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储蓄基金型

储蓄基金型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健储蓄计划设立于1984年,是一项强制性的全国储蓄计划,也是新加坡医保体系的基础。[7]新加坡的储蓄型医疗保障模式,能够很好地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原则。
储蓄基金型_社会保障概论

9.3.4 储蓄基金型

新加坡是储蓄基金型医疗保障模式的代表,它是指通过立法强制劳资双方或劳动者建立医疗保健储蓄账户(即个人账户)并用以支付个人及家庭成员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这种模式下的医疗保障,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纵向”筹资,而不是社会共担风险,它是基于自我负责精神建立的一种制度。这种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采用了这种制度。

新加坡实行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实行保健储蓄(Medisave)、健保双全(Medishield)和保健基金(MedisFund)的“3M”计划,政府提供一定的医疗津贴,以确保本国国民均能享有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保健储蓄计划设立于1984年,是一项强制性的全国储蓄计划,也是新加坡医保体系的基础。每个有工作的人,包括私营业主,都必须将每月收入的6%~8%存入设在公积金局的个人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本人及直系亲属的住院费用,直至退休。每月的缴费由雇主和个人各承担一半。健保双全计划于1990年推出实施,专门帮助国民支付重病或长期慢性疾病的医药开销,由个人自愿投保,政府指定的商业保险公司承办,保费从个人保健储蓄中扣除,缴费标准随年龄逐渐递增。由于这一计划保费合理、保额可观,目前的覆盖率已经超过了90%。而那些没有保健储蓄,或者储蓄金额不足以支付医疗费的贫困人群,则可以申请保健基金计划,这是由新加坡政府出资设立的信托基金,目前基金总额已经累积到11亿新元。2005年有28万多人申请,其中99.9%都获得批准。

2005年7月起,新加坡政府对健保双全计划进行了改革,调高医疗保险的保费,提高保险赔偿额,减轻病人的医疗费负担,实现病人医疗费的自付额从60%降至40%。那些住在普通病房病人索取的医疗赔偿额大幅提高,在医疗费中医疗赔偿额所占比率从48%提高到59%,同时,健保双全计划四年来首次实现了转亏为盈。政府在2007年再次对健保双全计划进行改革,计划将那些需支付大笔医药费的投保病人能得到更高的医疗赔偿额,使得投保病人的医疗费自付额从40%降至20%。[7]

新加坡的储蓄型医疗保障模式,能够很好地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原则。2004年的数据显示,新加坡全社会医疗费用总额为3亿4528万新元,占整个GDP的4.1%;这个比例比英国低4%,比法国低6%,比美国低11%。但在世界卫生组织191个成员关于医疗卫生公平性的排序中,新加坡名列第6位。也就是说,新加坡用相对合理的社会支出,较好地兼顾了医疗的公平与效率。[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