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最早的李陵碑故事

最早的李陵碑故事

时间:2022-06-2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最早的李陵碑故事杨家将的故事从宋代已经开始出现,但是,完整流传下来的杨家将故事,还得从元杂剧里找。七郎的魂魄回到两狼山,向六郎托梦,告知自己被害身亡之事。结果六郎闯出山口,而杨业则被番将打折了马腿,没能冲出去,于是头撞李陵碑而亡。晚清以来,随着京剧和地方戏曲的繁荣,这个故事在民间传播非常广泛。

最早的李陵碑故事

杨家将的故事从宋代已经开始出现,但是,完整流传下来的杨家将故事,还得从元杂剧里找。在元杂剧中,包括经过明人修改过的元杂剧中,总共有杨家将戏曲六种,其中直接描写杨业事迹的作品,是元末明初的《八大王开诏救忠》。这个戏的情节是:

辽国大元帅韩延寿与大将土金宿统领百万大军侵犯宋朝,宋太宗令太师潘仁美为元帅,令贺怀简、刘君期为副帅,出征代州迎敌。潘仁美因为在杨业归宋之前,曾经被其射中过一箭,所以他念念不忘公报私仇,于是上奏朝廷,调杨业、杨六郎、杨七郎父子三人为先锋,想把他们置于自己的麾下,好借机除掉杨家父子。杨家父子此时镇守在瓦桥三关,接到调令便赶往代州与潘仁美会合。潘仁美与贺怀简、刘君期以杨家父子与大部队会合来迟为由,命令将杨业父子推出辕门斩首。这时监军呼延赞出面为杨家父子求情,并且抬出八大王的金锏相威胁,潘仁美不得不饶恕杨家父子。但是他下令,杨家父子第二天必须领三千人马与辽军交战,如果获胜,方可将功折罪,否则二罪俱罚。杨业提出,次日乃是“黑道之日”,出兵不吉利。潘仁美不予理会,强行发令。

第二天,杨业父子三人率军与辽兵交战,看到对方的军旗上画有一只狼,踢翻一只羊、脚下踏着一只羊、口中衔着一只羊。杨业觉得不祥,想要退兵。而杨七郎为报幽州大战时兄长阵亡之仇,不肯退却。于是杨六郎上阵与辽军将领土金宿交战,土金宿诈败逃走,引诱杨家父子进入两狼山虎口交牙峪。这时辽军元帅韩延寿,带领大军困住了谷口,使得杨家父子里无粮草,外无救兵。杨七郎单人独骑杀出山谷,到代州讨要救兵。不料潘仁美不由分说,令刀斧手把七郎捆在辕门外花标树上。潘仁美、贺怀简、刘君期三人,边喝花酒边轮流拉弓搭箭,将杨七郎射死,总共射了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射透胸腔。

七郎的魂魄回到两狼山,向六郎托梦,告知自己被害身亡之事。六郎哭醒之后,将梦中之事告知父亲。父子二人一番悲痛之后决计率队突围,将来好为七郎报仇。结果六郎闯出山口,而杨业则被番将打折了马腿,没能冲出去,于是头撞李陵碑而亡。(www.guayunfan.com)杨六郎回京,向皇上告御状。皇上及八大王命令太尉党彦进,将潘仁美、贺怀简、刘君期三人捉拿下狱,由丞相寇準审出真情。八大王获知第二天为“郊天大赦”,担心太宗会赦免潘仁美等三人的死罪,就让杨六郎当街拦住自己的马头鸣冤,八大王假装大怒,将杨六郎下到刑部大牢,结果杨六郎得以在牢中将潘仁美等三人杀死。第二天杨六郎出狱前去自首,正赶上皇上命人开读郊天大赦的诏书,诏书上说“只赦活的,不赦死的”,杨六郎得到赦免。

这个作品非常重要,它奠定了后世杨家将故事的基本框架,这就是:把宋辽之间的民族战争,与杨潘两家的忠奸之争交织在一起。明代的两部杨家将小说,清宫大戏《昭代箫韶》《铁骑阵》,京剧以及各地方剧种的杨家将故事戏,走的基本上都是这个路子。

剧中的“八大王”实有其人,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八个儿子,宋真宗的弟弟,仁宗的叔叔,名元俨。据《宋史》记载:八大王“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人称“八大王”。到仁宗时,赵元俨辈分高,威望更高。仁宗对他这位叔叔非常尊重,“凡有请报可,必手书谢牍”,元俨可以“入朝不趋”。不过在史书中,赵元俨与杨家将未见交集。

明传奇《祥麟现》和清宫大戏《昭代箫韶》,称“八大王”的名字为“德昭”,明代小说、京剧与地方戏多称其为“德芳”。

赵德芳也实有其人,他是赵匡胤的第四个儿子、赵光义的侄子,和赵元俨是堂兄弟,但他二十多岁就死了。尽管他死后也被封王,但不可能有“八大王”那样的事迹和声望。但古代皇帝通常传位于子而非传位于弟,民间盛传,赵光义是以非法的手段窃取了原本属于赵德芳的皇帝宝座,所以赵光义对这位侄子非常尊重甚至抱有歉意。可见,后来戏曲中的“八贤王赵德芳”,实际上是在“八大王赵元俨”的事迹之上,加了“赵德芳”的名字和出身,又虚构了一些和杨家将相关的故事塑造而成的。

史书中杨家将主要活动在太宗、真宗时代,也波及到仁宗时期,杨家将的第三代传人杨文广就到了仁宗时期,而历史上的“八大王”恰恰经历了太宗、真宗、仁宗几代皇帝。所以后来的戏曲、小说把他拉出来震住奸臣,又加上“赵德芳”的名字和出身,还为他改了名号,多称其为“八王”或“八贤王”。从元杂剧开始,杨家将每到危难关头,总是得到“八大王”的鼎力支持与百般呵护。在后来的戏曲中,皇帝称“万岁”,赵德芳被称为“八千岁”,威望极高。在清代的戏曲中他甚至和皇帝一样称孤道寡,他的金锏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这些虽然都是夸张之语,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来历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戏虽然名叫《八大王开诏救忠》,但却用了一大半的篇幅写杨业之死。京剧以及各地方剧种中的《李陵碑》,保留了这个戏的基本情节,又参照了明代小说和清宫大戏,写杨七郎在打擂的时候将潘仁美的儿子潘豹打死,所以潘仁美才在七郎搬救兵时将他乱箭射死。晚清以来,随着京剧和地方戏曲的繁荣,这个故事在民间传播非常广泛。

那么,杨家将戏曲中写杨业被逼战败,头撞李陵碑而死,有多少历史依据呢?历史上杨业之死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