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撒拉族祖先

撒拉族祖先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仪是个人乃至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社交礼仪是在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礼节。为了使人际交往更有效,人际关系更和睦,他们讲究礼节、礼仪,通过相应的礼仪使交往双方感到亲切愉悦。禁止对人和物顶礼膜拜,这是撒拉族世世代代所奉行的基本原则,绝不会动摇,也不要强人所难。同时,撒拉族奉行男女有别原则,在人际交往中男士不与女士握手,若主动伸手与女子握手,一般对方也不会回应。
交往礼仪_中国撒拉族

第三节 交往礼仪

交往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简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社交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礼仪是个人乃至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社交礼仪是在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礼节。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撒拉族是一个爱交往、善沟通、热情好客的民族,以广结善缘、高朋满座为荣,以离群索居、门可罗雀为耻。为了使人际交往更有效,人际关系更和睦,他们讲究礼节、礼仪,通过相应的礼仪使交往双方感到亲切愉悦。

首先,交往应分为亲属与友道两个大类。在亲属之间无论婚丧嫁娶、新屋落成、吊死问疾、朝觐荣归等重大庆典及重大家事活动中相互间频繁走动,并携带礼品、相互馈赠,加强互相间的情感交流,加强亲属间的亲属纽带,甚至带领“阿格乃”“孔木散”,姐妹姑舅等浩浩荡荡,结队而行,也为被造访方带来喜庆欢乐、安慰与帮助。所携礼品中不乏牛羊鸡兔,农副产品、衣物服饰、金银饰品或现金等。亲属之间不论贫富贵贱,而是依照亲戚的远近相互走动。在朋友之间,选择和交往时,提倡交良友。“交友善人,胜于善事”“父母生身,朋友增志”,每逢重大事情互相切磋、交流、劝善、明志,所行之礼与亲属无异。

其次,见面时相互问候“色俩目”始于人祖阿丹,未因时空的变迁而差异,也未因种族、地位、学说、职业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少数人给多数人、骑乘者给步行者、行者给坐者、小孩给大人说“色俩目”。而男性之间同时伸出双手抓住对方右手大拇指,双手与对方握手或拥抱致意。女方不用抓手只道“色俩目”。再次,热情款待到访者,提供热情的服务,招待力所能及的美食佳肴。只要有客人到家,便倒茶端饭,不能问:“你吃了吗?”否则会被认为不懂规矩,丢人现眼,客人下次不再登门。撒拉族是热情好客的民族,认为只要有客,便会带来吉祥、吉庆、吉利和福气,会热情招待,哪怕是陌生人也会茶饭伺候。

在交往当中注重礼的实质,以诚相待,诚实、诚信、诚心,这在撒拉人交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喜庆婚嫁、谈笑风生,丧事问疾、表情凝重,以热情大方、不卑不亢,以诚相待为原则。婚事必须盛情邀请,重要人物如舅舅姨姨、叔叔伯伯等甚至要再三面请;而丧事问疾则接到通知和消息后要积极主动去,而且要第一时间赶到,否则被视为不懂规矩。请客送礼,频繁往来,相互帮忙,互助友爱,加强交流,合作友善,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撒拉族在斋月间走动更加频繁,相互请客开斋,施舍财物,行善积德。开斋节、宰牲节(也叫古尔邦节)互相问候,互致“色俩目”。主麻日、会礼日,互相握手,互相道安。宰牲节互送“肉份子”或请人吃饭,共度佳节。期间阿訇学者、哈吉老人更加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值得注意的是,撒拉族一向非常尊重长者,尊重头领、阿訇、学者,如今包括领导、贵宾等,尊重的方式一般是起立说“色俩目”(道安祝福),但不鞠躬、不磕头,即便对父母也是。汉族的婚礼上有夫妻对拜、再拜高堂,撒拉族则不然,哪怕见了皇帝也不拜,这是其信仰所决定的。撒拉族所信仰的伊斯兰教奉行“认主独一”“唯主独尊,唯主独拜”,除了造物主“安拉”,任何人都不拜。禁止对人和物顶礼膜拜,这是撒拉族世世代代所奉行的基本原则,绝不会动摇,也不要强人所难。

同时,撒拉族奉行男女有别原则,在人际交往中男士不与女士握手,若主动伸手与女子握手,一般对方也不会回应。若有访客来,男主人不在家的话,女主人会说:“今天家里没人,请改日再来。”男客也会识趣地离开,否则,会被认为是纠缠,不懂规矩而自讨没趣。

撒拉族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讲究守时,如果约定好见面时间,则必须按时赴约,违约或迟到被认为是素质差的表现,往往会给人造成不讲信誉不可靠的印象,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赴约,则要提前说明理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