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故事 班固简介资料_班固生平介绍_故事

班固简介资料_班固生平介绍_故事

时间:2022-12-26 励志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班固简介资料_班固生平介绍_故事班固,字孟坚,光武帝建成八年(32年)出生。班固在这里可以参阅丰富的珍贵图书资料,可以同许多学界名流切磋交流,这为班固撰写《汉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每当出巡,班固必随从左右,每有临幸,班固即“献出赋颂”。班固又以中护军代行中郎将事宜,前去同匈奴人交涉。所以,一当窦宪倒台,祸及班固的时候,这位洛阳令就迫不及待地将班固逮捕,并关押起来。

班固简介资料_班固生平介绍_故事

班固,字孟坚,光武帝建成八年(32年)出生。九岁时,就在乃父的指导下,可“属文诵诗赋”。十三岁时,王充拜访其家,一席言谈,这位著名学者便拍着他的后背说:“此儿必记汉事。”事实果如所料,汉明帝永平元年(58年),二十七岁的班固另辟蹊径,开始在家乡扶风郡撰写《汉书》。正当他杜门谢客,“欲就其业”的时候,却有人告发他私改国史,这在当时意味着图谋不轨,是一项严重的罪行。永平五年(62年),班固被朝廷逮捕,关押在洛阳狱中,书稿亦被全部没收。这时,他的弟弟班超凭着过人的胆识和辩才,远赴京城为兄长申冤,诉说《汉书》仅是一部续作,不是私史。汉明帝调阅了原稿,看到了班固正在撰写的这部史书乃是一部旨在颂扬大汉圣德的著作,极为高兴,不仅没有治罪,还把班固召到朝廷,任命为兰台令史。

兰台是皇家管理图书秘籍的地方,共设立六位令史,负责掌管图书典籍,校定文书。班固在这里可以参阅丰富的珍贵图书资料,可以同许多学界名流切磋交流,这为班固撰写《汉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汉明帝、汉章帝两代帝王关怀下,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在汉章帝建初七年(82年),我国古代史学名著《汉书》,除了“八表”及《天文志》还未终篇之外,全书基本告竣。

汉章帝是一位好儒术、喜文学的皇帝,对班固也极为赞赏,常常让他相伴读书,甚至“连日继夜”。每当出巡,班固必随从左右,每有临幸,班固即“献出赋颂”。章帝对他也分外偏爱,“赏赐恩宠甚渥”,在政治上也绝对予以信任,最为突出的一次,是在建初四年(79年),汉章帝在白虎观召开由诸王、群儒参加的会议,辩论五经同异。凡涉及重大问题,都由皇帝裁决,最后由班固根据章帝的意旨,总编成书,最后,被命名为《白虎通义》。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部重要法典。另一次,是在建初八年(83年),班固亲自参与“匈奴和亲议”。当时,一直与中原为敌的北匈奴向朝廷“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许多大臣坚决反对,认为北匈奴是“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班固力排众议,他说,怀柔远方,始终是西汉以来的政策,偶尔发生战争,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北匈奴主动要求和亲,“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他主张采取和亲的策略,汉章帝完全采纳了班固的意见,并作为当时对待匈奴外交的国策。

在封建社会,上层的政争十分激烈,后来,班固不幸卷入其中。汉和帝永元四年(92年),大将军窦宪以外戚专权,阴谋叛乱,被皇帝剥夺兵权,并迫令自杀。班固与这位飞扬跋扈的大将军既有通家之好,又同殿为臣,关系十分密切。他曾先后两次被窦宪推荐,委以重任: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窦宪出征匈奴,任命班固为中护军的要职。汉军追击匈奴,直到燕然山下。经过激烈战争,大获全胜,俘获匈奴马、牛、羊、骆驼等牲畜100多万头,招降匈奴20多万人。窦宪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这篇《封燕然山铭》就是出自班固的手笔。文中过分歌颂“汉元舅”窦宪指挥的这次战争,说什么上可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可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威”。这篇文章无疑成为班固的罪状之一。

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被打败的北匈奴希望同汉朝和好,并表示臣服。请求双方派重臣在居延塞接洽。窦宪再次极力推荐班固。班固又以中护军代行中郎将事宜,前去同匈奴人交涉。后因匈奴方面的原因,最终没有谈成,班固一行无功而返。这也成了班固同窦勾结的又一明证。

班固依附窦宪,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他本人有什么劣行,但是,他的诸子不肖,家丁凶顽,同窦家人一样为非作歹,在京城是出了名的。后来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污辱正在执行公务的洛阳令种兢。所以,一当窦宪倒台,祸及班固的时候,这位洛阳令就迫不及待地将班固逮捕,并关押起来。这时的班固,已经61岁,无法忍受狱吏的折磨,一代史学家就这样惨死在狱中。

在班固生命的最后十年,由于追随窦宪,“固迷世纷”,最后身陷囹圄,实在是不应该的。《汉书》的写作也受到影响,《天文志》和“八表”部分都未完成。汉和帝对于班固之死极为惋惜,他曾下诏严厉斥责洛阳令种兢的鲁莽行为,同时诏令班固的妹妹班昭续写《汉书》。

班昭,字惠班,一名姬。丈夫曹世叔也是扶风人,不幸早年去世。班昭受家庭熏陶,熟读典籍,学识渊博,被人尊称之为“曹大家”(即“大姑”,尊称)。她接到和帝的诏令后,立即到班固长期工作过的东观,继续长兄的未竟之业。由于班固是在仓促之间被捕的,所以,其遗稿杂乱而无章,才华横溢的女史学家经过整理、校核,居然使卷帙浩繁的《汉书》遗稿恢复了原貌。非但如此,她还以自己丰富的历史学和天文学知识,补写了“八表”和《天文志》,这样,足可以和《史记》比美的、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双壁之一——《汉书》才得以最终完帙。

在后人看来,《汉书》出自两人之手,必然有扞格难通之处,但却相反,全书和谐而统一,足见班昭的学识既不逊色于乃兄,其文字的驾驭能力也同样是十分高超的。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汉书》的文字比较古奥艰涩,问世不久,许多人已经看不懂了。为此,班昭又奉命担任宫廷教师,教授皇后及其他嫔妃,学习这部重要典籍。此时,班昭的名声已经传遍京城,连著名的学者马融等人也拜在她的门下,“从昭受读”。公元105年,和帝去世后,邓太后临朝,班昭还一度参与朝政。汉安帝元初年间(114—119年),班昭去世,邓太后以师礼相待,素服发丧,并为之举行了国葬

班昭生前还撰写了《东征赋》、《女诫》(共七篇:《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等著作。特别是后者,提出并阐述了妇女“三从四德”的封建道德标准,以至于影响中国封建社会近两千年之久。

《汉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记述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到新莽地皇四年(23年)的历史,长达230年。其成书的时候,儒家的独尊地位已经确立,所以,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这就决定了《汉书》的批判精神较之被诋毁为“谤书”的《史记》大为逊色。大概正因为如此,反而更受历代统治者的青睐。在以后的朝代里,经常可以看到帝王们同王公大臣一起阅读、讨论《汉书》的记载。《三国志·吴书》就有吴主孙权用自己研习“三史”(指《史记》、《汉书》、《东观汉记》)等史籍,“自以为大有所益”的体会,建议大将吕蒙“勉勖”之。吕蒙不负孙权的厚望,“篤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以至于受到鲁肃的高度评价,赞扬说:“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见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孙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孙登学习《汉书》,以“习知近代之事”,还请文人张休向老儒张昭学习这部著作,然后再“还以授登”。

《汉书》叙事详瞻严密,凝练简洁,多排偶,尚典雅,为历代文人所看重。宋人陈鹄在《耆旧续闻》中记载,宋朝文学家苏轼曾经把抄读《汉书》作为自己的“日课”。他谪居黄州时,仍然乐此不疲。当时,他已经将《汉书》抄写了三遍,全书也烂熟于心,只要你随手举出书中的任何章节的头一个字,他能接下去背诵“数百言”,而“无一字差缺”。前来看望的司农寺卿朱载上试了几次,都是如此。这位京官惊叹道:“先生真谪仙才也!”后来,又以此教诲自己的儿子说:“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岂不可勤读书邪?”

宋人龚明之在《中吴纪闻》中还记述了宋初文学家苏舜钦用《汉书》下酒的故事。苏舜钦每晚必读《汉书》,并饮斗酒。一天,读《汉书·张良传》,当看到博浪沙一节,张良雇来刺杀秦始皇的大力士所掷出的120斤重的铁椎,只误中那位暴君的副车时,不禁大声喊道:“太可惜了,居然没有击中!”于是饮酒一大杯。其岳父杜衍笑道:有这种下酒物,饮一斗酒实在不多。后来,“《汉书》下酒”竟成了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在凌稚隆辑校的《汉书评林》中,记载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称颂《汉书》的话。黄庭坚认为,《汉书》是读书人不可或缺的食粮,读《汉书》是一种精神享受。如果久不研读,就会滋生俗气,“照镜,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这也说明《汉书》的非同寻常的魅力了。

《汉书》的体例同《史记》相类。更新增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等部分,成为后世的史学著作的楷模。这对研究当时的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律令的具体内容,对研究当时透过五行灾异等神秘主义所体现出的自然史、天文史、生态史,对研究当时的人口变化、经济状况、民风民俗,对研究当时的学术思想流派及其发展历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班固、班昭兄妹用生命撰写《汉书》的时候,班超也以报效国家为己任,“投笔从戎”,经营西域,为国家立了大功。年轻时,他厌倦了书吏生活,一天,他掷笔于地,大发感慨地说:“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遂投身军旅之中。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41岁的班超随大将军窦固出击北匈奴,被任命为假司马。班超在打击伊吾(新疆东南)的战斗中,首战告捷,受到竇固的青睐,即受派遣出使西域。当时,鄯善王受北匈奴要挟,是否归顺东汉王朝,正举棋不安,于是,班超仅率36人的部众,以“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大无畏精神,诛杀北匈奴使者。恩威并重,终于说服鄯善王,“纳子为质”,使鄯善成为东汉经营西域的桥头堡。这一壮举,使班超声震西域,汉明帝也给予高度评价。

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去世,汉章帝继位,北匈奴趁机挑动西域各国反叛,并攻杀西域都护陈睦及其2000汉军,东汉无力增兵,诏令班超回国。于阗王侯以下号啕痛哭,抱着班超的马腿,坚决挽留,并说:“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班超深为感动,决心抗命不归。遂联合疏勒军民,斩杀叛逆,稳定了局势。这时,汉章帝已经从班超的报告中了解到一些真情,认为“其功可成”,便先派徐幹等率1000人、后派和恭等率800人增援。

班超就是靠这些有限的武装力量,把军事斗争和外交策略运用到了极致,苦心经营西域31年,控制了疏勒、康居、于阗、拘弥等国,臣服了姑墨、焉耆等地,西域的广大区域共50余国尽在东汉王朝的势力范围之内。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他还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直达条支海(波斯湾)东岸,这是我国古代王朝官方使节西行最远的地方。这次探路之旅,为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使者奉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161—180年在位)之命东来,开辟了道路。班超以他的不凡业绩被先后封为西域都护(91年)和定远侯(94年)。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69岁的班超感到“老病衰困”,请求返国,他给皇帝写了一封辞意恳切的信,信中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的句子;妹妹班昭也上书说:“妾诚伤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诚可哀怜!”汉和帝大为感动,立即予以批准。汉和帝十四年(102年)八月,班超返回京城,九月,这位为开拓西域献出了毕生精力的卓越外交家与世长辞,享年71岁。

班固、班超、班昭兄妹三人,在各自为之奋斗的事业上同时达到了事业的顶峰,都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增添了光辉,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作为家乡的骄傲,陕西扶风县一直精心保护着班家的遗迹:据编纂于清乾隆年间的《扶风府志》记载,在扶风县南一里,尚有班氏故居,“遗址存焉”;在扶风飞凤山南有祭祀班彪、班固、班超、班昭的祠堂,称四班祠。另据《扶风县志》记载,在县城内学戟门右,有乡贤祠,班氏父子、父女名列其中。

班固在洛阳去世后,归葬扶风班家村,世代都有人前来凭吊。明人冯明世怀着崇敬之情,写了《孟坚墓》诗一首以示悼念,诗中写道:

分铎扶风日,经过汉史茔。

高丘前代土,小碣近臣名。

不朽文章骨,长垂山水青。

至今千载下,若个续芳声。

班昭墓在兴平县大姑(家)村东北一里处,圆形封土,高七米。世人仍然尊称为大家(姑)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