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效益的评价研究

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效益的评价研究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效益的评价研究[1]岳思羽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以来,为保证汉江流域的水质安全,实现“一江清水送北京”,同时,提高水源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国家逐步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对汉江流域上游地区进行生态补偿。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二)计算结果根据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三级层次结构为基础,经征求汉中
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效益的评价研究&;;&;;&;;&;;_汉水文化研究集刊4

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效益的评价研究[1]

岳思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以来,为保证汉江流域的水质安全,实现“一江清水送北京”,同时,提高水源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国家逐步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对汉江流域上游地区进行生态补偿。现有的生态补偿政策,有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扶贫和生态移民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源地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但尚未建立系统的生态补偿制度。另一方面,国内学者也广泛开展了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研究方向多集中在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补偿资金的筹集渠道以及补偿标准上,缺乏对生态补偿内部机制的深层次研究,尤其是生态补偿效益的研究方面还处于空白。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准确分析补偿资金的流向和效用,评价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增强生态补偿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汉江流域上游地区不仅要承担起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工作,而且还要放弃一些当地原有的产业和所有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的产业项目。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既要考虑补偿资金用于涵养水源、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带来的效益,又要考虑补偿资金在移民安置、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使整个体系尽可能体现综合性和全面性。

(二)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评价对象的实质,具有针对性。指标的取舍、公式的推导、数据的计算都要有科学依据,使具体指标能够客观地反映生态补偿的作用和效益。

(三)系统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中尽可能用较少的指标全面系统地反映生态补偿效益的各个方面,既要避免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庞杂,又要避免单因素选择,使评价指标体系达到总体最优。各指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选择指标时应采用系统的方法,由总指标分解成次级指标,组成树状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使体系的各个要素及其结构都能满足系统优化要求。

(四)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侧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尽可能简化,指标计算评价方法简便易行,使统计人员易于理解和掌握。所需数据易于获得,并且来源渠道具有可靠性,尽可能有效利用统计资料和有关规范标准。整体操作规范,严格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五)导向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客观地反映现有生态补偿机制对汉江流域上游地区产生的作用,准确界定补偿资金使用的现状和问题,为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思路和方向,使未来补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能够更加合理,从而发挥更大的效益。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汉江流域上游地区,为保护水资源环境主要做出了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上游地区为水质水量达标所付出的努力,主要包括上游地区涵养水源、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修建水利设施等项目的投资;二是上游地区为水质水量达标所丧失的发展机会的损失,主要包括节水的投入、移民安置的投入,以及限制产业发展的损失等;三是今后上游地区为进一步改善流域水质和水量而新建流域水环境保护设施、水利设施、新上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项目等方面的延伸投入。

因此,汉江流域的补偿资金应当相应地用于这些方面,以补偿上游地区的投入和损失,在建立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时,也应从经济社会发展、水源涵养和水资源节约、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考虑,设28项指标如图1所示。

经济社会发展:汉江流域上游地区由于生态保护的原因,不得不拒绝一些效益好、但有污染的企业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上游地区应转变发展观念,将补偿资金用于引进和开发一些绿色产业及生态旅游业,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合理利用了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指标设置7项。

图1 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水源涵养和水资源节约:为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用水需求,确保水量充足、水源洁净,汉江流域上游地区将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工程,使当地的森林植被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基本改善。指标设置8项。

环境污染治理:除积极进行生态建设外,汉江流域上游地区还集中整治汉江沿线的水质污染问题,严禁建设重污染、排污大的项目,开展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保证出界水质达标。指标设置9项。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上游地区政府部门作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承担者,有责任加强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出现突发性污染事故,进一步改善汉江流域的水质情况。指标设置4项。

三、权重分析

(一)计算方法原理

单因子方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但是由于该方法只能进行定性评价,在所依托的评价标准不断修正的情况下,根据单因子方法获得的评价结果很难进行比较。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权重分析,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t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首先,建立层次结构,将各指标项按属性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等不同层次;其次,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对各元素进行重要性分析,采用Satty标度法,即1—9级及其倒数标度法(表1) ;再次,根据比较结果,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的相对权重,计算方法见方程( 1) ;最后,对计算结构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方法见方程( 2)、方程( 3)、方程( 4)。

表1 Satty标度法

( 1)对于某一准则C,元素Pi的相对权重计算公式:

式中,i = 1,2,3,…,n。

( 2)一致性检验计算公式:

式中,CI为一致性指标; 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当CR<0. 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则,应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式中,λmax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用下式求出:

式中,( Eω ) i表示向量Eω的第i个分量。

RI根据阶数可查表2确定。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二)计算结果

根据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三级层次结构为基础,经征求汉中市水利局农业局环保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及陕西理工学院多位专家的意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应指标项的权重,如表3所示。经过一致性检验,CRΣ<0. 1,认为层次总排序的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根据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1)现阶段,汉江流域的生态补偿资金,应首先用于上游地区的水源涵养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将为下游地区提供优质足量的水源作为首要任务。

( 2)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应尽快将生态补偿形式从“输血式”补偿转变为“造血式”补偿,使汉江流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依靠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激活水源区的经济发展潜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3)水源涵养和水资源节约方面,现阶段汉江流域水源涵养的重点任务,是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对这些项目的补偿是保证南水北调调水水量水质的前提。

表3 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表

( 4)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对于汉江流域这种跨省河流的环境保护工作,应以交接断面水质为标准,明确各地环境保护管理责任,以沿线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治理为重点。

( 5)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方面,在生态补偿中,应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提高地区环境监管能力,才能有效防止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出现。

四、结论与讨论

我国的生态补偿资金渠道以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为主,多以项目的形式在一定时段内实施补偿,不仅稳定性差、资金缺口大,而且还受到政府在一定时期的职能目标和其他财政支出需要的限制,所以如何将有限的生态补偿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以及产生的效益如何,成为政府部门及学者专家关心的问题。通过建立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权重分析得出,现阶段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资金应首先用于上游地区的水源涵养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以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为重点任务,从而使生态补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同时,作为跨省调水的流域,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效益评价体系,可对其他流域的生态补偿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注释】

[1]该文原载《环境科学导刊》,2012年4月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