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

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回族伊斯兰教是在坚持伊斯兰教基本信条和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学习和借鉴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成分的。这一教育制度的确立,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回族主体社会的向心力、凝聚力,保持和加强了回族传统文化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特征。这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开创了伊斯兰教的学理化、中国化的文化发展道路。
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_多元融通的回族文化

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

回族伊斯兰教是在坚持伊斯兰教基本信条和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学习和借鉴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成分的。历史发展到了明代,由于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政策,回族穆斯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和困难境地,回族穆斯林中的有识之士,从不同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以胡登洲为首倡兴、开创的经堂教育,振兴了“经文匮乏,学人寥落,既传译之不明,复阐扬之无自”的衰落局面,使伊斯兰教育逐渐在民众中得以普及和提高,伊斯兰文化能够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这一教育制度的确立,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回族主体社会向心力、凝聚力,保持和加强了回族传统文化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特征。另一方面,精通或熟悉儒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回族知识分子,在相对稳定的教义教法范围内开展“以回附儒”或“以儒释回”的理论探讨和研究,采取用儒家学说的概念、语汇来诠释伊斯兰教教义。

img7

出自手工的回族砖雕

img8

回族砖雕图案

到明末清初,回族穆斯林中“以儒释回”的理论探讨和研究更加活跃,并逐渐形成一个颇具声势的汉文译著高潮。汉文译著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一般性的在教言教的范围,而是针对回族社会所面临的许多重大现实问题,诸如关于穆斯林和儒家伦理道德的相衔接问题,穆斯林如何面对中国的大文化处境问题,回族社会的教育和传统的发扬问题,等等,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涉及。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汉文译著是站在伊斯兰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比较高度上,来表述回族对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主宰、人与社会关系的自然观宇宙观和社会观的,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向汉文化界用汉语正确地表述了伊斯兰教的真谛和丰富内容。这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开创了伊斯兰教的学理化、中国化的文化发展道路。从此,回族穆斯林先哲贤士的经堂教育和汉文译著这两条道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任凭岁月的敲打,仍然生生不息、不断延续,并在回族社会不断旋起一朵朵鲜亮的浪花,滋润着世代回族人渴望寻求精神家园的心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