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市民化”的期待

农民“市民化”的期待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农民市民化的实质就是改善农民的国民待遇,落实他们的等级平等权。
农民“市民化”的期待_中国社会心理分析:献给创造“25 年中国” 的人们

5.农民“市民化”的期待

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让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由“乡下人”变为“城里人”,由农民变为市民,这一伟大经济社会现象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不仅顺应了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趋势,而且对整个国家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正在并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97)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农民市民化的实质就是改善农民的国民待遇,落实他们的等级平等权。而这一认识正是基于对农民工群体的思考。农民的大规模流动,带来了城市的繁荣,也使他们摆脱了生计的困顿。有关研究显示,1952至2001年中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0%下降到15%,乡村劳动力从88%下降到67%,农业从业人员从84%下降到50%。换言之,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劳动力住在乡村,除去其中的四分之一转移到工业、服务业、到城市打工之外,还有占全国一半的劳动力在从事农业,但农业的产品只占社会总产品的15%。因此,从深层的规律来讲,农民富裕是办不到的。(98)这种背景下,是农民的流动在迅速提高着农民收入,缓解了农业增长缓慢的压力。据测算,近年来全国各地进城农民工带回农村的财富平均每年达2000亿元,农民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已占农民收入的六成以上。而农民流动的更深层意义在于加速了准身份制度的瓦解,松动了社会结构的根基,是冲击传统体制的又一场革命。就此而言,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新兴群体不仅在改变着传统中国农民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固守观念对农民的身份定位,更在于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农民工在给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彻底改变社会身份,进而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还需要相当漫长的等待。2003年1月15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立法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农民工在劳动保障、社会保险、子女上学、工资、休假等方面,已经在国家调整现有政策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旨在保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法律条文,也将在执法的过程中为逐渐建立起农民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的“新市民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处于城市最底层的农民工群体将会在这种体制的转变过程中,生成对城市社区和居民的认同意识,并逐步整合在城市社会的发展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