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哪个地区受水灾比较严重

哪个地区受水灾比较严重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水灾 八景地处肖江中下游。肖江直通赣江,赣江涨水,倒灌肖江,引发大水;加之沿江两岸地势低洼,水灾成为当地主要自然灾害。表2-9 新中国成立前水灾记载表2-10 新中国成立后水灾概况续表2-10旱灾 旱灾是境内主要自然灾害之一。1983年4月25日、28日和5月3日,连续3次遭暴风雨、冰雹灾害。雷电,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自然灾害_八景镇志

第六节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水灾 八景地处肖江中下游。肖江直通赣江,赣江涨水,倒灌肖江,引发大水;加之沿江两岸地势低洼,水灾成为当地主要自然灾害。《清江县志》(1989年版)载自宋淳化元年(990)始,赣江流域平均每12年发生水灾1次。明、清时期较大水灾年份是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清嘉庆十四年(1535)、清康熙三十年(1691)、道光十四年(1834)、光绪二年(1876)、光绪十一年(1885)、光绪十五年(1889)和光绪三十二年(1906)。民国时期,38年中共发生水灾18次,平均每2年1次。较大水灾年份是:民国二年(1913)、三年(1914)、五年(1916)、十一年(1922)、十三年(1924)、十四年(1925)、十五年(1926)、二十年(1931)、二十一年(1932)、二十二年(1933)、二十五年(1936)、二十六年(1937)、三十六年(1947)和三十七年(1948)。其中以民国二十年(1931)水灾最为严重,4、6、8三个月赣江连续大水,洪水倒灌肖江,河堤溃决,一片汪洋。因受水灾而被淹死饿死者无数。灾后粮价飞涨,每500克大米铜圆15枚涨至22枚;小米由铜圆20枚涨至32枚;麦子由铜圆14枚涨至24枚。江西《民国日报》以“汪洋万里、巨港尸横、诚空前浩劫”为正题,报导这一惨景。水灾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赣江河床大幅度淤高。据《清江县志》载:“1936~1984年,在这47年中赣江淤高2.46米。”

新中国成立后,水文部门确定主要河流的洪水警戒水位。1958年泉港闸建成后,赣江泉港闸洪水警戒水位为31米。1994年调整为31.50米。按洪水位超警戒线为“超警戒线洪水年”,赣江泉港闸开闸泄洪为“较大洪水年”。八景境内遭遇较大洪水灾害5次:1962年,泉港闸首次分洪成灾;1964年,泉港闸第二次分洪成灾;1968年,稂州堤大园村堤段决口成灾;1992年,石头渡附近的肖江圩提决口成灾;2002年,泉港闸因正在重建不能全部关闸,赣江水倒灌成灾。

表2-9 新中国成立前水灾记载

img27

表2-10 新中国成立后水灾概况

img28

续表2-10

img29

旱灾 旱灾是境内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7月上旬过后,多出现久晴少雨天气。8月份常年平均降雨量100毫米左右,比6月份降雨量平均值少150余毫米,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7~9月蒸发量占全年44%),极易发生伏旱;9~10月又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雨少、蒸发量大,往往出现秋旱;有的年份出现伏、秋连旱或伏、秋、冬连旱。

新中国成立前,境内抗旱设备简陋,遇上大旱,农田龟裂,粮食绝收。其中,1925年属历史上连续干旱180天的特大干旱年。

新中国成立后,境内共发生连续干旱超过50天的大旱灾5次,连续干旱近百天的特大旱灾3次,分别为1962年、1978年和2003年。

表2-11 新中国成立前旱灾记载

img30

续表2-11

img31

表2-12 新中国成立后旱灾概况

img32

灾害性天气

春寒 一般出现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3~4月,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天气多变,冷空气入侵,气温可降至10℃以下,常伴有阴雨。如出现日均气温持续5天以上低于10℃,造成早稻烂种、烂秧、死苗,称“春寒”。3月中下旬称“春分寒”,4月上旬称“清明寒”。1965年、1976年、1987年春寒危害最为严重,其中1987年春分寒连清明寒持续10天。

小满寒 “小满”节前后,正值早稻孕穗期。如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均气温低于20℃,导致稻穗花粉发育受阻,称“小满寒”。1960年、1966年、1968年、1992年小满寒持续时间长,分别为6、5、5、5天。

干热风 每年6~7月,正值早稻抽穗扬花和灌浆时期,此时境内多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偏南风,高温低湿。当日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以上,则会影响早稻灌浆成熟,造成减产。2003年7月19日至8月10日,连续21天无雨,最高气温39℃。7月31日至8月2日,连续3天最高气温超过40℃。8月2日最高气温41.1℃。

寒露风 秋分至寒露期间,北方冷空气南侵,易出现低温阴雨或低温干风天气,称“寒露风”。每次寒露风到来,伴随降雨,造成“烂秋”天气,对二晚扬花结实不利,影响产量。1969年、1976年、1988年、1997年为重度寒露风,其中1988年9月22日至10月初,持续10天平均气温低于22℃,造成二晚空壳率大幅增加,减产严重。

风雹 雷雨大风、龙卷风和冰雹多发生在4~6月。来势凶猛,破坏力大。

1976年6月12日,遭狂风疾雷暴雨,最大风速31米/秒,相当于11级,树木被摧折,屋瓦满天飞。

1986年4月11日,龙卷风袭击樟坑村,大树被连根拔起,倒塌房屋16间,村民2死1伤。

1983年4月25日、28日和5月3日,连续3次遭暴风雨、冰雹灾害。冰雹大如鸡蛋,小如豌豆。油菜及早稻秧苗等农作物受灾严重。

2002年4月7日晚8时40分至9时30分,礼港、盐湖一带遭遇强风、冰雹。倒塌房屋54间,损坏房屋2.2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57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图2-3 雪灾 (2008年摄)

冰雪 1977年1月下旬连续5天下雪,连续6天气温低于0℃;2月9日积雪深度19厘米,极端最低气温-7℃。树多冻折,果业损失严重。

1991年12月24日至月底连降大雪,28日积雪深度20厘米,29日极端最低气温-13.1℃,为境内历史上罕见的奇寒天气。地面凝冰,雨淞,树枝折断,果业损失惨重,油菜等越冬作物大幅减产。

img33

雷电 境内为雷击灾害多发区,年均雷暴天气71天,最多85天(1987年),最少33天(2001年)。雷击多出现在3~6月间,常伴随暴雨而来。雷电,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1949~2007年,因遭雷击死亡6人,耕牛1头。

地质灾害

地震 自有记载以来,境内共发生6次有感地震:民国四年(1915)二、三月间,地震,鸡飞狗跳,井水起泡。民国十三年(1924)三月间,地震,室内物件悬动,缸水溢出。民国二十年(1931)三月间,地震,房屋摇动,震级2级左右。1960年7月间,地震,房屋摇动,震级2级左右。1998年8月11日8时45分,地震,震中位于石脑镇附近,门窗震响。2005年11月26日8月49分,九江瑞昌发生5.70级地震,波及高安,境内有明显震感。

地陷 2006年4月3日,樟杭村地面下沉,造成33幢房屋出现裂缝,2公顷水田下陷。初步判断为八景煤矿挖煤形成渗透,导致地下水压不足所致。

病虫害

新中国成立前,虫害以蝗灾为主。清咸丰七年(1857)蝗灾最为严重。同治《高安县志》卷二十八载:“是年蝗虫蔽日,多侵晚稻,全境皆然,至冬月捕尽。明年春各乡挖蝻子(即蝗幼虫)送进城,官赏银,多至千余石,种遂绝。”

新中国成立后,蝗虫基本根治。水稻虫害以螟虫、稻飞虱为主,病害以稻瘟病、纹枯病较为常见。棉花虫害以棉铃虫、红蜘蛛为主。虫灾较严重的年份有:

1955年9月,螟虫严重危害晚稻,枯心率20%。

1961年10月,发生行军虫(又名粘虫)虫害。经虫危害的稻田,稻叶被吃光,稻穗遍地。

1963年虫灾严重,受虫灾面积454公顷,成灾面积365公顷。

1974年,三化螟大发生,危害早、晚稻,造成减产。

1978年8月,卷叶虫暴发。

2005年9~10月,受5号台风“海棠”影响,稻飞虱暴发。

2006年10月,稻飞虱暴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