养晦夺储位_历代帝王智谋故事

1.不露痕迹,韬光养晦夺储位

韬光养晦,就是把自己的真正意图隐藏起来,不动声色、不露痕亦,使他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意图何在。在历史上,善于韬光养晦之计的,可都称得上是大谋略家,大智慧者,这些人最终大多都能顺利成功,并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我们熟知的越王勾践、东汉时的王莽、三国时的刘备、司马懿都曾使用过韬光养晦之计。而本文主人公雍正,更是一位善使此谋略的真正高手。

人生是曲折的,如同雍正所说:“人生犹如行路,未有无风雨阻隔之坦途。”但对于成功者来说,在曲折中求进取是他们的志向。

在雍正施展政治抱负之前,他和许多传奇的改革者一样,不得不先通过一道权力斗争的“鬼门关”。在几经权力角逐中,雍正运用种种奇计,又拉又打、声东击西、分而治之,充分显示了他智计过人,沉稳老辣的政治家的手腕。

□诸皇子开展奇储大战(www.guayunfan.com)唐熙四十七年九月四日,康熙帝从“专擅威权,肆恶虐众,穷奢极欲、结党营私,窥视皇位,企图加害父皇”等罪名,废除了太子允的储位。对诸皇子来说,这可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于是一些皇子开始跃跃欲试,一些皇子还在等待观望。我们的主人公,年方30岁的胤自然也不甘寂寞,他开始出场,并参与了夺储大战。

首先让我们看看众皇子的情况:因为康熙教子极严,因此,在他的严格督导下,膝下三十五个皇子中,颇有几个非凡人物。这其中最有威望的当属二阿哥皇太子允,大阿哥允,三阿哥允祉,四阿哥胤(即雍正),八阿哥允和十四阿哥允等。

二阿哥允是正宫娘娘孝诚仁皇后所生,他在两岁的时候即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由于允聪明伶俐,起初颇受康熙喜爱。但后来,由于太子身份,逐渐助长了他的骄傲任性,因此受到其他兄弟的嫉妒。另一方面,由于他是皇位的未来继承人,致使许多大臣趋赴到允身边。这些大臣结成太子党,积极帮助允谋取帝位。他们的活动,不可避免地触犯了康熙的皇权,使父子矛盾越来越公开化。

大阿哥允是惠妃所生,虽然他年长于太子允,但因不是嫡长子,所以未被立为太子。因此,他非常痛恨允,暗中一直在谋划推翻太子的活动。特别是太子允与康熙的矛盾公开化之后,大阿哥曾一度受到康熙的重用。他曾出任副将军领兵征讨过噶尔丹,并被康熙封为直郡王。此外,他还与八阿哥允、九阿哥允、十四阿哥允等人勾结,与太子允暗中作对,并从中挑拨康熙与太子之间的关系。

三阿哥允祉是个饱览群书的博学之士,人极厚道安静,一直颇受康熙赏识。同时,由于允祉的博学多才,使康熙非常喜欢接近三阿哥,“每有余暇,常去三阿哥府上走动”。

八阿哥允素有心计,精明干练,特别是他能以仁爱自励,善于笼络人才,收买人心。因此有礼贤下士的美名,受到朝野内外许多人的拥护。连雍正都不得不承认,八阿哥“颇有识量”。

十四阿哥允是雍正的同母兄弟,此人聪明骁勇,颇善领兵打仗,又英武帅气,性格耿直,颇有大将之才。因此,康熙晚年曾非常重视十四阿哥。在当时的情况下,四阿哥胤即雍正与这些兄弟相比,并没有明显的过人之处,而且由于他的母亲只是一个一般的皇妃,外戚在朝中又无实力,是很难与另外几位兄弟争衡的。

那么,其他皇子又是怎样失去康熙的宠信的呢?允被废,第一个跳出来争夺储位的是皇长子、直郡王允,当时支持允的大阿哥党明珠、余国柱等人已被康熙罢免了,但允并不死心。特别是在八阿哥允的支持下,允更是有恃无恐。

八阿哥允在兄弟们中才智堪称第一,特别是他礼贤下士谦恭仁慈的作风,颇受朝中诸大臣的拥护。因此他的势力非常庞大。他之所以会支持允,主要是因为他是允的生母惠妃一手带大的,两人兄弟情深。另一方面,允虽然颇有作为,但其生母却是辛者库贱籍。所谓辛者库,亦即奴隶的意思,也就是说,允出身不好,其生母是奴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允的这种出身无疑会给他争夺皇位带来极坏的影响。因此,他起初采取了支持允的策略。

有了允这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允便越发明目张胆起来。在押送允回京的途中,他受命保护康熙的安全。这使他产生了错觉,认为康熙已有立他为太子之意。因此,急于求成的允一方面捉拿了太子允的手下,严刑逼供企图迫使他们承认允有篡位的居心;另一方面又向康熙进密言、声称假如父皇处死允又怕落不慈之名,他可以替康熙下手。他如此露骨地参与夺储一事,激起了康熙的愤怒,更使康熙为之不寒而栗。因此康熙斥责允“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又骂他是“乱臣贼子,天理国法,皆不能容者。”自此,允失去了康熙的宠信。

就在允上窜下跳、图谋不轨的时候,康熙的第三子允祉也不甘寂寞,跳了出来。

本来允祉同允平常关系不错,但那是允当太子的时候,两个人当然穿一条裤子,在一个战壕里攻击允。

现在看到允已经被康熙定了性,当皇帝肯定是没指望了,就反戈一击,揭发允同他马场的一个蒙古喇嘛巴汉格隆相互勾结,允知道这个喇嘛会一些咒人的邪门歪术,就让他暗中诅咒允。

康熙一听,立刻派人把这个喇嘛捉拿归案,突击审讯。巴汉格隆不敢和康熙皇帝耍心眼,就把事情和盘托出,承认他是受允的指使,在小木人的身上插满针,背后写上允的名字,施以咒语,最后,连埋小木人的地点也交待了。

人赃俱获,允无法狡辩,只能俯首就擒。谋害太子,又是亲兄弟,这还得了?康熙立刻决定,将其革去王爵,终身囚禁,连他府里的人和财物也统统没收。

真是“出头的椽子先烂”,第一跳出来的允偷鸡不成,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第一个倒在了储位之争的角斗场上。

和允一起受到打击的还有八阿哥允。

允和允不同。他比较有心眼,自知出身不好,所以效仿西汉王莽,谦恭做人,广收人心。而且允自小精明能干,在诸皇子、宗室、外戚、朝臣中都很有威信,拥护他的人不少。就连皇子允也常找他拿主意。

允这套装谦饰贤的功夫还挺灵,迷惑收买了不少人。

尽管如此,允却不太讨康熙的喜欢。因为康熙觉得他虽然能干,可是太有野心,心计又多,阴险无比。

曾经有一回,允小时候乳母的丈夫雅齐布和一个御史不和,允擅自叫人痛打了这个御史一顿,然后跑到康熙面前想方设法诡辩,最后康熙弄明了真相,把雅齐布充军发配,允又悄悄瞒着康熙把他藏在了京城里。

康熙为人坦诚,有大政治家的气度,对允的这些所作所为渐渐有了戒心,父子感情也就慢慢变坏。

但是最让康熙担心的还是允的威信太高,他的周围支持者甚至不亚于废太子允,这让他很自然地联想起权臣鳌拜、明珠、索额图等人,要是再有这些类似的人和阴险狡诈的允勾搭在一起,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所以康熙对他不信任。虽然让他接管内务府委以重任,但是心里面早已经开始防着他了。虽然出身不好,但他却颇有心机。表面上他礼贤下士,谦恭做人,实际上却是为笼络人心,以实现他称帝的勃勃野心。

在允被废前,允的最大挡路石自然是太子允。对此,允采取了如下措施。

(1)广结人心,争取各方面支持。

(2)团结兄弟,共同对付允,并在康熙面前攻讦允。

(3)企图暗杀皇太子。

暗杀皇太子,是允所采取的最毒辣的行动。这个行动是由允算命引起的。当时有个叫张明德的算命先生常在王公府走动。此人颇会钻营,又能信口开河讨众王公欢心,因此在当时名声很响。允得知张明德这个人后,将其请入府中。张明德当时已揣度出允的心意,因此不失时机的说允大富大贵,日后必能位至极尊。同时还声称自己认识许多武林高手,而太子恶名昭彰,自己愿意请一帮好汉,剪除太子。如此一来,允及其党羽、允等人就动了恶念。

也正因为如此,大阿哥允才在康熙面前提到八阿哥允是大富大贵命。不想引起康熙的疑虑,一查之下,发现了允等人的阴谋。震怒之下的康熙凌迟处死了张明德,并以“知情不报,妄蓄大志”的罪名,革除了允的爵位。喧嚣一时的允就这样草草结束了自己的皇帝梦。

□不争不抢,静观时变

说完众皇子,让我们来看看胤的行动和策略。

在诸子争权、互不相让的气氛中,胤摸准了康熙的微妙心理,以一个居心公正,注重手足之情的面目出现,讨取康熙的欢心,又暗中和诸皇子互通有无,这种八面玲珑的手段,不是一般人能够驾驭得了的。

试举一例:当康熙得了重病,好长一段时间好不了,允和允忙于争位,也顾不上关心老爸的病了。只有胤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有一天康熙召见胤,胤乘机劝父皇爱惜身体,有病赶快治。他说:

“父皇圣颜如此消瘦,还不让医生来诊治,也不吃药,这样下去必然耽误治疗,国家,百姓依靠谁呢?”

他这副忠心耿耿孝顺父亲的模样让康熙很感动,就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他和老三允祉、老五允、老七允一起检视药方和用药。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健康逐渐恢复了。

可以说,与其他皇子相比,最有识量的还是四阿哥雍正,在这一系列皇子争储的事件中能够高瞻远瞩、静观时变,凡事从全盘考虑,既不踟躇不前,又能握住一个度字、做到适可而止。这也是当时他所处地位和当时形势中明智选择。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允复立,胤晋封为亲王。从这次斗争中,胤发现储位虽贵,但不是可以硬抢的,因为父皇康熙过于精明,稍有风吹草动,必会疑心大起。允和允的教训深刻。

既然不能霸王硬上弓,那只有攻心为上。所以在允又当太子的那一段时间里,胤主要的策略是以退为进,韬光养晦。

受封亲王的时候,胤就向康熙禀奏说,我现在的爵位已经很高,现在又封亲王,可是弟弟们都还只是个贝子,大家都是兄弟,这样厚此薄彼,恐怕会有人说闲话。还是请父皇降低我的爵位和赏赐,分给兄弟们,以提高他们的地位,我的心里会好受一些。

康熙本来为了储位的事情正弄得他焦头烂额,差点气死,后来大病一场,还是见这些不孝的儿子们明争暗抢,没有一点团结精神,心里正不是滋味,胤这番话,就像大热天喝了碗凉开水,别提有多舒服了。所以不但没降他的爵位,还表扬了他一番。

在此期间,胤还写了不少充满闲情逸致的诗。一首名为《园居》的诗写道:

懒问沉浮事,闲娱花柳朝。

吴儿掉风曲,越女按鸾箫。

道许山僧访,暮将野叟招。

漆园非所慕,适志即逍遣。

还有一首名为《山居偶成》的诗写道:

山居且喜远纷华,俯仰乾坤野兴赊。

千载勋名身外影,百年荣辱镜中花。

金薏潦倒春将暮,惠径葳蕤日又斜。

闻道五湖烟景好,何缘蓑笠钓汀沙。

一派平和安详、看破红尘、乐天知命的语气,哪里有几个兄弟那种蠢蠢欲动,谋蓄大志的味道?!“唯夫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胤的这套韬光养晦之术,不但麻痹了康熙,同时还避免了其他皇子的攻击诋毁,使他成为最后的黑马。

不过,超脱可以用为一种形象,或是作为一种修心之术,如果真的一味完全超脱,那胤棋就成不了雍正了。

□定策略,拉人心,继大统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皇太子允再次被废,各皇子争夺储位的斗争更加激烈,作为康熙的第四子,胤也对争夺储位有着强烈的愿望,然而,怎样来展开夺储战呢?胤心里还没有底,为此,他整天处于苦思冥想之中。

一天,胤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是他的门生戴铎写的。读完这封信,胤眼睛一亮,心里兴奋异常,大叫一声:“让戴铎来见我”。戴铎在信中所写的正是关于胤如何争夺储位之事,他向胤献策,提出了整套的争夺储位的策略。

戴铎在信中,首先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他认为胤再黜储位未定之时,诸皇子争夺激烈,谁活动有力,谁就有可能夺标,所以这时是“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之际,因此一定要参加角逐,争取不世之荣。方针确定了,要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戴铎提出的方法是:一要想方设法,取得康熙的宠爱。二是以废太子凌虐昆季为戒,妥善处理好兄弟关系。三要加意联络百官,尤其是康熙亲信重臣,对地位较低的近侍和汉人官僚也不要放过,用他们为自己造舆论,把八皇子胤所拥有的好名声夺过来,对皇帝考虑继承人施以影响,以利对胤的选择。四要大力培植雍邸人才,为建立江山的基干;放他们出门,谋求朝内外的要职,为夺取江山奠定基础。

胤认识到戴铎对形势分析的精当,争位的策略,方法较为完善和巧妙,完全可以接受和实践,而且在戴铎建议前,他已经帮助门下外出做官,以扩大势力和影响,为争位做准备。现在,戴铎制定了全面系统的争位计划,当然十分高兴地接受采纳了。

胤接受了戴铎的建议后,对戴铎信任有加,并马上让他在造舆论方面下点工夫。戴铎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秋天往福建赴知府之任,沿途及到任后均写信报告见闻和办理主子交待事务,在一封信中写道:在武夷山,见一道人,“行踪甚怪,与之谈论,语言甚奇,俟奴才另行细细启知。”胤见信,非常感兴趣,随即在批语中追问:“所遇道人所说之话,你可细细写来”。就此,戴铎回启禀道:“至所遇道人,奴才暗暗默祝将主子问他,以卜主子,他说乃是一个万字。奴才闻之,不胜欣悦,其余一切,另容回京见主子时再为细启知也。”这封书信比前多透露一点,但还是欲言又止。他不是卖关节,引逗主子,而是害怕做得太露骨让人知道抓住把柄,所以信中接着说:“福建到京甚远,代字甚觉干系”,这封信就放在装上进土产的匣子的双层夹底内,以便保密。胤在此信的批语中赞扬了他的谨慎,但仍急不可待地要了解道士算命的全部内容,又令戴铎将道人的话“细细写来”,又说“你得遇如此等人,你好造化”。说他遇道人是好造化,不如说有“万”字命的雍亲王做主子有福气。胤如此以“万”字命自欺,就是要做任者君,当皇帝。

胤笃信天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用以激发自身竞争储位的信心;二是燃起手下人的升官欲望,坚决跟从主子;三便是借此大造舆论,以收人心。

为实施戴铎纲领中联络百官的计划,扩展力,胤不惜破坏康熙不许结党的规定,千方百计招揽官员。命令马尔齐哈联系礼部侍郎蔡,招他来见,蔡以身居学士不便往来王府辞谢,康熙六十年(1721年),年羹尧入觐时,又向胤推荐蔡,胤令其代表自己往请,蔡仍不就招,次年蔡有川抚之命,到热河行宫陛辞,时胤亦住在行宫,蔡只得由年羹尧之子年熙引领晋谒胤,并把左副都御史李绂介绍给他。戴铎赴福建知府时,胤要他带东西给闽浙总督觉罗满保,戴铎到福州,把东西秘密地交给满保的家人,以进行私人间的感情联系。

在胤的主持下,经戴铎等人的活动,不久便建成了一个小集团,这些人在官场,十分尽职,但更热衷于为集团利益服务。这个集团的成员有:年羹尧,汉军旗人,其妹为胤侧福晋。年羹尧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出任川抚,五十七年(1718年)升四川总督,六十年(1721年)晋川陕总督,为康熙所信任。魏经国,康熙末为湖广提督。常赉,朱都讷之婿,副都统。戴铎,在福建由知府升为道员。他初上任,因生活不习惯,想告病回京,就此请示胤,胤回信说,“为何说这告病没志气的话,将来位至督抚,方可扬眉吐气,若在人宇下,岂能如意乎”?以谋图升官鼓励他。康熙末,戴铎官至四川布政使。其兄戴锦,由胤遣人向吏部活动,出任河南开归道。沈廷正,历任商州知州、兰州府同知。金昆,武会元出身,在雍邸绘画行走。马尔齐哈,会医术,曾任清江理事同知。博尔多,举人出身,任内阁中书。隆科多,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侄子,康熙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任理藩院尚书,管步军统领事。胤祥,与胤关系最为密切,既是亲兄弟,又是君臣、主仆,是胤滇最得力的帮手。胤这个集团,人数不算多,所居要职也有限,但是拥有步军统领、用兵前线的川陕总督等职务的人,对日后胤顺利上台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胤为维系他的集团,听取戴铎的建议,加强对门下的控制。年羹尧因与孟光祖的瓜葛,又不经常向胤致书请安,就是具启本,称官职而不称奴才,惹恼了胤,骂他是“儇佻恶少”,抓住他给自己书启中的话——“今日之不负皇上(按指康熙),即异日之不负我者(按指胤)”,说他“以无法无天之谈而诱余以不安分之举也,岂封疆大臣之所当言者,异日两字足可以诛年羹尧全家。”胤同年羹尧的通信,表明他们主奴同心协力谋取异日之荣,年羹尧并未改投他人门下,只因年青得志,对主子有点不恭罢了。胤除拿揭发吓唬他,还责令他将从前准许他带赴任所的弟侄送回京师,十岁以上的儿子不许留在任所,以事惩罚,也借此加强对他的控制。

胤还采用两派的手法进行活动,愚弄对手,欺骗其父。他与胤、胤集团的对立是必然的。但在表面上,却对胤一伙表示亲善,如胤于五十年(1714年获谴时),胤却为他说好话,向胤买好,得到了康熙的称赞。

为进一步掩人耳目,戴铎又建议胤多与僧衲往来,建议寺宇,把自己打扮成“天下第一闭人”。使别人觉得胤虽是富贵之身,处繁华之境,却似乎不问功名荣辱,惟愿与山僧野老为伍,过清心寡欲的恬淡生活,成为一个富贵闲人。这时期,他在读书时,还把赏心悦目的文字辑录起来,成《悦心集》一书。胤借助《悦心集》宣传恬淡和出世思想,把自己装扮成怡情自适、与世无争的皇子,欺蔽世人,掩盖他的谋夺储位的活动。这样,经过任用戴铎,比较彻底地贯彻实施戴铎提出的夺位纲领,胤不仅在舆论上、实力上作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为日后的夺位奠定基础,还通过麻痹、欺骗的手法,使对手放松了对自己的警惕,并获得了父皇康熙的信任,从而为坚定康熙把皇位传给他的决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