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蒙古军征服大理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蒙古军征服大理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时间:2022-07-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蒙古军征服大理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1.南征大理的战略决策蒙古军首战丽江失利后,即退到四川,与川渝蒙军集结,进攻宋军。蒙哥汗立即同意,并委派忽必烈亲征大理,名将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总督军事,积极准备南征事宜。此次,远征大理的蒙古军号称10万,军队中包括了北方的蒙古军、回回军、契丹军、女真军和汉军。赵氏全力支持忽必烈南征,特派赵重喜随军出征,因而顺利通过叠州藏区。

蒙古军征服大理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1.南征大理的战略决策

蒙古军首战丽江失利后,即退到四川,与川渝蒙军集结,进攻宋军。八年之后,于淳祐十二年(1252年),由富于军事韬略的忽必烈构思出英明的战略计划。再次出师大理,从侧面形成对南宋的包围,以便一举灭宋的战略构想就是他向蒙哥汗提出来的,并亲自付诸实现。

忽必烈之所以向蒙哥建议远征大理,绝非偶然,而是纵观当时局势和出于对战略地理的深刻理解,目睹蒙宋战争长期处于拉锯状态,蒙古无力突入南宋要害地区的形势考虑的。当时的南宋凭借长江天险,在东起江淮,西到四川地区的千里战线上设置了几道防线,宛如一字长蛇,首尾可以相互照应。蒙古兵力有限,无力在千里战线上同时展开进攻,又不习水战,这就是蒙军寻找新的突破口成为现实的需要。忽必烈吸取拖雷采用千里迂回金国背后,从金国的软腹部唐、邓地区北上破金的策略取得成功,以及窝阔台在对宋长期用兵未取得突破的教训下绕从长江上游进兵的经验,提出应先取西南诸番,然后借助少数民族的人力、物力对南宋进行大包抄的战略计划,这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大理国作为南宋时的西南地方政权,首先攻取这一战略要地,无异于从侧背凿开了通向南宋腹地,进而对之实行南北夹击的门户。忽必烈正是居于这一考虑,才于淳祐十二年(1252年)夏天,在觐见蒙哥汗时提出此建议。蒙哥汗立即同意,并委派忽必烈亲征大理,名将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总督军事,积极准备南征事宜。[10]

2.蒙古军的组成和南征路线(www.guayunfan.com)淳祐十二年(1252年)蒙古最高统帅部蒙哥汗作出决策,立即筹集粮草,调动军队,使用谋略人才,制定怀柔政策等。参加忽必烈这次远征的,除了诸王抄合、也只烈等所率蒙古军精锐骑兵外,还调动在四川嘉定泸州一带战斗的契丹将领完颜石柱率领的强悍契丹军,投降蒙古的汉将董文用、董文忠以及郑鼎所率本部军马。此次,远征大理的蒙古军号称10万,军队中包括了北方的蒙古军、回回军、契丹军、女真军和汉军。忽必烈还特别选择了善于谋略、富于政治才能的姚枢、刘秉忠、张文谦等汉族知识分子为从行参谋,这些参谋们力陈赵匡胤遣曹彬取南唐,不戮一人而得天下的历史经验,建议忽必烈采用怀柔政策,而不要多杀人。忽必烈欣然接受,并事先派出蒙古使臣玉律术(契丹人)、王君侯、王鉴三人前往大理国进行招降,后却因传来道路阻滞、招降未成的消息,于是这年暮秋,忽必烈指挥大军,开始了前无古人的千里转战川滇黔的大进军。

宋宝祐元年(1253年)春,忽必烈驻军六盘山,俟诸军齐集,粮草、器械准备充足。八月,率军抵达甘肃临洮,进入吐蕃地区,当时吐蕃赵氏早已归附蒙古,被封为同知临洮府事。赵氏全力支持忽必烈南征,特派赵重喜随军出征,因而顺利通过叠州藏区。到达忒剌(即塔拉,今甘肃迭部与四川若尔盖接壤的达拉沟),这里是川甘间重要交通孔道,适合驻兵出击,在这里忽必烈与吐蕃佛教大师八思巴相遇,并尊八思巴为“上师”,接受了八思巴的灌顶,即受佛戒。忽必烈即位之后,八思巴被封为国师,统领全国僧众,赐号“大宝法王”,成为蒙藏民族友谊的使者。

忽必烈与八思巴相会后,即决定兵分三路进军蜀边。

3.蒙古军三路进兵

蒙古征战川滇,是在忒剌分成西路军、中路军和东路军三支队伍以进。

西路军由蒙古军将领兀良合台,也是蒙哥汗委任为南征中的总督军事统领。兀良合台是出自于兀良合部落,其父是自幼入侍成吉思汗的速不台,他有个儿子,为右翼千夫长,名叫阔阔,另一个儿子即兀良合台。在蒙哥汗时,他曾任大元帅。当蒙哥汗派遣自己的兄弟忽必烈汗率领十万军队到合剌章境之时,那支军队的统帅即为兀良合台。蒙哥汗曾下令让忽必烈和军队都听命于兀良合台。从此段史实看出,南征大理的总指挥实际是兀良合台。

兀良合台率领的军队,沿达拉沟西进至松潘草地,并通过草地进入吐蕃理塘、稻城、中甸(今香格里拉)一带。这条路基本上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蒙军从此线通过很容易解决给养,而且路上很少遇到阻挡,进军比较顺利。但草地多大片沼泽,人马易陷入,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过草地是长征中最艰险的路途之一。虽然蒙古军长年生活在草原上,但对草原与沼泽交错的地形还是有些生疏,所以在行军当中造成很多非战斗减员。当年秋季,西路军进入云南境内,居于金沙江畔的“么些”(今纳西族)两部酋长唆火脱因、塔里马和麦良前来迎降,西路军兵不血刃,遂渡金沙江,直逼大理国北境之丽江。在丽江兀良合台充分发挥了炮兵的威力,依靠巨炮击破依山枕江、筑在半空中的城寨,进而直取大理都城北面的屏障龙首关(今上关)。

中路军由忽必烈亲领,经松潘草地沿大雪山至大渡河西岸草原南下。由于中路军严禁屠城及掠焚庐舍,沿途招降牧区诸部落,藏族部众先后归降。计降者有鱼通(今康定东部)、长河西(今大渡河西岸的康定、九龙等地)、宁远(今石棉、九龙等地)诸部降蒙。忽必烈自泸定东进大渡河、进入南宋境内的黎(今清溪)雅(今雅安)地区。青羌王土司将领高保四率先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委任高保四为雅州碉门安抚使,由其管理碉门、岩州一带的番族部落。中路军又过飞越岭(今汉源西北)。此时,西路军兀良合台派人禀告:么些各部已降,要求忽必烈迅速挺进云南,亟待忽必烈入滇主持大政,以资号召。于是,忽必烈决定把辎重留在满陀城(今泸定),迅速轻装南进。十月,忽必烈率中路军自富林渡口跨过大渡河,取古清溪道,经安宁河谷而南,于八月进至金沙江边。由于这条行军路线沿途多河谷地带,山势崎岖,悬崖绝壁不断,行进非常困难,战马只能牵行,士兵必须攀岩前进,每天只行二三十里,忽必烈经常要靠汉将郑鼎背着前进。董文炳的随从46骑中,到吐蕃境时只剩下2骑,其余全部坠崖而亡。忽必烈抵金沙江后,下令宰杀牛羊,用牛羊皮制成革囊。又砍木为筏,乘革囊和木筏渡过波涛汹涌、水流湍急的金沙江,又有许多士兵因不擅驾驭革囊、木筏而被卷入旋涡,葬身鱼腹。中路军终于在盐源、永胜的汴头渡口,艰难地“乘革囊及筏以渡”。大军渡金沙江后,丽江北胜府的“摩娑”(么些)蛮主“高俊率部众归降”,然后又自北胜府汴头(今永胜境内),经罗邦至罗寺,围攻大匮等寨,招降了当地土司,并给寨子赐名“察罕忽鲁军”。接着由丽江石头关南进,途中,忽必烈再次派遣玉律术、王君侯、王鉴三位出使大理劝降。并进军白蛮打郭寨(今鹤庆松桂),“主将出降,其侄坚壁拒守,攻拔杀之,不及其民”。中路军即由打郭寨进入三甸(今丽江),白蛮即送款给蒙军以表示支持。[12]

东路军委诸王抄合、也只烈率领,由忒剌(塔拉)南出羊膊岭岷山支脉,亦名大分水岭,在四川松潘西北入黄胜关取道川西北草地,经章腊营进入南宋之松州(今松潘)、带州(今汶川),至渭节村、凤节村时,纳西十八族(疑为十八酋长)来降。东路军沿宋边州南下,出岷江故道取成都,进攻四川南边的大理白蛮时,正值南宋将领余玠受陷害含恨自杀,新任官员余晦胆小无能,防务废弛。东路军在宋境内未遇到抵抗,顺利通过山陷防区和雅州(今雅安)进入黎州地区,经千里路程,渡大渡河南下,与中、西两路会师,并随忽必烈中路军进攻大理。据《鲜于氏家谱》载,随忽必烈中路军南征渡金沙、翻苍山、灭大理的还有高丽部后裔百户鲜于弘亿。

4.大理国灭亡

十二月,忽必烈率领中路军抵达金沙江岸,再次派出玉律术等三位使者前往大理国宣告劝降书,并英明地采纳了姚枢等人的建议,“许不杀掠”,但却遭到大理王段兴智、丞相高祥的拒绝,督令大兵固防金沙江,与蒙古军伯颜不花、虎儿敦等相持于会理(今会理西)。适时,西路军兀良合台部首先取得么些部落支持,进入察罕章(今丽江),攻下了尚在抵抗的白蛮部落寨栅,大军直扑龙首关,完全打乱了大理国重点防御巴蜀方面进兵的战略部署,迫使高祥领兵撤退回大理,试图固守都城,疲惫蒙军,然后待机破敌。

这时,玉律术三位使者入城招降,“许不杀掠”,但由于大理国自恃能与贵州的思州、播州及“罗氏鬼国”互为依托,抵抗蒙古军,国王段兴智和权臣高祥不自量力,拒绝投降,并处决了三位蒙古使者,“悬尸于树”。这是蒙古人最不能容忍的侮辱,忽必烈愤怒之下指挥全军围城,很快攻下大理都城北门锁钥之龙首关,北面屏障已失。十二月十三日,高祥仍抱着侥幸心理,率全军出城,背城与蒙古军决战。此时,西路军和东路军赶到,三路军会合,正适应了蒙古军机动性、冲击性强的战术特点。在蒙古军三路夹击下,大理军惨败,高祥逃入城内后,自知无力守城,挟国王段兴智出逃。十二月十五日,大理城破。

后来,段兴智甩掉高祥,逃入鄯阐城(今昆明),高祥逃至夭逻(今姚安),蒙古军将领也古和拔突儿追至,将高祥杀死。史籍亦载云:高祥逃出城后,被蒙军大将也古和拔突儿获于姚州,送还大理,忽必烈欲招降并官之,不受,乃命斩于五华楼下。[11]

忽必烈攻破大理城,蒙军曾因使节被杀而欲屠杀百姓复仇,经姚枢、张文谦等再三苦劝,忽必烈始令姚枢裂帛为旗,写上“止杀”之令,传示城内各街巷,大理城民始免于一场劫难。忽必烈进城后,寻得三使节尸体,命姚枢作祭文追悼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