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资源配置详情介绍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资源配置详情介绍

时间:2022-09-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资源配置一、物资储备体系为了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提高紧急救助的综合水平,应该做好长远规划。1.救灾物资储备为了切实保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救灾物资的供应投放,在常态下应建立若干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第六节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资源配置

一、物资储备体系

为了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提高紧急救助的综合水平,应该做好长远规划。

1.建立中央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纵横体系

根据民政部的要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必须覆盖全国各个地区,同时为各个地区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服务。因此,建立纵横交错、覆盖全面的物资供应体系十分关键。为预防和救助城市灾害,目前民政部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其中,中央级物资储备库共有24个,分布在沈阳、天津、郑州、西安、成都、武汉、长沙、广州等城市。中央库存储有单棉帐篷、衣被、冲锋艇、净化水器等应急物资。

目前,民政部还将在救灾物资储备方面结合城市救灾、反恐和国际合作的需要,扩充北京、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拉萨中央库,并适当增加储备物资总量和品种。这样,就保障了全国无论哪里发生突发公共事件,都能及时保障救灾物资的供应。

2.建设省市地区级物资储备基地

储备仓库是应急物资的基地。目前,许多省市正在规划建设应急物资仓库,同时,建立全省市应急物资计算机联网管理系统以及应急物资样本仓库,并设立指挥部,负责全省市应急物资的管理、调拨、监控等工作,为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3.遵循“化整为零、分级代储、保障供给”原则,搞好物资储备网络建设

应急物资,是一种应急性的救命物资,时效性强。如何降低储备成本和风险,保证应急物资的质量,保障供应及时,显得尤其重要。各级储备部门在筹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时,针对应急物资的特点,应遵循“化整为零、分级代储、保障供给”的原则,把生活食品类的应急物资分散到各生产厂家或供应商代储,救生类的救灾物资采取分级就近代储的办法,既降低了应急物资储备成本,又保障了物资的质量。

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资源储备的基本内容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资源储备是实施紧急救助、安置灾民的基础和保障。主要包括救灾物资储备、应急设备储备与设施储备、突发公共事件预防技术储备和救灾人才储备等内容。

1.救灾物资储备

为了切实保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救灾物资的供应投放,在常态下应建立若干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简言之,就是救灾物资仓库,即储存专项用于紧急抢救、转移、安置灾民和安排灾民生活的各类物资。救灾物资储备的基本内容如下:

(1)编制救灾物资的分类目录。

救灾物资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单的救生类,包括救生舟、救生船、救生艇、救生圈、救生衣、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小型起重设备等;另一类为生活类,包括衣被、方便食品、救灾帐篷、净水器械、净水剂等。

(2)做好救灾物资的储存管理。

救灾物资要保质保量供应,做好物资的购置、入库、保管、出库、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要按照“分类管理、管理科学、进出规范”的原则,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把救灾物资管好管实。一是要建立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制度;二是严格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和管理标准;三是规范救灾储备物资的入库、出库、存放管理的要求。

(3)把好救灾物资的调拨利用关。

救灾物资,是灾民的救命物资,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制度、程序,做好救灾储备物资的调拨管理,严防意外以及贪污挪用现象的发生。一是建立救灾储备物资使用审批程序;二是明确救灾储备物资调运接收要求;三是加强管理检查。

(4)管好救灾物资的使用和回收。

救灾物资,有一部分属长期反复使用的应急物资,可回收继续使用。为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率,节约成本费用,加强对救灾物资的使用和回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明确救灾储备物资发放使用要求,做到发放救灾物资时,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二是要订立回收物资合同,明确责任;三是确定救灾储备物资使用回收期限以及报废处理办法,报废物资及时处理,不能把过期或有问题的物资发放给灾民,避免造成不良影响。应急设备与设施储备是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必备条件。为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实施,各地区和应急部门都应制定应急救援设备的配备标准。平时做好装备的保管工作,保证装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一旦发生灾害就能立即投入使用。应急旧装备的配备应根据不同的应急救援任务和要求选配。选择装备要根据实用性、功能性、耐用性和安全性以及客观条件配置。

2.应急装备

可分为基本装备和专用救援装备。

(1)基本装备。一般指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的通讯装备、交通工具、照明装备和防护装备等。①通讯装备。目前,应急救援所用的通讯装备一般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在救援工作中,常采用无线和有线两套装备配合使用。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是通讯中常用的工具,由于使用方便,拨打迅速,在社会救援中已经成为常用的工具。在近距离的通讯联系中也可使用对讲机。另外,传真机的应用缩短了空间的距离,它把救援工作所需要的有关资料及时传送到灾害现场。②交通工具。良好的交通工具是实施快速救援的可靠保证,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常用汽车和飞机作为主要的运输工具。国外,直升机和救援专用飞机已经成为应急救援中心的常用运输工具,在救援行动中配合使用,提高救援行动的快速机动能力。目前,救援队伍主要以汽车为交通工具,在远距离的救援行动中,借助民航和铁路运输。③照明装备。重大灾害现场情况较为复杂,在实施救援时需要良好的照明。因此,需要对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照明工具,有利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照明装备的种类较多,在配备照明工具时除了应考虑照明的亮度外,还应该根据事件现场的特点,注意其安全性能。工程救援所用的电筒应选择防爆型电筒。④防护装备。有效地保护自己,才能取得救援工作的成效。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对各类救援人员均需配备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可分为防毒面具和防护服。救援指挥人员、医务人员和其他不进入污染区域的救援人员应配备密闭型防毒面罩,目前常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2)专用救援装备。主要指各专业救援队伍所用的专用工具或物品。各专业救援队在救援装备的配备上,除了本着实用、耐用和安全的原则外,还应及时总结经验自己动手研制一些简易可行的救援工具进行储备。特别是在工程救援方面,一些简易可行的救援工具,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①侦检装备。这类装备应具备快速准确的特点。现在多采用检测管和专用气体检测仪,优点是快速、安全、操作容易、携带方便,缺点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外采用专用检测车,车上除配有取样器、检测仪器外,还装备了计算机处理系统,能及时对水源、空气、土壤等样品就地实行分析处理,及时检测出毒物和毒物的浓度,并计算出扩散范围等救援所需要的各种救援数据。②医疗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选配应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配置。应急药品,特别是特殊、解毒药品的配备,应根据化学毒物的种类备好一定的数量。为便于紧急调用,需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配备标准,以便按标准合理配置。③应急设备与资源。在现场紧急情况下需要使用大量的应急设备与资源。如果没有足够的设备与物质保障,例如消防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清扫泄漏物的设备或设备选择不当,将导致对应急人员或附近的居民造成严重的伤害,即使受过很好训练的应急人员也无法减缓突发公共事件的程度。救援现场所需要的常用应急设备和工具有消防设备输水装置、软管、喷头、自用呼吸器、便携式灭火器等危险物质泄漏控制设备、泄漏控制工具、探测设备、封堵设备、解除封堵设备等。个人防护设备有防护服、手套、靴子、呼吸保护装置等。通讯联络设备有对讲机、移动电话、电话、传真机、电报等。医疗支持设备主要是救护车、担架、夹板、氧气、急救箱等。应急电力设备主要是备用的发电机等。重型设备有翻卸车、推土机、起重机、叉车、破拆设备等。

(3)技术储备。技术储备主要是指技术人员和技术方案的储备。①加强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成因的科学研究。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均有复杂的背景和内在的联系。因此,对各种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内在规律、机理、群发和伴生特性以及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是防治灾害的基础性研究。②加强灾害的监测观测网络技术的研究。现代航天技术、通讯技术、遥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均为一些灾害的监测、预测、预报和警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应该进一步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移动和消亡,以及影响它们的各种因素进行连续的观测和监视。③加强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及救援技术方案的研究。随着自然、社会的发展变化,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在所难免,甚至会有一些新型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如何应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如何通过各种现代技术手段降低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损失,也是我们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

4.人才储备

主要是指两个方面,进行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研究的人才储备,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人才队伍的储备。

一要通过调查切实掌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救援技术人员的现状及可能的发展,为拟制应急救援动员计划和实施可靠的动员提供依据。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有医务及现场救援等技术人力资源数据库,作为国家人力资源数据库的分支系统,极大方便了平时的管理、核查和灾时调用。

二是重点加强基层救援技术专业队伍的建设。基层救援技术专业队伍的建设,要突出基层救援技术专业的知识训练和快速动员训练,并学习必要的现场救护和防护等知识。

三要不断提高社会群防群救能力。平时应在基层和公众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援人员,形成一定规模的公众救援队伍,并在公众中普及互救自救知识,以减少事发时社会人员的伤亡。在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援人力资源建设方面,一方面,应有效整合政府的救援力量,如军队、武警、消防等,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的应急反应机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借鉴国外经验,吸引民间资本建立专业的紧急救援服务企业,同时以城市社区为依托,通过培训,组成具有一定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的社区志愿者队伍。

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资源配置模式

应急管理能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区域拥有核心资源的数量,而且更多地取决于区域协调所需核心资源的能力。随着区域交通大动脉的畅通,都市圈的资源共享能力进一步加强,从而提高了区域资源的协调能力。由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因此,必须将资源共享与信息共享的应急管理模式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形成以信息化和资源化为特征的纵横交错的应急联动资源配置网络结构。如图7-4所示。

img56

图7-4 应急资源网络化模型

围绕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资源的管理,应急联动中心借助共享的信息平台,不仅能够实现应急资源的网络化协调,而且能够实现这些资源的快速调度和应急反应,增强了应急系统的实时性和效率。应急资源管理模式构建为网络式,可以提高应急管理资源的利用率,更加经济地利用资源集聚效应,增强应急管理的辐射力,增强区域内都市间的资源协调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