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遭逼迫李陵降匈奴的故事

遭逼迫李陵降匈奴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遭逼迫李陵降匈奴“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职职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李陵,名将之后的名将,却遭遇如此的人生。武帝阅书后大怒,怀疑李陵反悔,不敢率五千步兵击匈奴,所以指使路博德上书借故拖延。武帝极为重视李陵一军的活动,立即亲自召见。匈奴追兵从上风处纵火焚烧,汉军则预先烧毁周围的芦苇以切断火路。战斗中,李陵部队又使匈奴伤亡两千余骑。

遭逼迫李陵降匈奴

“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职职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这一字一咽、悲痛欲绝的歌声,是李陵在送别苏武归汉的宴会上,起舞为苏武送行时所作的。歌中流露出的感情相当复杂:既有对故土依依难舍的苦恋之情,诚挚地为朋友能够荣归朝廷而高兴;也有为自己坎坷的经历而悲伤,却又无颜再重返父母之邦的绝望之情。

李陵,名将之后的名将,却遭遇如此的人生。李陵也常常会仰天长叹,自己当时做得对还是不对呢?望着蔚蓝的天空与茫茫草原汇成一片,不分彼此,他或许会想,千年之后或许对错也如天地一样,不分彼此了。

勉强出兵

公元前99年,因为外交上的失败,汉匈关系又紧张起来,汉朝与匈奴的战端重开。然而这次与匈奴开战,武帝刘彻却犯了用人唯亲的错误。

这一年,汉武帝派了一位将军叫李广利,此人是汉武帝最宠幸的爱妃之一李夫人的长兄,就是他最喜欢的嫔妃李夫人的哥哥,让李广利带领军队去攻打匈奴。当然汉武帝的主观目的是想让李广利借着军功封侯。同时,为了保证李广利从军的顺利,汉武帝让当时的一位名将李陵去为李广利搞后勤保障

李陵,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李广之孙。李陵精于骑射之术,宽厚爱人,礼贤下士,名声很好。武帝觉得李陵有李广之风,曾让他率八百骑兵,深入匈奴领地两千里,过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视察地形。李陵回来后,武帝以其勇猛果敢任命他为骑都尉,让他率勇敢之士五千人,在酒泉张掖教练骑射之术,以便对付匈奴。

李陵一听武帝想让自己为贰师将军李广利负责运输粮草做后勤工作,不愿意了。于是向汉武帝提出请求,说自己所领屯守边地的士卒,都是荆楚一带的勇士和剑客,力大能扼虎,发矢必中,希望自己能领一队兵马,到兰干山以南吸引单于兵力,以减轻贰师将军队伍的压力

话虽然说得冠冕堂皇,但武帝立即察觉到李陵不愿意为李广利殿后,尽管有些不快,然而却非常欣赏其勇气,于是就对李陵说:“将军们从来就不愿意听命于他人!可是如今大国尽发,已经没有骑兵可以归你指挥。”李陵立刻回答:“没有骑兵也行。臣愿意以少击多,率五千步兵横行匈奴之中!”武帝答应了李陵的请求。

就在李陵整军待发之时,武帝又下诏命强弩将军路博德率军接应李陵。路博德是一员沙场老将,早在元鼎五年(前112年)就拜为伏波将军,独自统率大军征伐南越;而如今却要为一个后生小辈殿后,心中也是愤愤不平,于是上书说:“如今已近初秋时节,匈奴兵强马壮,不易攻打。臣愿意与李陵等到明年春天再出击匈奴,可(www.guayunfan.com)以大获全胜。”

武帝阅书后大怒,怀疑李陵反悔,不敢率五千步兵击匈奴,所以指使路博德上书借故拖延。武帝颁诏,命令路博德出西河(今内蒙准格尔旗西南),与因杅将军公孙敖会师于涿邪山(又名涿涂山,今蒙古满达勒戈壁一带);李陵则于九月发兵,出遮虏障(今内蒙额济纳旗东南),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察看匈奴敌情,如果遇不到匈奴人,就沿太初元年浞野侯赵破奴进军匈奴原路回受降城休整士卒,并命李陵将受命以来与路博德所说的话都如实上报。

显然,武帝对李陵已有猜疑之心,所以才对一支仅五千人的部队下达如此细密的命令。李陵尚未出兵,就在朝廷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似乎预示着将有更大的风暴发生。

李陵出兵之后进展顺利,很快抵达东浚稽山下扎营,将沿途所过山川地形绘成地图,命令麾下骑士陈步乐飞报朝廷。武帝极为重视李陵一军的活动,立即亲自召见。陈步乐虽是一名普通士卒,却生就一张巧嘴,将李陵出师以来的行动表述得清清楚楚。武帝听后大悦,陈步乐立即被任为郎官。群臣见武帝龙颜大开,也都举杯庆贺。然而就在此时,厄运已经降临到李陵的身上。

陈步乐回朝之后,李陵大军突然被且鞮侯单于的三万大军包围,形势无比严峻。李陵此时正驻扎在两山之间,以大车环绕为营。李陵得知消息后,立即引兵出营,布阵迎敌:前列士卒紧握盾牌长戟,防止敌骑突袭;后排士卒手持弓弩,严密注视敌骑的动静。李陵命令全军闻鼓声奋进杀敌,鸣金立即停止追击。大战迫在眉睫,似乎连空气都紧张得凝固了。

战败而降

且鞮侯单于见汉军不过数千人,丝毫也没有放在心上,下令全军冲击汉阵。顷刻间,战马奔腾,胡笳刺耳,匈奴铁骑像狂风一般直向汉军阵地扑来。但是,匈奴的战马冲不破汉军用长戟组成的坚固防线,如蝗的箭矢又都被汉军的盾牌挡住,毫无遮掩的匈奴骑兵反而暴露在汉军弓箭手的面前。李陵一声令下,千弩俱发,前排匈奴骑兵纷纷落马,后面的骑兵赶紧掉转马头,落荒而逃。汉军乘胜追击,又射杀数千人。

然而汉军毕竟只有五千余人,在挫败匈奴的首次进攻后立刻南撤。

单于望见被汉军步兵杀得七零八落的骑兵队伍,又惊又怒,下令召集匈奴左右地兵八万多骑一同追击李陵。汉军且战且退,南行数日后,进入山谷之中。经过数日苦战,汉军死伤严重。李陵下令:受三处伤者可以乘车而行,二处伤者扶车而行,一处伤者继续作战。退出山谷后,汉军又消灭匈奴三千多追兵。

这时汉军沿着龙城故道向东南方向退却,四五日后退入大泽(约位于东浚稽山正南)的芦苇丛中。匈奴追兵从上风处纵火焚烧,汉军则预先烧毁周围的芦苇以切断火路。等到汉军冲出大泽后,已经逐渐接近汉边塞附近的山区,又利用树木作掩护,射杀数千追兵。

且鞮侯单于见李陵日夜兼程南撤,竟怀疑汉军在边塞伏有重兵,企图引诱匈奴近塞聚而歼之,于是与群臣商议,想停止追击。群臣都认为单于亲率十多万骑兵,竟然不能消灭数千流军,以后岂不令汉军愈加轻视匈奴。如果在山区不能消灭汉军,再过四五十里就是平川,那时再停止追击也不迟。

于是匈奴骑兵又向李陵步兵猛烈地发动了轮番进攻,李陵所率步卒情况更加危急,最多时候,一天会打好几十场战斗。战斗中,李陵部队又使匈奴伤亡两千余骑。看到战斗失利,匈奴单于准备撤走。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汉军的军候管敢因受校尉的欺辱,投降匈奴,将汉军前无援兵、箭矢粮草将尽的底细全盘托出。

匈奴单于得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就派精锐骑兵向汉军猛烈冲击,并大声呼喊,让李陵、韩延年投降。李陵的部队在山谷中,而匈奴骑兵在山上,箭如雨下,李陵部队损失很大。冲出山谷,向南前进,还未到鞮汗山,李陵部队箭矢净尽。士卒纷纷砍下车的辐条持在手中作为武器,军官则拿短刀,部队退入山谷中。

当时,李陵步卒还有三千人。匈奴单于派骑兵截断了他们的后路,将他们团团包围在峡谷中,然后从山上往下砸石头,汉军士卒死伤惨重,已无法继续突围。黄昏以后,李陵一人出寨观察。他不让士卒跟随,对士卒说:“谁也不要跟着我,大丈夫一人也可以得到匈奴单于!”

过了很久,李陵归来,他叹息说:“唉,打了败仗,我们都活不成了。”

士卒们纷纷劝他投降,然后再找机会跑回汉朝,被李陵拒绝。李陵下令尽斩旌旗,埋藏珍宝,让士卒分散突围,然后,又长叹一声,说:“如果我能有箭矢数十,就足以由此逃脱。”

李陵分给士卒各二升粮,下令说,如果能够突围出去,就到遮虏障会合。在半夜突围中,韩延年战死,李陵被俘,只有四百多人突围出去,逃回了汉朝。

李陵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武帝最初期望李陵以身殉国,所以,把李陵母亲及家人接到宫中,等到得知他投降匈奴后,异常震怒,召陈步乐痛斥。陈步乐惊恐万分,立刻自杀。最初,李陵捷报频传时,群臣纷纷上奏祝贺;及至李陵陷入困境之时,都缄口不言;最后李陵兵败投降,又都上书痛斥李陵。

这种首鼠两端、见风使舵的恶劣风气,令与李陵并无深交,但为人正直,又书生十足的太史令司马迁愤恨难已。所以,当武帝向他询问时,司马迁十分坦然地直言相答:“李陵自九月出塞以来,率孤军深入匈奴两千余里,与且鞮侯单于十多万骑兵辗转苦斗三个多月,歼敌一万多人,士卒死伤如积,矢尽粮绝,救兵不至,既使全军覆灭,也为朝廷赢得了荣誉。李陵虽然投降,恐怕是另有图谋,以求将来能有机会报答陛下。”

这样一番旨在宽慰武帝的言语,却被武帝误解为似乎在讥讽贰师将军李广利用兵无能,特意为李陵开脱罪责。武帝一怒之下,又将司马迁下狱,处以残酷的腐刑。

李陵兵败后的第二年,武帝后悔当时没有及时派出援兵,致使李陵全军覆灭,于是遣因木于将军公孙敖率兵出塞,准备迎回李陵。不料公孙敖无功而返,却向武帝报告说,据捕获的匈奴俘虏供认,李陵正在为匈奴训练士卒,以防备汉军。这一误传,再次激起武帝的怒气,下令将李陵全家抄斩。至此,这一陇西世代名将之家彻底败落。

原来为匈奴训练士卒是汉边塞都尉李绪,降匈奴后得到单于礼遇,位居李陵之上。李陵痛惜全家因李绪被诛,派人将其刺杀。但是,阖门老幼的惨死已经完全断绝了李陵的归路。单于钦佩李陵的勇壮,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立其为右校王,立另一投降匈奴的将军卫律为丁灵王。

匈奴单于非常信任他们,对他们很尊宠。卫律原本是匈奴人,但在汉朝长大,同协律都尉李延年关系很好。李延年推荐卫律做了汉朝的使节,让他出使匈奴。等他要回汉时,李延年犯法破家,卫律害怕受到牵连同时遭祸,就投降了匈奴。匈奴单于很重视卫律和李陵。他常常把卫律带在身边,事事同他商议。有大事的时候,单于才去找李陵。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单于为苏武的壮烈气节所感动,想劝他投降,但苏武不为所动。匈奴单于知道李陵同苏武的关系后,就派李陵专门到北海(今贝加尔湖)去劝说苏武,苏武坚决拒降,李陵未能成功,但有感于苏武的气节,也觉得自己对不起汉朝。

汉昭帝即位以后,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他们同李陵关系都很好,就派李陵的旧日知交任立政等人出使匈奴,希望李陵能回到汉朝来。任立政等人到匈奴以后,匈奴单于设酒宴招待他们,并让李陵、卫律陪坐。酒宴中,任立政无法同李陵私下交谈,就用眼神、动作来示意李陵,希望他能回汉朝。

后来,李陵、卫律设宴招待任立政等人。

酒酣之际,任立政大声说给他们听:“汉天子已大赦天下,中原安乐,新天子年轻少壮,霍光、上官桀辅政。”

李陵默然不应。

过了一会儿,他摸着自己的匈奴人发式,对任立政等人说:“我已经改穿匈奴人的服装了。”

趁着卫律走开的机会,任立政再劝李陵:“少卿,你又何苦呢?霍光、上官桀向你问好。”

李陵也问候霍光、上官桀。任立政劝李陵回汉:“请少卿回归故乡,不愁荣华富贵。”

李陵却很担忧,说回去容易,但怕再受侮辱。

任立政等问李陵是否有意回去,李陵依然回答:“大丈夫不能再次受到侮辱。”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汉匈议和以后,匈奴准备让苏武回归汉朝。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坚贞不屈,不辱使命,李陵为他摆酒饯行。席间,李陵对苏武说:“如果汉朝天子不杀我老母,给我个立功赎罪的机会,我绝对不会忘记朝廷的大恩大德。想不到,汉天子杀我全家,我还有什么脸面再回中原呢?希望你能明白我的心情。”

酒席以后,边歌边舞,与苏武挥泪而别。

为敌“效力”

李陵在匈奴呆了二十五年,和他太太跖跋氏生养了几个儿女,余则基本无所事事,唯苟且其百死之身而已。中间曾被单于指派当说客去劝降老朋友苏武,两人见了几面,喝了点酒。苏武当然没有被说动,但两个人仍保持着很深的友谊,以至于后来苏武还朝,还颇为他讲了几句话。

李陵真正为匈奴“效力”,是在征和三年(前90年),在匈奴和汉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会战中,李陵被信人不疑的单于安排协从一匈奴大将军围攻汉军。而他将和汉军会战的初战地点,竟正是最终导致他家破人亡身败名裂的与匈奴最后一战的战地:浚稽山。这是否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

因为匈奴两次入侵上谷、五原,烧杀抢掠,并且杀死两部的都尉。于是汉派遣贰师将军率领七万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将二万余人出西河,重合侯莽通将四万骑出酒泉千余里。单于听闻汉兵主力全出,于是也率领其主力部队,赶往赵信城。

左贤王带着他的人民渡过余吾河,驻扎在兜衔山附近。单于亲自率领精兵和左安侯渡过姑且河。而此时御史大夫商丘成率领汉军追赶却没有追到,在返回的途中遭到匈奴的袭击,大败。匈奴派遣大将与李陵率领三万骑兵追击汉军,追至浚稽山,两军展开激战,大战九日,结果汉兵被围于陈,出人意料的是,处于劣势的汉军最后居然“杀伤虏甚众”。最后匈奴战败退兵。

李陵所带的匈奴军,和汉御史大夫商丘成所领之汉兵,会战于浚稽山。浚稽山正是数年前李陵最后一次与匈奴决战之地点。那时,李陵曾“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营,举图所过山川地形,使麾下骑陈步乐还以闻”,因此,他对浚稽山一带的地形,无疑是十分熟悉的。李陵自幼“有广之风”,乃一代名将,精通兵法;同时,熟悉地形要略,对于带兵打仗之将而言,极为重要。因此,李陵可谓占尽地利。

再看商丘成,(征和二年)九月,商丘成升任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的职责,不是来带兵打仗的。商丘成和李陵相比,更有天壤之别。同时,商丘成带兵迎击匈奴,是征和三年五月。就是说,从他新官上任当御史大夫到出兵西河,前后只有半年多一点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要想熟悉兵权军事、上下沟通,是相当困难的。而且汉军之所以与匈奴兵激战于浚稽山,是因为被匈奴骑兵穷追而至,而非如当初李陵先在彼处安营扎寨,勘探地形。对此处之地形,商丘成纵是绝代军事天才,恐怕慌乱之中也断难熟悉。

再看双方兵力,商丘成所带兵不过三万余,与李陵所带兵持平。然而李陵所引乃匈奴之精锐骑兵,战斗力十分强劲。同时,汉兵乃以远兵来袭,疲惫已极。面对的是以逸待劳之匈奴精锐,并被穷追猛打退入浚稽山,其战斗力实在值得商榷。

当年李陵“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才剑客也”。那五千兵马还个个效命,以一当十。面对匈奴八万之兵,相持亦不过十日左右,最终是以大部战死,自己被俘作为收场。商丘成之兵虽众,大概很难和李陵之兵相提并论,在被人包围仓皇逃奔进入自己所不熟悉的浚稽山后,却反能“转战九日,汉兵陷陈却敌,杀伤虏甚众”,一个御史大夫靠一堆疲兵穷卒,最终反能把由名将所带的骁勇善战以逸待劳乘胜追击之精锐骑兵打败,最终无获而归,这难道不让人奇怪吗?

如果李陵真为了报一己之仇,全心全意为匈奴服务,卖起命来不遗余力,那商丘成纵使霍去病灵魂附体恐怕都要身首异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