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寡妇黄酒飘香

张寡妇黄酒飘香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张袁氏年轻守寡,世人皆呼“张寡妇黄酒”。张寡妇黄酒甘甜,醇郁,清香,绵软,沁人心脾,余香绵长。由于张寡妇黄酒品质殊优,不仅蜚声故里,而且名扬西北。马鸿逵还把张寡妇黄酒作为宁夏特产带到南京,送给达官贵人。张寡妇黄酒的配方和制作工艺一向不为人知。张寡妇在世时,对其黄酒配方更是守口如瓶。后来,夫妇俩相继病故,知道张寡妇黄酒秘方的,就只有其嫡孙一人了。新中国成立后,张寡妇的后代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
张寡妇黄酒飘香_话说宁夏

张寡妇黄酒飘香

清朝光绪年间,在宁夏一家破旧的小酒铺里酿出了一种奇特的酒:明澈亮黄,甘醇馥郁,犹如玉液琼浆;汁液浓酽,斟之挂碗,饮之沾唇。它一面市,小酒铺便蓬荜生辉,顾客盈门,声名远播。

此酒的炮制者是一位年轻的寡妇,名叫张袁氏,1867年生于宁夏金积堡,长得眉清目秀,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其夫张春林,系湖南湘乡人,清朝末年随左宗棠的军队来到宁夏,其后与当时只有16岁的袁氏成家。张春林在湖南老家做过醪酒,因此,夫妻二人便在金积堡开了个小小的酒铺,以卖醪酒为生。没过几年,张春林得暴疾而亡,时年23岁的张袁氏便独守空房。次年,张袁氏在悲伤中生下遗腹子,取名张永吉。她带着永吉,苦心经营着小酒铺。当时,金积堡有七八家酒铺,光是做黄酒的就有4家,竞争激烈,同行们都不把这个守寡的妇道人家放在眼里。性格刚强、聪颖过人的张袁氏,为继承亡夫遗业,决心在酿酒上胜过别人。她放弃醪酒,改做黄酒。当时的黄酒,只能现做现卖,存放几日,便要腐变,味道既酸又苦,十分难喝。为了能制出能存放、口味好的黄酒,张袁氏潜心摸索制酒诀窍,经过无数次的尝试,花了整整3年的心血,终于酿制出了一种独特的上乘黄酒。因张袁氏年轻守寡,世人皆呼“张寡妇黄酒”。

张寡妇黄酒甘甜,醇郁,清香,绵软,沁人心脾,余香绵长。它能长时间存放,埋在地下,年代愈久,酒质愈佳。此酒还是一种难得的滋补佳酿,具有舒筋活血、养阳润肺、祛寒补气等作用。面黄肌瘦者和老年人经常饮用,两颊见红,体壮神旺,益寿延年。妇女带下症患者喝了,经血活络,效果显著。

由于张寡妇黄酒品质殊优,不仅蜚声故里,而且名扬西北。

人们用它送往迎来,馈赠亲朋,绾连友情。此酒传入兰州,立即被当成最佳药引,在甘肃,至今还流传着“兰州的二一旦药,离不开张寡妇的黄酒”的口谣。来自西安、青海的沽酒者,整日络绎不绝。内蒙古阿拉善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们,拉着一串串背负木桶的骆驼,越过腾格里沙漠,前来驮酒。由于供不应求,人们往往要住下来等候。马鸿逵还把张寡妇黄酒作为宁夏特产带到南京,送给达官贵人。后来,此酒传入沿海,输出到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当时在银川天主教堂传教的英国神父,也将此酒作为礼品带回英伦三岛。一时间,买酒的商贾纷至沓来,白天门庭若市,夜晚灯火辉煌,金积堡成了宁夏最繁华的地方。张寡妇的酒铺也挂出了“德生和”的字号,结束了寒薄的光阴,财源滚滚而来。极盛时期,她拥有十二套院子,共一百五十多间作坊,占去了金积堡的半条街。此外,她还经营两个果园,饲养着成群的骡马和肥猪,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户。

据金积堡的老人回忆,张寡妇当年创业时常常一个人背着口袋下乡采购高粱、糯米。后来发了财,她就骑着一匹黄骡子下乡采购原料。直到垂暮之年,她还拄着拐杖下乡催粮。

为了保证黄酒的质量,张寡妇从选料到操作都很注意。别人用土井的水酿酒,她嫌土井里的水离地表面近,又未经过滤,酿出的黄酒不好,便披星戴月,在自己后院的坚硬土地上挖了一眼水井,用石头、沙子把井壁砌好,使渗下的水得以过滤。说来奇怪,周围的井水都是苦的,唯独这口小井的水清冽、甘甜。黄酒是由白酒与配入曲料捣成浆状的糯米一起炮制而成,因此,白酒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黄酒的质量。为了酿制上等纯高粱白酒,张寡妇亲自走乡串户,选购颗粒饱满的上等高粱。张寡妇制酒时,十分注意卫生,酿酒的用具、盛酒的容器,都擦洗得干干净净。她操作前要先洗净手,然后用花椒水漱口。藏酒地窖的小门,永远对刚吃过荤腥的人紧闭着。因而,地窖的门一打开,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直沁心脾,令人陶醉。

张寡妇黄酒的配方和制作工艺一向不为人知。作者虽与张寡妇的后人几度长谈,但仅知配方中有冰糖、藏红花、栀子叶和人参,余者便不知了。张寡妇在世时,对其黄酒配方更是守口如瓶。家中虽然常有一二十个帮工,但配料等关键工艺,都是她亲自动手。曲房,只有儿子可以进入。后来,儿子娶了个贤淑的妻子,深得张寡妇的宠爱,她便把技术传授给儿媳。1946年,79岁的张寡妇辞世,酒坊便由儿子张永吉夫妇经营。张永吉严守老母遗训,只将酿酒绝技传给独子张玉林。后来,夫妇俩相继病故,知道张寡妇黄酒秘方的,就只有其嫡孙一人了。

新中国成立后,张寡妇的后代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1949年,宁夏省第一任主席邢肇棠亲临张家酒坊请张永吉到银川办酒厂。张永吉恋乡难移,一直没有离开金积。1955年,当时的金积县政府把张永吉接收为国家职工,到县商业局专门做黄酒。1966年,“文化大革命”,也祸及到小小的酒坊,黄酒停了产,张永吉也因母亲张寡妇酿酒致富而受到批斗。为了不使老母独创的酿酒绝技失传,张永吉手把手地教15岁的儿子玉林做黄酒,在父亲悉心教诲下,张玉林很快掌握了黄酒的配方和操作全套技术。1982年,张玉林应自治区有关部门邀请,炮制了一坛黄酒,并将它献给同年10月召开的“宁夏土特产品会”,自治区领导和许多深谙酒道的人品尝后,一致认定,此酒色泽鲜亮,甘醇馥郁,入口绵软,余味悠长,与当年张寡妇亲酿的黄酒毫无二致。大家频频举杯,连连称道,祝贺百年名酒又获新生

(褚庆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