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渔民的科技

古代渔民的科技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民间科技一、古代民间科技(一)观测气象捕鱼的赫哲族人对水涨水撤最为关注和敏感了,因为通常涨水鱼多,撤水鱼少,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体验,总结了观测气象的一套规律:在正月和十一月要看南斗星和它西边的那颗小星星,如果这两颗星离得远,水位就要撤了,如果离得近,水位就要涨了。
民间科技_中国赫哲族

第二节 民间科技

一、古代民间科技

(一)观测气象

捕鱼的赫哲族人对水涨水撤最为关注和敏感了,因为通常涨水鱼多,撤水鱼少,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体验,总结了观测气象的一套规律:在正月和十一月要看南斗星和它西边的那颗小星星,如果这两颗星离得远,水位就要撤了,如果离得近,水位就要涨了。

日月有风圈就要变天,不是刮风就是下雨或下雪。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初二下雨半个月没好天;不怕十五阴就怕十六下,如果十六下,半月没好天。

在冬天狍子叫的时候,哪方面有回音,哪方面降雪即小;不回音的方面降雪即大。

下雨时一出彩虹就要晴天。

月亮刚上升时,月牙吊着,这个月是好天,雨雪不大,月牙朝上,这个月的天气就不好,雨雪也大。

(二)观象计时

看太阳值测时间,这是赫哲族人古老的计时方法:“天刚发白的时候是凌晨六点(冬天),太阳露脸的时候是凌晨三点(夏季)……”

春季:朝阳坡的积雪开始融化,就认为春天开始了。

夏季:树叶封门,各种鸟都来全了,就是夏天了。

秋季:草木变成五颜六色,树叶凋零秋天开始了。

冬季:下了雪,江河封冻了,冬天开始了。

对计算一个月的标准,在早年是依月亮的盈亏为依据。以后演变用狍子的膝盖骨或木片,串在绳子上,老年人一天拨过一个以计天数。早年用农历,后来均用阳历计算,几乎每家都有这样的日历。

听老人们讲,古代赫哲族人为了计算自己的年龄,每年挂起一个鲑鱼头,有人问他们的年龄时,就数一数鲑鱼头,有多少鲑鱼头,就是多大年龄。

(三)度量衡

1.重量

古时,赫哲人习惯以盅、盆、瓶、碗、水桶、面袋、麻袋等物品代替容器,并以此计算重量多少。

img22

赫哲族古日历  摄影:毕立勇

清末初期用“匣子”计算重量。这种容器用木板制成四方,呈梯形,容量是35斤,在依兰县和松花江中上游地区使用的较多,在乌苏里江沿岸的赫哲族人中却很少使用。

民国时期,松花江上游地区使用16两为1斤的秤和石、斗、升合计算重量,松花江下游地区多用“普特”(30斤)计算重量。

2.距离

古时候,赫哲族人对距离的计算只是大概的估计,如多少“步”“半天路”“一天路”“一昼夜的路程”等。

3.长度

人们习惯用“一指”“一曲曲”(约五寸)、“一扎”(约六寸)、“一度”(约五尺)、“一百度”“二百度”。民国时期开始用“啊日申”,这种计算法是由苏联传入的,1“啊日申”为3市尺。

二、现代民间科技

1982年夏,国家为了配合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无偿拨给每户赫哲族渔民一只崭新的机动木船,在街津口渔滩上滩。下水那天,渔民们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因为从此渔民们完全告别了自古以来人力划桨的历史,使用现代化机动渔船。这批机动渔船是“165”型柴油机直接动力输出,即渔民们摇着火之时,渔船就自行行船了,只能前行,没有倒车。有位老渔民在高兴之余,感慨地说:“要是渔船能倒着走就能倒车撒网了”。一个赫哲族“撮撮”(小伙子)听了胸有成竹地说:“我如果让船倒着走,你怎么办?”老渔民说:“你若能让船倒着走,我奖你一条一百斤的鳇鱼!”“好!……”围观的很多渔民叫好。于是“撮撮”(小伙子)收起老渔民的船锚跳上老渔民的船,把机器与桨叶的传动皮带卸下一端拧一个劲又套上,然后摇着柴油机,柴油机冒了一股黑烟后,渔船竟然神奇地倒着退出江岸行驶了。老渔民目瞪口呆了,从此,渔民撒网时,把皮带一拧,渔船就可倒行撒网了。

img23

停泊的机动渔船

使用机动渔船后,年轻的赫哲渔民想方设法更好地改进渔船,怎样使渔民尽量少受自然不利环境的影响。有位赫哲青年叫尤文利,在木制的渔船上加了木板船篷。然而,自古以来,渔民习惯船舱朝天。渔民们开始不接受,但后来一到下雨天或风浪大时,不仅被巨浪劈头盖脸打来而且船里灌进江水,湿漉漉的,很不自在,然而,让渔民忍受不住的还是秋天的寒冷,滴水成冰的江上捕鱼,而这个叫尤文利的渔民,钻进船篷里和几个渔民吃鱼喝酒对饮,温温暖暖,舒舒服服,安然无恙,好不惬意。这样,久而久之,人们逐渐认可这个新生事物,渔船逐渐有了船篷。后来,全滩所有的船都扣上船篷了。民间科技给人们带来温暖、幸福和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