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武灵王图强师夷长的故事

武灵王图强师夷长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武灵王图强师夷长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推出改革措施以图自强。赵武灵王向塞外少数民族学习,对传统的兵制兵服进行改进,使赵国强大起来。虽然赵武灵王孔武有力、虚心好学,具有远见卓识和雄心壮志,但他的死亡却令人非常寒心。经过多年的努力,赵武灵王争取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赵武灵王又叫来相国肥义,向他讨教此事是否可行。赵武灵王以身作则,率先穿起胡服。

武灵王图强师夷长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推出改革措施以图自强。在变法改革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显著;而在军事改革上,却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最为著名。

赵武灵王向塞外少数民族学习,对传统的兵制兵服进行改进,使赵国强大起来。

既然是改革,必定会遭遇某些人的阻力,而赵武灵王最大的反对者是他的叔父公子成,那么他是如何争取到公子成的支持的?赵国又是怎样在改革中强大起来的?

虽然赵武灵王孔武有力、虚心好学,具有远见卓识和雄心壮志,但他的死亡却令人非常寒心。他跟当年的齐桓公一样,www.guayunfan.com被争位者活活饿死了。可怜一代变法图强的枭雄,最终却成了政治斗争中十足的牺牲品。

赵国大势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实行胡服骑射?我们先来看一下赵国的地理环境。

在三晋中,赵国位置居于北部,东北面与东胡部落和燕国相接,东面与齐国接壤,南面和西南与卫、韩、魏、秦等国交界,北面与林胡、楼烦两部落相连。在战国七雄中,赵国疆域较大,但并非风平浪静。

到了公元前326年,赵武灵王继位时,赵国四面强敌环绕,而国土中间又横插着一个中山国。这个中山国是白狄族建立的一个国家,曾经被魏将乐羊子攻灭,后来因为控制不足,中山国又借机复国。中山国横在赵国中间,使其分裂为以邯郸为中心和以代郡为中心的两大块,令赵国非常难受。赵国要想在战国诸雄中有所作为,首要的任务就是解决中山这个心腹之患。

这时的赵国虽然能战胜卫国等一些小国,但它顶多算是二三等级的国家,经常受到一些强国的欺凌,被齐国、秦国打败。有一次,秦国杀了赵国八万人;还有一次,秦国不但侵占了赵国好几座城池,而且把大将赵庄也俘虏了。

此外,赵国还不得不面对周围的胡人部落。那时,胡人是强悍善战的游牧部落,经常以骑兵侵扰赵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胡人作战时,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裤,脚蹬皮靴,骑在马上,举动灵便,往来如飞,一边跑一边射箭,流动性很大。他们人马不多,最多也不过五六千骑,可是打起仗来,却能以少胜多,战斗力很强。而赵国的军队,虽然武器比胡人优越,但大多数还是步兵和兵车混合编队,而且官兵都身穿宽袍大袖,衣服的袖子长,腰肥,领口宽,下摆大,并且盔甲笨重,结扎繁琐,骑马打仗很不方便。虽然,在春秋战国之交,骑兵作为一个新的兵种已经出现,但是还很少,各国的军队主要是“带甲”的步兵和兵车混合编制。每辆战车由四匹马拉着,车上站着三个甲士,中间一个赶马御车,左边一个持弓射箭,右边一个使用长矛。战车两边有十个甲士随从,战车后边有十五名步兵跟着。这样,打起仗来,动辄就是几万、几十万人,行军很不方便。

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困扰着赵武灵王,让赵武灵王伤透了脑筋。

经过多年的努力,赵武灵王争取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亲率大军进攻中山,燕人也乘机夹击中山,但中山一个区区小国,同时抗击两个大国的进攻,竟然取胜了,这给赵武灵王以很大的震动,由此引发了一场撼动朝野的变革。

在这一次亲自经历的实战中,年轻的赵武灵王发现:赵国的军队不仅作战工具不灵活,战车在山地上简直就如废物一般,而且步兵作战速度太慢,转移不灵。将士们长袍大袖,外裹重甲,行动笨拙,因此,敌军一旦来袭,就只好落荒而逃。

为此,赵武灵王把目光投向了胡人部落。他从小就耳濡目染这些马背上的民族的风采。他们一个个身着紧身短衣和长裤,跨在马上,携弯刀,背劲弓,来去如风。赵武灵王由此想到,如果本国军队能学习胡人的长处,再加以中原的军事组织,岂不兼有两者之利?

赵武灵王认为,在军事制度上必须进行改革,发展骑兵,而骑兵的扩大,就要求对士卒的服装、武器进行相应的改革,否则,就不能适应作战的需要。为此,他决定要实行“胡服骑射”。

力排众议

公元前307年的一天,赵国开始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赵武灵王叫来大臣楼缓,虚心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先祖南征北战,开疆保国,而功业还没有完成。没有强兵,就不能生存,我们要奋发图强,否则,就有亡国的危险。可是要想富国强兵,旧的风俗习惯却拖累着我们,不改革是不行的。比如我们穿的长袍大褂,袖子太宽,腰身太肥,打仗干活都不方便。我想从改革服装入手,我们都改穿胡服,然后,再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

楼缓一听,立刻表示支持。

赵武灵王又叫来相国肥义,向他讨教此事是否可行。肥义鼓励他说:“凡事不能迟疑,首鼠两端必然一事无成。大王既然决定了,就不必顾虑社会上旧习惯旧势力的反对和议论。自古以来,风俗习惯不是不能改变的,因此改装易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只要利国利民,就应该坚定地去做。”

肥义的一番话,坚定了赵武灵王的决心,他随即找来一套胡服穿上,发誓道:“我决心易服改装,骑射教民,就让世人都来笑话我吧!但是胡地和中山必归我属!”

赵武灵王以身作则,率先穿起胡服。他的穿着马上引起了群臣的纷纷议论。

赵武灵王把改穿胡服的事向大家讲了,可是很多大臣都觉得这件事太丢脸,不愿照办。

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叫公子成。他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十分顽固。他听到赵武灵王要改穿服装,就干脆装病不上朝。赵武灵王意识到,要推行这个新办法,首先要说服叔叔。

于是,赵武灵王派人去请公子成说:“家族听命于长辈亲属,国家听命于君主。现在我让国人改换服饰,但是叔叔您却不穿胡服,我害怕天下人会议论的。治理国家有一定的规律,是以有利于百姓为根本;从事政治有一定的原则,政令得以施行最主要。修明德行必须先让百姓议论明白,贯彻政令首先要使贵族信服奉行,因此希望仰仗叔叔的声望来成就更换胡服的功业。”

公子成拜了两拜,叩头说:“我听说中原地区,是圣人所教化的,现在赵王却穿起胡人的服饰,改变自古以来就有的规则,违逆百姓的心思,请赵武灵王对此事深思熟虑啊!”使者将这番话回报给赵王。

于是,赵武灵王亲自登门拜访,对公子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赵国四周有齐国、燕国、东胡、秦国、韩国等国家,如果我们不改革,怎么能够守住国土?我改变服装,训练骑兵,是想防备边境四周的危难,向中山国报仇。但是叔叔您却只想着中原地区的风俗,这不是我所期望的啊。”

赵武灵王真诚的态度使公子成深受感动;赵武灵王所讲的道理也让他心悦诚服。他跪在赵武灵王面前,抱歉地说:“我愚昧无知,不懂得大王所讲的道理。如今我们要继承先主的遗志,富国强兵,我哪敢不听从您的命令!”赵武灵王立刻赐公子成胡人的服饰,让他为大家当一个表率。

第二天上朝,赵武灵王、公子成和楼缓,都头戴装饰着貂尾的帽子,穿着短衣长裤,腰系装饰着金钩的皮带,脚蹬皮靴,出现在大臣面前。文武百官看到赵武灵王等人的穿戴,大吃一惊,他们你望我,我望你,不知道说什么好。赵武灵王郑重其事地宣布了一道命令:人们不分贵贱穷富,一律改穿胡服!

但是,公族赵文、赵造等人仍然反对他的改革。赵文走到赵武灵王面前,说:“自古以来,都是照老习惯办事,穿什么衣服,是古代圣人给我们规定好的。现在国君扔掉自己的衣服,穿胡人的奇装异服,违背先圣的教导,百姓会造反,这是一种罪过。”

赵武灵王驳斥说:“你的话都是老生常谈。古今的习俗不同,有什么古法可仿效?贤圣的君主,不沿袭前人能成就王业;昏庸衰败的君主,即使不变先王的礼法也会灭亡。所以说,要管理2017-02-19 的国家,就不能完全按照老规矩办事。”

赵文哑口无言,红着脸退了下去。

对一些贵族显官的激烈抵制,赵武灵王一方面以言行来劝服,一方面以刑罚相威胁。就这样,他终于力排众议,使改革成功,全国上下一律穿起了胡服。

骑射图强

紧接着,赵武灵王开始广泛地招募能骑善射之士,不少少数民族骑士投靠赵国,赵军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骑射的高潮。

赵武灵王还亲自训练士兵,教他们骑马射箭。插箭岭就是他训练骑兵的场所。赵武灵王组织一支骑兵队伍,都穿着胡服,在这里演习骑兵射箭。插箭岭下,每天人喊马嘶,箭飞嗖嗖。直到现在,人们在附近还能捡到那时候的箭头。不到一年,一支人数众多、训练有素的骑兵部队就练成了。骑兵成为与步兵并驾齐驱的主力部队之一。

后来,这支骑兵打败了过去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还在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使赵国很快强盛起来。

我们来看看赵武灵王是如何开疆辟土的。

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亲率这支年轻的骑兵,闪电般地袭取了中山国的宁蔑,然后移兵北上,千里跃进,大破林胡和楼烦诸部落,迫使他们北迁大漠,献马乞和,成为赵之藩属。赵武灵王在新辟的土地上设立云中、雁门两郡,并在原阳设立骑邑,即训练骑兵的基地,常年训练骑兵。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小试锋芒却功效大显,他再次将目标指向了中山国。

在进攻中山之前,赵武灵王进行了十分审慎的布置。万事俱备之后,他开始了进攻中山之役。这一仗,赵军铁骑大显威风,疾如闪电,势若骤雨,很快就占领了中山国大片国土,而且险要尽得。中山国处于赵军兵锋之下,被迫请和,割让南部四邑,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国土。从公元前305年到公元前300年间,赵军先后五次进攻中山,次次以中山割地告终,最后,终于把中山灭掉了,从此赵国东西南北合为一块,喉中无梗,眼中去钉。

此后,赵国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几个部落。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征服了。赵武灵王指挥国民在北边大修城池,先后修了赵王城和夫人城。同时,两条边境长城也渐次竣工,赵国北疆平安了。

赵国就这样成为强国。在战国后期,能够与秦国抗衡的就是赵国。

乔装入秦

赵武灵王因经常带兵在外打仗,就把国内的事务交给儿子管。在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后,赵武灵王于公元前299年,举行了传王位的仪式,立自己的小儿子为王,史称赵惠文王,赵武灵王则自称“主父”(意思是国君的父亲)。

这时的赵国力量非常强大,赵武灵王的野心也大了起来。国内有儿子在治理,他打算从云中、九原径直南下,进攻秦国。

赵武灵王要考察秦国的地形和政治情况,也想看看秦昭襄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以赵国使臣赵招的身份,率人到了秦国首都咸阳,见到了秦昭襄王,向他讲述了赵武灵王传位给小儿子的事情。秦昭襄王惊奇地问:“你们的赵武灵王老了吧?”

赵武灵王得意地回答说:“他不老,正是年富力壮的时候。”

秦昭襄王更感惊讶:“那为什么不自己为王,而让儿子当呢?”

赵武灵王不显山不露水地解释:“我们的国君这么做,一来是为了让儿子锻炼;二来是自己腾出手来干别的事情。”

这天晚上,秦王反复琢磨自己和赵国使臣的谈话,觉得这个使臣的态度举止既大方又威严,根本不像普通人,心里有点犯疑。第二天,他早早地让人去请“使臣赵招”。赵人声称:“使臣病了,过几天再去拜见大王。”又过了几天,秦王再次派人去请“使臣赵招”,“赵招”来了。秦王见此人不是原来那个“赵招”,非常生气。经过仔细询问后,秦昭襄王才知道原来那个“使臣赵招”就是赵武灵王,不由得惊恐万分,立刻让大将白起带领精兵,连夜追赶。追兵到达函谷关时,赵武灵王已经出关三天了。秦人大为惊愕,久久不能平静。

赵武灵王就是这样一个果敢、有胆识、有作为,留下了无数传奇的国君,但是他的死亡并不体面,最后竟因国家内乱,被公子成和太傅李兑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让人感慨不已。

赵国的内乱让其实力骤减,但是不久后,赵惠文王启用廉颇、蔺相如、赵奢等一批有才能的人辅政,继续承袭赵武灵王的事业,赵国便又强盛起来。直至长平之战前,赵国是东方六国中唯一可以与秦国相抗衡的大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